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表现1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经济危机的影响3罗斯福新政新政时期总统权力的扩大4媒体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5干预经济与自由精神的冲突6综合7一、选择题1.美国历史上的某个时期,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出现此现象是因为()A.赤字财政导致物价暴涨B.政府干预金融秩序稳定C.政府大力缩减财政支出D.通货紧缩民众持币观望解析:D材料表明
2、此时期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财政赤字不符合史实,故A项排除;从材料“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来看当时金融秩序不稳定,与B项矛盾;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干预经济,一定会扩大财政支出,因而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9291933年经济危机供大于求,通货紧缩,所以民众持币观望,在交易中多使用实物交换,故答案为D项。2.(2017湖南衡阳调研)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这说明该计划()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解析:C材料
3、体现胡佛向国会提交复兴计划大纲,说明并非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在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复兴计划大纲及内容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复兴计划大纲中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材料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故D项错误。3.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
4、了意识形态的冲突解析:D苏联新经济政策1928年已经停止,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B项“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是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后,故B项排除;20世纪30年代英美转嫁危机至苏联与史实不符,故C项排除;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英美等国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正确。【新知生成】经济危机时期,各国向苏联出售了大量的机器设备,与苏俄建立后的对苏经济封锁政策截然相反,这主要说明的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核心不是意识形态的差距,而是国家利益。4.罗
5、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要使消费与投资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不得不予以调节”。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5位自己信任的人成为最高法院法官,时人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这表明() A.资本主义调节机制可以解决经济危机B.罗斯福新政破坏了传统三权分立原则C.解决经济危机不能以牺牲民主为代价D.非常时期总统的行政权得以扩大强化解析:D据材料中“政府不得不予以调节”及“罗斯福法院”的称谓,可知新政时期,总统的行政权得到强化,D项正确。A项新政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而非资本主义调节机制的自我修复,新政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旨在维护三权分立式的民主制度,B、C两项错误。5.(2017福建厦门
6、质检)如图是1932年4月美国某报刊登载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A.赞扬罗斯福保护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主张B.嘲讽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的理念C.肯定罗斯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D.批评罗斯福借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的意图解析:B漫画意在否定罗斯福调整农业的政策,扶持几乎不能自理的农民恢复购买力,故B项正确。根据漫画中罗斯福手扶一位行动不便的老者,老者手拄拐杖,生活几近不能自理,却主张“恢复农民购买力”,可知是一幅讽刺漫画,故A、C两项错误。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并不相同,故D项错误。6.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以90一致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其执法机构国家工业复兴总署也随之
7、寿终正寝。这主要是因为该法()A.不符合立法程序B.不符合分权原则C.与自由精神冲突D.已完成历史使命解析:C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符合立法程序,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恰恰是分权原则,故B项排除;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美国倡导的自由精神相违背,故答案为C项;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国家干预经济的使命继续延续,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期间,13
8、万家以上的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 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他也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行动,但他基本上死死抱住“自由放任”政策而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个重大问题上趑趄不前。在他执政期间,危机更趋严重,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很大一部分人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在稳定住政权以后,没有必要地把“战时共产主义”作为通往共产主义的捷径继续全面推进,到了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残酷的余粮收集制使
9、得农民被剥夺,生产积极性下降。1920年,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经济作物更糟糕,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就是国民收入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活困苦中。列宁自己后来总结:“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了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我们遭受的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危险得多。”1920年至1921年初,50多起大规模农民暴动反对布尔什维克,最大的一起“安东诺夫暴动”波及了整个坦波夫省。震惊历史和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喀琅施塔得水兵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并比
10、较胡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并指出列宁为此采取的对策。(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对我们的启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可从材料一中“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反抗斗争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来归纳。第二小问比较,根据所学知识能够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答,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二中“稳定住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消极影响依据材料二中“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农民被剥夺,生产积极性下降工业情况更糟糕”来分析;第二小问对策,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启示可从两
11、个国家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危机得出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但要合理运用;从这两件事本身来看,都是对过去政策的一种大胆修正,我们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以适应经济的发展,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答案:(1)表现:受危机打击最重;金融系统崩溃;工农业生产下降;失业人口剧增;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信心动摇。措施:胡佛: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导致危机加重;罗斯福:采取新政,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2)影响:积极:使苏俄在特定历史时期,集中最大的人力物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消极: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战争结束继续将其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对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商品经济。(3)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合理运用;经济政策要适时调整,从实际出发;要激发生产者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