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节。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冰穹A(8025S,7707E)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100m,冬季气温低于-80,被
2、称为“不可接近之极”。冰穹A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天文台选址的理想之地。图1为当地某年1月4日5时在冰穹A拍摄的天文观测仪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天文观测仪的日影朝向A.正北方 B.正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2.该日天文观测仪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A.20 B.30 C.40 D.50图2为甲、乙两地连续三个月夜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甲、乙两地相比甲地纬度更高 乙地纬度更高 甲地昼夜变化幅度较小 乙地昼夜变化幅度较小A. B. C. D.4.5月21日至7月24日,乙地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日出东北 B.日出东南 C.出现极夜 D.出现极昼图3为某时刻地球光照示
3、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且此时70N正午太阳高度角恰好为0。据此完成56题。5.该日甲地的昼长为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6.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A.自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B.2326S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C.2326N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D.自20S向南北两侧递减泥火山是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后堆积而成的。位于印度洋北部的马克兰增生楔是阿拉伯板块低角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形成的,呈东西向展布,增生楔之上沉积物厚度高达7000m。从海域变形前缘(水深约3000m)到陆上火山弧,展布大量陆域和海域泥火山。图4为印度洋北部马克兰增生楔大地构造位置及
4、泥火山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7.马克兰增生楔上展布大量泥火山的主要原因是A.沉积物厚,且地壳运动活跃 B.断层发育,且岩浆温度较高 C.海水较深,板块承受压力大 D.板块张裂,岩浆喷发量较大8.推测马克兰增生楔北侧海岸线的变化特征是A.不断向陆地后退 B.不断向海洋迁移 C.东侧海岸线向海迁移慢 D.西侧海岸线向海迁移快水道弯曲凹岸处的沉积砂体,被称为凹岸坝。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位于西非边缘的几内亚湾,其盆地主体位于尼日利亚陆,上、海岸及陆架海域部分,其陆上面积约为140000km2。自早始新世开始到上新世末期,尼日尔三角洲地区进入大规模的海退阶段,三角洲逐渐向海推进,于新近纪在深水区发育规模较
5、大的深水凹岸坝。图5为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水道弯曲处沉积物流体流动方向。据此完成910题。9.水道凹岸坝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A.水道形状 B.物源供给 C.沉积物流向 D.沉积物粒径10.随着凹岸坝的发育,水道A.弯曲度变小 B.弯曲度变大 C.主槽向凹岸发育 D.主槽逐渐加深位于中尼边境的中喜马拉雅山地区,地质地理环境和地形条件复杂,有山地冰冻圈发育。中尼通道连接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加德满都,是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图6示意樟木通道沿线冰川和冰湖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11.樟木通道在尼泊尔境内沿柯西河谷布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聚落 C.矿产 D.地质12
6、.樟木通道面临的最大威胁是A.有野生动物出没 B.冻土层解冻 C.滑坡、泥石流 D.冰川崩塌海风锋是由海陆间气压梯度力驱动的海面向陆地推进的海风前缘平行于海岸线的狭窄辐合区或辐合线。辐合线是指呈线状延伸的气流汇合地带,地面辐合线上气流常汇合上升。图7示意某年7月14日14:00山东半岛地面风场实况。据此完成1314题。13.此时,栖霞北部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阴雨绵绵 B.晴转多云 C.干燥炎热 D.雷暴天气14.山东半岛地形对地面辐合线和海风锋汇合产生的影响是A.减弱海风锋势力 B.对两股气流起抬升作用 C.扩大海风锋天气影响范围 D.减弱地面辐合线势力图8为朝鲜半岛年均降水量分布图。据此
7、完成1516题。15.影响图示地区年均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地形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洋流A. B. C. D.16.正常年份,雄基、新义州、全州、西归浦四个城市中,受夏季风影响时间最短的是A.雄基 B.新义州 C.全州 D.西归浦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9中弧线bed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非阴影部分表示新的一天(6月8日),且与e点相切纬线的纬度为70S。(1)计算此时c点的地方时和所在经线的经度。(4分)(2)计算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4分)(3)说明此日后的一个月内,南半球的昼夜变化情况。(4分)18.阅读图文材料,
8、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三清山花岗岩体位于三清山山体的中心部位,其平面形态呈不规则状,在山体内出露面积约98km2。组成该山体的花岗岩水平节理及垂向节理发育,山体演变初期在内力作用主导下形成峰峦,后来外营力进一步沿节理破坏,逐渐发育成峰丛、峰柱、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观。图10示意三清山剖面及其演变过程。(1)指出该山体过程中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4分)(2)分析三清山花岗岩体大面积出露的原因。(6分)(3)说明阶段该山体花岗岩造型石的形成过程。(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图11示意南亚局部地区地理概况和该区域甲、乙两地气候数据统计。(1)简述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6分
9、)(2)指出乙地由旱季向雨季变化时盛行风向的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6分)(3)从气候角度,分析丙地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4分)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2018年8月2日8月3日,黑龙江省连续36小时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天气,降水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简称“0803”过程。“0803”过程,副热带高气压带呈带状且位置一直偏西北,北界维持在45N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有台风“云雀”沿着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偏东气流向西移动,极圈附近有极地涡旋活动,有冷空气分裂东移南下,在蒙古国形成短波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的暖空气交汇,给黑龙江省带来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图12为黑龙江省“0803”过程降水量分布图。(1)指出“0803”过程黑龙江省降水分布特征。(4分)(2)分析“0803”过程黑龙江省降水形成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