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题必练19: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2020浙江卷)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年份成就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92年“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成功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2007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
2、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ABCD【答案】C【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从主观方面来看,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从国家政策扶持角度看,1985年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自主性,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此基础上,1995年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构建了科技发展的理论,明确了科学技术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C正确;“向科学进军”提出时间是在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D。2.(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3)13.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3、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B【解析】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A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2003年,故B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C项错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故D项错误。1如表是我国科技政策发展演变过程(部分)下列选项对空缺处的填充,正确的是()时间(年)事件1978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
4、马克思主义论点1985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改革科技体制邓小平在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5全国科技大会提出“”战略A1986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B1987 向科学进军C1987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1988科教兴国【答案】D【解析】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1988年,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故选D项;重点发展,迎头赶上是在1956年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提出的,排除A项;1956年1月,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排除B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1977年5
5、月邓小平提出的口号,排除C项。2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进一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列我国科技成就属于该论断提出之后取得的是()A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 B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神舟”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D制成“银河1号”计算机【答案】C【解析】“神舟”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是在2003年,符合题意,故选C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实验通讯卫星“东方红一号”,排除A项;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排除B项;制成“银河1号”计算机是在1983年,排除D项。3“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
6、”。 该诗描写的科技成就()A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C打破了美苏两国的垄断 D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答案】A【解析】据材料“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可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体现的是嫦娥计划,这一成就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A项;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空时代,排除B项;打破美苏两国核垄断的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排除C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排除D项。4恩格斯曾说:“社会上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 前进。”照此判断,袁隆平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7、A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 B水稻杂交技术的革新C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D对民众吃饭问题的探寻【答案】D【解析】据材料“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可知需要促进科学的进步,故选D项;材料强调“需要”,并不是世界局势,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袁隆平的成功主要得益于需要,并不是技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党和政府的支持,排除C项。5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的贡献在于()A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了饥饿的威胁B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C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
8、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D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可知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故选C项;袁隆平运用杂交水稻技术帮助提高水稻单产,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为人类战胜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还没有战胜,排除A项;袁隆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B项的说法过于宽泛,因为他没有为温(穿暖)作出贡献,排除B项;袁隆平主要解决的是粮食问题,跟和平和社会进步关系不大,排除D项。6下表是1876年和2010年两届世博会中国展品对比表。中国展品的变化反映了()时间
9、代表性展品1876年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2010年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A传统手工业不被现代中国重视 B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已傲世全球C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 D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影响中国【答案】C【解析】据材料“1876年和2010年两届世博会中国展品对比”,可知清王朝时的中国展品主要是手工业产品,而当代中国的展品成为高科技产品,这反映了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科技进步,故选C项;现代中国仍然传统手工业,排除A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不能说傲世全球,排除B项;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72019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习总
10、书记为七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英雄颁奖。下表是其中四位获奖者的事迹。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人物事迹于 ?敏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申纪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敏:为创设国家发展的和平环境做出重大贡献申纪兰:为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做出重大贡献袁隆平:为国家减少贫困人口做出重大贡献屠呦呦: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大贡献A B C D【答案】B【解析】于敏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1、,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核武器的研究为创设国家发展的和平环境做出重大贡献,故正确;申纪兰作为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活化石”,为推进人民民主做出重大贡献,故错误;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提高农业产量,为国家减少贫困人口做出重大贡献,故正确;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8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863“计划,选择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
12、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作为突破重点,在几个重要的高技术领域跟踪世界水平,1987年3月,这个计划开始组织实施。该计划()A践行了科教兴国的理念 B提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C顺应了全球化发展趋势 D迎接了知识经济的到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选择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作为突破重点,在几个重要的高技术领域跟踪世界水平”可知该计划在高科技领域跟踪世界水平,提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故选B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的理念,排除A项;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并非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知识经济在20世纪
13、90年代出现,与材料所述时间“1986年11月”不符,排除D项。91956年下半年,我国科技文艺领域出现了多次大讨论,既有戏剧界对“鬼戏”是否是封建迷信的讨论,也有对麻雀是否是“四害(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的讨论。这些讨论()A表明科技文艺政策亟待确立 B践行了“双百”方针的精神C不利于科技文艺界内部团结 D反映了“左”倾思想的盛行【答案】B【解析】“既有戏剧界对鬼戏是否是封建迷信的讨论,也有对麻雀是否是四害(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的讨论”反映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体现在文学上百家争鸣,艺术上百花齐放,故选B项;1956年5月双百方针提出,排除A项;大讨论有利于思想解放,排除C项;“左
14、”倾思想的盛行是在“文革”时期,排除D项。10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时期,郭沫若认为始于战国,范文澜认为始于西周。当时,有些学者要中央宣传部决定谁对谁错,但中央认为,这是学术问题,要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实物,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B左倾思潮在史学界的泛滥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历史研究难以有正确结论【答案】C【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历史学术问题可以自由争论,体现了“双百”方针,故选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和各民主党派相互关系的方针,排除A项;左倾思潮是指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材
15、料中并未反映这一现象,排除B项;材料侧重反映的是历史学术研究上的自由争论,不能得出历史研究难以有正确结论,排除D项。11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电影大奖。百花奖只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百花奖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因为()A由观众投票产生 B向大众推广电影的需要C纪念“双百方针” D周恩来总理的特意指示【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百花奖又成为“观众奖”,是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而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因为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而“百花齐放”就是鼓励文
16、学艺术领域的创作,故选C项;由观众投票产生只是百花奖的运作方式,与“百花”命名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非向大众推广电影,排除B项;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电影大奖,并未命名为“百花”,排除D项。12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如宋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丰村的美丽等一批文学作品。他们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折射时代的变迁。这一现象()A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B得益于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C根源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说明文学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答案】B【解析】1956年,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百花齐
17、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材料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得益于这一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故选B项;“百家争鸣”指的是科学领域,而小说属于文学艺术领域,排除A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后,时间不符,排除C项;意识形态影响文学艺术的创作,“摆脱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3在20世纪50年代的“新民歌运动”中,呼和浩特市决定在3到5年内收集50万首民歌;山西省提出一年要产生30万个“李有才”,30万个“郭兰英”,实现“村村要有李有才,社社要有王老九,县县要有郭沫若”。由此可知()A人民群众文学创作热情高涨 B基层民众文化素养显著提高C国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国民经济建设遭遇重大挫折【
18、答案】A【解析】根据“呼和浩特市决定在3到5年内收集50万首民歌”,山西省“实现村村要有李有才,社社要有王老九,县县要有郭沫若”可知,“新民歌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文化落后面貌的愿望,体现了人民群众文学创作热情的高涨,故选A项;题干只反映了人民群众文学创作的作品数量,不能直接得出基层民众文化素养显著提高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文化建设的目标,不能说明国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排除C项;“新民歌运动”主要反映的是文化建设的内容,与经济建设无关,排除D项。14读如表;影响遗传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9501955年遗传学全面学习苏联,“基因”是反动的资产阶级学说19561959年第
19、一次遗传学座谈会召开,连续翻译出版3本以摩尔根的基因论为代表的遗传学著作19661976年各级学校生物学课程被取消,遗传学所有的研究工作几乎停止1978年以来中国遗传学会成立,以袁隆平、李振声等为代表的遗传学专家先后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享誉世界据中国遗传学史整理A遗传学自身发展规律 B科教兴国战略C“双百”方针 D意识形态【答案】C【解析】19561959年及1978年以来“双百”方针得到贯彻执行,遗传学发展顺利,而19661976年“双百”方针受到干扰,遗传学发展也受阻,可知影响遗传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双百”方针,故选C项;遗传学自身发展规律会影响遗传学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项
20、;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B项;意识形态会影响遗传学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151951年4月3日,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的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毛泽东就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提出要“百家争鸣”。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这说明()A我国在建政之初便注重意识形态的引导B“双百方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C国家重视文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D学术研究和艺术创造具有同等现实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1951年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
21、53年提出要“百家争鸣”到1956年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可知,“双百方针”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故选B项;题干反映了文艺和学术发展的方针,与意识形态的引导无关,排除A项;1956年之后中国才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排除C项;题干没有反映学术研究和艺术创地位高低的信息,排除D项。16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而2014年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影视作品中杨子荣的形象变化()A适应了不同时代的需要 B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参差不齐C表明现代主义渐成主流 D说明
22、“左”倾错误彻底被纠【答案】A【解析】据材料“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吋代英雄杨子荣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2014年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亦正亦邪匪气十足”,可知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故选A项;不同时期杨子荣的形象变化无法反映社会价值观参差不齐,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现代主义,排除C项;仅凭杨子荣形象的变化推断“左”倾错误彻底被纠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171952年,我国高校实行院系调整,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进行全盘调整,全国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之前已经存在的综合性大学均有大规模调整。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B建立完善的高等教
23、育体系C为全民高等教育做准备 D适当平衡文理科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由材料“我国高校实行院系调整,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进行全盘调整,全国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之前已经存在的综合性大学均有大规模调整”可知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中国初期高校改革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理工人才,促进工业化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完善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全民高等教育”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平衡文理科系”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81952年我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
24、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经济建设的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52 年我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可知,当时政府进行院系调整,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适应了当时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建国初院系的调整,并未涉及科学研究状况,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1995年,排除B项;根据材料“我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可知当时正模仿苏联经验,没有体现反思,排
25、除C项。191952年,我国在北京集中合并新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矿业学院、钢铁工业学院、航空学院、石油学院、农业机械化学院、林学院和医学院等八所高校,被称为“八大学院”。“八大学院”的建立()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 B培养了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C促进了新中国高等教育普及 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答案】B【解析】新组建的地质、石油等专业院校可以集中力量培养本领域的专门人才,故选B项;新组建的高校不会立即产出科研成果,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高等教育招生人数有限,“普及”一词说法欠妥,排除C项;组建高校属于教育领域的变革,八大学院组建成功并不等同于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26、排除D项。20图4是1954年出版的宣传画未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A重视农田基本水利建设 B青少年具有生态环保意识C积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D顺利完成国家工业化建设【答案】C【解析】未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描述了在田间地头学习的场景,是新中国教育方针的体现,故选C项;宣传画体现了在田间地头学习的场景,不中农田水利建设,排除A项;宣传画里描述了农村少年在野外学习的情景,无法体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排除B项;1954年一五计划尚在建设之中,无法判断是否完成,排除D项。2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兴起新的边疆研究高潮,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从近代的边界问题研究转向历史疆域、边疆治理研究
27、并重,从单一的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到融合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跨学科的研究。这一转变主要说明()A经济发展是边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B时代需要促进边疆史学研究的发展C边疆史研究确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学科交叉研究是史学发展必然趋势【答案】B【解析】这一转变适应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据材料“融合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跨学科的研究”可知,边疆史研究的内容广泛,经济发展并不是其主要内容,排除A项;边疆史研究只能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提供理论依据,但并不能确保统一,排除C项;学科交叉研究只是史学研究的一种方式,“必然趋势”表述错误,排除D项。221973年关于接收来
28、华留学生计划和留学生工作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指出,对阿尔巴尼亚、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尽量满足,对亚、非、拉已建交的友好国家有重点地、少量地赠给奖学金名额;对欧洲、北美、大洋洲国家及日本一般不提供奖学金。此时的留学教育()A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B为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留学教育受到“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关闭了与西方国家教育交流的大门,而材料中的现象说明1973年我国与西方国家已有教育交流,这就为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故选B项;1973年,由于中苏关系破裂等原因,社会
29、主义阵营已走向瓦解,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这些留学生的学习内容及毕业去向,无法得知是否为中国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排除D项。23如表是建国后,湖北省恩施州在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状况。这说明恩施地区()年份幼儿园小学中学1965年24所1982人11271所349759人66所23944人1983年30所10300人3784所459137人428所107313人A建国后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发展 B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发展迅速C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成功实践 D1983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答案】B【解析】1983年各阶段学生入学人数比1965年各阶
30、段学生入学人数大幅上升,这说明恩施地区改革开放以后基础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故选B项;只有1965年、1983年两个时间点的数据,得不出建国后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结论,排除A项;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文艺科技方面的方针政策,不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普及,并且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排除D项。24下表是19491990年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全国人口总数(万人)15岁以上人口文盲总数文盲率(%)194954167800019647239723327381019821031882358
31、222811990114333180031588A“左”倾导致“文革”后教育受挫 B义务教育使文盲率快速下降C制度变迁影响教育普及程度 D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教育发展【答案】C【解析】“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中,从1949到1990,文盲率大幅度降低,说明教育普及程度提高,故选C项;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中,从1964到1982是文革后的情况,文盲率却在降低,无法说明教育的落后,排除A项;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只反映了1990年以前的教育发展,义务教育是在90年代后才有的政策,排除B项;中国扫盲情况统计表无法看出教育制度的内容,排除D项。25到2022年,我国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将进一步健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历程,其中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定是在()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C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答案】D【解析】1957年,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确定了新中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1966年,故选D项;过渡时期指19491956,排除A项;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毅然粉碎了江青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排除B项;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