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95.04KB ,
资源ID:1158985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5898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上海徐汇区高三诊断)以下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局面的示意图是()。答案:D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知道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关于三国鼎立的局面,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220年曹丕建立魏政权,定都洛阳,在北方;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政权,史称蜀汉,在西南方;222年孙权建立吴政权,后定都建业,在南方。故排除A、B、C三项,正确答案为D项。2.(2019江苏镇江高二选考)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

2、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不是汉朝的正统”可知,在对历史人物曹操进行评价的时候用了“奸雄”一词是受到了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三国演义中称曹操为“奸雄”,主要是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与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不符,排除A项;三国演义中以儒家正统思想的角度评价曹操,这不是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三国演义中以儒家正统思想的角度评价曹操,与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无关,排除C项。3.(2019山东济南高一选考

3、)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晋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A.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B.反映出门阀政治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沿袭前代“君弱臣强”的畸形政治统治结构D.是东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必然产物答案:B解析:“王与马,共天下”反映的是门阀士族即门阀政治对皇权的干预、对皇权的制约,B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不存在分权制衡的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前代并非“君弱臣强”,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门阀

4、政治的必然产物,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4.(2019上海崇明区高二等级考试)某同学对公元310世纪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进行整理,图中空白处应填的是()。A.春秋战国B.五代十国C.北朝、南朝D.辽、夏、金、北宋、南宋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远在三国之前,故A项错误;五代十国是在唐代以后,故B项错误;辽、夏、金、北宋、南宋是在五代十国之后,故D项错误。5.(2019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月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

5、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A.由北向南迁徙B.迁徙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C.加速南方开发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答案:A解析:“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可见北方的少数民族南迁是一个主要的特点,故A项正确;“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无法体现其阶级性,故B项错误;“晋书文帝纪”这一信息无法确定是在南方,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人口迁徙的地区,没有涉及迁徙的方式,故D项错误。6.(2019山东青岛高一选考)隋文帝时期,社会事务繁多,尚书省和各部门向皇帝的报告大量增加,甚至连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也

6、要向他报告,皇帝只好早起晚睡。这反映出()。A.隋文帝对大臣不够信任B.政务运行机制尚不健全C.君主专制集权空前强化D.政府部门无任何决策权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当时政治体制不健全,导致所有政事都由皇帝亲自决策,不是隋文帝对大臣不信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尚书省和各部门向皇帝的报告大量增加”说明当时的三省并未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7.(2019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月考)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749年)总储粮量约为5 833 400石,被称为古代中国最大的粮仓

7、。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南粮北运B.隋唐时期对农民的剥削最沉重C.均田制的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D.隋唐结束分裂后北方长期稳定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洛阳地区地处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因此以洛阳为中心,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皇家粮仓,用以储存南方运来的粮食,体现了大运河开通对南粮北运的重要作用,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对农民的剥削沉重与否,B项不正确;材料内容与均田制无关,C项不正确;北方长期稳定的说法错误,D项不正确。8.(2019湖南岳阳高一选考)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炀帝个人的享乐欲望是其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

8、别的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A.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D.关中地区经济的没落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需要加强对江南的经济控制才是开凿大运河的真正原因,C项符合题意。经济中心南移而非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隋炀帝时国家是统一的而非分裂对峙,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从地理位置来看开凿大运河和关中地区经济的没落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9.(2019云南昆明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贞观政要描述唐太宗统治时期,“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牢房)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米斗三四钱,行旅自

9、京师至岭表,自山东自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该材料()。A.有美化“贞观之治”之嫌B.真实反映唐朝经济繁荣C.说明唐朝人喜爱旅行D.体现唐朝社会治安良好答案:A解析:“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牢房)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大意是:出门旅游或做生意的人,也不会碰上小偷强盗,国家的牢房常常是空的,野外放牧的牛马不用看管,夜晚家家户户的门也不用上锁。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但有夸大其词的倾向,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唐朝人喜爱旅行,排除C项;唐朝社会治安良好,但不可能国家的牢房常常是空的,夜晚家家户户的门也不用上锁,排除D项。10.(2019北京海淀区高二选考)唐太宗

10、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这说明唐太宗()。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中可以分析出,唐太宗注意保证农时,减轻负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均田制,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休养生息政策,故D项排除。11.(2019上海浦东区高二合格考试)640年,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

11、辖()。A.西藏地区B.西域地区C.陕西地区D.西亚地区答案:B 解析:唐太宗时期派兵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因此选B项。12.(2019上海青浦区高三调研)名画步辇图描绘的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使者禄东赞觐见唐太宗求亲的场景。画面中左三着(红色)官服者供职于()。A.吏部B.礼部C.户部D.工部答案:B 解析:礼部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使者禄东赞觐见唐太宗求亲属于民族及外交之政,故选B项。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排除A项;户部掌管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排除C项;工部掌管营造工程事项,排除D

12、项。13.(2019吉林实验中学高三四调)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 解析:材料中采访处置使变为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集兵权和监察权于一身),说明地方权力的相对膨胀,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体现藩镇割据,排除B项;集权于一身,不一定会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14.(2019河南普高适应性考试)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

13、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67强藩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征战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节度使的出身多由科举到由强藩霸臣推荐,所在由一直在中央到几乎全部在藩镇,以及从结果上来看由代天子巡边到藩镇之间频繁征战等方面可以看出,节度使

14、权力越来越大,地方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故答案为B项。藩镇割据前使相制度即已出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宰相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战争不断是藩镇割据的结果,不是使相制度的结果,排除D项。15.(2019广东清远高一期末)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答案:A解析:“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指公正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是因为

15、对荐举人缺乏有效的约束,不公正不合理,A项符合题意。察举制的选官是面向下层百姓的,只不过后来弊端日益显露,B项排除;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C项排除;九品中正制的最初标准是才能和门第,后来才能被忽略,官员选拔被世家大族所垄断,D项排除。16.(2019东北四市高一选考)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

16、“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等信息可得出国家允许人口流动,说明国家放松了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故A项正确;藩镇割据是因为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与两税法无必然联系,故B项排除;两税法只征收地税和户税,使税制得以简化,而不是更加繁复,故C项排除;两税法是在土地兼并、均田制瓦解的情况下推行的税法,因而并不能巩固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故D项排除。17.(2019浙江宁波高一选考)当年玄奘西游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玄奘。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唐太宗崇佛,因而排斥其他外来宗教的传入玄奘不仅带回了佛经,还带回天竺的无花果种子等,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

17、巨大贡献这表明唐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主张兼收并蓄玄奘取回经书经过活字印刷技术,在民间广泛流传A.B.C.D.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是个比较开放的朝代,并没有禁止其他外来宗教的传入,活字印刷术在宋代产生,故说法均不正确,故选D项。18.(2019山东泰安一中高二检测)下面是东晋至唐代有关佛教思想的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礼教有本,遂因之而成教,则功由在昔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高僧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东晋孙绰喻道论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代高僧慧能疑问品第三A.佛教的政

18、治地位得到了提升B.儒学思想体系日渐完善C.佛教思想的中国化倾向明显D.儒佛道三教合一已出现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东晋“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唐代“行直何用修禅”可知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佛教的政治地位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就得到了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佛教思想的发展而非儒学思想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佛教思想中国化的发展而非儒佛道三教合一,故D项错误。19.(2019上海静安区高二选考)新罗和日本同唐朝的友好交往中,相同的历史现象有()。都有来唐留学生都仿效唐朝制度都学习儒学都从中国引入佛

19、教A.B.C.D.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罗和日本都有来唐的留学生,效仿唐朝制度和学习儒学,故正确;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故错误。所以答案选B项。20.(2019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学者向达说:“李唐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当时的长安几乎为一国际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之好:服饰、饮食、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及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这反映出当时()。唐承隋制,发展创新仿照士族,崇尚奢靡民族交融,中外交流开明开放,兼收并蓄A.B.C.D.答案:C

20、 解析:根据材料“李唐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可见正确;根据材料“当时的长安几乎为一国际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可见正确;根据材料“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之好:服饰、饮食、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可见正确。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21.(14分)(2019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

21、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是一军统帅,屯驻时是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以至生杀之权根据新唐书方镇表的记载,唐玄宗统治时期设节度使九个,安史之乱后设置节度使的方镇达四十二个,除了原有的即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等边疆节度使之外,还增设了京畿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十七史商榷记载,此时的节度使“无不兼本州刺史,则权尽归于一家,而守土之臣几无复有分

22、其任者矣”新唐书兵志记载“节度使或父死子据其兵不肯代”旧唐书田承嗣传记载,如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还从十万军队中,“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为,谓之衙兵(亲兵、个人武装)”。借此对抗中央。摘编自高凤林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官员来源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6分)答案: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意义:在国家制度中,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2)材料二中唐朝在地方上实行的管理措施是什么?据材

23、料二归纳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主要表现。(6分)答案:措施:设置节度使。表现:藩镇的数量增加、范围扩大;掌握行政权力;可以世袭;经济上独立于中央;拥有自己的武装。(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历史启示?(2分)答案:启示:应当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应当制定合理的制度防止地方割据。22.(14分)(2019福建厦门高三调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租庸调制之推行,全靠帐籍之整顿。唐初的帐籍是极完密的。自小孩出生,到他成丁,以至老死,都登载上。政府的租调,全都以户籍为根据。每岁一造帐(人口册),三岁一造籍(户口册),用来和上期的帐籍相比对。地方政府对户口壮丁变动,可以查核到十五年,户部可以查核到

24、九年。户口有异动,田亩有还授(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普遍经常地调查登记改动校对。古代交通不便,政府组织简单,纸张亦贵,书写不便。在这种情形下,户口登记逐渐错乱,此制即无法推行。材料二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帐籍制度的特点及其崩溃的原因。(7分)答案:特点:

25、极其完备;是租庸调制的依据;经常调查、校对;长期存档、比对。原因:交通不便,政府组织简单,档案管理困难,户口登记逐渐错乱。(2)根据材料二,分别说明“租”“庸”“调”的内容,并评价租庸调制。(7分)答案:内容:“租”即缴纳粮食,“庸”即义务服役,“调”即征收丝麻。评价:赋役制度项目明确具体,适应农业社会的社会经济状况;“为民制产”的用意,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的赋役压力,符合儒家的思想主张。23.(12分) (2019湖南长沙高二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太宗即位之初“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但是,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吃嗟怨,莫不自安。缘以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

26、德;初之政敌,皆引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商旅野次,无复盗贼,马牛布野,外户不闭;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时有馈遗,此皆古昔未有也”。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贞观之治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多方努力促成“贞观之治”的社会盛景。阐述:面对唐初的灾荒,唐太宗实行教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负担,由此,百姓对政府有信心,流亡在外的农民回乡努力发展生产,安分守己,促进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贞观年间,政治清明,上下一体,同心同德,唐太宗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注意严明吏治,惩治贪赃枉法者,重用异己,促进政治局面和社会稳定。于是,社会风气有了根本好转,犯罪率低,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经济根本好转,促进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固。总之,唐太宗“存百姓”的为君之道促成贞观君臣治国方略的成熟,最终迎来治世局面。(示例仅作参考,不是唯一答案。其他答案只要符合理论亦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