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江一中2019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2、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
3、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
4、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节选自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1. 下列与“中华文明中统治者的包容性”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 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B. 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
5、的交流与发展。C. 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D. 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2. 下列对“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除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B. 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C. 中华文明的演
6、进是多种文明因素按照“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整合的过程。D. 契丹族建立的山西应县木塔,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职,这些证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3.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B. 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C. 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
7、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D. 作者认为,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唯有包容文明才能不断壮大。由此可见,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所有鼎盛阶段都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能力。解答本类题目,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B项中,说的“蒙古族与满族的贡献”与题干的“统治者的包容性”无关。故选B。【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能力。解答本类题目,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D项中的“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职”证明的是“唐代鼎盛文明的包容性”,而不是“汉族
8、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能力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原文中没有证据,原文讲“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B项“致使”因果关系倒置;D项“所有鼎盛阶段”说话绝对。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能力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豪华的生活(日)星新一“可真是世道艰难啦,这
9、钱一点也不顶用!”S先生无精打采地嘟囔着。他多少也领到了点奖金。可是,去了还债,再添点生活必需品,就一点也不剩了。不,准确些说,不是一点也不剩,而是只剩一张纸币了。想整批地买些东西,或尽兴地旅游一番,这钱实在是不够用。索性买一张彩票吧忽然,他脑海里又闪现出一个惊人的主意。他想起了附近那个神社,传说还很灵验呢,于是他去了,低下头开始了祈祷。这一来,不知从哪里立即传来了说话的声音:“好吧!叫你遂心如愿。”他四下瞧瞧,连个人影也没有。啊!方才一定是神仙显灵了,怪不得说话的声音是那样庄严矜重。S先生不由得把仅有的一张纸币投进了香资盒里。他诚惶诚恐地说:“请您开恩,让我也领略一下豪华生活的滋味吧!可是为
10、什么这么快,我的祷告神佛就知道了呢”“最近,不信神佛的人越来越多,听说香资的收入也减少。所以,神仙有时候必须显示下神仙的威力。”“说起来,我的命运还不坏。香资也已献上了。不过,能不能灵验呢?”“心诚则灵。神仙是不会说谎的,安心地等待吧!”S先生用舞蹈般的步伐走回了公寓,独自一人仰卧在冷冰冰的屋子里。“真是谢天谢地,太令人感激了。不过,真的会遂心如愿吗?是啊!需要等待,可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打听一下就好了。虽说不会撒谎,可若是几十年之后才”这时,好像有人来了,那里站着一位陌生的男人。“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送货来啦。”他记不得有这么回事。正在纳闷儿,物品已经源源不断地被运到了屋里。有地毯、成套的
11、接持宾客用的家具、坐钟、大型电视机还有高价的洋酒,也混在一起运了进来。那男人走了以后,S先生轻轻地一一抚摸着送来的物品,心里有些疑虑:这该不是幻觉吧?然而所有的物品分明都是真的,而且是全新的。送东西来的到底是谁呢?他能想到的只有一个,除了方才那位神以外,还会有谁呢。他再一次赞叹起神的威力了。把送来的物品一一摆好以后,屋里过去那种寒酸气一扫而光,变得豪华极了。S先生坐在沙发上,尽情地品尝着豪华生活的滋味。但,总有些美中不足之感。S先生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独身汉呢!那么,这不足之处在哪里,他自己很快也就意识到了。“我不应该有什么怨言。可是,如果能够叫我一切都遂心如愿,我多么希望更完满些呀!”他正在
12、这样嘟嘟囔囔,又一次响起了敲门声。他开门,吃了一惊,一位年轻、美貌的女郎正笑容满面地站在那里。“啊!叫您久等了,不必客气,请进吧!”S先生用极其兴奋的语调表示欢迎。仿佛又一次进入了梦境。他想碰一碰美女的手,但又觉得为时过早,何必那么着急呢!相反,他倒是掐了自己一下,好疼,一切都是在现实之中。他面对着端坐在椅子上含羞带笑的女郎,真不知从何说起。“唉,何必那样害羞。您做什么工作?”“啊啊,我在百货商店上班。”她提到了一个一流大百货商店的名字,那是一个因为店员的教养好而出名的商店。作为婚烟的对象,那里的店员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S先生感到十分惬意。“是呀!那么就请随便些吧,不必拘束,因为您为什么来的,
13、我十分清楚哟”听他这么一说,女郎这才流露出轻松的表情。“既然是这样,那就好说了。其实,我是因为年终太忙,写错了发货传票,竟把应该送到别处的东西送到您这儿了”“什么?”S先生还在发愣,运货人从门外进来,已经把物品接连不断地运了出去。那位女郎也一同扬长而去了。一切又都恢复到可悲的原状。S先生走了出去,跑到神社,大发牢骚:“神哪!你太冷酷无情了。”“少说废话。这就是一张纸币的份儿。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行!”听着这庄严的声音,S先生又嘟囔起来:“真是世道艰难啦!这钱,一点也不顶用!”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篇小说梦幻和现实交织,如神仙显灵、美貌的女
14、郎到来是梦幻,而S先生领到奖金、钱不够花是现实,小说主题在梦幻和现实的交替中得到彰显。B. 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挖掘社会中小人物“人性”与“欲望”。C. 小说中女郎“含羞带笑”,是因为她不好意思开口向S先生解释物品送错的事,而她后来“流露出轻松的表情”,是因为她误认为S先生明白了她的来意。D. 小说中的S先生由享受“豪华的生活”复归贫穷,“一切又都恢复到可悲的原状”,而神提醒他“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就得更加虔诚地向自己祈祷。5. 文中的S先生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 请结合文本,赏析小说结尾的妙处。【答案】4. C 5. 爱幻想,向往不劳而获。他
15、的钱不够用了,不是想着通过正当途径挣钱,而是想着去买彩票、向神明祷告。贪婪且急功近利。收到各种家电家具后,他并没有满足,还想要个女朋友,希望更完满一些。爱抱怨且不思进取。他经常嘟嘟囔囔,抱怨现状,却不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困窘的现状,而是一味地寄希望于外界。 6. 情节出现逆转,引人入胜,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发人深省;结尾处S先生的嘟囔照应小说开头部分,首尾圆合,使结构更加完整;以S先生过“豪华的生活”的幻想的破灭结尾,卒章显志:求神不如靠己。【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
16、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美貌的女郎到来”是现实,而不是梦幻。B项,小说中并没用到景物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D项,“就得更加虔诚地向自己祈祷”说法不准确,文中只是说“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行”,这里的“代价”是否包括虔诚祈祷无从得知。故选C。【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本题从
17、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从“想整批地买些东西,或尽兴地旅游一番,这钱实在是不够用。索性买一张彩票吧”看出,他爱幻想,向往不劳而获。从“S先生坐在沙发上,尽情地品尝着豪华生活的滋味。但,总有些美中不足之感。S先生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独身汉呢!”看出,他贪婪且急功近利。从“正在这样嘟嘟囔囔”看出,他爱抱怨且不思进取。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规范回答: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
18、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根据文本内容结尾处S先生的嘟囔照应小说开头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合“一点也不顶用”分析,以S先生过“豪华的生活”的幻想的破灭结尾,卒章显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19、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
20、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B.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C
21、.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D.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孝经,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C. “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自秦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D. “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
22、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B. 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C. 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D. 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2)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张衡传)【答案】7. B 8. D 9. D 10.
23、 (1)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招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2)宦官害怕张衡诋毁自己,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用假话对答然后出来了。【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该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根据句意可知“除知南康军”译为“授职管理南康军队”,故从后面断开,排除A、C;“至郡”译为“到了郡里”,故从其后断开,排除D,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
24、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D项表述错误。“致仕”指官员退休回家。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对文章大意有所了解,对文章所写内容、手法与作者表达情感要了解。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按题目要求选出对应的选项。本题中D项中,被免职的应是朱熹,蔡元定应是朱熹的学生。故选D。【10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字词
25、:(1)移书,写信;募,招募;蠲,蠲免;征,商税;(2)毁,诋毁;目,使眼色;诡对,用假话对答。【点睛】文言文参考译文: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做,就不能算做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地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
26、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定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
27、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 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招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28、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宿 府杜 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1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B. 诗
29、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C.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D. 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12. 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答案】11. B 12. 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手法。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
30、情。【解析】【11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官场失意”错误,应是“孤苦无依”。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答题时先概括诗句的内容,然后描述景物,概括景物特征,再分析情感,分析情感注意照顾全诗的内容。此诗的颔联写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答
31、题时注意根据“角声”“月色”概括孤寂悲凉的氛围,根据“悲自语”“好谁看”分析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点睛】诗歌情景关系主要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答题时首先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情感。在说明情景之间的关系特征,主要有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2)逍遥游中,“_,_”两句,从反面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3)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语句
32、是“_,_。”(4)高渐离击筑,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5)_,桃李罗堂前。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 (1).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2)风之积也不厚 (4).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 (3)位卑则足羞 (6). 官盛则近谀 (7). (4)荆轲和而歌 (8). 为变徵之声 (9). (5)榆柳荫后檐 (10). 暧暧远人村 (11). (6)一觞一咏 (12). 亦足以畅叙幽情【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
33、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须臾”“谀”“徵”“荫”“暧暧”“觞”。【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个动荡的大时代。公元前520年,周景王还没安排好王室的继承大事就撒手人寰了,留下王子们 。王子猛被贵族大臣们拥戴登上了王位,号称周悼王,一向受宠的王子朝攻击并杀了他,自立为
34、王。4年后,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王子朝见 ,就携带大量周室典籍向南投奔楚国而去,( )(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录:“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因为手中拥有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左传定公五年载:“王人杀子朝于楚。”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刺杀了王子朝。有人推测,此事或许与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有关,而王子朝以死为代价,拒绝交出典籍。从此,这批价值连城的典籍 ,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2
35、500年来,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 。王子朝“奔楚”到达的是西鄂,他死后也葬在了这里。王子朝的冢是否还在,失踪的典籍会不会随他一起深藏在这一带?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得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B. 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C. 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D. 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不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随行者中除了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外,还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B. 随行者中除了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外,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
36、族。C. 随行者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更有周王室图书馆的官员和学者。D. 随行者中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B.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C.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继位支持,然而无人理会。D. 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
37、继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答案】14. B 15. A 16. B【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大动干戈:原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同室操戈:一家人动起刀枪来,比喻内部相斗。由“留下王子们”可知应用“同室操戈”。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大势已去:整个局势已经无法挽回。根据文中“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分析,尤其是“王子朝见”中的“见”字,暗示了局势的不可逆转,故应选择“大势已去”。无
38、影无踪: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杳无音信:没有一点消息。根据语境“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应选“无影无踪”。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门可罗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根据语境“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可知,应用“无人问津”。故选B。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B项,括号后的“如老子,可能辞官
39、,也可能同行”承接此项不合适,因为老子属于“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而不属于“四大贵族”;C项,由括号后的“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可知,“召、毛、尹、南宫”地位远高于“周王室图书档案的官员和学者”,故C项不当;D项,颠倒了“官员和学者”及“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的地位关系,与文本语境不合。故选A。【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
40、度不大。“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语序不当,应将“仍然”移至“认为”前面,排除A项、D项;“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此句句式杂糅,排除C项。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41、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7.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在用词方面存在五处问题,请指出并加以改正。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作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世说新语菜根谭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整部丛书经过海内外以及大陆百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600多幅相关图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全书600多万字。需购买该丛书者,务必于本月月底前与贵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答案】(1)“囊括”改为“
42、精选”;(2)去掉“小说”或“文学”;(3)去掉“以及大陆”;(4)“务必”改为“请”;(5)“贵出版社”改为“我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1)“囊括”用词不当,改为“精选”;(2)“文学”和“小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并列不当,去掉“小说”或“文学”;(3)“海内外”包含“大陆”,去掉“以及大陆”;(4)“务必”语气不够委婉,改为“请”;(5)“贵出版社”改为“我社”。表达谦虚。【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
43、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
44、处。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1)根据所引论语的两句话,你认为应该怎样与人相处?(2)对孔子的这种与人相处之道,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答案】(1)孔子认为与人相处不能疏远也不能过于亲密。别人做错了事,真心相劝,善意引导,他实在不听也就作罢,不要自取其辱。(2)赞成:各人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人家不接受你的意见,再多说也未必有效。过于去凑近别人,似献殷勤,会令人讨厌,也辱没了自己的人格。人与人不可能绝对一致,总存在差异性,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可求同存异,有点包容,不必事事处处强求一律。不赞成:同志间朋友
45、间要相敬相亲,团结是第一要义。帮助人要有诚意,诚则灵。因害怕反受其辱就放弃,实际上还是掺有私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以及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个性化解读。本题中,根据论语中所给的两句话的含义,不难得出结论。第一句话是再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不能疏远也不能过于亲密。第二句话告诉我们:别人做错了事,真心相劝,善意引导,他实在不听也就作罢,不要自取其辱。第二道题目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个人观点,谈自己的观点即可。注意要理由充沛,概括准确,言之有理。【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以及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46、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个性化解读。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张九龄)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欧阳修)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法师)中国人历来注重修身和处世。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宽
47、容宽容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气质;宽容他人,你是仁者。宽容自己你是知者,学会宽容,你的人生会从容,轻松,潇洒。人性也得以升华。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人,要活得潇洒,就必须学会宽容。宽容,将使你活得更加轻松、更加有意义。拥有宽容,能使你拥有别人所不能拥的东西。当宽容成为一种品性时,生活算是过到了极致。 宠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拥有此种境界并非前世修来的福分,想要拥有宽容之度是需要学习的。本书正是是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借由此书领略到宽容之妙,而后学会忍让,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
48、更要学会宽容。 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 反观历史上那些善于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
49、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唉,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蔺相如那样宽容大量,我想,他的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应该摆摆手,说声没关系;当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向你道歉时,你也应该宽容地付之一笑。人生如此短暂匆忙,我们又何必把每天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无谓的摩擦之中呢?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心啊!【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由六句话组成,要求选取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材料的后面有提示“中国人历来注重修身和处世”,可见上面的六句话是围绕“修身”和“处世”的,经分析“”讲修身,“”讲处
50、世,因此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写修身课可以写处世,如写“处世”,通过分析将的君子之交,讲的是要求有仁爱之心,讲的是要有宽容之量。行为时在明确“要学会处世”的中心后,从“人际交往”“仁爱之心”和“宽容”的角度进行阐释即可。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
51、”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