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套文综历史24有一位思想家,在其社会主张上,理想和功利是并存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25“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 )A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B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商人改变了初衷C商贸活动承载了风俗习惯,所以推动文化相互融合D商贸活动加快民族融合,到元朝新的民族回族形成26瓷器的原料中普遍含有
2、呈色性很强的铁。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氧化铁的色釉在高温中烧成黄色,再经过还原成为青色。而烧制白瓷则必须把原料中铁的含量控制在1%以下。考古学家发现,出土于河南安阳北齐时期的瓷器,虽然含有某些青瓷的余韵,但已经初步具备了白瓷的特征。这说明( )A白瓷与青瓷的烧制原料不同B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C白瓷与青瓷的制作工艺相同D我国瓷器的繁荣时期到来27据统计,从1840年至1894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到16%。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B经济作物大量销售到世界市场C引进西方技术农业发展迅速 D列强大量收购粮食出口激增28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
3、,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这体现了陈独秀( )A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B认为人权取决于智能C崇尚无政府主义状态D主张人性自由与解放29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 )A国民政府大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B国民政府做好了发展西部的规划C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意图D抗日战争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3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
4、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31罗马帝国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原则与下列哪个人物的主张比较吻合(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梭伦32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由25%下降到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
5、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B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C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D大力推行“以工代赈”331978年后,中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形势马上改观。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戈尔巴乔夫提出把土地出租给他们50年,却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材料表明( )A“包干到户”不适合苏联B苏联改革走“中国模式”C经济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D苏联改变单一的公有制34“各大国在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各大国已经拉开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的序幕,而且,其争夺焦点的层次更高,都在抢夺
6、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这表明当今世界( )A合作发展是主流B经济全球化趋势C合作与竞争并存D和平与动荡并存35有学者认为:“西方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基督信仰和王权政治。对西方的传统文化而言,16世纪开始兴起的自然科学是新文化,17世纪发端的民主政治也是新文化。它形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西欧国家”。据此理解新文化( )A继承古代西方哲学思想并发展为新的民族精神B是人类理性进步的必然结果,不分地域与民族C从本质上看它是人文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神权的胜利D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事件而形成的社会价值取向非选择题40(25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
7、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材料二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
8、洲面貌的种种变迁。罗兹墨菲东亚史材料三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6分)根据材料二,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如何理解“它们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7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
9、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6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比较古代汉语与近代汉语处来词,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选做题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
10、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影响。(9分)4
11、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美国对德国的统一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支持德国的统一是有条件的。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英国对德国的统一开始持消极的态度法国对德国统一的心情是矛盾和疑虑的,在开始时也是持不积极支持的态度。材料二两德合并大大增加了新德国综合实力。在德国统一之前,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是西欧、东欧集团(前苏联除外)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两德统一之初,新德国在经济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无法相比的,成为欧洲经济上的“超级大国”。两德统一,又为德国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崛起提供了机遇,扩大了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12、在德国的主动努力下,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关于建立欧洲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吴友法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与英法对德国统一问题持不同态度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德国再次统一的影响。(9分)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利奥十世教皇(15131521年在位)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教皇,他的父亲洛伦佐德梅第奇是意大利政治家,外交家、艺术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利奥十世曾三次参加过教皇选举,三十八岁时被选为教皇。他是一位“生活的艺术家”,知
13、道如何享受生活,却不知道如何去应付他所活着的年代。他以就职演说中的惊人之语“既然上帝授予我们教皇的职位,那么让我们享受它好了”而闻名,他代表了文艺复兴教皇的态度。利奥关注艺术美感和感官享受。开始他把路德的反叛当作“一个修士的争吵”,到他写了一封信谴责路德时,德意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站到那个真诚的圣奥古斯丁团教士一边了。据史料所述,拉斐尔对这位教皇一度怀有期望,因而对他表示异常的谦恭。1519年,拉斐尔在致利奥十世教皇的一封长信中曾这样说:“很多教皇有您老人家的这种称号,但是从来不象您那样具备如此伟大的学识、勇气和精神有许多教皇只知肆意破坏,歪曲古代教堂、雕像、凯旋门等建筑而您首先要考虑的应是
14、关怀那些不多的建筑如何得以保全,它们是古代祖国和伟大的意大利的光荣。”摘编自互联网(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利奥十世教皇所处时代的特征。(6分)(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拉斐尔、路德对利奥十世教皇的不同评价及原因。(9分)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24.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知识点百家争鸣。试题解析:墨子的思想中是功利和理想并存的【试题答案】D25.命题立意:以丝绸之路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试题解析:B项观点错误,从材料中得不出此结论。C项中“习惯”的稳定性是不会推动文化的整合的。D项观点错误。【试题答案】A26.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试题解析:D项提法
15、错误。A项与C项从题干中来看,原料相同,工艺不同。【试题答案】B27.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试题解析:我国此时的农产品的商品化是被动的,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后产生的商品率增长这个结果。【试题答案】B28.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试题解析:“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体现出陈独秀的主张是要人格的自由独立。后半句“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也体现了这一思想【试题答案】D29.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试题解析:注意题中时间,此时的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材料中所述内容是要准备抗战。【试题答案】C30.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16、试题解析:注意时代背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正是冷战时期。【试题答案】B31.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试题解析:材料体现了契约思想。【试题答案】C32.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试题解析:罗斯福新政因为通过了许多有利于无产阶级利益的法案而遭到资本家的反对。【试题答案】A33.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试题解析:材料所体现的苏联的国情与中国是不同的。C、D是错误叙述。【试题答案】A34.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试题解析:材料一是说要协调,另一方面又在争夺各方面的主导权。【试题答案】C35.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试题解析:全面掌握题干中的
17、信息。A项表述错误,且是片面表现题中信息,C、D的叙述也是片面提取题中信息,且不符合题意。【试题答案】A40、(25分)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问题能力。涉及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发展、古代商品经济、四大发明及影响、维新思想的影响。试题解析:第一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发展、古代商品经济、四大发明及影响去组织答案,第二问特点要从材料中概括,第2小问主要考查维新思想传播产生的影响。【试题答案】(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列国陆续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制度;秦统一六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从周“
18、礼”为核心的奴隶制统治秩序到封建法律的全面确立;从世卿世禄制到任免制、察举制的选官制度。(6分) 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2分) 科技: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火药在军事上运用。(3分) 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分)(2)特点:向西方学习;中西文化的融合;以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或答以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为武器亦可给分)。(6分) 贡献: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培养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
19、6分)41(12分)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考查知识点较多,包括古代和近代的重大事件,如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十月革命、西学东渐等等。试题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表格中的外来语传入时间、来源地、波及领域、传播者等信息,归类后,结合相关历史时期分析说明。【试题答案】示例一:信息:外来语引入地区的变化(2分)。说明:古代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国周边国家。(1分)秦朝以来,中化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民族交融为断加强;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起来。(4分)近代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和日本。(1分)随着中国国门打开,学习西方先
20、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欧美外来词直接引入或从日本中转进入中国。(4分)示例二:信息:外来词涉及领域增多(2分)说明:古代主要是物质和宗教词汇。(1分)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主要引进一些新物种和珍奇物品,印度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4分)近代涉及物质、科技、文化、政治、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1分)西学东渐深入,十月革命的影响(4分)示例三:信息:外来词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2分)说明:古代是中外农业(含牧业)文明之间的交流(或古代是同质文明间的交流)。(1分)外来词大量涉及的是骆驼、芒果等动植物,蒙、满等游牧民族的词汇也大量融入汉语。(4分)近代主要是中西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间的交流。
21、(1分)马达、电话等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对其进行引进和推广反映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4分)示例四:信息:外来词的引入者和传播媒介的变化。(2分)说明:古代以商人、旅行家、宗教人士为主。(1分)他们在中外经贸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采取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交流。(4分)近代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为主导。(1分)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知识分子觉醒,主动向西方学习,翻译了大量西方著作,并通过报刊、电信技术等近代传媒扩大影响。(4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问题能力。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汉到
22、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依据材料文字“万石、二千石”、“三百五十斛”、“货币”可得出趋势: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依据材料文字“米、田”、“正俸”、“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可得出趋势: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2)第一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主要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作答,积极意义从政治、经济方面作答即可。【试题答案】(1)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6分)(2)影响:有利于对官吏的控制和限制其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
23、古代俸禄总体偏低是形成贪腐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9分,答出3点即可)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问题能力。试题解析:第一问原因的分析要考虑德国统一的时间及美国的战略意图,英法则要考虑历史因素。第二问从历史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对德国、欧洲及世界的影响。【试题答案】(1)原因:美国支持态度是因为德国统一会壮大北约的力量,进一步制约苏联;英法反对态度是因为德国是一战和二战的发动者,担心强大的德国会威胁英法的国家安全以及他们在欧洲的主导地位。(6分)(2)影响:促进了德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改变了雅尔塔体制下欧洲的版图和政治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9分)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试题解析:第一问,时代特征还是要考虑时间,利奥十世处于16世纪初期,结合此时欧洲的大事件分析。第二问结合材料即可得出答案。【试题答案】(1)社会转型;新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产生;人性要求解放;宗教观念更新。(6分,任答3点2分,不超过6分)(2)拉斐尔是肯定评价,(1分)利奥教皇热爱艺术、保护艺术。(3分)路德是否定评价,(1分)利奥十世教皇对民众掠夺;生活腐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