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人教版)练习:板块一 专题三 第五讲 散文探究题的常见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719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人教版)练习:板块一 专题三 第五讲 散文探究题的常见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人教版)练习:板块一 专题三 第五讲 散文探究题的常见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人教版)练习:板块一 专题三 第五讲 散文探究题的常见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人教版)练习:板块一 专题三 第五讲 散文探究题的常见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人教版)练习:板块一 专题三 第五讲 散文探究题的常见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人教版)练习:板块一 专题三 第五讲 散文探究题的常见类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规范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百年震柳梁 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

2、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

3、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多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将近100岁。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

4、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

5、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有改动)1下列对文

6、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为下文表现震柳的顽强做铺垫。B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感悟震柳顽强的生存精神。C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翔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D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准确概括了地震的强度,而“阳光暖暖抚慰”“细雨轻轻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解析:C项,“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不妥,应为渲染了震柳遭遇的

7、挫折之重,灾难之深。答案:C2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此题考查插入段的作用。对这类段落作用的分析,首先要看内容上写了什么,然后再从结构上看有无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另外,这类插入的段落,往往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可围绕这些分析。答案:说明原因。第四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做进一步补充交代。照应上文。上文集中写震柳,第四段则对柳树做总体介绍,上下文点面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3.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

8、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对作品主旨的把握。从文章描写的重要内容看,震柳经历了重大的挫折和灾难,而在灾难面前,又顽强的生存下来。它可能会对后人说灾难的情况、讲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符合这个意思即可。答案:震柳作为“活化石”,向后人诉说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告诉后人,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强坚守。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它可以创造奇迹,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日照王剑冰古人说条条江河归大海,大海是那般宏阔

9、的胸怀,在这样的胸怀里升起一轮红日,该是什么样的景象?现在我正走向海。我知道有一个叫作日照的地方,日照的名字多么直白,又是多么神秘,日照香炉就会升起紫色的烟尘,日照大海会升起什么?我仰望着那个地方,我穿越齐鲁大地,走过孔子的曲阜,走过泰山沂蒙。大海终于展现在我的眼前,它就像中原的千里沃野,麦浪赶赶地涌,散发出浓郁的味道。白云似一群从远方跑来的绵羊,我听到了它们的喧嚷。很长很阔的沙滩,我小成了沧海一粟。我还没有看到日出,但是我知晓了这里是“勿忘在莒”的古莒国,莒同齐、鲁曾构成山东的三分天下。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也是人类最早的先祖。他们使用的工具,同黄河流域先祖使用的没有什么两样。我站在一个图形面前

10、,那是一个日出的图形,先祖对于日出那么的崇尚,刻在生活的器皿上。那时他们就知道通过日出判断四时,将其用于农业和航海。山海经记载的羲和祭祀太阳的汤谷和十日国就在这里。我看到一个号角,那是陶做的,这里的黑陶是原始文化的瑰宝,我的祖先,曾面对苍茫的大海,吹亮了东方第一缕晨曦。我见到了茂密的森林,只能在高山上才有的森林,却是出现在海边,那高大的杉木将氧离子泼洒得到处都是。我还见到了茶园,一片不是很高的墨绿,日照和海风使这里的茶尤为独特。我还看到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我在一片雨中走进定林寺,那棵四千岁的苍然立时热烈地向我迎来。一群女孩子在树下避雨,我想到那个传说:一个书生看到这棵大树,搂了七搂还没有搂完。我

11、站在它阔大的枝叶下,钟声訇然散落,抬头望的时候,竟然望到不远处刘勰读书处。那个独成一派的大理论家,就是在这里以他智聪的文心神雕艺术之龙的吗?天晴无雨,我早早跑向海滩,清风振衣,潮水激荡。云蓝得出奇,云边渐渐透出了红光。海在这时发生了奇妙的现象,海顷刻间变成了一汪红色的颜料,那颜料越来越浓,越来越多,似乎是从日出的地方涌出。而后太阳微微地露了出来,露得不声不响,初开始它没有发出亮光,只是一轮滚圆的炫红,那么近,那么大,蹚水过去就能触摸着。我很少看到这么纯净这么圆润的太阳。正呆看着,它突然发出一股绚烂的光芒,我的周身立时感到了温暖。海浪已似红鲤翻江。一眨眼,有些红鲤竟然跃动起来,而后变成了一页页羽

12、翅,慢慢看清,那是一群兴奋的海鸥。太阳还在上升,它已经变成金黄的车轮,隆隆轰响,烟尘迷漫,天地摇动。没有什么能阻止它的上升,它将天穹昂然顶起,让世界为之高明。我的血脉贲张,好像太阳升自我的胸间,整个大海涛涌连天。我大声地想喊: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时光变幻,生命轮回,秦皇汉武寻仙访道的踪迹早已不见,曹孟德豪情一腔越去千年,唯大海潮涌潮落,太阳常隐常新。日出唤醒了热情。海上运动基地的帆影片片,切割着红色的光线。细沙滩上有人练排球,健美的身姿在腾跃。阳光更多地镀亮了捡海的人,皮影样贴在海滩的玻璃上。整个一座新城都亮了,像一艘豪华巨轮在起航。太阳照在那片树林的时候,树林里一片光怪陆

13、离,叶子在光线里舞蹈。鸟儿叽喳,翅膀像闪电,这里闪一下,那里闪一下,等到它们飞到林子上面的时候,一下子都被渲染了,包括叽叽喳喳的叫。我知道,太阳也照到了那棵银杏树,深沉的光芒撒播着一片静默。天台山上,古老的太阳节或在举行,香烟缭绕,鼓钗隆重,供台摆放新麦做成的太阳饼,万众叩拜太阳光耀大地,福泽民生。站立大海之上,旭辉之间,古人在我的耳边发声:“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缥缈,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那声音伴大海涛涌,随红日东升,缭乱了我的思绪。我真实地感受着日照,日照是一种光合作用,日照是一种置换反应,日照不仅是一个名词,

14、还是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我又想起了那个日照的刻画,海上日出,曙光先照。日照,那是一幅恢弘的意境,一幅东方大地的挂图。(摘自人民日报)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段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日照和齐鲁大地上自然与人文景色的赞美,奠定了全文的基调。B第段文字采用了比喻、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法,并借助广泛的联想,写出了大海的广阔、波浪涌动和海天一色的景象。C文章第段和第段荡开一笔,写莒国悠久的历史和森林中的定林寺,古今对比,表现了日照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D第段画线语句使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日出之后日照新城通明一体,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写了作

15、者的赞美之情。解析:C项中“古今对比”说法错误,这两段没有对比的意思,可视为映衬手法。答案:C5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答: 解析:对句段作用的分析,要注意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内容上,由大海写起,设问大海中日出该是什么景象;结构上,自然引起下文对日照的叙写。表达了对海上日出景象的向往与喜爱之情。答案:第段由大海写起,设问大海中日出该是什么景象,自然地引起下文对日照的叙写,表达了对海上日出景象的向往与喜爱之情。6.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为什么说“日照,那是一幅恢宏的意境,一幅东方大地的挂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题干中的“意境”和“挂图”的含义。“意境”是“景象波澜壮阔,美丽如画”,“挂图”的含义是“日照是条条江河入海处”“是古莒国的发祥地”“是大理论家刘勰的读书地”,然后再分析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上的作用。答案:太阳从东方大海上升起的景象波澜壮阔,美丽如画;日照是条条江河入海处,是古莒国的发祥地,是大理论家刘勰的读书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日照,从古到今一直在传承中发展变化,它悠久的文化精神像日出那样永远灿烂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