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赢现代战争解析: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故A项正确;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是在改革开放后,故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C项错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20世纪末,故D
2、项错误。答案:A2(2020山东聊城一模)英国一位科学家在1965年访问中国时报道说:过去,农民们把庄稼得病看作是天祸,对得病的庄稼不采取任何措施。现在,在我所访问的公社里,每个生产队都对社员进行了训练,让他们认识最普通的虫害和各种类型的作物病害,并让他们懂得在发现病虫害时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这表明()A中、英已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左”倾错误影响基本消除C政府科技普及工作初见成效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社员的农业知识素养提升,政府科技普及工作初见成效,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英国科学家的报道,未涉及中、英两国的外交关系,排除A项;“基本消除”说法绝对化,排除
3、B项;根据材料“让他们认识最普通的虫害和各种类型的作物病害,并让他们懂得在发现病虫害时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社员的农业知识素养提升,并非“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排除D项。答案:C3在谈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技成就时,一位老工程师回忆到: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到,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这说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研优势是()A全国技术力量的无成本合作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利用C科技文化工作者受到广泛尊重D“左”倾思潮没有影响科技领域解析:A项与材料“所有的最新成
4、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相符,正确;材料中“最新成果”未明确是否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不高,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左”倾思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4(2021江西抚州质量检测)在20世纪50年代的“新民歌运动”中,呼和浩特市决定在3到5年内收集50万首民歌;山西省提出一年要产生30万个“李有才”,30万个“郭兰英”,实现“村村要有李有才,社社要有王老九,县县要有郭沫若”。由此可知()A人民群众文学创作热情高涨B基层民众文化素养显著提高C国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国民经济建设遭遇重大挫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民歌运动”
5、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文化落后面貌的愿望,体现了人民群众文学创作热情的高涨,故选A项;题干只反映了人民群众文学创作的作品数量,不能直接得出基层民众文化素养显著提高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文化建设的目标,不能说明国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排除C项;“新民歌运动”主要反映的是文化建设的内容,与经济建设无关,排除D项。答案:A5(2020山东威海一模)19561957年,文艺报先后介绍了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印度诗人迦梨陀娑、奥地利钢琴家莫扎特、保加利亚艺术家玛依斯捷尔等人的作品。这得益于()A外交领域的巨大成就B“双百”方针的正确指导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析:
6、材料中文艺报介绍的文艺作品来源广泛且具有多样性,体现了对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的贯彻,故选B项;材料所列为文艺作品,对这些作品的介绍与外交无关,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为解决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以及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而提出来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中的作品并不带有社会主义色彩,无法体现是受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影响,排除D项。答案:B6(2020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978年8月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表,这部小说以悲剧的艺术力量,震动了文坛,作品中对人性的描写,突破了长期以来文艺的清规戒律,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这类作品()A遵循
7、了写实风格B抒发了浪漫情怀C突出了理性思考D表达了幻灭反叛解析:由材料“以悲剧的艺术力量,震动了文坛,作品中对人性的描写,突破了长期以来文艺的清规戒律,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可知为以反思过去为主题的现实主义文学,故选A项;材料强调“悲剧”“伤痕文学”可知为现实主义,排除B项;突出理性思考是欧洲文学的特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文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具有反思的伤痕文学,而非具有科幻反叛的现代主义文学,排除D项。答案:A7(2020福建南平三模)某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与西方文艺作品具有相似特征的朦胧诗、“意识流”小说、先锋派话剧以及现代舞、“新音乐”等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8、A救国图强,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C科技文化艺术政府奖项设立的推动D文艺领域拨乱反正冲破思想的禁锢解析:据材料“朦胧诗、意识流小说、先锋派话剧以及现代舞、新音乐”结合所学现代文艺的特点说明这些文艺作品都有反传统和创新的倾向,结合所学1978年以后文艺领域拨乱反正带来文艺的革新得出文艺领域拨乱反正冲破思想的禁锢,故选D项。答案:D8下表所列史实说明()1949年以前 部分学者 主张“体育救国”“体育强国” 1952年6月 毛泽东 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20世纪50年代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反对国际奥委会制造“两个中国”的错误做法,甚至不惜退会 A体育往
9、往被赋予特殊意义B发展体育可以张扬国威C人民体育体制的逐步确立D体育的教育功能被挖掘解析:根据新中国成立前后“体育救国”“体育强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等口号以及利用体育运动维护国家统一可知,体育被赋予了增强国家实力、维护国家权益等特殊意义,故选A项;题干说明体育运动是国家命运的一种反映,并不是利用体育来张扬国威,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人民体育体制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挖掘的是体育的象征意义,不是教育功能,排除D项。答案:A9(2020河南洛阳一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加强了
10、高等工业院校。这一学制的调整()A确保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B构建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D推动了教育的全面改革完善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技术学校工业院校”的重视符合国家开展经济建设对技术人才的需要,故选C项;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排除A项;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左右建立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该措施是对教育的改革完善,但不能体现“全面”,排除D项。答案:C10(2020北京石景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到2022年,我国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将进一步健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历程,其中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定是在()
11、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C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解析:1957年,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确定了新中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1966年,故选D项;过渡时期指19491956年,排除A项;1976年,结束“文化大革命”,排除B项;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指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排除C项。答案:D11下表是19491990年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人) 15岁以上人口文盲总数(万人)文盲率(%) 1949 54 167 80.00 1964 72 397 23 327 3
12、8.10 1982 103 188 23 582 22.81 1990 114 333 18 003 15.88 A.“左”倾导致“文化大革命”后教育受挫B义务教育使文盲率快速下降C制度变迁影响教育普及程度D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教育发展解析:“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中,从19491990年,文盲率大幅度降低,说明教育普及程度提高,故选C项;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中,从19641982年是“文化大革命”后的情况,文盲率却在降低,无法说明教育的落后,排除A项;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只反映了1990年以前的教育发展,义务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才有的政策,排除B项;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无法看出教育制度的内容,排除
13、D项。答案:C12(2020河南九师联盟联考)197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成立。外研社发展至今,出版图书中除英、法、日等大语种外,还有越南、老挝等小语种,更有一些“世人罕闻”的非洲部族语,如僧伽罗语、斯瓦希里语和豪萨语等。外研社的发展反映了()A中国的外语教育已经处于世界先进的行列B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C外语人才基本满足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D中国人走向世界、寻求发展的渴望与尝试解析:据材料可知,1979年外研社成立之后,出版了多种语言的图书,语种的丰富反映了中国人走向世界、寻求发展的渴望与尝试,故选D项;材料只是反映外研社的发展,没有体现在世界中的地位,排除A项;仅从外语出版
14、不能全面反映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排除B项;材料反映是外语出版物而非外语人才的培养,排除C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20西南名校联盟四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明末的西学东渐中,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占据着核心地位。他于1583年进入广东,通过摸索,制定了一套颇具示范性的、适应中国社会文化的传教策略,并因此而使得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成为可能。同时,利玛窦留下了一系列的科学著作,其中有在明末一刻再刻的山海舆地全图,更有中外学者交相称赞的几何原本(与徐光启合译)。在科学的传播方面,西洋历法是利玛窦等人赖以在中国立足的重要工具,借助于这些传教士而得以传播西学,可以说这是一次全
15、方位的、和平平等的西学东渐。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西学再度开始进入中国,并且其速度之忽、力度之烈、势头之猛、影响之巨,在中华文化对外交往史上,都是空前的。明末清初,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唯一媒介。而这一次,政府官员开始出使、考察,翻译机构的设立促使大量西学书籍的出版,新式学堂聘用大量中外籍教员,并且开始派遣留学生。另外,这一时期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俗、宗教信仰总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所有组成成分,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并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的不同层次全面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核。摘编自冯
16、天瑜中华文化史(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西学东渐的区别。解析:(1)提取材料信息,从两次西学东渐的传播媒介、主要内容、接受群体及如何参与等角度回答。答案:(1)第一次西学东渐时中国为主动接受,第二次西学东渐为被动打开国门后的结果;第一次西学东渐时的传播媒介主要是传教士,第二次西学东渐时的传播渠道大大增加;第一次西学东渐的内容以宗教神学、天文学、古典数学为主,第二次西学东渐内容更加广泛;第一次西学东渐的影响仅限于统治阶层,第二次西学东渐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各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西学东渐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2)从材料二中“近
17、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所有组成成分,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并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的不同层次全面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与精神内核”入手,联系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变迁、教育发展等知识回答。(2)推动了中国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以及新兴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大量中国留学生走出国门;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中西杂糅,土洋并存;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体系受到一定程度冲击。(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今西学东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解析:(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主动
18、吸收外国优秀文化、保证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注重本民族文化创新等角度回答。(3)由被动转为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证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14(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六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创新政策的演进历程引自黄茂兴等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成就与政策前瞻 结合上图和新中国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论题(任意一个或整体),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并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据材料“中国创新政策的演进历程”,可知本题考查新中国创新政策与科技成就的关系。可以选取其
19、中一段并提取论题,如“向科学进军”推动了“两弹一星”技术的发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提出“两弹一星”规划和“向科学进军”号召的原因、过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然后根据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提出自己的认识,主要从创新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视程度、科技人才的培养等几方面进行。答案:论题:“向科学进军”推动了“两弹一星”技术的发展。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科技基础十分薄弱,为此,我国建立研究机构,制定了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坚持自主创新,使我国在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领域相继取得了重大成就。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核威胁,巩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也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技取得显著成就表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既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要优先发展教育;既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也要完善科技人才培训机制;既要优化高科技企业发展环境,也要完善科技人才相关政策,提高科技人才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