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1年4月27日,“超级月亮”首次现身夜空,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更圆(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 比“超级月亮”所属最低级别天体系统高一个级别的是(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2. 与月球相比,地球更不容易遭受陨石袭击的原因是( )A. 离小行星带更远B. 自转周期适中C. 有大气层的保护D. 地壳厚度较大3.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 煤、石油不属于太阳辐射C. 太阳辐射为
2、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D. 太阳辐射能是大气、生物、水、火山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4. 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A. 日冕、色球、光球B. 色球、日冕、光球C. 色球、光球、日冕D. 光球、色球、日冕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0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完成下面小题。5. 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 太阳耀斑爆发B. 太
3、阳爆炸C. 太阳辐射增强D. 太阳辐射减弱6. 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 短波通讯中断B. 信鸽丢失C. 指南针失灵D.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的主要途径。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地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完成下面小题。7.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是指( )A. 标本、化石B. 地层、化石C. 标本、地层D. 岩石、化石8. 下列地质年代由老至新排序正确的是( )A. 新生代古生代中生代B. 二叠纪三叠纪第四纪C. 太古宙新生代中生代D. 新近纪白垩纪第四纪9. 在地质年代表中,
4、下列属于古生代的是( )A. 白垩纪B. 侏罗纪C. 古近纪D. 二叠纪10. 地理现象体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是( )A. 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B.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多云的夜晚C. 城市比郊区的气温低D.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11. 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为太阳长波辐射B. -为大气逆辐射C. -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D. -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13.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 )A. B. C. D. 14.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和最大的分别是( )
5、A. B. C. D. 15. 关于地球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水汽和质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A. B. C. D. 16. 平流层对人类活动具有的意义主要是( )A. 水汽充足,成云致雨B. 能大量吸收红外线C. 光热条件优越D. 适合飞机飞行17. 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 上冷下热B. 水汽、杂质含量多C. 对流旺盛D. 二氧化碳含量多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A. 地球内部的热能B. 地球的重力能C. 天体之间的引力能D. 太阳辐射能1
6、9. 下列实现着图中的功能的是( )A. 海水倒灌B. 长江东流C. 台风登陆D. 我国的冬季风20. 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矛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兴建水库B. 节约用水C. 植树造林D. 跨流域调水21. 环节不畅通可能导致( )A. 洪涝灾害B. 海平面上升C. 暴雨灾害D. 土地荒漠化22. 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A. 使水呈三态变化B. 使海平面上升C. 不断更新陆地水D. 加速冰川融化2020年11月19日10时09分,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国重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奋
7、斗者”号下潜至深度1千米过程中,观测到的现象有( )A. 海水密度基本不变B. 海水温度不断下降C. 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增多D. 海水能见度变高24. “奋斗者”号从潜入水下到坐底的过程中,涉及的地球圈层有( )A. 生物圈、水圈、地壳B. 水圈、地壳、地幔C.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D. 大气圈、水圈、地壳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锰,因此海水既苦又咸B. 波罗的海因有大量淡水注入,蒸发又小,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C.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下降D. 地中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八大行星中
8、,B表示_,D表示_。(2)图中属于巨行星的是_(填字母)。(3)按运动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向_。此外,还具有_性和_性。(4)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 变为寒冷的“冰球”B. 变为炽热的“火球”C. 大气层将会消失D. 体积将会变小(5)地球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27.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传播速度快的是_(填字母),其中代表横波是_(填字母)。(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面以上的C代表_,该面以下E代表_,G圈层的物质状态为
9、_。(3)D、F两个不连续界面中:代表莫霍界面的是_(填字母)界面,地震波在通过该界面后速度都变_(填“快”或者“慢”)。(4)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7日03时45分08秒在青海黄南州河南县(北纬34.67度,东经101.88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 )A.软流层 B.岩石圈 C.地核 D.地幔(5)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应该迅速乘电梯逃离出建筑物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28. 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
10、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_,_,_。(2)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其方向是_。(3)若无,只受影响,则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时与的关系是_、_。(4)实际大气中的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南或北)半球,理由是_。(5)M、N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地,理由是_。29. 如图,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A层是_层,它的直接热源是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2)B层是_层,该层大气以_运动为主。(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_。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在图中_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的是_层,发射的人造卫星在_层中运行。(以上填空均填图中字
11、母)(4)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在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原因是_。A. 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B. 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C. 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和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D. 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30.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表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其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_,表示海水盐度的是_,表示海水密度的是_。(填序号)(2)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_(高或低),盐度_(高或低),密度_(大或小)。(3)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温
12、度的变化规律是_。(4)世界海洋表层盐度最高的海区是_。60S附近海水盐度比60N附近海水盐度_(高或低)。哈密市八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1年4月27日,“超级月亮”首次现身夜空,此时的月亮看上去更大、更圆(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 比“超级月亮”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高一个级别的是(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2. 与月球相比,地球更不容易遭受陨石袭击的原因是( )A. 离小行星带更远B. 自转周期适中C. 有大气层的保护D. 地壳厚度较大【答案】1. B
13、 2. C【解析】【1题详解】月球属于地月系,比其高一级的为太阳系,比太阳高一级的为银河系,比银河系高一级的为总星系,B正确,ACD错误。选B。【2题详解】地球和月球距离小行星带基本相同,A错误;自转周期与是否遭受陨石袭击没有关系,B错误;陨石穿过大气层,会与大气摩擦,燃烧,陨石体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由于地球有大气层而月球没有,所以地球更不易遭受陨石撞击,C正确;地壳与是否遭受陨石袭击无关,D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地月系与其他行星系组成太阳系,太阳系与其他恒星系组成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组成总星系。3.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
14、煤、石油不属于太阳辐射C. 太阳辐射为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D. 太阳辐射能是大气、生物、水、火山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不是核裂变反应,A错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下来的太阳辐射能,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B错误;太阳辐射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用能源的主要来源,如石油、天然气、煤、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等,C正确;地球上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均来自太阳辐射,但火山活动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D错误。故选C。4. 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A. 日冕、色球、光球B. 色球、日冕、光球C. 色球
15、、光球、日冕D. 光球、色球、日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的大气层中,最里面的紧邻太阳内部的太阳大气层,厚度最薄,是可见光主要产生地,为光球层;最外一层,厚度最厚,温度最高,为日冕层;中间一层厚度居中,温度居中,日食时能够看到,呈玫瑰色,为色球层。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0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
16、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完成下面小题。5. 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 太阳耀斑爆发B. 太阳爆炸C. 太阳辐射增强D. 太阳辐射减弱6. 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 短波通讯中断B. 信鸽丢失C. 指南针失灵D.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答案】5. A 6. D【解析】【分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应为太阳活动,极有可能是太阳耀斑爆发,引发极光现象和影响电网运行,A正确;太阳目前正处于壮年期,太阳辐射较为稳定,太阳辐射既不会突然增强,也不会突然减弱;太阳更不会发生爆炸,且材料信息所示现象
17、与太阳活动相关,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BCD错。故选A。【6题详解】注意“明显影响”,太阳活动会对地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不至于影响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比较稳定,而太阳活动不稳定,D选项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短波通讯;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太阳活动抛出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产生磁爆现象,从而使得指南针失灵;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
18、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的主要途径。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地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完成下面小题。7.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是指( )A. 标本、化石B. 地层、化石C. 标本、地层D. 岩石、化石8. 下列地质年代由老至新排序正确的是( )A. 新生代古生代中生代B. 二叠纪三叠纪第四纪C. 太古宙新生代中生代D. 新近纪白垩纪第四纪9. 在地质年代表中,下列属于古生代的是( )A
19、. 白垩纪B. 侏罗纪C. 古近纪D. 二叠纪【答案】7. B 8. B 9. D【解析】【7题详解】沉积岩中有化石 ,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沉积岩是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科学家可以根据地层和化石的特征,了解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的环境特点,B正确,ACD错误,选B。【8题详解】地质年代分为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根据这个,B正确,ACD错误。所以
20、选B。【9题详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D正确;白垩纪、侏罗纪为中生代,AB错误;古近纪为新生代,C错误。所以选D。【点睛】地质年代分为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10. 地理现象体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是( )A. 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B.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多云的夜晚C. 城市比郊区的气温低D. 多云
21、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体现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A不符合题意;多云的夜晚一般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夜晚气温下降幅度不大,近地面温度往往达到出现霜冻的标准,因此霜冻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B错误;城市因排放废热多、散热不畅,往往郊区气温高,C错误;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是因为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11. 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热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冷的地方气流收
22、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由冷的地方吹向热的地方,高空相反,与图A中的热力环流特征相同,因此图A正确,不符合题意;与山坡或山顶相比,山谷地区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山坡或山顶气温较高,气流上升,与图B中热力环流特征相符,因此图B正确,不符合题意;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较高,气流上升,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气流下沉,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与图C中热力环流特征不同,因此图C不正确,符合题意;城区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与图D中热力环流特征相同,因此图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 下列描
23、述正确的是( )A. -为太阳长波辐射B. -为大气逆辐射C. -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D. -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13.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 )A. B. C. D. 【答案】12. C 13. C【解析】12题详解】结合所学的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可知,为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B错误;其中太阳辐射为短波,地面和大气辐射为长波,A错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正确;晴朗的夜晚云雨少,大气逆辐射弱,D错;故选C。【13题详解】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即,故C正确,ABD错误。选C。【点睛】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大气的根本热
24、源。14.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和最大的分别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图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图昼夜温差居中,不符合题意;图白天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图昼夜温差居中,不符合题意;图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图昼夜温差最小,符合题意;图白天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25、用弱,气温低,图昼夜温差最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15. 关于地球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水汽和质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能量的损失,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正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氢在空气中含量很低,错误;在重力作用下,水汽和杂质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平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错误;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得地表的生物避免过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26、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16. 平流层对人类活动具有的意义主要是( )A. 水汽充足,成云致雨B. 能大量吸收红外线C. 光热条件优越D. 适合飞机飞行【答案】D【解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等,平流层大气稀薄,水汽、尘埃杂质等都较少,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云雨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A错误,D正确;该层有臭氧,臭氧可以吸收大量紫外线,是人类天然屏障,红外线主要靠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成吸收,B错误;平流层海拔较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C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增高而降低(-0.6/100m),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平流层;气
27、温随着高度增高而递增;气流以平流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利于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气温随着高度的增高先降低后升高;存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17. 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 上冷下热B. 水汽、杂质含量多C. 对流旺盛D. 二氧化碳含量多【答案】D【解析】【详解】成云致雨主要需要以下三个条件:充足的水汽供应、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云雨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主要是因为水汽含量多,且上冷下热,水汽受热上升后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故ABC正确;云雨现象与二氧化碳含量无关,D错误。选D【点睛】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的过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
28、等形式。降水的形成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条件是三个:充足的水汽供应、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A. 地球内部的热能B. 地球的重力能C. 天体之间的引力能D. 太阳辐射能19. 下列实现着图中的功能的是( )A. 海水倒灌B. 长江东流C. 台风登陆D. 我国的冬季风20. 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矛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兴建水库B. 节约用水C. 植树造林D. 跨流域调水21. 环节不畅通可能导致( )A. 洪涝灾害B. 海平面上升C. 暴雨灾害D. 土地荒漠化22. 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地理
29、意义是( )A. 使水呈三态变化B. 使海平面上升C. 不断更新陆地水D. 加速冰川融化【答案】18. D 19. C 20. D 21. A 22. C【解析】【分析】【18题详解】读图,太阳辐射能为地球上的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图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中有水汽蒸发、水汽输送等,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所以水循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D对。地球内部的热能是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的能量来源;地球的重力能、天体之间的引力能等不是水汽蒸发、输送的主要能量来源,A、B、C 错。故选D。【19题详解】读图,图中功能是水汽输送环节,是风将海洋水汽吹送到陆地上空。海水倒灌不是水循环缓解,A错误。长江东流
30、表示的是地表径流环节,B错。我国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将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C对。我国的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D错。故选C。【20题详解】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矛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兴建水库主要是缓解水资源时间不平衡的矛盾;节约用水主要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植树造林更多的是涵养水源,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题详解】图中环节是地表径流环节,环节不畅通可能导致河流决堤,导致洪涝灾害,A对。海平面上升与径流注入无关,是全球变暖的结果,B错。暴雨灾害是降水环节影响,C错。土地荒漠化问题是缺水导致的,D错。故选A。【22题详解】图中所示水循环是海陆间大循环,地理意义是
31、不断更新陆地水,实现了海陆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C对。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不是水呈三态变化的原因,A错。水循环不能导致海平面上升,B错。加速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影响,D错。故选C。【点睛】图示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能。我国季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2020年11月19日10时09分,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国重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奋斗者”号下潜至深度1千米的过程中,观测到的现象有( )A. 海水密度基本不变B. 海水温度不断下降C. 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增多
32、D. 海水能见度变高24. “奋斗者”号从潜入水下到坐底的过程中,涉及的地球圈层有( )A. 生物圈、水圈、地壳B. 水圈、地壳、地幔C.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D. 大气圈、水圈、地壳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锰,因此海水既苦又咸B. 波罗的海因有大量淡水注入,蒸发又小,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C.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下降D. 地中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答案】23. B 24. A 25. B【解析】【23题详解】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中低纬海区,往下至1000米海水密度随深度迅速增大,马里亚纳海沟位于中低纬海区,故A错;海水
33、温度随深度变化而变化,1000米内下降明显,B对;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集聚地,故C错;深度越深,太阳光越少,能见度越低,故D错;故选B。【24题详解】奋斗者号从潜入水下到海底,涉及到的圈层是水圈,海洋中的生物则表示涉及到生物圈,海底则涉及到地壳,大气圈在海面以上不涉及,地幔是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也不涉及,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由于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因此海水既苦又咸,A错误;波罗的海因有大量淡水注入,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且海域较封闭,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B正确;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
34、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C错误;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海水的性质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有关知识。海水的性质主要包括海水温度、海水密度、海水的颜色和透明度、海水成分、海水的盐度、营养盐类等。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八大行星中,B表示_,D表示_。(2)图中属于巨行星的是_(填字母)。(3)按运动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向_。此外,还具有_性和_性。(4)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 变为寒冷的“冰球”B. 变为炽热的“火球”C.
35、 大气层将会消失D. 体积将会变小(5)地球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答案】(1) . 金星 . 火星 (2)EF (3) . 西 . 东 . 共面 . 近圆 (4)A (5)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远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B表示金星,D表示火星。【小问2详解】巨行星为木星和土星,图中E表示木星,F表示土星。
36、【小问3详解】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运转。同时,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具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都是近似于圆的椭圆型轨道,具有近圆性。【小问4详解】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日地距离变远,获得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气温降低,地球将变为寒冷的“冰球”,A正确,B错。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不会变化,引力不会变化,所以大气层也不会消失,CD错。故选A。【小问5详解】图中显示,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使得地球宇宙环境安全,有利于生命的发展与繁衍。【点睛】27.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传播速度快的
37、是_(填字母),其中代表横波是_(填字母)。(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面以上C代表_,该面以下E代表_,G圈层的物质状态为_。(3)D、F两个不连续界面中:代表莫霍界面的是_(填字母)界面,地震波在通过该界面后速度都变_(填“快”或者“慢”)。(4)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7日03时45分08秒在青海黄南州河南县(北纬34.67度,东经101.88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 )A.软流层 B.岩石圈 C.地核 D.地幔(5)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能量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
38、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应该迅速乘电梯逃离出建筑物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答案】 . B . A . 地壳 . 地幔 . 液态或熔融状态 . D . 快 . B .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详解】(1)地震波由横波和纵波叠加而成,图中示意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左侧坐标表示深度,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纵波波速比横波快,因此,图中A是横波,B是纵波。(2)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
39、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以这两个地震波的波速存在明显变化的界面,地球内部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D面以上的C表示地壳,D面以下,F面以上的E为地幔,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的波速,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气态,故只能是液态。(3)由图可知,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在通过莫霍界面后速度都变快。(4)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地球内部岩层断裂错位,引起地表震动这次地震的震源只有10千米,根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大陆地壳平均厚
40、度为33千米,而此次地震发生在青海省,地势高,地壳厚度更大,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应位于地壳中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本题B项正确。岩石圈之下为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由于这次地震的震源只有10千米,故可排除CD两项。(5)地震是岩石圈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其能量来源主要是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的放射热。故A正确,B错误。地震发生时,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损失。如:在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也会引发海啸,对人类,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居民产生具大危害。CD错误。28. 读下面“实际大
41、气中的风向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_,_,_。(2)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其方向是_。(3)若无,只受影响,则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时与的关系是_、_。(4)实际大气中的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南或北)半球,理由是_。(5)M、N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地,理由是_。【答案】(1) . 水平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 摩擦力 (2) . 垂直 . 由高压指向低压 (3) . 平行 .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4) . 成一夹角(斜交) . 北 . 风向向右偏 (5) . N . 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实际大气中的风
42、向图为背景材料,涉及高空和近地面的风所受的力、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的判断、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近地面的风会同时受到三个力的影响,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即为图中的;二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即为图中的;三是摩擦力,即为图中的;这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力的合成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即为,最终与等压线斜交。【小问2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小问3详解】若无只受、影响即为高空风向,高空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高空水平
43、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风向相反,大小相等。故与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小问4详解】实际大气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或斜交,此时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为向右偏,故为北半球。【小问5详解】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快。故此时N地风速快。【点睛】29. 如图,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A层是_层,它的直接热源是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2)B层是_层,该层大气以_运动为主。(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_。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在图中_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的是_层,发射的人造卫星在_层中运行。(以上填空均填图中字母
44、)(4)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在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原因是_。A. 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B. 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C. 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和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D. 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答案】(1) . 对流 . 地面 . 降低 (2) . 平流 . 平流 (3) . A . B . C . C (4)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小问1详解】根据ABC三层的高度和温度变化情况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结合
45、所学可知,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因此也导致了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小问2详解】B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因为下冷上热,大气无法对流,故以平流运动为主。【小问3详解】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A对流层,故该层天气现象多变;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指的是臭氧层,臭氧层存在于在图中B层,即平流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的电离层,存在于C层高层大气中,发射的人造卫星也在C高层大气中运行。【小问4详解】卫星在高层大气中仍在不停地运动,故A错误;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与大气摩擦会产生热量,而不是促进散热,故B错误;高层大气空气稀薄,卫星从大气中会吸收热量,与大气摩擦也会
46、产生热量,但是这些热量是有限的,所以人造卫星未被烧毁,C正确;高层大气密度小,D错误。故选C。30.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表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其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_,表示海水盐度的是_,表示海水密度的是_。(填序号)(2)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_(高或低),盐度_(高或低),密度_(大或小)。(3)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4)世界海洋表层盐度最高的海区是_。60S附近海水盐度比60N附近海水盐度_(高或低)。【答案】(1) . . . (2) . 高 . 低 . 小 (3)由
47、低纬向高纬递减 (4) . 副热带海区 . 高【解析】【分析】本题考察海水性质一般知识,考察内容较为基础,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海水的温度、密度和盐度变化曲线,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递增,应为海水的密度;表现为副热带海区最高,由副热带地区向高纬和低纬递减,应为海水的盐度;表现为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递减,应为海水的温度。【小问2详解】由上题可知,为海水密度,为海水盐度,为海水温度,故结合曲线可判读,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小问3详解】图中为海水温度,由于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小问4详解】为海水盐度,读图可知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主要是因为该地区降水少,蒸发强。读图比较可看出60S附近海水盐度比60N附近海水盐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