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益阳市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何端耀 审题:高三历史备课组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回答15题1.2006年,商代“子龙鼎”等四件珍贵文物入藏国家博物馆。“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也是带有“龙”字铭文最早的青铜
2、器。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推测出 A.子龙鼎是先秦时期形体最大的青铜器B.商代青铜器上已出现大量可辨认的甲骨文C.国家重视文物保护,抢救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D.子龙鼎在商周青铜器中具有独特研究价值2.观察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权是秦统一度量衡的物证 B.半两钱是秦统一后使用的唯一货币C.半两钱是用铜制作的 D.都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下列文物,出土地点在湖南的是A.莲鹤方壶 B.素纱禅衣 C.曾侯乙墓全套编钟 D.嵌错赏功宴乐铜壶4.民间大量流传的“乾隆通宝”钱上,“乾隆通宝”四字按上下右左排列,这种货币样式始于A.秦朝 B.汉朝C.唐朝 D.清朝5.我国现存最早、集我国木结构之
3、大成的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是 A.北宋建造 B.辽代建造 C.金代建造 D.元代建造诗歌、民谣、谚语往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回答69题6.“千年田,八百主”,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土地买卖频繁 C.商品经济发展 D.土地私有合法化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别的友人将前往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瀚海都督府 D.忽汗州都督府8.写下“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作品中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也有壮志未酬悲愤之情的词人是A.辛弃疾 B.苏轼 C.李清照 D.陆游9. 诗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
4、基”记述的重大事件应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康熙帝统一台湾C徐骧保卫台湾D刘永福坚守台湾 科技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回答1014题10.下列著作反映了作者“从贱至贵”,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的是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1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B大衍历的制订表明了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C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D天工开物最早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工具12.下列著作中,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关的是考工记 齐民要术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A. B. C. D.13.右图是光绪十三年(1
5、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当时的教学中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电话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AB C D14.1865年李鸿章建立的江南制造总局A.采用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B.是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C.采用了近代化的管理方法 D.其产品投入市场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是历代王朝促进民族融合,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措施。回答1620题15.下列边疆地区归属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先后顺序是珠江流域 新疆地区 黑龙江流域 台湾地区A. B. C. D. 16.下
6、列对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A.最高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外交政策 B.设立民族管理机构,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C.交通发达,使中央和边疆地区往来密切D.民族政权的局部统一有利于边疆的开发17.元朝时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它所隶属的行省是A.湖广 B.江西 C.江浙 D.福建18.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加快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B.便于安置中央政府的富余官员C.将中央集权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 D.保证中原汉民族的主体地位19.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等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下列有关对西南部的管辖有误的是A.秦始皇曾加强
7、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B.汉武帝在西南夷设郡C.元世祖在云南设行省 D.雍正帝开始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20.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是在A.1683年 B.1684年 C.1884年 D .1885年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的开拓和争夺是古今商业活动的内容。回答2124题21.商朝的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已经具有比较高的发展水平,这两个时期商业活动的相似之处是A.商业中心大多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 B.主要是以贝壳作为流通的货币C.一些大商人干预政治,把持诸侯国权力 D.青铜器是最主要的交易商品22.下列关于唐朝市场的表述,正确的是政府对城市的市场进行严格管理“草市迎江货”反映
8、了东南沿海城市的繁盛市场金融服务领先于欧洲繁华的夜市是唐朝西部城市的一大特点A. B. C. D. 23.1858年,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了我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其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切断了广州通往内地的商路天津条约的签定洋务运动的大型企业在沪建立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失败A. B. C. D. 改革和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回答2427题24.“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A.韩非子 B.商鞅 C.王安石 D.康有为25.猛安谋克制和八旗制度的创立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其共同之处是A.主要特点是军政合一、兵民合一 B.清除了历史上胡汉分治的遗迹C.都为实
9、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D.是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产物26.从洋务运动的实践来看,洋务派没有把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A.军事技术 B.机器生产 C.科技教育 D.议会制度27.戊戌变法法令中,切中时弊,震动巨大的措施是A.设立议院、召开国会 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C.裁撤驿站、设立邮局 D.裁汰冗员、废除特权中外关系历经了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近代的屈辱和现代的和平外交。回答2830题28.下列关于我国与外国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汉时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都可以到达印度B.我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往来开始于东汉C.南北朝时法显西行取经,回国后著有佛国记。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
10、史的重要史料D.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9.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定之后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0.下列在抵抗外来民族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少数民族将领有关天培 陈连升 陈化成 裕谦 海龄 聂士成 左宝贵 柏贵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0分)3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二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
11、,其人材皆足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此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王安石临川集)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2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3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
12、育变革的历史背景,(2分)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2分)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西汉文景时期,采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南;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唐朝安史之乱后,又有不少北方人迁移南方。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为1648万,到1179年已达2950万,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三。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鲜卑慕容部原居鲜卑山晋大康十年(289年),慕容硅率领部落迁居徙河(今
13、辽宁义县),不久又迁到大棘城(今辽宁锦州),从事农桑和畜牧。永嘉以后,北方农民大批流入慕容部中,士大夫来避难的也不少。在内徙各胡族逐步封建化的过程中,各胡族不但大量吸收了汉人的封建文化,而且也以自己的文化习俗影响汉人。靠近胡族地区的汉人在生产上受到胡人的影响,从事畜牧或兼营畜牧。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材料三: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最早从公元前后开始。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难海外。但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据统计,现今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包括华裔在内的有2300多万人,其中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
14、占了将近90,移民海外的又以广东最多,其次是福建。 摘自文化地理学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有无组织性来看,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可分为政府移民和自发移民两种,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是什么?(1分)有何积极作用?(1分)(2)在中国古代的自发移民中,主要趋向又有哪几种?(2分)其主要作用各是什么?(2分)(3)中国人向海外移民为什么在明成祖以后会出现一个高潮?(1分)后来为何大幅度减少?(1分)(4)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1分)反映当时的社会特征是什么?(1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共调随乡土产绫绢施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施者锦三
15、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采籍属宗飞者,及诸亲王茹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 恶免课役。” 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人。产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而行商者,在所郡县,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钧,便于饶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恶者,而丁颧不废,申报出入旧式。其田角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即公元29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旧唐书卷一一八材料三 “总抚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
16、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颧办派办、京库、发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征银,折办与官,盖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忧,而事亦易集,立法颇为单便。明史食货志材料四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角,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清史稿食货志 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4分)根据材料一归纳出该税制的四个特点?(4分)材料二所反映的税制在哪些方面比材料一所反映的税制进步? (4分)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
17、所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何异同?其异同说明了什么?(6分)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室编号 座位号益阳市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BBCB DBAAC DDBAA ACCDD ABCBA DDDDB3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2分)(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分) “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2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3分)当时的教育不利于培养人才
18、;舆论不利于变法。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实用性人才;扩大选官途径。(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2分)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2分)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培养了一批翻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但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改变教育制度。32.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1)从有无组织性来看,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可分为政府移民和自发移民两种,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是什么?(1分)有何积极作用?(1分)从有无组织性来看我国古代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是内地居民迁到边疆地区;其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开发边疆,巩固边防,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2)在
19、中国古代的自发移民中,主要趋向又有哪几种?(2分)其主要作用各是什么?(2分)我国古代的自发移民有两种主要趋向:一是“北农南迁”,带去了技术和劳力,不断推动江南经济的发展,最终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第二种趋向是边疆(尤其是北方边疆)的少数民族内迁,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发展。(3)中国人向海外移民为什么在明成祖以后会出现一个高潮?(1分)后来为何大幅度减少?(1分)海外移民出现高潮是因为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航路,许多人出海外谋生。后来减少的原因是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4
20、)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1分)反映当时的社会特征是什么?(1分)不平等条约“允许华工出国”,列强借此掠夺、骗拐华工。当时的社会特征是半殖民地性。33.阅读下列材料:(18分)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4分)唐代前期的租庸调制和后期实行的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地丁银。根据材料一归纳出该税制的四个特点?(4分)特点:第一,按丁征税;第二,以实物税为主,或实物地租;第三,纳绢代役,称为庸;第四,贵族官僚享有免交租庸调的特权。材料二所反映的税制在哪些方面比材料一所反映的税制进步? (4分)第一,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比按丁征税合理,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第二,贵族、官僚行商均要征税,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何异同?其异同说明了什么?(6分)相同点:第一,均征收银两(或者用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第二,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说明明后期以来,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简化税收制度。不同点:一条鞭法既量地又计丁,没有废除人头税。地丁银把丁银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