1、第11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明清时期的经济农业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1清代人口急剧增长2明清商帮的外贸路线3区位优势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4海禁政策的弊端5重农抑商政策6综合7一、选择题1.(2019湖南衡阳联考)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B.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C.商品经济繁荣冲击农业生产D.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解析:D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农业
2、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不利于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也就导致中国农业生产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而明清时期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的,故D项正确。“长期停滞”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封建剥削伤农与材料“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相矛盾,排除B项。商品经济发展与明清粮食亩产增长无关,排除C项。2.(2019安徽安庆二模)如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解释是()清代人均GDP(16501840年)A.封建经济持续衰落B.自然灾害的频发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D.人口
3、爆炸式增长解析:D材料说明了清代人均GDP在经济恢复后仍然下降,甚至在乾隆时期跌至最低点,结合所学可知在康雍乾时期,国家政局稳定,一系列政策的颁行,使得清代人口从五千万左右暴增至四个亿,但是人口暴增的同时生产力并未有极大的提升,故人均GDP下降,D项正确。3.晋商曾经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经太原,出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恰克图,绵延清代200余年的外贸路线。这反映出晋商()A.迫使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主要业务是经营对外贸易C.具有逐利与进取的双重品格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C据材料可知,晋商开辟了自中国南方到北方,并直通俄罗斯恰克图的贸易路线,即后来所说的“万里茶道”
4、,这一方面是晋商逐利的体现,另一方面更体现了晋商克服困难,敢于冒险的开拓进取精神,C项正确。明清政府加强而非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B项错在“主要业务”,晋商属于明清崛起的区域性商帮中的佼佼者,其主要业务是国内的商业贸易。近代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项错误。新知生成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从中国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起,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从伊林(现二连浩特)进入现蒙古国境内、沿阿尔泰军台,穿越沙漠戈壁,经库伦(现乌兰巴托)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全程约4 760千米,其中水路1 48
5、0千米,陆路3 280千米。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从恰克图经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秋明、莫斯科、彼得堡等十几个城市,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 000千米之多,成为名符其实的“万里茶道”。4.据史料记载,广州、博罗、四会等附近有大城,有市、官员和机构对陶瓷贸易进行管理,而且三地都处江边,四会则控制着现在的佛山、南海、高明、三水等地,是西北江的交汇处,也是货物流通的枢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交通枢纽对商品集散地的重要性B.广东与中原的经济来往频繁C.官方对商品贸易进行严格管理D.广东瓷器经河道运输至中原地区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史料强调的是交通枢纽处有政府的
6、管理、在货物流通中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中“三地都处江边”“官员和机构对陶瓷贸易进行管理”涉及海上丝绸之路,应属对外贸易,B、D两项排除;材料提到官方对商品贸易的管理,但并未提到严格管理,而是为了凸显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5.(2019河南名校联考)1672年,福建新任总督范承谟发现,迁海十余年后,大量迁民仍旧“无业可安,无生可求”,请求朝廷适当放开捕鱼等限制,以其课税“或接济兵饷,或借给迁民”。据此可知,范承谟()A.主张废除闭关锁国的政策B.认识到了海禁政策的弊端C.意在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超越了同时代官员的思想解析:B根据材料“大量迁民仍旧无业可安,无生可求”可知,范承谟认
7、识到了海禁政策给沿海被迁民众带来的窘境,看到了海禁政策的弊端,B项正确。范承谟只是请求朝廷适当放开捕鱼等限制,并不等于要废除闭关锁国政策,A项错误;范承谟意在维护统治,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其他官员的思想,不能得出D项结论。6.(2019湖北华中师大质检)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解析:A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这几个时
8、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是因为大一统封建政权更彻底地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反映出封建王权对社会经济干预的加强,故选A。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王朝的基本政策,B项错误;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和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知识背景 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重农抑商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因此在大一统王朝时代为了巩固统治,对重农抑商政策贯彻得往往更加彻底。二、非选择题7.(2019东北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由于商业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富庶地区有着较高的生活水准,然而,明
9、清时候的中国,技术创新并没有鼓励性的回报,理论极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新儒家意识形态没有面临重大的挑战,而商人无法利用他们的财富来获取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各方面的权力从而抗衡国家的权力。与欧洲情况不同的是,晚期中华帝国维持灿烂的商业的原因不是新儒家世界的衰弱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而是帝国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和王朝中期特有的长期政治稳定。赵鼎新为什么“领先世界”的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根据材料,结合中国明清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材料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第一、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和繁荣的原因,这个问题的论述主要
10、集中在材料的后半部分;第二、商业发展和繁荣没有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这个问题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材料的前半部分。材料认为明清商业发展和繁荣的原因是巨大市场和长期政治稳定,选择这一论题进行阐述需要结合所学,列举明清商业市场扩大和明清政治稳定的表现和原因。选择第二个问题进行阐述则需要列举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领域的知识。答案:示例:论题:明清商业的发展和繁荣是因为巨大市场和长期政治稳定。阐述: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商品流通扩大,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的商品生产又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区域性市场网络的形成。对外贸易中,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之一。明清时期,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民族总体上和平交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也没有撼动明清政权的统治根基。因此,明清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得益于巨大市场和长期政治稳定。(论题从其他角度入手亦可,如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的背景与欧洲不同,或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