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检测(六)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指出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游击队和开辟游击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积极组织抗日活动C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解析:选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逐渐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指示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中央主张在东北建立游击队和开辟游击区,这是组织抗日活动的体现,故B项正确;1937年,八路军115师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
2、地,这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故C项错误;1937年9月,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这次战役()A使东三省逐步沦陷B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C是正面战场的胜利D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解析:选D时间是1937年秋天,地点在上海,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为淞沪会战,故A项错误;淞沪会战没有共产党的参与,故B项错误;会战失败,故C项错误;淞沪会战使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故D项正确。3如图是抗日战争
3、时期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这表明()A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持久抗战方针B持久抗战得到国共高层认同C国民党重视对持久抗战的理论研究D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持久抗战战略解析:选B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方针,影响到国民党,故A项错误;材料“毛泽东论持久战”“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怎样进行持久抗战”反映出持久抗战得到国共高层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国民党借鉴了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的理论,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推断“毛泽东论持久战”“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怎样进行持久抗战”出现的先后,故D项错误。4(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941年底,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不断挫败日军进攻。
4、在多处给予来犯日军重大打击,最终来犯之敌狼狈逃窜,日寇重新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此次会战为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A全面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守态势B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C提升了国人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信心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解析:选C“全面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守态势”表述过于夸大,故A项错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此次会战为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长沙会战的胜利极大提升了国人以及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胜利的信心,故C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D项错误。51944年11月,美国皇冠杂志说
5、:“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战役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是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的。”材料中的“缅北战役”()A重新打通了西南的国际交通线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D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解析:选A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毙伤日军25 000余人,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故选A项;1937年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排除C项;1938年10月起,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
6、段,排除D项。6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共3万余人;到1940年8月,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出动的兵力即达40万。1945年8月,抗战结束时八路军更是发展壮大到96万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路线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国民党逐渐失去了民心D中国共产党满足广大农民要求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19371945年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发动广大人民进行抗战,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无直接因果关系;C项错误,依据所学史实可知,国民党逐渐失去民心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溃败的原因
7、;D项错误,八路军兵员并不只来源于农民,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中国共产党满足广大农民要求并非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7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文中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由此可见,当时()A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 B国民党丧失了军心民心C暴力革命观念深入人心 D美国大力支持国民政府解析:选A材料“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说明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故选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8
8、1945年重庆谈判后,中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有学者指出这个通常被称为“双十协定”的文件并不具有“协定”的性质,其实称“会谈纪要”更为准确,这是因为()A国共双方都缺乏诚意 B国共实力悬殊地位不平等C美苏暗中支持国民党 D解放区问题没有达成共识解析:选D在重庆谈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战后和平,构建联合民主政府,作出了一些让步,因而不能说明国共双方都缺乏诚意,故A项错误;重庆谈判时国共实力存在一定悬殊,但这并不是“双十协定”称“会谈纪要”的原因,故B项错误;美苏对重庆谈判均持支持态度,两国并无暗中支持国民党,故C项错误;在“双十协定”中对核心问题即解放区政权的合法问题没有达成
9、共识,因而不能称之为协定,故D项正确。9“1948年12月,外公所在的人民解放军第九纵队73团第二连奉命从山东泰安出发,经临沂,到达碾庄,参加战役村东外是一片很大的平原,村中的房屋在战斗中不是烧毁,就是东倒西歪,遍地是敌人的大炮武器和弹药。”据材料可知,作者外公当时参加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选B辽沈战役的作战地点是东北三省,故A项错误;淮海战役中的“碾庄战役”消灭黄百韬部,故B项正确;平津战役的作战地点是北平、天津、新保安,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剑指南京,故D项错误。10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时期,
10、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A武装割据,人民主权 B民主独立,思想解放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民族解放,民主自由解析:选D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即为民族解放,摆脱国民党独裁的统治,即为民主自由,故D项正确。11下表为1949年美国时代周刊有关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统计表,这主要反映出()日期主要内容倾向性1949.1.10蒋介石期待和平1949.1.10共产党将进入北平,如何治理北平1949.1.24在和平解决北平问题上,共产党设定期限1949.4.18国共两党和谈失败1949.4.25共产党放弃和平,选择战争1949.6.27共产党推行民主政治194
11、9.7.18美国对蒋介石失去信心(注:国民党正面报道;共产党负面报道;共产党正面报道)A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B解放战争胜利开展C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D美国放弃扶蒋反共解析:选C材料主要反映美国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胜利开展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统计表可知时代周刊对中国共产党的报道以负面为主,说明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故C项正确;美国并未放弃扶蒋反共,即使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放弃,故D项错误。12“人民解放军将在已有的胜利基础上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你们现在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
12、,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此命令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A从民主革命转向恢复生产发展经济B从领导工人运动转向工农武装割据C从反抗外敌入侵转向根据地的建设D从争取民族独立转向社会主义改造解析:选A据材料“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说明民主革命转向,由材料“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和“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表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人民军队为中国工农红军而不是材料中的“人民解放军”,故B项错误;反抗外敌入侵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人民军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而不是人民解放军,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之前日本已经投降,此时没有争取民族独立的任务,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
13、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纪念日 时间及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每年1月27日,联合国2005年设立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 日本广岛核爆炸遇难者纪念日 日本政府每年8月6日举行 诺曼底登陆纪念日旨在纪念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 欧洲胜利纪念日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英国、法国、奥地利、波兰等国家以5月8日为纪念日 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由于时差的关系,“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时候,前苏联已经到了5月9日,因此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以5月9日为纪念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4、每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设立 材料二在历史教科书中,1983年之前一般没有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问题。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学历史专业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开始正面提到了这种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同时,中国人民也对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及其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影响和推动了各国特别是被压迫民族的进步。”在今年的抗战胜利纪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提法:中国是世界反
15、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从战争进程的角度点明了中国的作用,对于提升抗日战争的意义是有益的。 李良玉正确的历史观念与完整的历史书写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种纪念日设立的共同之处。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抗日战争研究变化的原因,并说明中国设立的两个纪念日的意义。(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设立的纪念日及纪念日设立的时间和目的等可以总结出其共同点:缅怀反法西斯战争业绩,以史为鉴;警惕法西斯主义,珍爱和平;凸显人性,尊重生命;各自政府均有特定的政治考量。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6、可知,能够重新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作用是与当时的国内环境即阶段特征密不可分的,如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推行改革开放,思想文化方面重新提出双百方针,两岸关系改善等;第二小问,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纪念南京大屠杀两个角度来思考其意义,如强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推动了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呼吁各方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捍卫正义良知,开创未来。答案:(1)共同:缅怀反法西斯战争业绩,以史为鉴;警惕法西斯主义,珍爱和平;凸显人性,尊重生命;各自政府均有特定的政治考量。 (2)原因: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推行改革开放;思想文化方面重新提出双百方针;
17、两岸关系改善。意义:强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推动了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呼吁各方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捍卫正义良知,开创未来。14(2019蚌埠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1年10月4日,大清颁布正式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为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1949年
18、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对上表中国歌变迁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2分)解析:巩金瓯反映了清朝的专制政策,国民革命歌反映了国民大革命时期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反抗外来侵略,这三首国歌体现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政治环境和时代特征,故可从国歌变迁反映时代特征的角度拟定,并结合辛亥革命前后、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答案:论点:国歌变迁带有显著的时代印记。解读:1911年,清政府为适应外交需要而定国歌。歌词中体现出君权神授等思想,试图继续维护清朝统治。不久武昌起义爆发,这首国歌未能真正发挥作用。1926年,国民革命运动深入发展。革命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歌词表达了国民革命军将士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歌词呼吁全民族团结一致,不畏牺牲抵御外侮,激发国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建国后,使用其作为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