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综合检测(二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B材料叙述了美国消费社会降临后出现的虚假繁荣,不涉及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美国社会的高消费、低储蓄会导致供求矛盾激化,故B项正确;“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不属于宗教观念,故C项错误;
2、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是题干所述的经济现象,故D项错误。2(2020菏泽一模)1932年,一位观察家报道:“从南、北卡罗来纳起,一直伸展到新墨西哥,地里的棉花没人采摘。葡萄园里还有未摘的葡萄,橄榄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果实。”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美国企业中劳动力的缺乏C各国普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D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A题干中的信息描述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0世纪2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生产的盲目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引发经济危机,当时美国总统胡佛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迟迟得不到化解,故选A项;经济危机造成大批的劳动力失业,排除B
3、项;题干反映的是美国的经济问题,与各国的贸易政策无关,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320世纪30年代,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B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D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B材料提供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故选B项;材料提供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危机期间,排除A项;材
4、料只说明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无法体现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新政的任何信息,排除D项。4(2020广州模拟)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A失业工人认为接受救济伤自尊说明了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故选A项;失业工人生活困难不得不选择接受救济不等于抵制政府干预,排除B项;材料体现失业工人对救济政策的态度,不是经济危机下民众的恐慌心态,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在一定
5、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排除D项。5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美国提高关税旨在()A巩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C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1930年5月”美国尚未确立经济霸主地位,故A项错误;“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目的是转嫁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自由贸易政策,故C项错误;“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
6、服从于政府干预经济的需求,故D项正确。61933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有黄金,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A维护美元霸权 B防止通货膨胀C提升外贸竞争力 D缓和劳资矛盾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罗斯福的金融改革中,废除金本位制是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通过刺激出口、提升经济竞争力来摆脱经济危机,故选C项;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废除金本位制的目的在于缓解经济危机,不是防止通货膨胀,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罗斯福新政中废除金本位制的内容,与缓和劳资矛盾无关,排除D项。71935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全
7、国青年管理局后,在全国各个院校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学生可以当书记员、打字员或在图书室和实验室当帮手等,获得政府提供的薪金,从而完成学业。这一举措在当时()A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B减轻了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C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业力D旨在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A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青年管理局,以工代赈,为青年人创造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故选A项;材料中的举措减轻了政府的就业压力,与减轻政府教育投入的负担无关,排除B项;材料“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并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排除C项;材料举措减轻了政府的就业压力,与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无关,排除D项。8(2020绵阳高三考试)19
8、32年,恰逢美国国父华盛顿诞生两百周年,美国举行了长达9个月的纪念活动,声势浩大,史无前例。最后还出版了5大卷纪念专集。这一纪念活动旨在()A帮助人民树立信心渡过难关B宣扬美国的普世价值观C迎合了大众推崇英雄的需要D强化美利坚民族的认同A1932年是美国经济危机严重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华盛顿诞辰进行大型纪念活动,主要目的是用华盛顿的影响力,改变经济低迷时期民众的迷茫彷徨心理,帮助人民树立信心,渡过难关,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在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开展大规模纪念华盛顿诞辰的活动,华盛顿的主要功绩在于建立了一个民主的国家,与“美国的普世价值观”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对于华盛顿的盛大纪念活动,符合
9、大众推崇英雄的需要,但是这一角度没有体现出在1932年进行这样大型活动的特殊意义,排除C项;材料中对国父华盛顿诞辰的纪念活动以及华盛顿的历史功绩说明有利于增强美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但是不能体现经济危机时期出现这样活动的特别意义,排除D项。9(2020张家口高三模拟)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有顾客说:“图书馆简直是天堂不仅可以休憩打盹,还可以用知识填补焦虑。”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休闲方式多样化B阅读是缓解经济危机的手段C民众寻求慰藉的心态D读书改变命运成为社会共识C根据材料“图书馆简直是天堂不仅可
10、以休憩打盹,还可以用知识填补焦虑”可知,经济危机期间很多人通过阅读缓解自己的焦虑,说明当时民众寻求慰藉的心态,故选C项;材料只提及阅读,并没有提及其他社会休闲方式,排除A项;阅读只能缓解人的焦虑,不能缓解经济危机,排除B项;“读书改变命运成为社会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0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罗斯福致信会议,“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是比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值更为重要”,直接导致了会议的失败。次年美国单方宣布美元贬值,并拒绝削减高关税。这表明当时美国()A无意为全球治理承担责任B积极推动美元的国际化进程C利用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D率先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A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
11、下,一国货币贬值会引起连锁反应,不利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元贬值说明其无意为摆脱全球经济危机承担责任,故选A项;货币贬值不利于该货币的国际化,根据材料“次年美国单方宣布美元贬值”可知当时罗斯福对美元国际化持消极态度,排除B项;1933年罗斯福刚刚上台推行新政,还没有摆脱经济危机,排除C项;根据“美国拒绝削减高关税”无法推知美国是第一个提高关税的国家,排除D项。11下图漫画的中间人物喻指美国政府,左侧人物是工人,右侧人物是雇主。NRA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英文缩写。以下解读正确的是()蓝鹰运动漫画A“蓝鹰运动”有效地解决了美国的就业问题BNRA的出台标志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空前胜利C国家
12、通过直接干预调节企业关系与劳资关系D创作者对美国干预经济的模式持否定的态度C美国政府用NRA即全国工业复兴法,把工人和雇主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该漫画意在宣传罗斯福新政通过直接干预经济,调节企业关系与劳资关系,故选C项;有效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的措施是以工代赈,排除A项;NRA的出台说明资本家对工人有限让步,但不是工人运动的空前胜利,排除B项;材料漫画没有体现创作者对政府干预经济这一模式的态度,排除D项。12(2020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美国在罗斯福以前奉行“小政府”的方针,主张限制政府的规模和权力,反对政府干预私营经济。罗斯福新政使政府特别是联邦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有了空前的扩展。现在美国政府
13、成为凌驾于各个垄断资产阶级集团利益之上的国民经济管理者和各种利益集团的协调人。这主要表明美国()A政府职能发生巨大变化B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政府干预主导经济发展D经济运营机制发生根本变化A政府职能发生巨大变化与材料中“以前奉行小政府的方针”“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有了空前的扩展”相符,故选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政府干预而非主导,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排除C项;美国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经济运营机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项。13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变化表(单位:万)年份1929193019311932失业人数130300435600纳粹党人数1530100140根据上
14、表可知纳粹党()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B植根于普通人民群众C因经济危机加剧而发展D极具欺骗性、煽动性C19291932年,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表中信息说明失业人数与纳粹党人数呈正相关,说明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数上升,推动了纳粹党的发展,故选C项;纳粹党属于法西斯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中失业人数与纳粹党人数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纳粹党的欺骗性与煽动性,排除D项。14罗斯福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罗斯福最终根除了“暂时疾病”B“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产销矛盾C“试验性疗
15、法”借鉴了苏联的经验D“试验性疗法”就是实行计划经济C罗斯福新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所谓的产销矛盾,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的建设经验,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独属于社会主义,而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加大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力度,并没有实施计划经济,故D项错误。15(2020怀化高三一模)1935年开始,美国联邦法院先后宣判多部新政法律违宪,但在1937年后联邦法院判决支持了国会的每一项经济立法。联邦法院态度的转变表
16、明美国()A制衡机制已经失灵 B总统能够左右立法C新政成为社会共识 D逐步走出经济危机C题干提及美国联邦法院和国会、总统一起在1937年后都转而支持新政,说明新政成为社会共识,故选C项;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在新政期间仍然有效,排除A项;立法权属于国会,与行政权独立制衡,排除B项;美国走出经济危机是在1940年后,排除D项。16(2020南京高三联考)美国史:“另一个棉花丰收的前景迫使AAA(农业调整署)发起一次把庄稼犁入土中的计划。农业部长亨利A华莱士悲叹道:摧毁一片正在生长的庄稼是一次对我们的文明令人震惊的注解,我只能默许其为一次对旧时失误产量垃圾的清扫。”农业调整署的“计划”意图是()A提高
17、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B通过减耕增产调控市场C行政干预调整劳资关系 D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秩序A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为摆脱危机,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与材料中“AAA(农业调整署)发起一次把庄稼犁入土中”“为一次对旧时失误产量垃圾的清扫”相符,故选A项;减耕增产与材料中“把庄稼犁入土中”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劳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增加就业,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联政府关于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声
18、明(1945年4月5日)本日下午3时,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长莫洛托夫接见日本大使佐滕,并代表苏维埃政府,向他作下列声明:“苏日中立条约是在1941年4月13日缔结的,即是说,在德国进攻苏联以前和日本与英美间开战以前。自此以后,形势已根本改变了。德国进攻了苏联,而日本德国的盟邦也帮助德国的反苏战争。不仅如此,日本与美国及英国交战,而这两国则是苏联的盟国。在此情况下,日本与苏联间的中立条约已失去其意义,证明这一条约的延长是不可能了。鉴于上述情形并依照上述条约第三条关于5年期满的前一年废除条约的权利的规定,苏维埃政府向日本政府宣布它废除1941年4月13日条约的愿望。”日本大使佐滕允将苏维埃政府的声明转
19、达给日本政府。塔斯社莫斯科1945年4月5日电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影响。(7分)解析第(1)问,根据“日本德国的盟邦也帮助德国的反苏战争。不仅如此,日本与美国及英国交战,而这两国则是苏联的盟国”可知日本协助德国进攻苏联,并且与苏联盟国美英交战;根据“1945年4月5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欧洲战场即将结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加之苏日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这些都是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的原因。第(2)问,苏联政府废除苏日中立条约意味着苏联即将进入对日宣战的状态,从而加速了法西斯
20、国家的失败,为欧洲战场结束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奠定了基础;还有助于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奠定了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基础。答案(1)日本协助德国进攻苏联,日本与苏联盟国美英交战;欧洲战场即将结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苏日两国国家利益冲突。(2)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失败,为欧洲战场结束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奠定了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基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新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
21、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材料二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
22、暂时应对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联)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4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知苏俄(联)从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模式转变;根据材料二中从“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推行罗斯福新政可得出美国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转变。第(2)问第一小问
23、,美国的国家干预从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方面分析;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小问,从对苏联的工业发展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同时应该看到它所产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答案(1)苏俄(联):由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美国: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2)美国:方式: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方式: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体制,具有强制性。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不
24、均衡,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通过斯姆特霍利法,将进口商品的关税大幅度提高,但很快遭到其他国家报复性措施,以致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上台后的罗斯福推出“三R”新政即复兴、救济、改革。为保障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政策的落实,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不断宣传和解释“新政”,逐渐破除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束缚,为美国政府缓解危机走出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还造成了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摘编自康拉德布莱克罗斯福传等材料提供了罗斯福新政的案例,蕴含了国家应对危机和改革复兴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
25、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分)解析从材料中“胡佛政府通过斯姆特霍利法以致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可知,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应对经济危机,据此可以确定一个启示: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然后联系所学知识来论证说明,可以联系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以邻为壑政策带来的危害、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加强合作最终取得胜利等史实来论证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答案示例:启示: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说明:经济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为政,为保护本国市场,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壁垒,掀起了贸易大战与关税大战,加剧了世界经济局势的衰退。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
26、扩张,对整个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最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总结:面对全球化加快的趋势,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然选择。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革命前,英国政府根据重商主义原则,长期实施限制进口、支持出口的保护关税政策。最典型的行为是1815年制定的谷物法,规定当国内小麦价格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外国谷物进口。1846年皮尔政府正式废除谷物法,1849年罗素政府废除航海条例,英国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得到了充分体现。与此同时,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
27、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英镑成为国际货币。1850年英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0%,10年后增至40%。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策导向与经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拟定论题。如: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前,英国政府根据重商主义原则”“英国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得到了充分体现。与此同时,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可得出,经济的发展推动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其次,对所拟定的论题,结合史实进行简要阐述。如: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放弃“自由放
28、任”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1973年,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纷纷放弃凯恩斯主义,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干预,削减福利开支。最后,对所阐述论题简要总结。如:政府的经济政策,不应一成不变,应随着经济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答案示例:论题:政府政策的适时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阐述: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政府继续执行“自由放任”政策,加重了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政府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缓和了供需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经济走向恢复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政策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并予以创新和发展,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结论:政府的政策导向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