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 六国论单元(章节)课题第5单元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三维目标1、朗读并背诵全文,能准确地翻译重点语句和语段。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3、学习运用分论点,举例论证的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4、感受和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本节课题六国论 苏 洵本节课目标1 翻译课文,理解课文中作者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2提要钩玄,梳理结构;3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本节课重难点教学重
2、点: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资源选择新新学案 PPT教 学 过 程环节任务目标实施方法备注检查预习检查预习效果,巩固基础知识针对新新学案预习新知第3、4步环节,抽查学生上台展示,由同学们纠错,教师点评并补充。导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知学生学习任务。1、翻译课文,理解课文中作者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2掌握率、厥、弥、判、速、洎、殆等字的意义,积累文言知识 。3品味文中的句子。自主学习1、齐读课文2、学生疏通文意先齐读课文,之后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教师巡视。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翻译课文1 学生试译第二至五段:2 提名翻译
3、重点句子及出现的重点文言知识。点名学生评价,教师根据情况点拨、补充。一、文言知识点:1一词多义兵、故事、故、得 、亡、暴、终、为、向、始 2古今异义 率、至于、其实、祖父、再、智力3词类活用 却、速、日、月、礼4文言句式 判断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被动句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洎牧以谗诛。 倒装句 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 5通假字:厌、当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研习课文1本文一共5段,可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课文最后一段,也用了比较法,请问比较的内容是什么? 3宋与契丹、西夏比,为何要暗比而不明说? 4、课文围绕什么内容展开论证的。
4、教师ppt展示探究的问题,点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补充。1、明确: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二部分为2、3段,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两个分论点“赂秦而丧”、“不赂者以赂者丧”分别论证;第三部分为4、5两段,总结六国破灭之教训,劝谕当朝统治者“无使为积威所劫”。2、明确:课文第5段也有两组比较,一组是明比,将 “六国”与“秦”比,结果是秦强而六国弱,但六国当有不赂秦而战胜秦的可能。第二组比较是将“宋朝”与“契丹、西夏”比,是暗比。作者所处的宋代,正逢契丹、西夏等外患骚扰,宋朝统治者不是坚决抵御,而是割地赔款,然而从力量的比较上,统一的大宋远远强于边境小国的契丹、西夏,宋朝就更有战而胜之的可能。 3、明确:这正是苏洵散文的长处,行文至此,作者观点已十分明确,用旧事来讽喻今事,含蓄而又明晰,这是其散文具有战国策风格的体现4、课文围绕一个“赂”字展开论证。 布置作业完成新新学案精学精练AC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