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143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5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7-2 教材过关.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板块一教材过关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以”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忽魂悸以魄动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连词。题干和B项中“以”是介词,表工具、方式,可译为“用”。A.连词,表目的,可译为“以便”“来”“用来”。C.介词,表原因,因为。D.连词,表并列,而、又。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D.表被动/表范围,在。A.介词,表对象,跟、同。B.介词,表比较,比。C.介词,表对象,对、对于。答案:D3对下列句子中

2、“乎”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与相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助词。乎:介词,相当于“于”。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用作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B欲因此时降武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副词。题干中的“因”为副词,有“于是”“就”的意思,A项与之相同。B

3、.介词,趁着。C.介词,依靠,凭借。D.介词,通过,经由。答案:A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的“乃”相同的一项是()A衡乃诡对而出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D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副词。题干中的“乃”为副词,表意外或转折,竟然,却。B项与之相同。A.副词,表承接,于是,就。C.动词,表判断,是,原来是。D.副词,表条件,才。答案: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连词、介词、兼词。D.则:连词,表顺承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

4、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那么”。A.为:介词,替/句末语气助词,表示感慨,可译为“啊”。B.焉:句尾语气词/兼词,相当于“于此”。C.与:动词,给/连词,表并列,和、跟。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助词、代词、连词。D.其:代词,可译为“他(们)的”。A.所: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与“为”呼应,构成固定结构,表示被动。B.若:代词,你、你们/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C.者: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人”/用在后置的定语后,作定语后置的标志。答

5、案:D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副词、代词、助词。D.其: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A.焉:疑问代词,哪里/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B.何: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这样”。C.也:助词。表陈述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答案:D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A“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B向吾不为期役,则久已病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于其身也,

6、则耻师焉,惑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非死则徙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解析:C项,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却;后者为副词,表判断。A项,均为连词,表承接;B项,均为连词,表假设;D项,均为连词,表选择。答案:C10下列各句中,“所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复音虚词“所以”的不同意义和用法。D项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人等)”。A、B、C项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答案:D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而

7、”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弃甲曳兵而走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吾尝跻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宽厚而爱人A/B/C/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连词。连词,表转折关系,然而、可是、却;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一般不译;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因此;连词,表并列关系,又、和、并且(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词组之间),或不译。答案:C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常能为汉伏弩射之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

8、是焚先王之言A/B/C/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助词、代词。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起舒缓语气、和谐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代词,代“卫律”,代“其子”,作宾语;结构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答案:C13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田园将芜胡不归_君安与项伯有故_彼且恶乎待哉_彼且奚适也_奚惆怅而独悲_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曷不委心任去留_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顾计不知所出耳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外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虚词。答案:孰:谁。胡:何,为什么。安:怎么。恶:w,何,什么。奚

9、:哪里。奚:为什么。斯:则,就。曷:何,为什么。微: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14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知不可乎骤得_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_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_不知东方之既白_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盍各言尔志_庶竭驽钝,攘除奸凶_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_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_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外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虚词。答案:咸:都。信:实在。固:原本。安:哪里。骤:数次,屡次。数:多

10、次,屡次。卒:到底。既:已经。盖:发语词,也有“大概”的意思。盍:何不,表反问或疑问。庶:副词,表示可能或期望。稍稍:渐渐。特:只,不过。徒:只是,不过。板块二短文集训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潛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

11、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重之也如此C其词有“瑰伟之文”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代苏轼;C项,代词,他的,指苏轼的;D项,指示代词,那,与例句同。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句中语气停顿。答案:D【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

12、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诗歌尤其突出,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潛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晋平公与群臣饮,饱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3文中括号内

13、应填的虚词是()A遂而则B乃而故C乃以则D遂以故解析: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答案:B4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惟其言而莫之违援琴撞之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ABCD解析: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句是助词“的”。答案:D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解析:D项中“以为寡人戒”中的“

14、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A项中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答案:D【参考译文】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太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

15、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纟由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劭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前句“以”后为官职名称,“以”为介词,可译为“凭借的身份”。后句“以报项王”其中“报”为“报告”义,所以句中“以”是介词,译为“把”;B项前句“然”是助词,“的样子”,后句“然”是代

16、词,这样;C项“所”都是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D项,前句“之”是代词,代指“人言”,后句“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答案:C【参考译文】武成帝太宁初年,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色丝织品作礼物。袁聿修退还白色丝织品不接受,给邢劭写信说:“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枝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敬承来信提示

17、,我并无不快。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做了清正的少卿了。”板块三综合训练一、(2013威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檀道济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

18、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还,进位司空,镇寻阳。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也?”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

19、,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鹤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抹杀檀江州。”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

20、至此!”(选自南史宋书卷十五,有删节)【注】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禳鬼:驱除鬼神。寻阳:地名,即江州。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伐罪吊人,正在今日吊:捆绑,捉拿B北略地,转战至济上 略:夺取,攻占C以降者妄,斩以徇 徇:示众D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全:保全,使完整解析:吊:慰问。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两个“其”均为副词,加强推测语气,大概。A项,第一个“以”为连词,因为;第二个“以”为介词,把。C项,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转折。D项,第一个

21、“乃”为副词,就;第二个“乃”为副词,竟。答案:B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檀道济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若道济在,岂至此AB CD解析:是其他人的建议,均为侧面表现。答案:B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杀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感激、喜悦。C檀道济威名显赫,

22、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杀害。D檀道济被收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解析:檀道济把自己比作是宋国的“万里长城”,并不是指作为战略屏障的长城。答案:D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译文:_(2)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译文:_(3)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译文:_答案:(1)(檀道济)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因为侍奉哥哥姐姐和顺细心而受到

23、称赞。(关键点:“备”“奉”“以”“称”等)(2)檀道济于是就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从容不迫地走出包围圈。魏军害怕有埋伏,不敢逼近,于是(道济的军队)安全撤回了。(关键点:“乃”“悉”“甲”“身”“白服”“徐”等)(3)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获得了威名,其他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关键点:“以”“累”“致”“但”“任”等)【参考译文】檀道济,是高平郡金乡县人,世代居住在京口。他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因为侍奉哥哥姐姐和顺细心而受到称赞。宋武帝创建大义,道济与其兄檀韶、檀祗等跟随平定京城,都参与了武帝建武将军府的军事活动。多次升迁至太尉参军,封为作唐

24、县男。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任前锋,所到之处,望风降服,一直攻进洛阳。议事的人说所获的俘虏,应当全部杀掉将尸体堆作大坟作为炫耀武功的大观。道济说:“讨伐罪人,慰问民众,正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于是将俘虏都释放了并发遣回家。因此中原一带的人民感激、喜悦,归顺的人很多。长安平定以后,用他任琅邪内史。元嘉八年,到彦之侵犯魏国,已经平定黄河以南地区,后来又失守了。道济总管征讨的各项军事事务,北上夺取地盘,转战到济水上游地区。那时魏军势力强大,攻克滑台。道济当时与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多半都获得胜利,军队打到历城后,因为军需物资供应不上才退回。当时投降魏国的人都说官军已经完全没有粮食了,于是士卒忧虑畏

25、惧,没有固守的意志了。道济在夜里吆喝着数筹码量沙子,将剩下的少量的米撒在上面。到天亮时,魏军以为宋军粮食有余,所以不再追,认为投降他们的人胡说八道,于是将他们斩首示众。当时道济的兵力少而弱,军卒非常害怕魏军来追击。道济于是就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从容不迫地走出包围圈。魏军害怕有埋伏,不敢逼近,于是(道济的军队)安全撤回了。道济虽然不能平定黄河以南地区,但保全了整个军队而回来,还是威名大振。魏国人很害怕他,画了他的像来驱除鬼神。回朝后升任为司空,镇守寻阳。道济在前朝就立下了大功,权威和名望都很大,左右亲信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又有才气,使得朝廷怀疑害怕他。当时有人这样看他说:

26、“怎么知道他不是司马懿那样的人呢?”文帝多年卧病在床,屡次经过危险期,领军刘湛贪图掌握朝廷政务,担心道济提出不同意见,还有彭城王义康也担心皇帝去世后,道济不再能够被控制。十二年,皇上病重,恰逢魏军南伐,便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说:“高出于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所忌讳的,现在朝廷没有事却召你去,大概是灾难到了。”道济到达京城时,皇上的病已经好转。十三年春天,即将派遣他回原地镇守,已经离开江渚还没有启程,有一种像是鹤的鸟飞集到船上悲哀地呜叫。恰逢皇上的病又发作了,义康假传诏令召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逮捕他交付廷尉,然后跟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中

27、檀尊等八人同时被杀。当时人作歌谣说:“可怜白浮鸠,抹杀檀江州。”道济被逮捕时,怒气冲天,目光像火炬一样,顷刻间就独自喝掉了一坛酒。于是脱下头巾丢到地上,恨恨地说:“你自己毁掉你的万里长城。”魏国人听说这事以后,都说“道济已经死了,吴地的那些小子们不足以再使人害怕了”。从此以后连年南伐,有打到长江的志向。文帝问殷景仁说:“谁能够接替道济的角色?”景仁回答说:“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获得了威名,其他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皇帝说:“不能这样说,从前李广在朝廷任职,匈奴人不敢南下挑衅,后继者又能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逼近瓜步山,文帝登上石头城眺望,大有忧虑的神色,叹息说:“若是道济还活着,哪里

28、会到这一步!”二、(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看松庵记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

29、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

30、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注】九节筇(qin):一种竹杖。唶(ji):赞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之可茹茹:吃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

31、之狎耶 狎:接近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秀:美丽,俊秀。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人因号之为“匡山” 不如因善遇之B蛟龙潜于其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可挈尊罍而饮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今乃以“看松”名庵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副词,于是,就;趁此,趁机。B项,介词,在;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C项,连词,表方式或状态;连词,表转折。D项,均为副词,竟然,反而。答案:D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的一组是()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嘉树帖

32、帖地上如荠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日歌吟万松间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AB C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句是描述“薜萝”的;句是写南望闽中数百里的嘉树的景象;句是写章君的行为。答案:C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

33、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原文说“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的是环中亭所在的地方,没有提及另外两个亭。答案:B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译文:_(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译文:_答案:(1)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

34、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参考译文】龙泉多大山,它的西南方向百余里的那些山特别幽深,有一座山四面奋起,中间却凹陷下去的,形状像簸箕竹筐,百姓就称它为“匡山”。山上多髯松,极目远望,松树高耸,插入云霄,清新翠绿,光彩照人,像刚用水洗过一样。松树上薜萝枝叶茂盛浓郁,横着延展数十寻,嫩绿可尝。松根茯苓,粗大如斗,又杂生着黄精、前胡、牡鞠等苗,人采摘下来可以吃。我的朋友章三益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刚在那里建造了草屋。草屋西南若干步远的地方,有两个深潭,里面潜藏着蛟龙,云气氤氲升起,顷刻之间就覆盖了整个山谷。那云气的颜色纯白,像大海白茫茫没有边际,风(如果)从东方吹来,云气就会飘然散

35、去,章君又建造烟云万顷亭。草屋东北若干步远的地方,山更高,峰峦更加陡峭,犹如刀刻,气势好像要接连云霄。从此处向南望去,可达数百里外的闽中,名贵的树木遍及大地如同蒺藜,章君又建造了唯天在上亭。草屋正南大约有若干步远的地方,地势开阔干爽洁净,东西北三面的山峰,都竞相展示秀美的姿容,让人喜爱而忘记疲倦。同时,这里又适合弹琴下棋,适合提着酒具来饮酒,没有不顺应(心情)的,章君又建造了环中亭。章君吟诗品书之余,穿着鹤氅衣,拄着九节竹杖,遍游三座亭中,回来坐在草屋里,回眸看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手作揖。章君注视着他们,精神凝合,物我两忘,好像与古代的贤士谈论千年之上的事物。章君很开心,起身穿上谢公屐,每天在

36、这万松间歌唱吟咏,屐声锵然与诗歌的节拍相合,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乎明白章君的心意,也微微发出笙箫的乐音来相娱。章君赞叹说:“这是我所得的观赏松树的情趣。”于是就用“看松”这个名字为他的草屋命名。龙泉有人听说之后怀疑说:“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现在却用看松为他的草屋命名,好像隐士的所为,或许(是因为)鄙视世间的纷扰而不去接近俗世,抑或是因为当世之人不值得交往,而要从松树上得到什么启示吗?”金华宋濂私下里不这样认为。植物中,秉持贞刚气节的,只有松树最多。我曾深思:植物吸收地气,根蕴藏养料,聚敛水分,没有哪种植物不舒展枝叶来呈现一时的艳丽。等到秋高气爽,霜露降临之后,这些植物都枯黄陨落没有叶子了。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章君所处之地,与松树为伴,卓异不凡且有用来自立的方法;等到他顺应时势而出时,刚强坚贞自我克制,不会因为世人的非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最终能有所作为,恩泽百姓,他的初衷并没有和松柏的品格相悖。有人不懂得这些,却牵强地认为章君忘却了世事,甚至怀疑章君所居住的地方,可不可以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