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块七 人民解放战争【阶段特征】本单元历史始于1945年抗战胜利,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确立在全国的领导地位和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的过渡时期。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1947年6月至1949年10月是战略反攻和决战胜利阶段。【考点解读】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1背景:抗
2、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1)美国的对华政策:扶蒋反共原因: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妄图在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反共政府。表现:出动飞机、舰艇运送国民党军队到战略要地和铁路交通线,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战果实。(2)蒋介石的方针和策略方针:独裁和内战,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策略:一方面积极准备内战,一方面又假装和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建国”问题。(二)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1)蒋介石提出谈判原因:内外舆论特别是全国人民迫切要
3、求和平。内战的准备尚未完成。(2)中共赴重庆谈判原因:顺应人民利益要求,极力争取和平民主。通过谈判,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教育广大人民群众。(3)双十协定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但国民党坚持不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仍没达成协议。(4)重庆谈判历史作用:通过谈判,表明了中共的主张及争取和平的诚意,争取和团结了广泛的和平民主力量,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通过谈判,迫使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建国方针,使国民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三)全面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的必然性:(1)国民党代表大
4、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4)美国为建立亲美政府,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2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先后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等解放区大举进攻。3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战略战术(1)战略:藐视敌人。1946年,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打败蒋介石的决心和信心。(2)战术:重视敌人。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
5、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条件: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国统区不断高涨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条战线;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2)方针: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国民党统治区)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以一部分主力在内线(解放区)歼灭入侵的敌人,收复失地。(3)战略反攻选定中原地区原因该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正重点进攻陕北、山东,中原地区防守薄弱。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地区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地处长江淮河之间。进攻中原,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
6、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掌握战争主动权,三路大军进攻中原,布成“品”字形阵势,迫使敌军回援,减轻陕北、山东解放区压力,保卫中央所在地延安,又可把战争引向国统区,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从根本上改变战局。(4)概况:外线:A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B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区。C陈毅、粟裕帅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内线:A华北: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B东北: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C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5)意义:扭转了全国的战局,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正如毛泽东指出的“这是
7、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20年来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2三大战役(1)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首选东北的原因:军事:从兵力对比上看是解放军数量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只困守在几个大城市和铁路沿线的狭长地带,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整体上处于被包围的态势。地理位置:东北北临苏联、东临朝鲜等国,通向华北的通道锦州一旦被解放军控制,就形成对敌人的包围之势,并因此截断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粉碎国民党的战略收缩意图。经济:首选东北战场,解放东北,可以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东
8、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可支援全国。(2)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背景名称参战部队指挥员解放地区胜利意义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战略反攻,使解放军数量迅速增加,装备有了很大改善,军队士气旺盛;土地改革使解放区更加巩固,国民党内战不得人心,处境孤立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东北全境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长江以北的中下游地区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华北全境(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背景: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1949年春,中国共
9、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北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2)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他还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3)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作了准备。2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1)背景: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国民党主力被歼灭;国民党假和平骗局被揭穿,北平和谈破裂。(2)经过:1949年4月
10、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长江防线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三)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1共产党方面: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2国民党方面:违背民意,发动内战,坚持一党独裁专政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国民党统治腐败、贪官横行,经济凋敝,后方极不稳固。国民党军队派系之间矛盾重重,军队厌战、士气低落。临阵起义、投诚事件不断。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不断失利,使
11、美国逐渐放弃对蒋介石的援助,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考题剖析】(2004年江苏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l945年l2月)材料二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寓义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1949年7月)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
12、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西方“观察家”眼中的国民党政府形象。艾奇逊写这封信的时候,中国的政治局势如何?他所谓的“显见的理由”是什么? 剖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首先从材料一和材料2所提供的时间和人物及内容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判定是解放战争初期和后期,中心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其次,解答第一问时,注意“基本”一词;解答第二问时,要注意角度,是西方“观察家”的眼光。解答第3问时,要密切结合时代背景。【参考答案】 扶蒋反共。 政治腐败(争权夺利);一党专政(独裁)。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阻止中
13、国共产党在全国取得政权;尽力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单元训练】一、选择题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虽然经过几次重要谈判,但最终破裂。据此回答13题。1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陈嘉庚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与虎谋皮”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陈劝告中共放弃和谈 B陈认为蒋介石言而无信C陈看透了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D 陈主张国共和平解决2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B“双十协定”的签定是人民力量的胜利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3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
14、首先提出来的,企图在于(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政治斗争中争取主动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D争取时间准备继续打内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到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据此回答46题。41945年在努力争取全国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戒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要为人民利益努力争取和平 B尽量避免内战C继续同国民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D既要争取和平,又要准备斗争5双十协定的签定,使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政权取得了合法地位C中共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D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挑衅6
15、1946年政协会议有关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争论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共两党军队按什么方法整编 B建立什么样的国家C民主党派起什么作用 D解放区的地位如何确定1946年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先后发动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据此回答78题。7解放战争开始后,人民军队的主要军事目标是( )A挺进大别山 B开辟东北根据地C消灭敌人精锐部队 D歼灭敌人有生力量8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主要目的是( )A尽量避免内战B告诫人民敌人强大,要从战略上藐视他们C增强人民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D抗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
16、攻,据此回答911题。9人民解放军之所以选择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方向,直接原因是由于这一地区( )A群众基础好 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C有利于进行大规模作战 D战略位置重要10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开辟的根据地是( )A鄂豫皖 B豫皖苏 C豫陕鄂 D晋冀豫1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战略态势被形象地称为“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两翼牵制”指的是( )A太岳兵团及华东解放军主力分别挺进豫陕鄂和豫皖苏B西北解放军反攻和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C东北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分别发起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1948年9月1949年1月是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
17、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期,三大战役敲响了国民党的丧钟。据此回答1214题。12辽沈战役中首先攻克的地点是( )A锦州 B长春 C沈阳 D徐州13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写到:“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 )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C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D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14“三大战役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句话的含义包括(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在人民战争路线指引下取得的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符合人民的利益A B C D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
18、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据此回答1517题。15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期间,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是( )A进行战略反攻 B三大战役即将取得胜利C准备发动渡江战役 D占领南京 16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根据毛泽东提议,会议做出以下决定:禁止给领导人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名。其主要目的是( )A为了吸取苏联个人崇拜的教训B为了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C为了克服官僚主义作风D为了防止党执政后的腐化堕落17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对解放后中国社会性质的设想是( )A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C由半殖民地半封建
19、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D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里的诗句,据此回答1819题。18本诗的历史背景是( )A平津战役尚未结束 B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国民政府垮台19“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抗日战争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据此回答2022题。20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的主要措施是( )A策划重庆谈判B出动飞机把国民党军队运送到战略要地C出动军队帮助蒋介石打内战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211948年,美国迫使蒋
20、介石下台,开始抛弃蒋介石并极力扶植( )A李宗仁 B张治中 C何应钦 D傅作义22美国从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到解放战争后期又断绝对蒋介石的援助。其政策变化说明( )A美国对蒋介石失去信心B蒋介石势力日益衰落C维护侵略权益是其对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D美国对华政策变化无常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据此回答2324题。2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 )A工农群众的支持 B中共的领导C走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D建立统一战线241949年,蒋介石在下台时说:“我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国民党打倒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A蒋介石被
21、国民党集团所抛弃 B国民党内部矛盾斗争激烈,蒋介石被逼下野C国民党军队大批起义,掉转枪口 D国民党统治腐败,出现政治危机二、非选择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5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特使赫尔利在重庆的合影。材料二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我们当然希望并力求用和平方式解决,但我们不能承担这么一个义务:除了和平方式以外不能用其他方式来实现统一祖国的愿望。我们不能把自
22、己的手捆起来 1981年8月邓小平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 图1 胡锦涛主席会见连战 图2 宋楚瑜祭拜黄帝陵 图3中国国航台商包机降落高雄机场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简述其形成的主要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3)结合材料三,分析国共两党关系改善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 2. A 3. D 4. D 5. C 6. B 7. D 8. C 9. B 10. A 11. A 12. A 13. D 14. C 15. C 16. D 17. B 18. D 19. D 20. B 21. A 22. C 23. B 24. B二、非选择题25.(1)重庆谈判。国民党一方面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特别是内战尚未准备就绪,采用了“假和平”的策略。中共为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教育广大人民。(2)“一国两制”。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避免因武力解决带来的不必要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利于台湾的繁荣和大陆的经济建设,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3)中共“一国两制”的影响;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反对台独势力;两岸属同一民族、共同的文化、血脉相连;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