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788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2下表文献史料,判断它们可以用来辅证哪个方面的研究的可能性最大()史料出处史料引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左传宣公十一年“楚子县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王发九郡兵伐齐”A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不断的战争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郡县行政制度C西周后期宗法制下的分封关系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

2、治趋势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4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5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3、。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B乙说C丙说D丁说6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1到图3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

4、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9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郡县制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C

5、行省制度D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10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何种趋势?()A传统家庭观念彻底解体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D家父长权日益趋于巩固11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12在

6、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秦朝B唐朝C明朝D清朝13研究贸易史的专家找到一份关于清代江南省(今江苏、安徽)当地人的手稿,其中记录了1837年与广州口岸的商品往来情况。下列记录不合理的一项是()A运往广州商品:丝绸、绿茶B运往广州商品:药材、鸦片C运自广州商品:洋纱、洋布D运自广州商品:钟表、金属制品141845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英国对华出口额始终在200万英镑上下徘徊,主要原因是()A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较少B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C英国商品价格比较低廉D中国对英国输出商品较多151900年6月2

7、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16“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

8、大的战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17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18“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蒋介石1937.7.17庐山)结合时代背景,各方对此讲话的

9、态度错误的是()A国民党尽管还犹豫但已经准备作战B英美各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C日本对中国施以更猛烈的军事打击D共产党加快了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19“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这一观点说明古希腊城邦()A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B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C治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D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20“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B轮番而治C

10、人民主权D独立自治21“一般地说,在农业社会,妇女的状况日趋恶化,繁荣使很多上层家庭把妻子当作装饰品;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但它却是这一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外。”促成这一状况的可能因素是()A罗马法制约身体暴力和家族内惩罚B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C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D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2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

11、指()A王权结束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23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政治地位不相称24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

12、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A法治至上B分权制衡C责任内阁D虚位君主25“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钱支付军饷,也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A联邦制B共和制C两党制D总统制二、非选择题(其中26小题14分,27小题18分、28小题18分,共50分)26选拔官员,招揽人才关乎政权盛衰兴亡,古代历史上选官制度的变化明显地呈现出几个阶段。回答以下问题: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一书中认为:“与分封制相适应,三代时期(夏、商、周)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

13、。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与后代的选贤任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1)依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2)两汉时期如何选拔官员?这种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3)隋唐以后,选官制度有何变化?试分析这种变化的进步性。27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创造出了多党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对其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甚至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

14、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盖洛普民调所2011年9月20日发布的民调报告称,49%的选民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而无党派选民中持此观点者高达60%有趣的是,仅10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

15、不定,但有两点呈现某些定向趋势。其一,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从2005年达到36%的最高点以后就呈现出下降的总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23%其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庞卓恒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材料三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经济

16、学人:“(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2)归纳材料二中美国选民对“一党政府”还是“两党政府”的选择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3)材料三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对民主政治

17、制度你有怎样的认识?28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 列材料:材料一 如图所示材料二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摘编自余伯沆、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材

18、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

19、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考点】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切

20、入,结合宗法制进行思考【解答】盟约的含义是责罚不孝的人,不得擅自改立太子,不得把妾立为正妻特别是不得擅自改立太子,体现了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所以齐桓公是极力维护宗法制故选B2下表文献史料,判断它们可以用来辅证哪个方面的研究的可能性最大()史料出处史料引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左传宣公十一年“楚子县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王发九郡兵伐齐”A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不断的战争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郡县行政制度C西周后期宗法制下的分封关系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趋势【考点】郡县制【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楚子县陈”“九郡兵”切入,结合郡县制进行思考【解答】

21、材料“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楚子县陈”“九郡兵”出现了“郡”“县”等字眼,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郡县行政制度所以B符合题意;ACD材料中都没有反映,所以排除;故选B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考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和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君主专制的内涵和外延

22、的把握,理解两者之间的历史演进关系以及学生获取并解读信息,调用相关知识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题干通过设定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这一历史事实为前提,提供了战国秦国和东方六国中有无等级差别现象的对比,说明这些现象反映的历史变化A项与随着经济发展,各国进行改革废除井田制从而使分封制崩溃这一历史事实相悖,故排除B选项中分封制下的等级关系的发展,分化了周王的权力,使周王室不再被诸侯尊重,这与君主集权是对立的,故排除秦国的墓葬显示在东方六国还维护着以等级为突出特征的分封制度的时候,而秦国君主独尊之外无明显等级差别的时代,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故C项正确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因为早在

23、春秋时期,东方六国中的齐国已经有不尊重周王而称霸一时的行为,这已经违反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要尽的义务故排除故选C4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考点】科举制【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应熟悉科举产生的影响【解答】A寒族子弟和小姓都有一定比例,故A不正确B科举考试是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C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D唐书所载830名进士出身包括了寒族、小姓、士族而士族所占比例很大,说明唐代科举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故选D5历史课上,讨论中国

24、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B乙说C丙说D丁说【考点】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中的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变化,着重是宋代的政治制度了解宋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内容【解答】从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中央分散相权,在地方,削弱地方军权、财权、行政权联系材料,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

25、,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体现削弱地方军权、财权、行政权,故符合题意;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体现设枢密院,分散丞相的军权,同时又限制牵制枢密院的军权,体现皇权加强故乙说符合;行省制度始于元朝,故排除丙说;军机处始设于清朝,故丁说排除故选AB6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1到图3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图片切入,结合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进行思考【解答】明代统一全国帽式,并规定

26、统一的名称:一统山河,四方平定,六合一统都可以看得出来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体现了加强皇权的思想ABD三项明显不合题意故选C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考点】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对基础知识准确掌握的能力【解答】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分割,这些措施都达到分割相权

27、,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材料中“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反映唐高宗时宰相资历门槛更低、数量更多,说明唐高宗继续沿用分割宰相权力的办法来达到进一步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目的,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唐高宗的政治意图不符,应排除故选B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

28、分割【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解答】本题材料提到,“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故C答案正确故选C9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郡县制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C行省制度D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考

29、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西汉”“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进行思考【解答】本题首先明确时间是西汉,郡县制确立时间是秦朝,所以排除A;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说明某些地方有自主权,一些地方仍是中央集权,这符合郡国并行制度,所以B符合题意;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可以排除C项;D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排除;故选B10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何种趋势?()A传统家庭观念彻底解体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

30、平等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D家父长权日益趋于巩固【考点】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主旨【解答】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中国古代宗法制观念一直很强,家长制作风讲究族长、家长、父亲掌握家族内部的权力,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11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

31、部百司【考点】明朝的内阁【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废丞相,设内阁,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从材料“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可知在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在明成祖时正式设立,故A项错误;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B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无实权,内阁大学士也不是丞相,排除C、D两项故选B12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秦朝B唐朝C明朝D清朝【考点】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宰相制度的废除,学习时

32、要注意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宰相制度废除的影响等【解答】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宰相制度的废除,时间是在明朝,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故选C13研究贸易史的专家找到一份关于清代江南省(今江苏、安徽)当地人的手稿,其中记录了1837年与广州口岸的商品往来情况。下列记录不合理的一项是()A运往广州商品:丝绸、绿茶B运往广州商品:药材、鸦片C运自广州商品:洋纱、洋布D运自广州商品:钟表、金属制品【考点】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的选择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不合理切入,结合明清商业的发展进行思考【解答】从清代江南省

33、运往广州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所以A合理,鸦片主要是英国倾销中国的商品,所以B不合理;从广州运往清代江南省的主要是外国工业制品,所以CD合理;故选B141845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英国对华出口额始终在200万英镑上下徘徊,主要原因是()A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较少B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C英国商品价格比较低廉D中国对英国输出商品较多【考点】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1845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英国对华出口额始终在200万英镑上下徘徊切入,结合自然经济进行思考【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34、“1845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英国对华出口额始终在200万英镑上下徘徊”就是因为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故选B15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意在通过材料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解答】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

35、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此事件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也使清政府威信扫地,说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故选B;A项与材料不符,互保是相互妥协;C项地方实力派旨在维护地方利益,进而维护国家利益,并非列强走狗;D项夸大了当时地方实力派的实力故选B16“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

36、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考点】红军长征【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缫”失利,为保存革命力量,被迫实行长征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对党的领导,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生死悠关的转折点【解答】依据材料“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可以得出此时应在长征过程中,所以排除A、B、C项,长征中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得军事路线发生了极大转变,故D符合故选D17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

37、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考点】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

38、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D项正确故选D18“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蒋介石1937.7.17庐山)结合时代背景,各方对此讲话的态度错误的是()A国民党尽管还犹豫但已经准备作战B英美各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C日本对中国施以更猛烈的军事打击D共产党加快了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考点】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的依据时间信息“蒋介石1937.7.17

39、”对材料信息进行正确解读【解答】分析题干材料可知,“七七事变”后,尽管蒋介石还心存幻想,但亦有准备抗击日本侵略的决心,故A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英美各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应该是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后,故B项表述错误,合题意故B正确“七七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的标志,之后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反对、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故C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中共向国民党提交了关于两党合作的宣言,说明共产党加快了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故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19“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这一观点说明古希腊城邦()

40、A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B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C治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D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考点】古希腊城邦【分析】本题以希腊城邦与希腊城邦公民之间关系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希腊城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A、古希腊城邦十分重视公民的个性发展,选项中的抑制公民个性发展说法错误,故错误;B、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说明重视公民的素质,故正确;C、材料没有涉及到人的作用,而只是涉及到公民素质这一问题,故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故排除;D、材料与多元政治格局无关,故排除;故选B20“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

41、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B轮番而治C人民主权D独立自治【考点】古希腊城邦【分析】本题考查雅典城邦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发现我有点能力【解答】材料“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充分体现了希腊各城邦之间独立自主的关系故D正确A是自然环境的特点,不和题干主旨,故排除AB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人民主权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的主张,故排除C故选D21“一般地说,在农业社会,妇女的状况日

42、趋恶化,繁荣使很多上层家庭把妻子当作装饰品;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但它却是这一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外。”促成这一状况的可能因素是()A罗马法制约身体暴力和家族内惩罚B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C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D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考点】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罗马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抓住关键信息“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分析理解即可【解答】材料表明,罗马歧视和限制妇女的现象并不像传统农业社会那样严重,这是因为罗马法规定借助于法律调解纠纷,从而在家庭关系上制约了身体暴力和家

43、族内惩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权益,故A项正确“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说明罗马的家庭结构是家长制,实行了强有力的集权体制,妇女的家庭地位与男子并不平等,故BD两项错误任何时代,家庭仇怨和纠纷都难以避免,故C项错误故选A2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A王权结束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考点】光荣革命【分析】本题考查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

44、需要掌握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强调的时间和人物,结合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的意义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中强调的时间和人物可知是1688年光荣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议会拥有立法权,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故B项符合题意限制王权并不意味着王权结束,故A项错误责任内阁制形成是18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议会通过法案限制王权说明议会权力至上,国王与议会之间并不是制衡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B23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

45、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政治地位不相称【考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需要掌握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内容和特点,解题时注意抓住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首相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说明首相和内阁是一体的,集体对议会负责,但是不能说明为官清廉,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说明英国首相必须接受下院监督,故C项正确经济待遇与政

46、治地位不相称在材料中不能说明,也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C24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A法治至上B分权制衡C责任内阁D虚位君主【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答】从材料“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受法律的限制,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所以A项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故选A25“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

47、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钱支付军饷,也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A联邦制B共和制C两党制D总统制【考点】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制需要掌握联邦制确立的背景和1787年宪法内容以及邦联制的局限性,解题时注意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了美国地方权力较大,中央权力小,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其中26小题14分,27小题18分、28小题18分,共5

48、0分)26选拔官员,招揽人才关乎政权盛衰兴亡,古代历史上选官制度的变化明显地呈现出几个阶段。回答以下问题: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一书中认为:“与分封制相适应,三代时期(夏、商、周)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与后代的选贤任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1)依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2)两汉时期如何选拔官员?这种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3)隋唐以后,选官制度有何变化?试分析这种变化的进步性。【考点】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制度的相关知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49、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夏商周至春秋时期,实行的是宗法制下的世官制度,即官位与分封制结合在一起,在一个家族中世袭;二是战国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察举制度,即官员由政府考察、任命,根据政府考察的方式不尽相同,察举制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秦汉时代的举荐、征辟制度和魏晋时代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度;三是隋唐时期到清朝末年实行的科举制,即考试选拔官员的选官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解答】(1)根据材料“三代时期(夏、商、周)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可以得出答案(2)根据所学知识,两汉时期实行察举制度;其弊端是仕途逐渐被有世家大族所控制(3)根据所学知识,隋唐以后开始实行科举制;根据科举制的评价来回

50、答进步性即可故答案为:(1)根据出身高低,世代为官(答“世官制”亦可)(2)察举制度 弊端:仕途逐渐被有世家大族所控制 (3)实行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该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27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创造出了多党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对其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甚至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

51、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盖洛普民调所2011年9月20日发布的民调报告称,49%的选民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而无党派选民中持此观点者高达60%有趣的是,仅10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

52、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有两点呈现某些定向趋势。其一,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从2005年达到36%的最高点以后就呈现出下降的总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23%其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庞卓恒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材料三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

53、玩不转。经济学人:“(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2)归纳材料二中美国选民对“一党政府”还是“两党政府”的选择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3)材料三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综合上述材料

54、,对民主政治制度你有怎样的认识?【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西方古代、近代的民主政治考查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美国选民对“一党政府”还是“两党政府”的选择趋势及其在权力制衡和监督方面的原因;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需要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和实质;美国共和制的局限性及其原因;西方民主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得出的启示【解答】(1)第一小问的局限,依据材料一“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

55、说没有宪法”等信息可以得出局限性是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第二小问的实质,依据材料一和第一小问的回答,结合所学可知,其实质是多数人的暴政(2)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可以得出趋势是选择“一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明显高于选择“两党政府”好,且呈日趋增长的趋势第二小问的原因,注意限定信息“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削弱(3)第一小问的问题,依据材料三“导

56、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可以得出问题是民主制度游戏化、程序化,过于注重形式分工;政治僵局制度化;决策平庸化;为利益集团所操纵;缺乏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忽视人才素质第二小问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题,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民主政治制度,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民主政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才能充满活力,

57、推动社会进步故答案为:(1)局限: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实质:多数人的暴政(2)趋势:选择“一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明显高于选择“两党政府”好,且呈日趋增长的趋势原因: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削弱(3)问题:民主制度游戏化、程序化,过于注重形式分工;政治僵局制度化;决策平庸化;为利益集团所操纵;缺乏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忽视人才素质认识: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民主政治制度,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民主政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才能充满活力,推动

58、社会进步28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 列材料:材料一 如图所示材料二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摘编自余伯沆、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材料三 抗日战

59、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

60、足之处。(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考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考查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及其历史因素、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特点及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涉及的知识有国民革命运动、工农武装割据和抗日战争【解答】(1)第一小问的形势,需要仔细读图,时空定位准确依据材料一的图示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

61、命根据地只要分布在南方的农村地区第二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一“19291932年”,结合当时中国的形势可知,国民大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2)第一小问的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联系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可知,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第二小问的不足之处,依据材料二“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取消资本家、富农等有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3)第一小问的创新,依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华

62、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可以得出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依据材料三“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可以得出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第二小问的抗战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本小问的认识,属于开放型题,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从实际出发调整方针政策;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建设故答案为:(1)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因素:国民大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2)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中心内容:土地革命不足之处:取消资本家、富农等有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3)创新: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意义: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认识:中共从实际出发调整方针政策;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建设2017年5月16日 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