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语言得体核心突破一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精做真题,研判方向考点要求语言表达得体E级1.(2014江苏)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答案B解析B项“敝”是称呼自己的谦辞,“敝校”意为“我们学校”,色彩上是谦辞,但因为交际对象是校方,所以在本句中运用不当,可以改为“母校”。“躬”意为“亲自”,“躬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不能躬临”可以改为“不能参加”。试题评点该
2、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中得体的能力。“得体”考点曾在江苏2009、2010年卷中考查过,不过,以单独形式且用选择题型考查,还是头一次。该题主要考查根据语言环境正确、得体地使用礼貌语言。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选项所用的礼貌用语很多,容量很大,因此难度稍大。如不细心辨析语境中的场合、对象,极有可能选错。2.(2016江苏)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
3、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答案D解析D项中的“阑珊”的意思是将尽、将衰。“春意阑珊”指春天就要过去了,指暮春时节,而后面却写了“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表明语境义的季节是初春,显然与所引诗句表达的暮春季节相矛盾,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义。同时D项中所引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婉转凄苦故土情思,表达的是凄苦之情,而不是如选项中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情感方面也不符合。试题评点该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是江苏卷自主命题史上首次考查诗句运用的得体,也
4、是第二次用选择题型来考查得体专项。很多考生认为该题型较新,一时难以适应,其实这种题型在2016年考试说明样题和当年大市模拟题中已出现过。引用诗句要符合语境,要符合语境中的什么呢?要符合语境中的对象、时令、情感等因素。该题是从不合语境中的时令、情感角度考查的。3.(2016江苏)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古琴评书昆曲木偶戏B.昆曲评书古琴木偶戏C.古琴木偶戏昆曲评书D.昆曲木偶戏古琴评书答案B解析最易判断
5、的是“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可以肯定是木偶戏。从“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一联中可知该联与古琴曲相关。这两联一经确定,就可以确定答案了。试题评点有人认为该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准确,因为题干中有“恰当”之类的词。如从题干要求和考查目的看,对联要与演出专场相对应,这实际上是考查用语(对联)要适合对象、场合问题,仍是考查得体,只是与上面第2题的考查角度有别而已。题料选用对联,显得古色古香,传统文化味道浓郁。4.(2017江苏)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
6、B.C.D.答案D解析联关键词是“隐”,联说的是人的“狂”“醉”,均与杜甫不符。联的“悲”与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契合,联的“春水群鸥野老心”出自杜诗“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和“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无论从内容上还是风格上,两联都符合杜甫身份。试题评点这是江苏卷第四次考查得体,考点与前几年不重复。2014年考敬谦语,2016年分别考情境、场合等得体要素,这次考得体的核心要素看准对象。江苏卷考得体,每次都考得很专,很细。该题应该难度不大,因为唐诗宋词选读中有杜甫专题。1.江苏卷语言表达得体考点在命题上有何特点?答:_答案(1)随着传统文化在高考中的比例加大,“得体”这个很有中国
7、传统文化内涵的考点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以前在江苏卷中处于“潜水”状态,这几年终于“浮”出水面,漾出浪花。(2)考查点放在了得体的核心要素对象、场合、用语及情境上。(3)考查精细、集中,虽说近几年都在考,但每年的考查点、语料均有不同,每次都有创新。2.根据江苏卷得体题的命题特点,我们应如何复习“得体”考点呢?答:_答案(1)加强语文积累,尤其是关于传统文化如古典诗句、对联方面知识的积累。因为该题题料多为古典文化方面的材料,如果对所用诗句不能准确理解,就很难答题。(2)掌握“得体”的核心要求。(3)针对题型攻关,如专门考查用语的,专门考查适用对象的,尤其是引用诗句符合语境题,要专“题”训练,找出命题特点,摸准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