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届高三上期开学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本试卷自己带回。第I卷(选择题)一、 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许姓,是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文叔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这种由封地、封国而来的姓氏源于中国古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上)卷一“秦始皇”中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2、,岂非理而能然哉?”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郡县制开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B.秦朝首创郡县制,影响深远C.郡县制不利于长治久安 D.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3.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B.秦皇兼并天下,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D.这块刻石最早出现在秦代4.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统治者绞尽脑汁思考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或制度的推行,较好处理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是元代的行省制 明代的内阁制美国国
3、会的两院制 美国的联邦制A. B. C. D.5.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阁制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6.高毅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一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为英国“全新的政体”提供法律保障的是()A.1787年
4、宪法B.权利法案C.1871年宪法D.独立宣言7.图中的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A.人民主权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议会主权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8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齐集诸侯在葵丘(商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誓:不准以邻为壑;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为妻。材料反映了当时()A王室衰微,诸侯挑战中央权威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C宗法制度受到挑战 D分封制瓦解9、电视剧芈月传开播以来,屡创收视新高。它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公主华月作为滕妾远嫁秦国,历经艰险,最后扶持儿子登基为王的故事。下列剧情明显有违
5、历史史实的是()A楚威后因占卜龟甲上出现“否”字而放弃让举月陪葬B嫡长子芈槐即位,是为楚怀王,佩戴12垂旒冕冠(注:礼制规定天子垂12旒)C秦惠王任命张仪为相,位居百官之首D芈月请求秦王分封其儿子赢稷到巴蜀之地10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世袭,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11、史记中记载了“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王绾、李斯廷议郡县与分封的故事。下列有关该年的说法准确的是()“二十六年”距今将
6、近两千年 该年应理解为“(秦)始皇元年”此时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初创期 柏拉图理想国问世逾百年。A B C D12.近代中国“原本以暴力开始的运动,到了后来确实归于一种宁静的悄悄变革不可一世的至上君主悄然退位,最高的政治权力有条不紊地转移”。这场运动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B.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C.深刻改变了农村的传统习俗 D.使民众普遍接受民主共和观念1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7、14.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四川“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的闸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A.开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B.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持久抗战准备15.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针对不平等条约,他说:“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
8、由平等之地位。”这体现了A.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独立平等B.授予一切反帝团体、个人的自由和权利C.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6.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更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冷战结束C.中美两国关系得到改善 D.中国改革开放17.北宋中期,科举考试中已出现所取之士南人多、北人少的情况。为此,司马光提出“逐路取人”之法,指出“国家科第”应“均及中外”;欧阳修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应当“惟能是选”。双方争论反映
9、的实质是A.南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B.南北士人群体的能力层次C.不同选拔方式激发的矛盾 D.立场迥异导致的政治纷争18.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A.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B.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C.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革命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19.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表明当今世界A.出现单边主义 B.一体化趋势加强C.形成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加强20.由下表可知,唐朝前
10、期太宗至武后代唐前宗室任官类别统计A.宗室对中央决策影响较小 B.宗室干政现象严重C.皇室内部政治斗争较激烈 D.皇权专制日趋强化2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基础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都保障了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22. 1937年4月清明节国共两党派代表同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林伯渠代表中共宣读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祭文;2012年4月清明
11、节前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率台湾官员在台北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意欲凸显“慎终追远”、“源远流长”等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高于政治层次的文化历史层次。对两次祭奠黄帝陵共同传达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民族认同推动国共关系改善 文化认同提高了民族凝聚力救亡图存激发了民族认同感 海峡两岸均认同“一个中国”A. B. C. D.2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24.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
12、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25.科举制度中律学考试在宋代达到鼎盛,当时生员通过礼部的考试后还要参加吏部的诠试才能派出做官。宋史评论:“宋之中叶,(士大夫)文学法理,咸精其能”。这反映了宋代A.君主专制统治的深化 B.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文官政治体制的优化26.“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除材料所述地区外,元朝“因其俗而柔其人”所采
13、取的措施还有 A.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 B.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C.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D.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辖27.汉景帝年间,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为学生免除徭役,学优者随带出巡,有的还授以官职,蜀地民众大为羡慕。数年之间,蜀地民众开始乐意进入政府机构服务。材料表明当时A.西南正式纳入西汉王朝版图 B.轻徭薄赋利于争取民众支持C.儒学独尊推动汉代教育发展 D.百姓国家认同观念有所增强28.秦律规定: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工商业者,收钱时必须立即把钱投进“蛎”(一种容器)里,使买者看到其投入,违反法令则要被罚款;别国客商来做生意,如没有把通行
14、凭证先交给官吏,与之交易者则也要被罚款。这些规定是为了A. 打击工商业者 B. 限制农民经商C. 协调官商关系 D. 规范商业行29.2016年1月5日,在传言张献忠“江口沉银”区域发现一批珍贵文物,除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后形成证据链证实了张献忠在当地“千般沉银”的民间传说。对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民间传说是第二手史料,史家可根据传说开展历史研究B.民间传说属于人类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历史C.民间传说属于口述史料,可以成为考古发掘的主要依据D.民间传说属于间接史料,惟有经考古论证
15、方可成为信史30.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第II卷(非选择题)31. 经济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到国家的财政时常。
16、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摘编自程念琪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1) 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8分)材料二 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犹言采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均需”。“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
17、,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8分)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谈者好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所能专制。入仕得官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高,“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吾人反治国史,见中国有君主,无立宪,以谓是必“君主专制”。何以必
18、削足适履,谓人类历史演变,万逃不出西洋学者此等分类之外?然则中国社会,自秦以下,其进步何在?曰:亦在于经济地域之逐渐扩大,文化传播之逐次普及 与夫政治机会之逐渐平等而已。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针对材料中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不能照抄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张仲景,名机,南郡涅阳人(今河南南阳),约生活于公元150219年。张仲景指出:“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
19、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反对墨守陈规,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千余年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直为中外学者所推崇,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在其著作中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所以历代医家推崇张仲景为医圣,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攻读医学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仲景被尊为医圣的原因。(6分)1-5BDCCD 6-10BDCBC 11-15CBCDA16-20CACDA 21-25DBCDD 26-30CDD
20、BB31.(1)背景:财政危机;王国问题解决。作用:打击商人的势力;增加的国家的财政收入;起到与豪强争利的作用;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8分)(2)调整:完善商税制度,承认民营商业的合法性;依据商业的发展状况设立市镇。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工商业繁荣,在经济和财政中发挥重大作用。(8分)32.(一)见解:明清时期,皇帝独揽决策权,中央牢牢控制地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理由:吸收元末权臣专横的教训,明太祖废宰相,直接统辖六部;明成祖设内阁作为咨询顾问机构;清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皇帝大权独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打破自然界限,以北
21、制南,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清代实行督抚制,行政、军政长官相互监督制衡,并辅以密折制度,中央权力更为集中。尽管中国古代并非贵族政治而是官僚政治,但君臣之间实质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这在明清时期尤为突出,是典型的君主专制政体。(二)见解:战国以来,中国逐渐走向官僚政治,权力并非为王室贵族所垄断。理由: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任免,而非由贵族世袭。商鞅变法确立二十等军功爵制,打破贵族世卿世禄制;隋唐以来,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备,愈发公平公正,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使平民中
22、的知识分子得以进入统治集团,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缓和阶级矛盾。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君主的确有很大的权力,但选官制度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改变命运的“上升通道”,君主与文人官僚体系“共治天下”的局面也是不争的事实。(三)见解:不应盲从盲信西方经验,应坚持实事求是、为我所用的原则。理由: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央奉行王明“左”倾错误,坚持苏俄革命中形成的“城市中心论”,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而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中国“一边倒”向以苏
23、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发展中存在简单照搬照抄斯大林模式的问题,造成了国民经济比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显著改善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应树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见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发展需要,推动小农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理由: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够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兴修水利
24、、交通、防御工程,如秦国修筑都江堰、郑国渠、直道、驰道、灵渠和长城等,推动农业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抵御外部侵略,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历代政府沿袭重农抑商政策,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以后以土地税的形式试图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政府重视农学、中医药学科技成果的运用与推广,如西汉赵过推广先进的牛耕技术和生产工具等,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保障。我们应“一分为二”得看待历史,不以今天的标准苛责古人。尽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因此简单粗暴地否定整个传统制度,显然是不正确的。【分析】【详解】根据“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
25、诟病”,可提出自己的见解:明清时期,皇帝独揽决策权,中央牢牢控制地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理由:结合所学,可从明太祖废宰相,明成祖设内阁,清雍正设立军机处,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可从元代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清代实行督抚制,并辅以密折制度,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最后,说明中国古代政治的实质是君主专制政体。33(12分)(1)背景: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伤亡众多;时人重视名利追求方术,忽视医药;瘟疫的肆虐,宗族蒙难,百姓痛苦不堪。(6分)(2)原因:医术精湛,致力于创新;心怀世人,医德高尚;著伤寒杂病论,推动中医学发展。(6分)试卷答案1.B【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以周王的名义
26、“封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一批新兴国家,因此出现了以封地、封国为姓氏的现象,B正确;宗法制、礼乐制和以封土、封地为姓氏的现象无关,排除A、C;郡县制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排除D。2.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内容大意为郡县制度,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不能轻易改动,它能让古今上下皆享安宁,是大势所趋,能没有它的道理吗?王夫之的话说明了郡县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郡县制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D项正确;郡县制是地方制度,不能开中央官制先河,A项错误;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不是秦朝首创,B项错误;根据材料“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可知,郡县制有利于长治久安
27、,C项错误。3.C试题分析:“家天下”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不能彻底消除割据战乱。因为割据战乱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故选C。A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各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割据混战的局面;B项正确,是常识;D项正确,从材料“今天下”可以看出秦朝所设。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名师点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巩固,在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心郡县制,在南方设立南海、桂林、象郡,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
28、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4.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的行省制加强了元朝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符合题意,故正确;明代的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不符合题意,故错误;美国国会的两院是美国中央机构,不符合题意,故错误;美国联邦制下,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同时各州在行政上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符合题意,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5.D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制和英国内阁最根本的区别:当时中国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英国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国家,明朝内阁制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英国内阁则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行政机构,故D项正确;英国内阁制形成后国王逐渐“统而不
29、治”,只是国家的象征,A错误;明朝最高权力在皇帝手中,而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B错误;明朝的内阁长官称首辅,故C项错误。6.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正确;AD与美国有关,排除;C与德意志帝国有关,排除。故选B。7.D【详解】根据图示中内容可知是美国三权分立原则的体现,国会行使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故选D;ABC与材料“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不符合,排除。8 C葵丘会盟发生在春秋初期,尊王攘夷,维护宗法礼仪是主要目的,材料誓言“不换太子”“不以妾为妻”反映了宗法制度在当时已经受到了破坏,故C
30、项正确。葵丘会盟是尊王攘夷,和睦诸侯,所以A、B、D三项错误。9.【答案】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分封制下等级森严,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B项中的楚怀王是诸侯王,礼制规定天子垂12旒,而楚怀王却佩戴12垂旒冕冠有违宗法分封制下的等级关系,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B10解析:秦朝修建咸阳,让咸阳宫居中,而咸阳宫象征着王权,即君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把加强君主专制和巩固中央集权两者合二为一,故C项正确。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西方人文精神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前246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
31、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根据题干中“二十六年”是指公元前221年,可以排除项;雅典民主制度的奠基时期是在公元前594年,排除项;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为秦始皇元年;项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正确C项符合题意12.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指的是辛亥革命,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封建统治并未完全结束,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的影响主要在城市,对农
32、村的传统习俗改变不大,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却远远没有达到被民众普遍接受的程度,故D项错误。13.C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是在八七会议上,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遵义会议并未促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遵义会议14.D15.A16.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3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经贸来往走向正常化,是材料所述1972年中美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中美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冷战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无关,B项错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17.A(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详解】根据“北宋中期,科举考试中已出现所取之士南人多、北人少的情况”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多北少的现象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使南方的文化影响力提升有关,故A项正确;BCD都只是争论的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排除。18.C由于俄国二月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4、,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所以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确答案是C项。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是革命的对象,其他三项不是主要依据。19.D【详解】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表现,故选D;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并没有实现,排除A;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并非一体化趋势,排除B;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排除C。20.A【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太宗至武后代唐前宗室任官人数不断减少,且很多是地方官,而非宗室任中央官的
35、人数却在增加,这反映出宗室势力在下降,对中央决策影响较小,故A正确,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内部争斗,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1.D22.B23.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封建时代皇室、贵族、大官、富豪、寺院等占有并经营的大片土地,称为“庄园”,实际上是地主所有的一个农业生产单位。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故C项正确,排除D项;井田制为奴隶制国有土地,排除A项;均田制并未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故选C。24.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代的外交,唐代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外来文化只能说是丰富了唐代的社会
36、生活,而不是改变了,A项不能选;材料表明在唐代有外国的丝织品传入中国,并不能说明我国手工业衰落,技术落后,应该是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所以,B、C不正确,A项材料未有体现;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标外)25.D【详解】根据“生员通过礼部的考试后还要参加吏部的诠试才能派出做官”可以看出,宋朝对官员的录取与考核都比较严格,体现了文官政治体制的优化,D正确;材料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理学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选官,而不是机构完善,排除C项。2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因其俗而柔其人”的地区有西域和吐蕃地区,结
37、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也属于元朝“因其俗而柔其人”措施,故答案为C项;元朝中书省属于中枢政治制度,而材料信息仅仅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问题要求,排除A项;行省制度重在强调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元朝“因其俗而柔其人”的题目要求,排除B项;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书省直辖地区,与元朝“因其俗而柔其人”的问题要求不符,排除D项。27.D【详解】根据材料“蜀地民众大为羡慕。数年之间,蜀地民众开始乐意进入政府机构服务”可知,政府在蜀地办学和褒奖优秀者等行为让蜀地民众乐意进入政府机构服务,体现了蜀地民众对国家认同观念有所增强,D项正确;秦朝时期西南地区已经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38、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在蜀地办学和褒奖优秀者等行为让蜀地民众乐意进入政府机构服务,而不是由于轻徭薄赋,B项错误;儒学独尊是在汉武帝时期,C项错误。28.D根据材料“使买者看到其投入,违反法令则要被罚款;别国客商来做生意,如没有把通行凭证先交给官吏,与之交易者则也要被罚款。”可知为了规范商业行为,秦律对市场交易进行一定的管理和监督,故D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的监督,但不能说明是为了打击工商业者,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农民、官商关系的问题,故BC两项错误。29.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间传说是第二手史料,属于口述史料,由于加上了很多主观因素,要有多方面的史料相互印证才可以,故
39、ACD项错误;民间传说属于人类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历史,故B项正确。30.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集中权力,提高效率,故选B。31.(1)背景:财政危机;王国问题解决。作用:打击商人的势力;增加的国家的财政收入;起到与豪强争利的作用;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8分)(2)调整:完善商税制度,承认民营商业的合法性;依据商业的发展状况设立市镇。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工商业繁荣,在经济和财政中发挥重大作用。(8分)32.(一)见解:明清时期,皇帝独揽
40、决策权,中央牢牢控制地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理由:吸收元末权臣专横的教训,明太祖废宰相,直接统辖六部;明成祖设内阁作为咨询顾问机构;清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皇帝大权独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打破自然界限,以北制南,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清代实行督抚制,行政、军政长官相互监督制衡,并辅以密折制度,中央权力更为集中。尽管中国古代并非贵族政治而是官僚政治,但君臣之间实质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这在明清时期尤为突出,是典型的君主专制政体。(二)见解:战国以来,中国逐渐走向官僚政治,权力并非为王室贵族所垄断。理由: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1、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任免,而非由贵族世袭。商鞅变法确立二十等军功爵制,打破贵族世卿世禄制;隋唐以来,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备,愈发公平公正,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使平民中的知识分子得以进入统治集团,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缓和阶级矛盾。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君主的确有很大的权力,但选官制度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改变命运的“上升通道”,君主与文人官僚体系“共治天下”的局面也是不争的事实。(三)见解:不应盲从盲信西方经验,应坚持实事求是、为我所用的原则。理由: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央奉行王明“左”倾错误,坚持苏
42、俄革命中形成的“城市中心论”,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而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中国“一边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发展中存在简单照搬照抄斯大林模式的问题,造成了国民经济比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显著改善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应树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43、”,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见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发展需要,推动小农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理由: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够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兴修水利、交通、防御工程,如秦国修筑都江堰、郑国渠、直道、驰道、灵渠和长城等,推动农业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抵御外部侵略,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历代政府沿袭重农抑商政策,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以后以土地税的形式试图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政府重视农学、中医药学科技成果的运用与推广,如西汉赵过推广先进的牛耕技术和生产工具
44、等,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保障。我们应“一分为二”得看待历史,不以今天的标准苛责古人。尽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因此简单粗暴地否定整个传统制度,显然是不正确的。【分析】【详解】根据“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可提出自己的见解:明清时期,皇帝独揽决策权,中央牢牢控制地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理由:结合所学,可从明太祖废宰相,明成祖设内阁,清雍正设立军机处,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可从元代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清代实行督抚制,并辅以密折制度,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最后,说明中国古代政治的实质是君主专制政体。33(12分)(1)背景: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伤亡众多;时人重视名利追求方术,忽视医药;瘟疫的肆虐,宗族蒙难,百姓痛苦不堪。(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