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240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艺术形式上,随着传统戏曲程式的式微,戏曲在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出现了大片盲区。比如表现古代人上楼、下楼,骑马、坐轿,多么得心

2、应手,可是如果换成上电梯、下电梯,开轿车、坐高铁,何以表现?传统戏曲中的书写可以通过舞蹈化的程式表现,而换成当今的手机刷屏、电脑打字,又如何表现?如果一门艺术出现了盲区,说明已经有了危机,尤其当戏曲在表现现实生活时出现的捉襟见肘、无能为力,乃至不得不“话剧加唱”“唱段加舞”的时候,不妨借助现实题材的创作来寻求戏曲表现力的突破。犹如古典音乐之于现代音乐,古典舞蹈之于现代舞蹈,古典绘画之于现代绘画。古典舞蹈建立在对生活的模仿基础上,现代舞蹈则更注重人类身体对外部世界的反应,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也是如此,古典绘画是以“像”的程度来判断创作水平,照相机、摄影机出现以后,画得像不算什

3、么了,凡高、莫奈等画家画得“不像”,但不像的背后,画出了比像还真实的本质,他们不追求绘画的真实感,却画出了真实背后的真实。现实题材戏曲创作不仅要表现新时代的价值观,也要表现新时代的审美观;创作者既要完成自身艺术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要对现实题材所表现的社会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使之由现实题材变成现代艺术。戏曲艺术的发展应当抓住当下现实题材创作的机遇,像探索现代舞蹈、现代绘画、现代音乐那样推动现代戏曲的诞生。历史地看,20世纪80年代全民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浪潮,客观上推动了新编历史剧的创作,尤其对于戏曲舞台来说,新编历史剧的创作成为20世纪80年代舞台艺术创作

4、的高峰。在那个时期,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基本上都是以历史剧的创作奠定其文学成就的,如魏明伦的巴山秀才、郭启宏的南唐遗事等,这批优秀剧作家虽然也偶有现代戏或现实题材的作品,但是代表他们创作成就的还是新编历史剧。进入新的世纪,随着全民非遗意识的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渐渐强化,一些古老而冷寂的剧种,一些渐渐被淡忘的老戏和传统技艺,慢慢地开始复苏,尤其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名列其中,国务院也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批准命名5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种对传统的敬意在全社会迅速兴起,蔚然成风,这也在客观上

5、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华戏曲古老剧种的复苏。20世纪末,昆曲、梨园戏等古老剧种,可谓门可罗雀、一片萧条,仅仅十几年时间,随着非遗保护意识的提升,越是古老剧种反而越显示出了欣欣然复兴的势头。由此联想到当下对戏曲现实题材创作的提倡,回避不如正视,被动不如主动,换一个视角看,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或许正意味着“戏曲现代戏”和现代戏曲”突破机缘的到来。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绝不是俯拾即来的福利,而是需要诚意创作、艰苦探求的时代课题。(摘编自罗怀臻现实题材戏曲创作需要诚意和艰苦探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戏曲在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出现了盲区,说明传统戏曲已无法

6、在现代社会发展。B. 古典绘画主要致力于画面背后的真实,而有意忽略作品画面的真实感。C. 新编历史剧的创作高峰源于20世纪80年代全民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浪潮。D.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相继公布,推动了昆曲、梨园戏等古老剧种逐渐复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由传统戏曲程式的现状谈起,引出现实题材戏曲创作对传统戏曲发展的意义与价值。B. 文章将传统戏曲的发展与其他古典艺术形式的发展进行类比,指出传统戏曲现代创作的出路。C. 文章论证了目前我国现实题材戏曲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发展势头强劲。D. 文章末段从戏曲创作者的角度入手,论证了现实题材戏曲创

7、作需要诚意和艰苦探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创作者对现实题材所表现的社会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创新性的加工转化,可使之由现实题材变成现代艺术。B. 由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在当时备受冷遇,魏明伦、郭启宏等剧作家只能以新编历史剧的创作奠定其文学成就。C. 在全民非遗保护意识不断提升的今天,古老的剧种越发引人关注,这为中华戏曲古老剧种的复苏提供了契机。D. 当下戏曲创作者需要正视传统戏曲创作的困境,主动出击,抓住现实题材创作机遇,争取使传统戏曲焕发新的生机。【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

8、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说明传统戏曲已无法在现代社会发展”错误。原文为“如果一门艺术出现了盲区,说明已经有了危机”,是“危机”,并非无法发展,而且后文还指出了对此的解决办法。B项,“有意忽略作品画面的真实感”错误。原文为“他们不追求绘画的真实感”,只是不刻意追求真实感,而不是有意忽略真实感。D项,原文为“进入新的世纪,随着全民非遗意识的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渐渐强化,一些古老而冷寂的剧种,一些渐渐被淡忘的老戏和传统技艺,慢慢地开始复苏”,可见是“全民非遗意识的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渐渐强

9、化” 推动了昆曲、梨园戏等古老剧种逐渐复苏。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发展势头强劲”错误。从文中“戏曲艺术的发展应当抓住当下现实题材创作的机遇,像探索现代舞蹈、现代绘画、现代音乐那样推动现代戏曲的诞生”可以知道,我国现实题材戏曲的发展并不是“发展势头强劲”,而是刚刚开始。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

10、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无中生有。原文提到“20世纪80年代全民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浪潮,客观上推动了新编历史剧的创作”,“在那个时期,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基本上都是以历史剧的创作奠定其文学成就的”,并没有提到魏明伦、郭启宏等剧作家以新编历史剧的创作

11、奠定其文学成就是因为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在当时备受冷遇。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近年来,中国的影视作品加快了“扬帆出海”的脚步,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受众。各种题材和表达手法之下的精品影像都在试图向世界展示并讲述更好的“中国故事”。不久前,在四川电视节“中国影视海外传播论坛”环节中,多家媒体更是一致认为,不论从资本、内容、模式上看,国产影视的“出海”都迎来了爆发期,而这爆发的助力不仅来自影视作品跌宕起伏的故事性,更是要打磨出作品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要在技术与叙事手法上与国际水平接轨,更是要让作品浸润在全面的文化和美学意涵中,拥有充分的“文化观”

12、方能让影像传播得更远。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给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传统文化为当代影像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底蕴支撑,同时,流行影像的大众传播也为今天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带来更大想象空间。一段时间以来,以鲜明的传统文化符号入题的精品剧迭出,例如,历史传奇剧鹤唳华亭,便是着力刻画了“韵外之致”的宋之美学风范。编剧对宋代文化风貌的潜心钻研渲染出经得起推敲的内涵底蕴,作品打磨的远不止于一幕幕遥远的生活场景,更是可被共情和共鸣的文化之韵。这些获得好口碑的剧作都让人们看到,影视作品追求“高级感”与“品质感”并不只是为了营造视觉冲击、迎合一股潮流,更是要将传统文化的大命题分解到日常生活审美当中展现历史风貌的初心,在于

13、唤起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传承意识,在于传播空间全球化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可以有底气、有力量地接受更多元的检验。(摘编自任孟山影视作品有自己的“文化观”方能传得远,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7日)材料二: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国产影视作品要想赢得更多的年轻观众,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接受心理,尊重他们的审美习惯,准确把握他们的心思。年轻人拥有真挚、深厚的爱国情怀,以及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持续不断的前进动力。那么,年轻人的爱国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应当如何有效开展?我们发现,影视因声画一体的特点和优势,能够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影视

14、创作若能抓准年轻人的心思爱好、接受心理、审美习惯,就可以有效传递主流意识形态,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这种影响,不同于课堂教育、阅读启发,而是在适应年轻人审美习惯的基础上进行的传播和引导,是在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熏陶和感染,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年轻人也是影视市场的重要消费群体。1985年以后出生的影视观众,占有较大比例。不仅如此,中国互联网的年轻用户与观影人群还有着颇高的重合度。大量数据表明,年轻观众有着旺盛的影像消费力。国产影视创作若能赢得年轻观众的喜爱,无疑可以有效提高电影院的上座率和电视剧的收视率,从而为影视市场带来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15、摘编自周仲谋尊重年轻观众审美,打造影视精品力作,“光明网”2020年5月28日)材料三:“当投资者变得更为理性、谨慎之后,反而给优质内容创造了更多机会。好内容不需要检验,专业的投资人闻着味儿就来了。”3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与北京市朝阳区国际高端商务人才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影视”学术论坛上,前中影集团董事长杨步亭一番话,引来笑声一片。杨步亭认为,1000多个制片公司太多了,年产电影1000多部也太多了,中国的影视基地也太多了,应该集中精力做精品。那些既可以规避风险、又具备专业认可的内容,不会缺乏投资。从早前的7亿元人民币票房,到如今票房突破600亿元人民币,中国影视

16、产业已经走向更为专业化的道路。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佼佼者,电影经历了百年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和营销手段,使其保持百年不衰。中国电影“走出去”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内容题材、拍摄理念、文化差异、收入模式、海外观众的认可度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独立电影投资人张夕认为,影视从业者在保证内容和质量的同时,需要花时间找到合适的融入方式。随着部分企业和从业者被逐渐淘汰,人才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影视产业研究中心教授周煊认为,专业化的力量更能轻松获得和识别未来的机会。影视公司升级换代,其实是人才的迭代。随着从业者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影视走向海外的步伐将更加稳健。(摘编自马海燕中国影视产业

17、稳健发展专业和技术是关键“中国新闻网”2019年7月4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影视作品能够“扬帆出海”,不仅因为其具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性,也因其高超的制作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B. 以鲜明的传统文化符号入题的影视作品鹤唳华亭,展现了宋代文化风貌与内涵及其内在的文化之韵,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精品剧。C. 影视因声画一体的特点和优势,能够给观众带来逼真的情境体验,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手段。D. 中国电影票房大幅增长,中国影视产业走向更为专业化的道路,与大众传播时代的新技术和营销手段密不可分。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8、目前,中国的影视作品从资本、内容、模式上看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走出国门的条件,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外受众的欢迎。B. 迎合时代潮流,给受众带来视觉冲击是影视作品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但最根本的是影视作品自身的文化根基,只有根基稳固,影视作品才能经受更多元的检验。C. 影视从业者可考虑年轻人的爱好、心理与审美习惯来进行创作,在收获更多的受众的同时,更要对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D. 中国影视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制片公司、年产电影以及影视基地都日趋饱和,但整体发展比较理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瞄准优质作品并投资精品剧的制作。6. 请结合材料内容,为中国影视作品走向世界提出合理

19、化建议。【答案】4. C 5. C 6. 要打磨出作品厚重的文化底蕴;要了解年轻观众的接受心理,尊重他们的审美习惯,准确把握他们的心思;要集中精力做精品;要运用新的技术和营销手段;要提高从业者专业化程度。【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C项,“影视因声画一体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手段”错误,原文是说“影

20、视因声画一体的特点和优势,能够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影视创作若能抓准年轻人的心思爱好、接受心理、审美习惯,就可以有效传递主流意识形态”。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C项,“更要对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错误,原文是说“影视创作若能抓准年轻人的心思爱好、接受心理

21、、审美习惯,就可以有效传递主流意识形态,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从材料一的“多家媒体更是一致认为,不论从资本、内容、模式上看,国产影视的出海都迎来了爆发期,而这爆发的助力不仅来自影视作品跌宕起伏的故事性,更是要打磨出作品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要在技术与叙事手法上与国际水平接轨,更是要让作品浸润在全面的

22、文化和美学意涵中,拥有充分的文化观方能让影像传播得更远”可知,要打磨出作品厚重的文化底蕴;从材料二的“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国产影视作品要想赢得更多的年轻观众,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接受心理,尊重他们的审美习惯,准确把握他们的心思”可知,要了解年轻观众的接受心理,尊重他们的审美习惯,准确把握他们的心思;从材料三“中国的影视基地也太多了,应该集中精力做精品。那些既可以规避风险、又具备专业认可的内容,不会缺乏投资”可知,要集中精力做精品;从材料三“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佼佼者,电影经历了百年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和营销手段,使其保持百年不衰”“中国电影走出去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内容题材、拍摄理念、文化差异、

23、收入模式、海外观众的认可度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独立电影投资人张夕认为,影视从业者在保证内容和质量的同时,需要花时间找到合适的融入方式”可知,要运用新的技术和营销手段;从材料三“随着部分企业和从业者被逐渐淘汰,人才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影视产业研究中心教授周煊认为,专业化的力量更能轻松获得和识别未来的机会。影视公司升级换代,其实是人才的迭代。随着从业者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影视走向海外的步伐将更加稳健” 可知,要提高从业者专业化程度。【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

24、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25、(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祝福(节选)鲁迅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

26、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

27、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淘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的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为寻她而来的。四婶很惊疑,打听底细,她又不说。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

28、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可恶!然而。”四叔说。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可恶!”四叔说。“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阿呀阿呀,我真上当。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然而。”四叔说。于是祥林嫂事件便告终结,不久也就忘却了。卫老婆子说起祥林嫂,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

29、抬去了。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里山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祥林嫂竟肯依?“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燠,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

30、。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后来怎么样呢?”四婶还问。“后来起来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年就两岁了。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手脚都壮大”“顺着眼,不开一句口”“扫尘,地,杀鸡,宰鹅全是一人担当”等写出了祥林嫂的温顺、勤劳、能干。B.

31、 节选部分冷静、客观地展现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同时运用对话的方式,具体地呈现了祥林嫂的悲惨经历。C. 卫老婆子是祥林嫂的荐主,她内心虽同情祥林嫂的遭遇,但又伙同其婆家劫走她,展现了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善良的小人物的无奈。D. 祥林嫂既要守节,又沦为小叔子的“聘礼”,这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对无辜的劳动妇女的侮辱、戕害,极端残酷又虚伪。8. 小说节选是如何展现鲁四老爷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9. 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有着倔强抗争意识却又有着很大思想局限的底层女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 C 8. (1)细节描写,写到了鲁四老爷的两次“皱眉”。第一次是在祥林嫂初到鲁镇被介绍到他家做短工

32、的时候,鲁四老爷皱了皱眉,原因在于他讨厌祥林嫂是一个寡妇;第二次是在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是逃出来的时候,鲁四皱了皱眉,原因是他认为祥林嫂逃出来不好,败坏风俗。通过这两处细节描写,刻画了鲁四老爷的冷酷,对祥林嫂的轻视,以及浸透在他灵魂中的封建思想。(2)语言描写,“可恶!然而” 短短四个字却有丰富的内涵,他讨厌大白天在鲁家家门前绑人,实在有损鲁家的尊严和声誉,虽然行为可恶,但婆家绑她却是有理的,在封建族权范围之内。这样就刻画了他是一个坚决捍卫封建思想的卫道士形象。 9. (1)抗争意识:祥林嫂是旧时代一个在不断抗争,不断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农村女性。祥林嫂的第一次抗争是在她的丈夫去世后,她没有听从命

33、运的安排,在春天没了丈夫,在冬初逃到鲁镇来做女工。当夫家的人在河对岸寻找她时,她选择逃走。这一切都说明祥林嫂一直在进行抗争,在和当时的封建礼教封建夫权进行抗争。祥林嫂的第二次抗争,具体表现在她被卖给了贺老六的婚礼上,可以看出祥林嫂敢于和她婆婆进行抗争,和封建礼教抗争。(2)思想局限性:祥林嫂的悲剧在于,她一生顺从封建礼教,到头来却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她反抗再嫁贺老六,但支配她采取出格的反抗的内在原因还是她那种“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理论的封建观念,这种畸形的社会文化思想,注定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3)其实,祥林嫂一直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在和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只是由于她的“对

34、手”太强大了,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所以她的抗争才会一次次的以失败而告终。因此祥林嫂是一个有着倔强抗争意识却又有着很大思想局限的底层女性形象。【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她内心虽同情祥林嫂的遭遇,但又伙同其婆家劫走她,展现了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善良的小人物的无奈”错,依据原文分析,卫老婆子是一位利欲熏心、毫无人情

35、味、虚伪狡黠的中人形象。她以介绍人打工为职业,从中谋利。即使对祥林嫂这样一个善良、安分耐劳、命运悲惨的人,也把她当作自己谋取金钱的工具,即使对鲁四老爷这样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她为了拿到祥林嫂婆婆的一点施舍,也敢于欺骗,合伙将祥林嫂劫走,她认为祥林嫂被卖给贺老六是“交了好运”。在鲁镇,她奔走于大户人家和穷困潦倒人家之间,凭借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貌似有同情、怜悯之心,活得有滋有味。因为她被金钱所迷、被封建礼教所缚,不能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实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勾当,她认为自己在鲁镇能左右逢源,能说会道,且会挣钱,是一个能人。实际上,她被金钱和礼教吞噬了灵魂,而同时又帮着封建礼教吞噬任何一位她认为有可能被

36、吞噬的人。因此,卫老婆子和祥林嫂之间纯粹是一种金钱关系。所以,她并不同情祥林嫂,也没有体现善良的小人物的无奈。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首先,对鲁四老爷的神态描写中主要抓住了“皱眉”这一细节描写,由原文“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可知,第一次“皱眉”是在祥林嫂初到鲁镇被介绍到他家做短工的时候,鲁四皱了皱眉

37、,原因在于他讨厌祥林嫂,是一个寡妇,所以鲁四一开始就轻视克夫的祥林嫂;“四叔知道,就皱一皱眉”可知,第二次“皱眉”是在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是逃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析出他皱眉的原因是他认为祥林嫂逃出来不好,败坏风俗。从鲁四对祥林嫂的两次细节描写“皱眉”中,我们可以看到鲁四的冷酷,对祥林嫂的轻视,以及浸透在鲁四灵魂中的封建思想。语言描写,在文章节选部分三次写到鲁四老爷的语言描写,“可恶!然而”“可恶!”“然而。”鲁四在听说祥林嫂被婆婆绑架,骂了句“可恶,然而”,短短四个字却有丰富的内涵,“可恶”是说祥林嫂的婆婆串通卫老婆子,大白天在鲁家家门前绑人,实在有损鲁家的尊严和声誉,自己也太没有面子了,所以

38、怒不可遏,骂出了“可恶”二字。“然而”,虽然行为可恶,但婆家绑她却是有理的,在封建族权范围之内。这样就刻画了他是一个浸透了封建礼教毒素的卫道士形象,他极力的维护封建礼教,自觉维护封建制度。【9题详解】本题考查了探究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从人物自身的角度分析,考虑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其次要从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考虑,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最后还要从主题思想上分析与人物的命运有什么关系。依据原文,我们能感受到祥林嫂是旧时代一个在不断抗争,不断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农村女性。祥林嫂的第一次抗争是在她的丈夫去世后,她第一次来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女工。在那个年代,人们信奉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丈

39、夫去世之后不能改嫁,只能听从夫家的安排,像祥林嫂这样的人的夫家,还有一个严厉的婆婆和一个十多岁能打柴的小叔子,那么她的命运只能听从他们摆布了,而祥林嫂没有听从命运的安排,她奋起抗争,在春天没了丈夫,在冬初逃到鲁镇来做女工,当夫家的人在河对岸寻找她时,她也急忙逃走。当婆婆和鲁四老爷算清了工钱之后,祥林嫂没有随着她婆婆回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可知,这一切都说明祥林嫂一直在进行抗争,在和当

40、时的封建礼教封建夫权进行抗争。祥林嫂的第二次抗争,具体表现在她被卖给了贺老六的婚礼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呢?祥林嫂改嫁得利的是她的婆家,她婆婆把她嫁到山里出去,为第二个儿子办喜事的费用外,还剩十多千,所以祥林嫂是在和她婆婆进行抗争,和封建礼教抗争。但是她却又有着很大的思想局限性,祥林嫂的悲剧在于,她一生顺从封建礼教,到头来却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比如她反抗再嫁,固然表明不愿被婆家当作牲口一样出卖,要维护自己作为人的尊严,但支配她采取出格的反抗的内在原因还是她那种“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论的封建观念,这种畸形的社会文化思想,注定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综上所述,祥林嫂是一个有着倔强抗

41、争意识却又有着很大思想局限的底层女性形象。【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

42、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

43、许之以货物与常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武气绝,半日复息。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单于使陵至海上。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

44、相待。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汉书苏武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

45、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B.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C.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D.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郎,文中指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与“东风不与周郎便”“三国周赤壁”中的“郎”意义相同。B.

46、 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常执符节以为凭证,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可行使相应权力。C. 斧钺汤镬,斧钺是古代军中刑戮,汤镬是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的酷刑,“斧钺汤镬”指各种酷刑。D. 和亲,也叫作“和戎”“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武出使匈奴,无辜受累。苏武奉汉武帝的命令护送扣留在汉朝的使者返回匈奴,却因副使张胜而被牵连治罪,滞留匈奴。B. 苏武刚烈难犯,义不受辱。作为汉朝的使臣,不得不面对匈奴的审讯而令国家受辱,他毅然选择自杀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后重伤得救,免于死亡。C

47、. 苏武坚守气节,忠贞不贰。匈奴先后派卫律和李陵去劝降苏武,他们二人都因投降叛国遭到了苏武的叱骂,最终苏武被单于流放至北海牧羊。D. 苏武历经磨难,白首归国。苏武在匈奴十九年,以自己坚定的爱国意志,克服了种种困境,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终在须发尽白之时回到汉朝。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2)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

48、杀的有十几家。【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依据语法结构,“相知”和“私候胜”是两个省略同一主语的并列谓宾句,中间应断开,排除C;“卫律”和“常”是两个人名,“卫律”做前边句子的宾语,“常”是“虞常”的省略,做后边句子的主语,所以中间应断开,排除AB;译文: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

49、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A项,“郎,文中指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与东风不与周郎便三国周赤壁中的郎意义相同”错,文中指的是官职名,“周郎”里的“郎”意思是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所以不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

50、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他们二人都因投降叛国遭到了苏武的叱骂”错,依据文意,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可知,意思是“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

51、我也心甘情愿”,苏武并没有叱骂李陵。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益,逐渐;使使,派使者;晓,通知;论,判罪;因,介词,趁机;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2)春秋,代指年龄;亡,同“无”,没有;夷灭,被杀害;数,几,几个。【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

52、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译文: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单于正要

53、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苏

54、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

55、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和亲。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

56、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前两句交代了登临赏心亭的时间,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B. “落日

57、楼头”用落日残照来隐喻面临覆灭的南宋王朝,并通过日暮景色渲染苍茫悲凉的气氛。C.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以人物动作主要展现了词人愿驰骋疆场的昂扬斗志和激情。D. 下片运用三个典故,一用反问,一用推测,一用感叹,用错综复杂的变化写出词人内心的痛苦。15. 请简要分析“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效果。【答案】14. C 15. 这两句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献”“供”是人特有的动作,这里用来写山,是拟人;“玉簪螺髻”是把山比喻为玉做的簪子和美女的发髻,是比喻。从写景抒情的角度看,还有移情入景。诗人把自己的悲愤之情注入自然景物,在表达技巧上是移情入景。形象而生动的表达了词人的忧愁和

58、愤恨。【解析】【14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词人愿驰骋疆场的昂扬斗志和激情”错误,“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以人物动作主要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与时无知己、知音难觅的悲叹。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这一题首先要明确诗歌里面的表达技巧有哪些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

59、情方式,表现手法等;然后在再细品诗句,明确这道题考查的表达技巧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这两句是词人登楼远眺所见之景,在作者的视野中,江山之美,如“玉簪螺髻”,是比喻;而作者满怀悲愤之情所见之远山,又“献愁供恨”,是拟人,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景的手法。这里点出“愁”、“恨”两字,直抒胸臆,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

60、: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虚实结合与夸张的手法,写山高入天,行人伸手可摸到沿途天空的星辰,紧张而又无奈的两句是“_,_”。(2)荀子在劝学中阐述学习要专

61、心致志的道理时,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_”却“_”,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说理的分量。(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两句写人们迎神赛社,忘却战败历史的情景。【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六跪而二螯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 佛狸祠下 (6). 一片神鸦社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或者给出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

62、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1)“行人伸手可摸到沿途天空的星辰,紧张而又无奈”是提示,注意“扪”“膺”的书写;(2)“用蚓和蟹作对比”是提示,注意“螯”“鳝”的书写;(3)“人们迎神赛社,忘却战败历史的情景”是提示,注意“佛”“祠”的书写。【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

63、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宫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如今,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不少人自我表达和展示的重要平台。从 的文案到层层滤镜的美颜,从精心挑选的定位再到恰到好处的点赞,我们每一次的 ,都是为了呈现出一个更好的自己,并逐步搭建起符合自我期待的人设。可以说,( ),本身 ,可过度包装却多少让这个圈“有点假”。朋友之间,谁还不知谁几斤几两?难怪有网友吐槽:有人一边晒豪宅高调“炫富”,一边却还在转发求砍价的链接。生活不是演戏, 只会遭人嘲笑和不屑,何苦呢?“高大上人设”的背后,既有商家逐利驱使,也不乏虚荣和浮躁心理的推波助澜,这让网络社交本身如戴假面相见形成了更

64、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咬文嚼字 苦心经营 无可非议 弄巧成拙B. 字斟句酌 苦心经营 无可厚非 掩耳盗铃C. 字斟句酌 苦心孤诣 无可非议 弄巧成拙D. 咬文嚼字 苦心孤诣 无可厚非 掩耳盗铃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基于真实的人设管理与建设,是一种正常人际交往的需要B. 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需要基于真实的人设管理与建设C. 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必须基于真实的人设管理与建设D. 基于真实的人设管理与建设,可以满足正常人际交往的需要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高

65、大上人设”的背后,既有虚荣和浮躁心理驱使,也不乏商家逐利的推波助澜,这让网络社交本身如戴假面相见产生了更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B. “高大上人设”的背后,既有商家逐利驱使,也不乏虚荣和浮躁心理的推波助澜,这让网络社交本身如戴假面相见增添了更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C. “高大上人设”的背后,既有虚荣和浮躁心理驱使,也不乏商家逐利的推波助澜,这让本身如戴假面相见的网络社交增添了更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D. “高大上人设”的背后,既有商家逐利驱使,也不乏虚荣和浮躁心理的推波助澜,这让本身如戴假面相见的网络社交产生了更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答案】17. B 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

66、】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第一组,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字斟句酌:意思是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此空修饰“文案”,应选“字斟句酌”。第二组,苦心经营:意思是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或进行艺术构思。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此空陈述对象是“我们”,强调呈现出一个更好的自己,侧重于尽心思去筹划安排自己的各个方面,应选“苦心经营”。第三组,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

67、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原谅。根据后文“可过度包装却多少让这个圈有点假”中的“过度包装”应该指责来看,前边的行为强调虽有缺点,但不可过分指责,应选“无可厚非”。第四组,弄巧成拙: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依据前文“生活不是演戏”,“演戏”强调的是欺骗性,而不是强调“结果做了蠢事”,应选“掩耳盗铃”。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依据文意,后文“本身无可厚非”和“

68、过度包装”的省略的应该是同一主语“人设管理与建设”,所以,必须保持前边的主语也为“人设管理与建设”。BC两项主语均为“人际交往”错,应该是“人设管理与建设”;C项,不和逻辑,“可以满足正常人际交往的需要”错,不能说“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应该是“满足人们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需要”。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A项, 修饰语的语序不当,“这让网络社交本身如戴假面相见产生了”错,“本身如戴假面相见”应直接修饰“网络社交”,调换一

69、下语序;B项,语序不当,“既有虚荣和浮躁心理驱使,也不乏商家逐利的推波助澜”错,正确的语序应为由内部到外部,即由自己到商家,所以,两个句子调换语序。D项,语序不当,“既有虚荣和浮躁心理驱使,也不乏商家逐利的推波助澜”错,正确的语序应为由内部到外部,即由自己到商家,所以,两个句子调换语序。故选C。【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20

7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你是否读过鲁迅的散文风筝,就这篇作品的主题来说,_,便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如果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可能把作品的主题理解为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方法;如果从亲情的角度,则可以理解为这是作者用真挚动人的感情谱写的一曲人情美的赞歌。其实,文学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的再创造,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_,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看来,名作重读是件有趣的事。_,但你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和审美品位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也可能会改变你对作品的理解。【答案】理解的角度不同;

71、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都可能不同;作品没变,读者还是你自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本语段的话题是“文学鉴赏”。第一空,所在语境“便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后面使用了冒号,此处具有总括的性质,根据“如果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如果从亲情的角度”推知应填“理解的角度不同”;第二空,根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不同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阶段对作品的理解都不一样,所以横线处强调的是“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都可能不同”

72、;第三空,所见语境与下句形成转折语意,根据“但你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和审美品位都发生了变化”可知应填什么没有变化,如“作品没变,读者还是你自己”。21.下面是某班辩论赛自由辩论阶段的片段请根据正方发言,为反方拟写一段发言,不超过100字。正方观点:网络使人更加亲近反方观点:网络使人更加疏远正方发言示例:我方认为,网络使人更加亲近。网络出现,使人们便于沟通,无论是文件还是科技,都可以在网上快速传播。网络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减少了时空限制,让人们可以自由加强个人联系,减少隔阂。反方发言:我方认为,网络使人更加疏远。【答案】首先,网络的高度虚假性,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使人更疏远。第二,缩短空

73、间距离并不等于拉近关系。最后,维持人际关系的根本是情感交流而不是网络交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本题是写辩论稿。辩论是双方互相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去说明一定的事情和问题,以图战胜对方,有时还要揭露对方的矛盾,驳斥对方的错误,力求最后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为辩论而写的文字稿就是辩论稿。此题要求为反方拟写一段发言,不超过100字。反方发言的开头题目中已经提供了,接下来主要是如何写。写作时要注意正方的观点,反方发言最好能针对正方的观点做出批驳。就本题而言,具体可以这样写:首先,针对正方提出的“无论是文件还是科技,都可以在网上快速传播”,可提出“网络的高度虚假性

74、,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使人更疏远。”从网络存在的问题来看,当今网络至今未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很多人带着假面具上网,而所得到的也极可能是-个或很多假面人发出的信息。不必负责任的互联网上什么都可以乱说,互联网简直成了骗人网,连人与人交往中最基本的信任都无法做到,又何谈亲近呢?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缺乏人类理智约束的网络只能带给人们情感上的疏远。第二,针对正方“网络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减少了时空限制”的观点,可提出缩短空间距离并不等于拉近关系。我们从不否认网络作为一种现代的通讯手段,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交流活动,可之中交流绝不能必然拉近人与人的关系

75、。人际关系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交流主要有情感交流与信息交流两大类,而目前网络上的交流多数是信息交流,可是我们都知道,所谓亲近与疏远的问题,主要是指人际关系与思想感情的亲疏问题,而网络又怎么能千斤重担一肩挑呢?最后,根据正方“让人们可以自由加强个人联系,减少隔阂”的观点,可提出维持人际关系的根木是情感交流而不是网络交流。网络虽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便利的交流空间,但在网络上大批量的接触陌生人,这些互无了解,互无接触的陌生人通过冰冷的显示屏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无法使我们接近,无法使我们亲密,也就无从谈起亲近。有时我们通过网络与异地亲友进行联络,但我们与亲友的亲密关系是早已既定的,我们只是用网络来巩固这种

76、亲近关系,如果我们想使这种关系更亲密,那么我们必须走出网络,回到现实。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快乐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罗曼罗兰认为“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生理学家班廷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的过程”。”而在当前这个物质无比丰富的时代,快乐正不断麻痹着人们的神经,甚至让人沉溺于“娱乐至死”的深渊,渐渐忘记了快乐本真的模样你快乐吗?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

77、,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真正的快乐正如材料中所说:快乐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享受快乐是每个人的追求,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快乐,都愿意抛弃烦恼,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都不尽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时间的推移,身份地位的变化,人们对快乐的要求也会随之变化。记得60年代时,我国遭遇百年未遇的三年自然灾害,那时人们以能饱吃一餐饭为最大快乐,如能吃饱肚子,宁愿走几十里路去享受这难得的一次“口福”。可目前,人们对生活的要求都以“吃要讲究营养,穿要高档漂亮,住要宽敞明亮”为标准,谁还会为填不饱肚

78、子而担忧?而那些日进万金的大老板们,正在为钱无处挥霍而大伤脑筋呢!那些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为如何继续高升,怎样多捞外快而愁肠百结呢!这里让我想起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她为了能在朋友的舞会上出点风头,显示自己的雍容华贵,让虚荣心得到满足,从中得到快乐,便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一条昂贵的钻石项链,没想到项链不幸丢失。为了赔偿这条“昂贵”的项链,丈夫不得不到处借债,夫妇俩不得不节衣缩食,背着沉重的债务,经受了十年的艰难困苦的折磨,终于还清了债务。可见路瓦栽夫人不但没有得到快乐,却为此经受了十年的艰难困苦的烦恼,美好的青春时光,就在生活的重负下过早地失去。快乐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

79、的理解,会赋予快乐不同的含义,但不管你怎样的理解,怎样的感悟,能够让自己在弯曲的人生道路上,保持快乐的心情,始终应该是我们一如既往的追求。那究竟什么是快乐?我认为,快乐不是拥有了多少金钱,获得了多大的权力,快乐不能以物质和财富来衡量,优越的生活不一定是快乐的全部,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充实。 有一天,我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亲眼看到一对老夫妻坐在一桌简单的饭菜前,你一箸我一筷地互相谦让,就着几样他们亲手栽种的小菜,频频举杯,共进晚餐,他们的表情是多么的幸福,心底是多么的快乐!我想,当他们在地里干完一天的活,在回家的路上你赶牛来我挑柴的时候我再一次被他们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锲而不舍的追求所感染,是啊

80、,他们远离了权利,也并不富有,可他们以劳动为快乐,因收获而开心,过着平静而又惬意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快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生活,学会欣赏,快乐会如影随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

81、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审题:本材料的的关键点是抓关键词。很明显,材料通过引用名人罗曼罗兰,哲学家伊壁鸠鲁和生理学家班廷的话,中心议题就是关于“快乐”的问题,什么是快乐?不同的人会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然后结合当今这个物质无比丰富的时代来谈。注意主题要弘扬一种正能量,要强调真正的快乐是内心的从容淡定,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它和物质是没有关系的,这就要求我们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获得真正的快乐。立意:快乐源于内心

82、快乐是一种精神享受我追求我快乐微笑面对生活,快乐会触手可及素材:1.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快乐其实有很多种:有成功时的快乐;有渗透着痛苦和汗水的快乐;有短暂的快乐;也有永远的快乐生活中,总听见许多人在抱怨自己过得多么不快乐,多么不幸。其实快乐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快乐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其实快乐也可以很简单。它可以是清晨路人的一个微笑,可以是摔倒时一双温暖的手,可以是一声“谢谢”,一声“对不起” 只要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快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 著名作家三毛曾说,要把快乐当成习惯,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快乐是活,不快乐也是活,人生很短,不要做赔本生

83、意。虽然她最终未能做到,但这话却富有哲理。我爱快乐。因为,快乐的人幸福不断;快乐的人生命健康;快乐的人心灵无疾。总之,快乐是一把金钥匙,能使失落的人觉醒,使痛苦的人开心,使失败的人崛起,使优秀的人更辉煌。3. 以前,有一个人充满悲伤,一点也不快乐,感觉世上没有快乐的事情。有一天,这个人找到当时著名的教授苏格拉底,让他给自己指点迷津。苏格拉底没有说什么,而是叫那个人伐木造一艘船。那个人只好抛下这个问提,集中精力造船。三天后,船终于造好了。那个人又找到教授,教授与他上了船,快乐的嬉戏着,“我快乐极了!”那个人叫道。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快乐就是这样,当你专心的做一件事,看到成果后,快乐就会跟你而

84、来!”4. 一个富翁拥有许多的金银财宝,却总是感到自己不快乐。他想快乐也许在别处,于是决定去寻找快乐。临行之前,他没忘记背上许多金银财宝。可是走了很多地方,他依然没有寻到快乐,就沮丧的坐在山道边。这时一个农夫唱着歌从山上走下来了。富翁问农夫:“我有很多的钱,别人都羡慕我,可我为什么不快乐呢?”农夫放下柴草,一边擦汗,一边笑眯眯的说:“快乐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 富翁那一刻间恍然大悟,自己背着那么多的金银财富,老怕别人枪去,还担心遭人暗算,所以整天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呢?顿悟后的富翁从此以后,学会了慷慨解囊,以慈悲为怀做了很多的善事,从此他成了一个快乐的人层次结构:文章从材料入手,肯定“快乐

85、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然后引出人人都想拥有快乐这个话题,为下文的叙述先进行一个总说;接下来具体阐释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快乐的标准,使用了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作为反面事例,乡村老夫妇作为正面事例论证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最后进行总结,明确快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说文章分析透彻,观点鲜明,内容上充满正能量。【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