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岳麓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039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岳麓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岳麓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岳麓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岳麓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核心素养测评三十一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经济危机使民众通过阅读寻求精神慰藉,故选A;19291933年美国未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排除B;由材料信息可知,这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但“大幅提升”表述欠妥,排除C;材料与

2、科技革命无直接关联,排除D。2.(2020海口模拟)1930年10月,胡佛成立一个失业救济委员会,还宣布停止移民,请求国会增加公共工程拨款。1930年,联邦、州、市政府的公共工程开支较1929年增加约3亿美元。这些措施体现了胡佛()A.面对危机随意调整政策B.固守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思路D.为挽救危机所做的努力【解析】选D。从材料可以看出,胡佛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对经济的干预措施,是为挽救危机而做出努力的表现。故答案为D。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面对危机随意调整政策的结论,故排除A;材料体现了胡佛对经济一定程度上的干预,不是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B;全面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排除C。3. 1929年大危机发生后,美国总统胡佛迫于舆论压力,在农业、财政金融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如部分收购农产品,发放信任贷款,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等,其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联合和赞助的政策。负债的农民、失业工人和破产企业界人士,要求联邦采取比总统乐于赞助的更为勇敢的行为。这表明胡佛政府()A.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应对危机的措施效果明显D.全面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虽然胡佛政府局部干预经济,但在干预过程中,特别强调自愿原则,引起了经济从业者的呼吁,由此可见,胡佛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与思想,故选B。胡佛政府政策的核心仍然是坚持推

4、行自愿联合和赞助的策略,说明其并未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佛政府采取的措施只是杯水车薪,并未有效应对经济危机,排除C;全面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而非胡佛,排除D。4.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捐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 ()A.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B.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C.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D.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德意建立法西斯集团,英法美联合,可知经济危机导致民主程度不同的国家形成不同的

5、集团,国际关系格局改变,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排除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表明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不同的经济团体,没有体现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排除D。【加固训练】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变化(单位:万)年份1929193019311932 失业人数130300435600 纳粹党人数1530100140根据表格,可知纳粹党()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B.植根于普通人民群众C.因经济危机加剧而发展D.极具欺骗性、煽动性【解析】选C。根据材料“19291932年”可知,

6、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结合图表信息,失业人数与纳粹人数呈正相关,所以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数上升,推动了纳粹的发展,故选C;纳粹属于法西斯,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因经济危机失业人数与纳粹党人数的关系,排除B;材料不涉及纳粹党的欺骗与煽动性宣传,排除D。5.(2020北京模拟)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长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此颁布的法律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D.联邦紧急救济法【解析】选B。根据材料“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

7、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长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可知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故选B;紧急银行法为金融领域,排除A;农业调整法为农业领域方面的法律,排除C;联邦紧急救济法为社会保障措施方面的法律,排除D。6.1935年4月28日,罗斯福政府正式宣布: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罗斯福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政府财政开支B.治理福利制度的弊端C.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D.提高社会就业水平【解析】选D。材料信息显示,罗斯福政府对有工作能力者以工作救济取代了现金救济,这是以工代赈计划的内容,而以工代赈就是要

8、提高社会就业水平,D符合题意;以工代赈是为了扩大政府财政开支,而不是减少开支,A错误;福利制度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且其主要体现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B错误;以工代赈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热情,但这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客观结果,C错误。7.(2019郴州模拟)1935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全国青年管理局后,在全国各个院校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学生可以通过当书记员、打字员或在图书室和实验室当帮手等,获得政府提供的薪金,从而完成学业。这一举措在当时()A.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B.减轻了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C.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D.旨在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解析】选A。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青年管

9、理局,以工代赈,为青年人创造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故选A;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与减轻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无关,排除B;材料“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并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排除C;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与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无关,排除D。8.(2020广州模拟)1933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有黄金,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A.维护美元霸权B.防止通货膨胀C.提升外贸竞争力D.缓和劳资矛盾【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罗斯福金融改革中,废除金本位制度是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其目的在于通过刺

10、激出口、提升经济竞争力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故选C;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之后,与题干提及的时间不符,排除A;废除金本位制度目的在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是防止通货膨胀,排除B;题干涉及的是罗斯福新政中“废除金本位制度”的内容,与劳资矛盾无关,排除D。9.美国政府的拨款在硅谷地区早期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5060年代期间,仅美国国防部购买硅谷的芯片就占了其总产量的40%。材料表明当时的硅谷()A.见证了新经济的崛起B.使美国在军备竞赛中占据优势C.加速了美国产业升级D.受惠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解析】选D。根据材料,美国政府拨款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可知

11、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故选D;美国新经济时代是20世纪90年代,排除A;材料中涉及的是高新技术产业,没有提到军事,排除B;材料中没有提到产业升级,只是强调国家政策的影响,排除C。10.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电脑程序编制等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从材料可以看出()A.美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美国现代科技得到很大的发展C.美国政府重视教育工作D.美国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解析】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及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使得工人的劳动科

12、技含量提高,“灰领”工人、“白领”工人大量出现,故B正确,A、C、D说法都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排除。11.(2020青岛模拟)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产业结构 国家类别农业(%) 工业(%)第三产业(%) 1960年1980年1960年1980年1960年1980年 33个低收入国家505618253219 63个中等收入国家24 15 3040 46 45 19个发达国家64 40345462 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

13、时期”【解析】选A。通过表格内容可知,1980年,19个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占到了62%,而在33个低收入国家中,第三产业只占到了19%,据此可知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故选A;表格主要反映三个不同类别的国家中,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占比问题,没有体现战后世界的工业发展速度问题,排除B;在农业占比方面,33个低收入国家中,呈现上升趋势,不是衰退趋势,排除C;通过表格可知,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但没有反映出其经济发展现象是“黄金时期”,排除D。12.读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表(单位:英镑) 低收入家庭 中等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 月收入5080200

14、 儿童津贴13.01313 其他补贴 50.130.10 纳税0-7.9-43.8 国民保险 -4.5-7.2-18.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 据此分析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A.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B.工人阶级家庭收入偏低C.国家财政赤字现象更加严重D.大幅度降低福利的规模【解析】选A。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中高收入家庭的月收入差距很大,但实际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说明政府在治理贫富差距问题上成效显著,故选A;表格数据说明低收入家庭收入低,但低收入家庭不完全是工人阶级家庭,排除B;表格反映低中高收入家庭的实际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没有体现国家财政赤字,排除C;表格反映低

15、中高收入家庭的实际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没有体现福利规模的降低,排除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农业调整署、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材料二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

16、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突破。这也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

17、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并简述新政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13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农业调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18、”可知,罗斯福新政旨在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影响可从当时和后世两方面入手分析。从当时看,由材料罗斯福上台前和上台后的不同情形可知,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由经济危机带来的尖锐社会矛盾,并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对后世来说,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第(2)题由材料中提到的改革最初的目标“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1984年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可知,改革在目标上完成了从计划

19、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由材料“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可知,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从农村深入到城市;由材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可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在进行体制上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主要与曾经的失败经历、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共产党的勇气与智慧等因素有关。首先,社会主义建设前20年经济发展的失败经历,告诉党和国家必须适时调整经济体制;其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

20、改革开放,经济水平因此不断提高,这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改革;第三,改革的实施主体是党和政府,故党勇于突破传统理论模式的勇气和智慧会引领着国家不断地深化改革,典型的事例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答案:(1)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2分)(2)特点: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体制探索;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重点从农村深入到城市。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前20年“左”倾错误严重,经济发展受阻;中

21、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勇于突破传统理论模式;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3分)14.(2019安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鼓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坚信个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自由市场贸易将会使整个社会受益。19世纪20年代,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1854年,英国取消航海条例,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贸易战争围绕材料,结合所学世界

22、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重在强调经济思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即经济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者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新的经济思想的产生。考生在提取论题时不能偏离这一主题,且论题要明确。论证时以时间为线索,再结合世界经济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具体叙述即可,切记史论结合,史实正确,逻辑严密。答案:示例一:论题:经济理论的创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阐述:16、17世纪重商主义流行,推动了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展开,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使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8分)综上,经济理论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2分)示例二:论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创新。(2分)(论述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三:论题: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