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1命题点:明代官员选拔(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明朝政府在科举中普遍采取“优养”措施,生员、举人参加乡试、会试,岁贡生员入京,皆给予盘缠补助。这体现出()A民众贫富差距的消弭B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C科举考试程序的优化 D政权社会基础的扩大尝试解答_C根据“生员、举人参加乡试、会试,岁贡生员入京,皆给予盘缠补助”可以看出,明朝科举中进一步优化考生应考的流程,不让考生因盘缠问题而耽误考试,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考生,而不是民众,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考试过程,而不是官员素质,排除B项;材料中所涉及的人员并没有扩大,还是“生员、举人”等人,因此基础并没有扩大,排除D项。2命题
2、点: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尝试解答_D根据材料改赋役志为田赋志和改户役为户口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减轻了民众的徭役负担,反映出清朝前期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故D项正确。3命题点:古代中国的乡村治理(2020天津新高考等级考试)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
3、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尝试解答_B根据材料“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自律社会”等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理主要依靠社会基层单位的宗法教化,B项正确;乡村的自治、自律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基本状态,而不能等同于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A项错误,排除;自律、自治依靠的是乡约民俗,而不是法律条款,C项错误,排除;官府对乡村事务干涉较少不能等同于乡村社会脱离官府的管控,D项错误,排除。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传统考点古代科举制、官员选拔命题立意关联新教材,创设科举考试情境,考查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第2题视角独特
4、从清朝前期改赋役志为田赋志改户役为户口考查清朝的赋役制度,历史情境创设新颖,命题视角独特第3题能力立意选取学者观点:中国古代社会乡村管辖基本上实行自治,这个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要求分析判断这一观点的依据关注热点对中国古代的乡村管辖,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视角去认识这种“自律社会”全国卷命题点研析借鉴1命题点:明朝内阁制的设立及其变化(2020全国卷)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尝试解答_A根据材料并结合
5、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内阁的权力膨胀,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因此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向户部索求十万金时,张居正进行了反驳,这说明内阁权势强大,A项符合题意;内阁权力是由皇帝赋予的,因此说“皇权受到严重制约”是不准确的,排除B项;社会经济凋敝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C项;明太祖朱元璋时已经废除丞相,排除D项。2命题点:明代的官营手工业(2020全国卷)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尝
6、试解答_D根据材料可知,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说明工匠制度下的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故D项正确。3命题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2019全国卷)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尝试解答_C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活动规模的扩大有关,故C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故排除A项;“重农抑
7、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故排除B项;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活动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故排除D项。4命题点: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2017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尝试解答_A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后内阁地位上升,阁臣权力增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
8、“批红”)。明朝中后期,司礼监太监获得了代皇帝“批红”的权力,这样司礼监太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枢决策,故出现题干所述现象,故A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由表及里明代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是一个现象,实际上反映明代后期内阁权势强大第2题逻辑推理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逻辑推理这种历史现象反映了官营手工业地位的变化第3题计量史学从商业资本的数量上分析清代商业的资本远超明代,由此分析明清时期的商业活动第4题能力立意由最初的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宦官读书识字制度化这一变化所体现的中枢机构变化,体现了发散思维与逻
9、辑推理思维能力的运用5命题点:“重农抑商”政策下的明代商业(2019全国卷)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尝试解答_D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被江淮商人收购后,在江南生产棉布,之后棉布又被卖回山东,反映出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特色,故D项正确;运河运输是隋唐以后重要的常规航运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出现变革,故A项错误;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经济特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非土地制度调整的产物,与
10、货币制度改变没有关系,故B、C两项错误。6命题点:明代对外交往(2018全国卷)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尝试解答_B由题中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传统绘画的区别,故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的信息,故排除C项;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属
11、于中国传统观念,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故排除D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7命题点:明朝经济发展的影响(2017全国卷)明朝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朝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尝试解答_B饮食器具使用标准的差异反映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明朝前中期,朝廷对饮食器具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到明朝后期这种规定被打破,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
12、展冲击着原有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这一变化与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市民兴起的根源也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低级官员也使用玉制器皿,不能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故D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第5题史学新论东昌府是山东重要产棉区,所产棉花由江淮商人收揽,而后又返销棉布转换思维棉花的收购和棉布的返销反映的是农产品的商品化第6题视角独特考查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第7题贴近生活从人们日常饮食器具的变化上选材切入,彰显“知微见著”经典题考能提升仿真练1(2020宜宾诊断)明朝嘉靖年间,政府征发永顺、保靖、酉阳等土司家族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明末土司秦
13、良玉也受命参与镇压张献忠农民起义“征贼”“平叛”战争。冉氏土司将治下的重庆酉阳李溪官坝、铜鼓潭等称为“忠孝坝”,土司衙署称“忠孝堂”“忠义堂”。这反映出当时()A汉族与其他民族间的隔阂消除B儒家伦理治国思想的确立C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D朝廷注重提高土司的地位C根据材料“征贼”“平叛”“忠孝坝”“忠孝堂”“忠义堂”等信息可知,明朝土司接受了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说明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故选C项;材料并未提及汉族与其他民族间的互动与交往,不能体现隔阂消除,排除A项;儒家伦理治国思想在西汉时期就已确立,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土司地位的变化,且朝廷征发土司的目的是维护统治,并非要提高土司地
14、位,排除D项。2(2020广东模拟)据太祖实录记载,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员共4 117人的政绩,其中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 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由此可知,明初()A重视对地方的掌控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D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A材料中明太祖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人数众多,升降赏罚力度较大,给地方官员一定压力,体现了对地方掌控力的重视,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明太祖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但并未提及地方行政机构的情况,无法得出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皇帝对官员的考核,并未提及政府监察机构的设置
15、与履职情况,无法看出监察制度的成熟,排除C项;根据材料“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 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可知,受罚者比例不高,且并未提及受罚的原因,无法说明官员腐败情况严重,排除D项。3(2021辽宁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主事卢洪春上疏劝谏皇帝勤政。皇帝大怒,传谕内阁,命拟旨治其罪。阁臣拟夺其官,“帝不从,廷杖六十,斥为民”。诸给事中申救,忤逆帝意。“诸御史疏继之,帝怒,夺俸有差。”这一过程中()A礼部削弱了内阁权力B内阁行使了决策的权力C御史制约了皇帝权力D给事中行使了言谏权力D材料显示,对于皇帝的决策,给事中“忤逆帝意”,不
16、遵从皇帝的旨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给事中直接对皇帝负责,辅助皇帝处理奏章,及时制止、纠正皇帝的失德、失政行为,故选D项;明代内阁本身就没有权力,只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排除A、B两项;御史和给事中一样都属于言官,并不能制约皇帝权力,排除C项。4(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城隍是古代中国城市保护神,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明朝统治者按照行政级别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明朝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正统地位 B整顿官场风气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繁荣市镇经济B根据材料“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可知
17、,明朝统治者意图通过树立忠良贤达的榜样来整顿官场风气,故B项正确;明代儒学并没有受到冲击,其正统地位在不断强化,不需要巩固其正统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繁荣市镇经济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5(2020云南模拟)明末,沈氏农书记载了浙江嘉湖地区农民每月的事情安排。例如,打铁扒、锄头、桑剪,买蓑衣、箬帽、牛壅、粪、羊草、小鸭、茧黄,雇匠做车扉、鹤膝、修蚕具等事项。材料反映了该地()A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B农业生产仍具自给自足性质C地区分工协作日趋明显D农业与手工业呈现均衡发展B根据沈氏农书记载的“打铁扒、锄头、桑剪事项”可知,明末嘉湖地区农民每月的安排仍然主要围绕基本的
18、农业生产展开,很少参与市场活动,具有自给自足的性质,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农民独立的生产活动,没有参与地区分工协作,排除C项;题干中的手工业属于家庭手工业,只是农业的补充,处于附属地位,排除D项。6(2020衡水模拟)明朝前期“江浙犹尚朴素,子弟得乡举始著绸缎衣服”,而明朝中叶以后,“不论富贵贫贱,在乡在城,男子俱是轻裘,女子俱是锦绣,货愈贵而服饰者愈多”。材料反映出当时()A丝织技术获得明显进步B商品经济冲击社会习俗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D江浙成为经济发达地区B根据材料可见明中叶以后不论富贵贫贱,不论地区,穿着绸缎轻裘服饰的
19、人变多,体现商品经济冲击社会习俗,故选B项;材料表明明朝前期就有绸缎衣服,并不能体现纺织技术明显进步,排除A项;中国古代为等级社会,等级秩序不会被瓦解,排除C项;江浙地区穿着绫罗绸缎的人变多不能体现经济发达,过于片面,排除D项。例(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图2图3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图1中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差异明显,其中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说明此时政治经济中心应该位于北方,而南
20、方地区开发程度不高,由此判断图1应该是东汉时期,此时经济重心尚未南移,人口分布符合此时的社会状况。图2中人口分布密度发生变化,人口密度最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南北人口分布较为均衡,南方隐隐多于北方,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与明代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江南经济发达有关,且此时政治中心也位于南方的南京,由此可判断图2应该是明代洪武年间;图3相较图1在人口分布上南方开始增多,人口密度较高的是关中地区和长江中下游,这种情况应该与唐代首都位于长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得到开发有关,因此形成了南北两个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由此判断图3应该是唐朝天宝年间。试答图1: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
21、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东汉(永和五年)。图2: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图3: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唐代(天宝元年)。以“一个前提,两个原则”应对非选择题网上阅卷为了有效应对高考网上阅卷,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一个前提”:答案要准确规范,书写要工整,要答在规定的答题框内。每年高考中都会有一些试卷,因卷面字迹潦草、序号乱置、模糊不清、答题空间安排不合理,使阅卷老师找不着要点而失分。“两个原则”:(1)答案“要点多、面要全、话要短”。回答非选择题要注意答案要多角度,要点要多、方面要全,回答直接,尽量使用历史专用词句,太简洁易漏知识点,影响得高分,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办法,但要注意“多”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广度”,而“深度”要适可而止,解释“话要短”,不要重复、啰唆。(2)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关键词”写前面。要紧扣设问,把要求回答的要点,以最简洁的语句按分别写出来,每个小要点后,用冒号进行解释,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回答的要点,这样容易得高分,最起码能少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