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3月在线质检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是核糖及核苷酸的组成元素B. 叶绿体中有些色素含有镁元素C. 蛋白质在盐溶液中都会变性D.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缩合方式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区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详解】A、核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磷是核苷酸的组成元素,A错误;B、叶绿体中叶绿素含有镁元素,B正确;C、蛋白质在高浓度
2、的盐溶液中会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称为盐析,空间结构未改变,不会变性,C错误;D、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有关,与脱水缩合方式无关,D错误。故选B。2.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学说揭示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B. 细菌的抗药性突变都是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结果C. 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共同进化D.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
3、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并未从本质上解释遗传和变异,A错误;B、细菌的抗药性突变是不定向的,其抗药性升高是人为使用抗生素后选择的结果,B错误;C、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共同进化,C正确;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培育,D错误。故选C。3.某同学探究过氧化氢在不
4、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实验中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试管编号H2O235%FeCl320%肝脏研磨液温度实验现象12mL室温22mL90+32mL2滴室温+42mL4滴室温+52mL2滴室温+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和温度B. 试管3的处理降低了H2O2 分解反应的活化能C. 试管4中继续增加FeCl3的量,气泡不再增加D. 试管5迅速放在90 环境中,因酶的失活而不产生气泡【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
5、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或温度,A错误;B、试管3的处理是加入35%FeCl3,Fe3+能作为无机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C、试管4中继续增加FeCl3的量,提高了催化剂浓度,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会增加,C错误;D、若把5号试管迅速放在90环境中,过氧化
6、氢酶变性失活,但过氧化氢高温下会分解,其实验现象将与2号试管的相近,D错误。故选B。4.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II、III、IV、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灰身和黑身,基因R和r分别控制红眼和白眼。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果蝇细胞一个染色体组组成是II、III、IV、 X或II、III、IV、 YB. 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F1代中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C. 若该雌果蝇含A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F1有16种基因型D. II号、III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左图为雌果蝇,基因型为
7、AaXRXr;右图为雄果蝇,基因型为AaXrY,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够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根据图解可知,果蝇细胞一个染色体组组成是II、III、IV、 X或II、III、IV、 Y,A正确;B、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F1代中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1/2(AA+aa)1/2(XrXr)=1/4,B正确;C、若该雌果蝇含A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其基因型为_aXRXr,雄果蝇基因型为AaXrY,先分析第一对:_aAaA_、Aa、_a、aa,4种基因,再分析第二对基因,XRXrXrYXRXr 、XRYXrXr、XrY,也是4种基因型,则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
8、的F1有16种基因型,C正确;D、号和号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不属于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错误。故选D。5.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过程表示转录,以一条链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B. 过程表示翻译,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自右向左C. 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物质a模板链相应碱基为AGAD. 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分子,b表示mR
9、NA分子。【详解】A、图中为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进行催化,A错误;B、过程表示翻译,根据两条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异常多肽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右至左,B正确;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其mRNA上的密码子与反密码配对,mRNA上的密码子为UCU,而物质aDNA模板链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故相应碱基为AGA,C正确;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其异常后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D正确。故选A。6.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0、)A. 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B. 脱落率随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不断降低C. 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D. 生产上要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乙烯的浓度也不断提高,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提高,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逐渐降低。【详解】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升高,脱落率提高,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逐渐降低,A错误;B、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即脱落率随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不断降低,B正
11、确;C、生长素浓度较低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和叶片脱落率均增加,乙烯与生长素对叶片脱落不是拮抗作用,C错误;D、由图可知,高浓度生长素可降低成熟叶片脱落率,由于不同器官、幼嫩部位与衰老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降低了成熟叶的脱落率,但有可能提高了幼嫩叶或花的脱落率,此实验结果不一定适用于农业生产,D错误。故选B。7.玉米和小麦是我国两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不同条件下两种农作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测定结果。请回答: (1)结合图甲分析,如果将小麦和玉米幼苗种植在同一密闭温室(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内一段时间,可能最先死亡的是_原因是_细胞间隙CO2浓度在C
12、时,小麦和玉米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否相等?为什么? _。(2)图乙中,小麦在10 12时、16 18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_和_。(3)为探究高温(35 C)对小麦、玉米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请设计简要的实验思路(常温为25 C)_。【答案】 (1). 小麦 (2). 小麦固定低浓度CO2的能力较差,需要较高浓度的CO2 (3). 不一定相等,净光合速率相等,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或不相等,净光合速率相等,呼吸速率不相等) (4). CO2摄入不足 (5). 光照强度减弱 (6). 将小麦、玉米都分别置于25, 35,而其他条件一致的条件中;并分别比较它们在不同温度下CO2吸收速率(或O2
13、的释放速率)【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B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C点表示玉米和小麦的净光合速率相等。图乙中玉米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且在中午没有出现“午休现象。【详解】(1)结合图甲分析,图甲中玉米的二氧化碳补偿点低于小麦,说明则玉米固定CO2的能力高于小麦,如果将小麦和玉米幼苗种植在同一密闭温室(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内一段时间,可能最先死亡的是小麦,原因是小麦固定低浓度CO2的能力较差,需要较高浓度的CO2;细胞间隙CO2浓度在C时,小麦和玉米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不一定相等,因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二者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14、,但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2)乙图中小麦在10 12时的光合作用出现“午休现象”,是因为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O2摄入不足,暗反应速率下降;16 18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3)为探究高温(35 C)对小麦、玉米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可将小麦、玉米都分别置于常温25、 35下,而其他条件一致的条件中;并分别比较它们在不同温度下CO2吸收速率(或O2的释放速率)即可。【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C3植物和C4植物特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
15、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右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_; 由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的影响。以上说明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包括_调节。(2)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是: _结合,导致_。 该病可以通过注射_来治疗。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病。【答案】 (1). 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 (2
16、).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或神经体液) (4). 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5). 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6). 胰岛素 (7). 自身免疫【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
17、、糖原的合成。2.图中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合成分泌,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详解】(1)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胰岛B细胞组成;从图上可以看出,胰岛B细胞分泌的因素还有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以上说明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
18、有体液调节。(2)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由于产生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神经调节、血糖调节、免疫调节,解题关键是识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得出结论。9.图甲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图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和_(填图中的名称)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是_(写出两点)。(2)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
19、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能量逐级递减,原因是_。【答案】 (1). 农作物 (2).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 (3). 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4). g/b(或者F/B) (5). 能量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暂时未被利用【解析】【分析】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该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
20、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2. 图乙中,a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能,b表示该营养级的同化能,c表示该营养级的粪便能,d表示该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e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f表示该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g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详解】(1)图中农作物属于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能将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还回到无机环境,两者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2)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
21、递效率为同化量的比值,b(B)表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g(F)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故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b(或者F/B);由于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暂时未被利用,所有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分析、理解和运用。10.鲜食玉水颜色多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用两种纯合鲜食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请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紫色与白色性状
22、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填“分离”或“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2)将F2中的紫色籽粒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占_。(3)紫色甜玉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请你以F1籽粒为育种材料,用最快的方法培育紫色甜玉米纯种_。【答案】 (1). 自由组合 (2). F2籽粒中紫色与白色的性状分离比为9:7 (3). 64/81 (4). 将F1籽粒种下,获得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筛选获得紫色甜玉米纯种。【解析】分析】分析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F2籽粒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白色=9:7,非甜:甜=3:1,可知籽粒颜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B
23、/b,基因型为A_B_表现为紫色,基因型为A_bb、aaB_、aabb表现为白色,甜与非甜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D/d,基因型为D_表现为非甜,基因型为dd表现为甜。【详解】(1)根据F2籽粒中紫色与白色的性状分离比为9:7,是9:3:3:1的变式可知,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将F2中的紫色籽粒A_B_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先分析第一对A-中有1/3AA、2/3Aa,自由传粉后产生2/3A、1/3a的配子,后代有1/9aa、8/9A-,再分析第二对,第二对与第一对相似,后代有1/9bb、8/9B-,故其随机传粉后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A_B_占8/98/
24、9=64/81。(3)紫色甜玉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将F1籽粒种下,获得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筛选获得紫色甜玉米即为纯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点睛】本题考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三对等位基因)、随机交配等遗传分析,难度较大,注意将两对的先转化为每一对,用分离定律方法去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1)步骤的培养基成分与普通液体培养基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步骤培养基中_。从功能上讲,步骤中使用的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培养基的灭菌时间应该
25、从_开始计时。(2)同学甲进行步骤的操作,其中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失误操作是_。(3)同学乙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C,平板中部分菌落越来越稀少,因为是_。(4)步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答案】 (1). 石油为唯一碳源 (2). 选择 (3). 达到设定的温度或压力值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涂布不均匀 (6). 划线过程接种环上的菌种逐渐减少 (7). 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解析】【分析】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菌株的过程要
26、使用选择培养基,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常用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微生物计数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法。【详解】(1)为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步骤的培养基成分与普通液体培养基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步骤培养基中所以石油是唯一碳源。从功能上讲,步骤中使用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低温常压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故培养基的灭菌时间应该从达到设定的温度或压力值开始计时。(2)接种细菌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中该同学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出现图B的结果可能是操作过程中涂布不均匀导致的。(3)根据图示:同学乙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
27、,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C,平板中部分菌落越来越稀少,因为是划线过程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随划线次数的增加接种环上的菌种逐渐减少,最后形成分散成单个菌,进而繁殖成菌落。(4)步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进一步操作是为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筛选与分离与微生物的培养等知识,意在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新型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结构如下图所示(棘突、脂质膜、包膜成分都是含有蛋白质,它们分别是由病毒RNA的基因S、M、E的指导合成)。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侵染过程中,棘突首先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
28、,可能作为病毒的疫苗。如果利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第一步是得到基因S,以用于后续操作,请简述获取S基因过程_。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完成该步骤所需要的酶有_。理论上,目的基因S应该导入_细胞中让其表达,以得到合适的产物。(2)制备出来的“产品”必须具备_、_才能作为疫苗来使用。(3)检测新型肺炎一般策略是检测疑似病例是否携带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如果检测核酸,一般的方法是_;如果检测其特异性蛋白,方法是_。【答案】 (1). 提取病毒的RNA,逆转录成对应DNA后,PCR技术扩增得到基因S (或对病毒基因S测序,然后人工合成基因S )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9、(3).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 哺乳动物细胞(或大肠杆菌、哺乳动物) (5). 没有传染性和致病性(或:没有“毒性”) (6). 能引起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7). 探针法(或:PCR法) (8). 抗原抗体杂交【解析】【分析】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的方法: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
30、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1)如果利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第一步是得到基因S,以用于后续操作,由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应提取病毒的RNA,逆转录成对应DNA后,PCR技术扩增得到基因S(或对病毒基因S测序,然后人工合成基因S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完成该步骤所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理论上目的基因S应该导入受体细胞如哺乳动物细胞(或大肠杆菌、哺乳动物)细胞中让其表达,才能得到合适的蛋白质产物。(2)制备出来的“产品”不能对接受疫苗的生物有害,还应使其产生抗体,必须具备没有传染性和致病性(或:没有“毒性”)、能引起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才能作为疫苗来使用。(3)检测新型肺炎的一般策略是检测疑似病例是否携带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如果检测其核酸RNA,RNA可由DNA转录而来,一般用探针法(或:PCR法);如果检测其表达的特异性蛋白,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点睛】本题结合社会热点新冠肺炎,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