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检测(十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据东汉班固西都赋中载:“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东西)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当代学者据考古发掘绘制了下面汉代长安城遗址图。如上述两则材料同时被用来研究汉代城市,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的成果与文学作品互证历史解析:选D材料中西都赋中的“十二之通门”“(东西)九市开场”能与汉代长安城遗址图相互印证,从而说明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同时设问中要求图文
2、同时被用来研究汉代城市,故答案选D项。文学作品容易夸张而易失真,不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所以A项是不准确的。“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不符合材料的设问,故B项错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历史记载不可能都由考古发现来证实,C项表述错误。2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当时的海外贸易()A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B重视买卖船舶获利C主要服务于皇室享乐 D是国库最重要的财源解析:选A宋高宗发表此番言论说明海外贸易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买卖的物品是船舶,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海外贸易有助于国用而不是服务于皇室
3、享乐,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海外贸易是南宋国库最重要的财源,故D项错误。3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且纳课于官。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材料主要反映了()A朝廷保护商人正常商业活动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C明代通过减税政策发展商业D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A材料中南雄商人的货物被官吏扣留缴税导致货物很长时间未能销售,而皇帝惩罚官吏并让其赔偿商人,说明朝廷保护商人正常商业活动,所以选A项。4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
4、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C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D揭示了“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解析:选D自商鞅变法后封建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因而尽管西汉时桑弘羊提出农商并重,但并未推广,所以到宋代仍有很多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说明自商鞅变法后整个封建社会“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故D项正确。5(2018如皋调研)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
5、”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解析:选D遍布城乡的应是草市,故A项错误;B项中“各阶层”表述绝对化;南北朝时期国家政局动荡,严重破坏了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D项表述正确。6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生活资料全赖市场解析:选B根据所学,自
6、然经济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明清之际松江嘉定地区,由原来农业为主,转为棉纺织业为主,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错误。7(2018南京调研)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A政府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B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C商税不再是政府主要财源D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解析:选D材料信息表明商人的合法权益受政府保护,故D项正确。8(2018启东中学月考)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在汉代
7、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A BC D解析:选A由材料“九市开场,货别隧分”和“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可见汉代商业活动没有突破空间限制,故错误,正确;材料反映汉代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故正确;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错误。9山西柳林杨氏家谱认为:“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业。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他如市尘贸易,鱼盐负贩,与挑担生理,些小买卖,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农工商皆本的观念B体现重
8、农抑商观念C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D体现人生应有敬业观念解析:选B“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表明农工商皆本的主张,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0如图是汉代土地变更的部分统计。据图可知汉代()法制相当健全重视土地私有土地兼并严重买卖土地自由A BC D解析:选C从材料中看不出来当时法制相当健全,故错误;从土地变更及土地券可以看出来当时重视土地私有,故正确;土地买卖并不等于土地兼并严重,故错误;材料中“券”说明出现了土地买卖,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11(2018如皋调研)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
9、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A BC D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故正确。12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解析:选B根据“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可知
10、其目的是防内,故A项错误;根据“多增税额”可知国家根据对外贸易的情况在不断地调整政策,故B项正确;根据“照粤关之便”可知能够对外贸易的地方并不普遍,故没有打破既定的政策,故C、D两项错误。13乾隆六十年(1795年)为浙江地方政府颁发执照,用来管理对日本贸易的中国船。上书:“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材料可以佐证当时()A政府严格管理海外贸易B仅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D倭寇勾结沿海居民为患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政府颁发的对日本贸易的执照,可以看出其严格管理海外贸易,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仅限广州对外通商,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
11、提到外商来华贸易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倭寇,故D项错误。14(2018苏州调研)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今文莱),浡泥王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沈秩竟然回答:“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尔。”永乐三年(1405年)冬,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遣使贡献土产,明成祖封其国王并赐印诰。对这种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B明清时期唯一的对外贸易方式C加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D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解析:选A朝贡贸易的主要目的是炫耀国威,体现的是其政治性的一面,故A项正确。15(2018如东检测)清代前期,杭、嘉、湖三府是蚕茧丝绸的集中产地,到1
12、8世纪末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珠江流域蚕桑业快速发展,赶上杭、嘉、湖三府。这一变化源于()A棉纺织业成为杭嘉湖地区新兴产业B区域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C珠江流域民营手工业技术发展迅速D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选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珠江流域蚕桑业快速发展,赶上杭、嘉、湖三府,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只设立广州十三行,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本)业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
13、于农”,“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摘编自商君书材料二“民不外务当敌斩首,内不急力田疾作,民皆欲行货财、事富贵不亡何待?”“故明主之治国也,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使民贫,则民喜农而乐战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以均贫富此帝王之政也”。摘编自韩非子材料三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人物,为维护秦国官僚政治体制及相应的军功爵制,极力主张国家对经济领域实行超经济干预政策,反对秦国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希望通过由国家全面控制、垄断经济资源的举措,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李禹阶法家开启重本抑末先河请回答:(1)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和韩非相同的经济思想。(5分)(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其经济思想
14、产生的原因。(5分)(3)概括指出商鞅和韩非的经济思想在历史上的消极影响。(5分)解析:第(1)问,据“反对秦国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法家开启重本抑末”“由国家全面控制、垄断经济资源”“有道之国务在弱民”“使民贫”“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等关键信息归纳。第(2)问,据材料一中“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和材料三中“为维护秦国官僚政治体制及相应的军功爵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军事、经济等角度分析。第(3)问,据材料三中“反对秦国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得出重农抑商限制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富国弱民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进步。答案:(1)相同思想: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国家控制经济(国家干预经济);富国弱民。(2)原因:“民避农战,事商贾”;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生;官僚政治体制及相应的军功爵制的建立(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3)影响:重农抑商限制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富国弱民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