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22.23KB ,
资源ID:1161876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6187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植被与土壤 第2节 土壤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5章 植被与土壤 第2节 土壤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1、第二节土壤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1.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就是土地B.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C.土壤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互相独立,占有独立空间D.土壤是由颗粒状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答案:B解析:土壤只是土地的一个组成部分,两个概念存在较大差别。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四种物质组成,因此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土壤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故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密切联系,处在这几大圈层紧密接触地带,不占有独立空间。2.自然界中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A.大气B.水

2、分C.岩石D.土壤答案:D解析: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土壤。3.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是()A.砾土B.砂土C.壤土D.黏土答案:C解析: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不仅通气、透水性能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4.自然土壤剖面中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是()A.淋溶层B.淀积层C.母质层D.母岩层答案:D解析:自然土壤剖面中的母岩层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破岩”说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气候B.地貌C.生物D.水文答案:C解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体现生物对岩石的影响。说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

3、用的是生物。6.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C.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答案:B解析: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中近30%的锰能通过Mn2+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读表,完成78题。不同地点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值表地点12345678910111213老叶锰含量1 6263 1123 0023 32

4、22 8111 5162 3921 7282 9193 4883 1382 5852 191成叶锰含量1 3412 4222 0252 0251 9969931 2461 0311 6782 2532 2242 1451 837嫩叶锰含量6201 2781 2671 7331 3234727496738861 6659951 2501 125土壤pH值5.104.164.674.344.706.025.425.694.954.054.514.334.487.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A.成土母质B.有机质C.水分D.空气8.从表中可以分析出,茶叶最适合栽种在(

5、)A.黄土B.红壤C.水稻土D.黑土答案:7.A8.B解析:第7题,由于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故锰元素主要来自成土母质。第8题,根据表格分析,茶叶最适合栽种在酸性土壤中,由于红壤是典型的酸性土壤,故茶叶最适合在红壤中栽种。山东禹城北丘洼曾经是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盐碱化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91%。这里频繁旱涝,导致土壤盐碱化极其严重,但自1986年开始,中科院地理科学与研究所在此建立综合试验站,对盐碱地进行了综合治理,实现了粮食高产。据此完成910题。9.北丘洼盐碱地土壤盐分的特点是()A.春秋季节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B.冬季返盐,夏季淋盐,春秋季节相对稳定C.夏季返盐

6、,冬季淋盐,春秋季节相对稳定D.春秋淋盐,冬季返盐,夏季相对稳定10.北丘洼综合试验站对盐碱地的综合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引淡淋盐井灌井排覆盖营造防护林带A.B.C.D.答案:9.A10.D解析:第9题,北丘洼盐碱地受气候的影响强烈,表现为雨季淋盐,旱季返盐的特征,故该地区春秋季节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第10题,该地区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方法主要有引淡淋盐、井灌井排、覆盖、农业生物措施等。11.读某地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地土壤剖面与完整的自然土壤剖面相比,缺少层、淋溶层和层。(2)该地土壤缺少淋溶层,说明该地降水,该土壤在我国可能分布在地区。答案:(1)有机母岩

7、(2)少西北解析:第(1)题,自然土壤结构从上往下依次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第(2)题,淋溶层是土壤中水分向下运移形成的,在降水较多的地区表现比较明显,该土层缺少淋溶层,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地区。选考素养提升1.土壤有机碳浓度反映的是进入土壤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输入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损失之间的平衡指标。读土壤有机碳浓度与海拔关系图,关于土壤有机碳浓度随海拔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微生物活动越强,有机碳浓度越低B.海拔800米以下,有机物质迁移速度慢易积累C.海拔3 800米处,有机物质输入量最大,

8、损失量最小D.海拔7 000米处,温度低,提供的有机物质少,有机碳浓度极低答案:D解析:图示在海拔3 800米以下,土壤有机碳的浓度呈波动变化,故A、B两项错误。有机质输入量最大应为气温高、生物生长迅速的低海拔地区,3 800米处有机碳浓度大,主要是由于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缓慢,故积累的有机质含量高。故选D项。下图为土壤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2.图中的根系在土壤肥力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加速岩石的风化B.为土壤富集更多的水分C.分解有机质D.富集养分元素3.从进入土壤的植物有机残体数量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B.C.D.答案:2.D3.D解析:第

9、2题,植物根系不断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富集了养分元素。第3题,在枯枝落叶的分解过程中,纬度越低,温度越高,分解越快,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数量越多。下图为某种土壤水分收支情况图。读图,完成45题。4.该土壤中水分含量最多的时间是()A.2月B.5月C.8月D.11月5.在该土壤上进行耕作最需解决的问题是()A.灌溉B.排水C.施肥D.保温答案:4.A5.A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2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一直大于水分利用量,说明土壤一直在补充水分,故2月土壤中水分含量最高。第5题,由于雨热不同期,因此该地要发展种植业就必须解决好灌溉问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东北地区黑土原本非常肥

10、沃,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重利用、少养护,肥力下降。材料二华北地区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使地下水中的大量盐碱成分被带到地表土壤中,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壤。材料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退化甚至沙化。(1)多向土壤中施肥是否就能做到对土壤的用养结合?(2)要做到用养结合,对东北、华北、黄土高原地区应当各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不能。(2)要做到用养结合,需对东北地区合理施肥,最好是农家肥;提倡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还应采取轮作的方法恢复土壤肥力。针对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应采取减少蒸发和合理排灌相结合的措施。黄土高原地区采取保持水土的综合措施,如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使降水的下渗量增多,减少地表径流,修建梯田,减小地表坡度等。解析:材料中东北、华北、黄土高原的土壤问题严重、突出,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所以采用单一的解决方法是不会有效的,应该因地制宜地综合治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