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兼爱同步学案学习提示本篇课文选自墨子校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观点,而“兼爱”正是主张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的爱。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看出,墨子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分析墨子是如何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的,梳理他所论述的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鉴赏他自成一家的表达风格。素养目标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2.理解课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3.能够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分析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4.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
2、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重难点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课堂环节情景导入余秋雨说:“兼爱非攻,是全人类的精神制高点。”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把墨子推崇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他说“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环节一:知人论世1.了解墨子走近墨子名字籍贯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身份地位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形象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注重节俭、劳身苦志,“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藜
3、藿之羹”,穿“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成就思想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社会实践家。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科学家、发明家。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概括出力学原理,并作出力学定义和弹性力学、杠杆平衡力学、滑轮受力、斜面受力、物体平衡受力等方面的定义。他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梯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军事。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的道理。2.了解墨家学派一个思想文化团体,一个有组织、有纪
4、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3.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劫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
5、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4.了解墨子思想政治主张“尚贤”与“尚同”。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攻”的主张。经济主张“强本节用”,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主张量功分禄,以劳定赏。伦理主张“兼爱”。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军事主张“有备无
6、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5.评价墨子对自己的评价“此仁也,义也”,谓之“天德”,谓之“天志”,谓之“圣王之道”。荀子成相:“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班固答宾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毛泽东评价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杨向奎:“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鲍鹏山评价墨子是“挑战帝国的剑侠”。6.了解墨子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
7、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u 环节二:初读感悟1.明确字音。譬() 弗() 恶施不孝()任务活动因声求气,品味内涵任务说明:朗诵是一门有声语言艺术。这种有声语言艺术属于二度创作,朗诵者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带有音韵美的再创作的有声语言形式。在朗诵时,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思想感情等,陶冶了朗诵者的情操,同时也给聆听者美的享受,引起共鸣。任务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例如: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8、,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任务2:聆听朗诵。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活动3:学生自读,疏通文意。u 环节三:深度探究任务活动一 疏通文意,品读内涵任务说明:文言文阅读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疏通文意是读懂文章,体会情感和把握主旨的前提。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文人的生平经历,理解“义理”这一层面的重要内容。 研读第一段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
9、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圣人:以:焉:则:攻:弗: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思考1:概括本段内容及作用思考2:分析这一段的说理特点 研读第二段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
10、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察:当:自爱:亏:利:虽:慈:盗贼:然:室:身:乱物: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思考1:概括这一段的内容思考2:“乱”主要指什么?思考3: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思考4:概括这一部分的说理特点。 研
11、读第三段原文: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若使:若:犹:恶施:亡:谁窃:有: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1.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研读第四段原文: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
12、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劝:交相:子墨子: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1.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l 研读整篇思考1:梳理文章的说理脉络,然后完成下表的填写。段落内容概要说理脉络1234思考2:绘制思维导图思考3:在墨子看来,“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墨子认为如何才能改变“天下之害”?请精读文章,简要说明。思考4:你怎么看待“兼爱则治”的观点的?l 思辨性探究思考1:“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灵丹妙药,请结合当时的背景谈谈它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和效果。思考2:墨子的“兼爱”思想,因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
13、思想的要求,所以自战国起直至持续时间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结束,一直未被统治者接纳。那么,现在我们重读墨子,其“兼爱”思想是否有现实意义?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思考3: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自利”,是社会混乱动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思考4:有人说,读墨子的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任务活动二分析特色,学以致用任务说明: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写作特色因人而异,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
14、人入胜。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等等。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思考1:兼爱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思考2:分析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学以致用】(2020年全国二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
15、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任务活动三比较阅读,拓展延伸任务说明:同样一个题材,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不用的语言加以呈现;同一体裁,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达。文学的“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未过时。将相关作品放在一起进
16、行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品读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主题的认识,鉴赏不同的艺术手法。l 活动一:对比并思考材料一 (兼爱)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材料二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孟子曰:“君子之于物,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材料三(乡土中国)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
17、社会关系,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波纹浪向外扩张的推字.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 活动:阅读上面材料,填写下表。兼爱仁爱观点句共性爱的基础爱的含量爱的关系l 活动二:阅读并思考尚同上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
18、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
19、。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选自墨子,有删节)思考:联系文本谈谈你对墨子“尚同”思想主张的理解。u 环节四:思考延伸非攻(节选)鲁迅子夏的徒弟公孙高来找墨子,已经好几回了,总是不在家。这次,因为公孙高刚一到,墨子也适值回家来。他们一同走进屋子里
20、。公孙高眼睛看着席子的破洞,和气地问道:“先生是主张非战的?”“不错!”墨子说。“那么,君子就不斗么?”“是的!”墨子说。“猪狗尚且要斗,何况人”“唉唉,你们儒者,说话称着尧舜,做事却要学猪狗,可怜,可怜!”墨子说着,站了起来,匆匆地跑到厨下去了,一面说:“你不懂我的意思”他穿过厨下,到得后门外的井边,绞着辘轳,汲起半瓶井水来,捧着吸了十多口,于是放下瓦瓶,抹一抹嘴。墨子又跑进厨房里,叫道:“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先生,是做十多天的干粮罢?”他问。“对咧。”墨子说,“公孙高走了罢?”“走了。”耕柱子笑道,“他很生气,说我们兼爱无父,像禽兽一样。”墨子也笑了一笑。“先生到楚国去?”“是的
21、。你也知道了?”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眼睛看火焰,慢慢地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儿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地走了。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地冒着热蒸气。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
22、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到了都城。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钓着鱼。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他在大街上
23、前行,除看见了贫弱而外,也没有什么异样。楚国要进攻的消息,是也许已经听到了的,然而大家被攻得习惯了,自认是活该受攻的了,竟并不觉得特别,况且谁都只剩了一条性命,无衣无食,所以也没有什么人想搬家。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然而他并不挤进去招呼他,匆匆地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
24、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地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到得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和他很难说,”管黔敖怅怅地答道。“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
25、说话了”“禽滑厘呢?”“他可是很忙。刚刚试验过连弩;现在恐怕在西关外看地势,所以遇不着先生。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儿,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地进城去了。(有删改)【注】非攻写于1934年,当时现实环境极为险恶,“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兼爱无父:孟轲攻击墨家的话,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思考: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简言之就是平等地爱护天下人,反对侵略战争,同
26、时也要奋起自卫。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课后作业课后反思完成同步资源的课后巩固收获不足答案u 环节二:初读感悟1.明确字音。譬(p) 弗(f) 恶施不孝(w)u 环节三:深度探究任务活动一 疏通文意,品读内涵 研读第一段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以:把 焉:于是、才则:就 攻:治疗 弗:否定判断词,不释义:把治理天下作为要务的君主,一定要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才能治理得好,不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就不能治理好。就譬如医生替别人治病那样,一定要晓得病是怎样引起的才能治好,不晓得病是怎样引起的,就不能治好。要治平动乱岂不一样?一定要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才能治平,不晓得动
27、乱是怎样产生的就不能治平。活动二:问题探究思考1:明确 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的观点,为下文引出“兼爱”的乱点做了铺垫。思考2:明确运用了对比和譬喻的手法来说理,将“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更加生动形象,语气更强。 研读第二段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察:考察 当:同“尝”,尝试 自爱:宾语前置句,“爱自”亏:使受损失 利:使受益 虽:即使 慈:慈爱 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然:这样 室:家身:指代自己 乱物:纷乱之事
28、释义:把治理天下作为要务的君主,不可不考察动乱是怎样产生的。尝试去考察动乱是从哪产生的?(就会发现它)产生于人们不相爱。做臣下的、做儿子的不孝敬自己的国君、父亲,这就是所谓乱了。儿子只爱自己不爱父亲,因此损害父亲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弟弟只爱自己不爱哥哥,因此损害哥哥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臣下只爱自己不爱国君,因此损害国君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这些就是所谓乱了。即使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哥哥对弟弟不慈爱,国君对臣下不慈爱,这些也是天下之所谓乱。父亲只爱自己不爱儿子,因此损害儿子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哥哥只爱自己不爱弟弟,因此损害弟弟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国君只爱自己不爱臣下,因此损害臣下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
29、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由于不相爱。即使天下那些做盗贼的人也一样。盗贼只爱他自己的家庭不爱其他人的家庭,因此偷窃其他家庭的东西利自己的家庭;强盗只爱他自身不爱别人,因此抢夺别人财物来使自身受益。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由于不相爱。即使是大夫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互相攻伐各国也一样。大夫各爱自己的家,不爱别家,因此攻乱别家而使自己的家受益;诸侯各爱自己的国,不爱别国,因此攻伐别国而使自己之国受益。天下纷乱之事(的原因),全都在这里罢了。活动二:问题探究思考1:明确 提出中心乱点“乱起不相爱”,并分类做具体阐述。思考2:明确 “乱”在文中,主要指臣子不孝君父。思考3:明确 墨子认为,臣子之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
30、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即: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病象病因病根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不相爱思考4:明确 通过问答的方式,列举大量事例,层层深入,逐一分析。 研读第三段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若使:假如 若:像 犹:还、仍然恶施:怎么实行 亡:同“无” 谁窃:宾语前置,“窃谁” 有:同“又”释义:考察一下这些是怎样引起的?都是由于不相爱。如果天下的人都互相爱,人们爱别人都
31、象爱他自己一样,还会有不孝的人吗?对待父亲、兄长和君王就像对待他们自己,又怎么会施行不孝之事。还会有不慈爱者吗?看待弟弟、儿子和臣下像看待自己一样,哪里还会施行不慈?因此,不孝不慈的情况就不会有。还会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庭像看待自己的家庭一样,还会去偷谁呢?看待别人像看待自身一样,还会去抢劫谁?因而盗贼就不会有。还会有大夫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互相攻伐各国的事吗?看待别人的家像看待自己的家一样,还去攻乱谁?看待别人的国像看待自己的国一样,还去攻伐谁?因此大夫之间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各国的事又没有了。如果天下人都互相爱,国和国之间不相攻,家和家之间不相乱,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对上孝敬
32、对下慈爱了,如若这样,那天下就治理好了。活动二:问题探究思考1.明确 中心观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小结救世良方具体内容兼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研读第四段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劝:鼓励 交相:互相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释义:因此以治理天下为要务的君主,岂能不禁止人们互相嫌恶而勉励人们互爱!所以天下的人互相爱就会治理得好,互相嫌恶就会动乱。因此墨子说,不可不勉励人
33、们爱别人,就是这个意思。活动二:问题探究思考1:明确 总结全文,得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l 研读整篇思考1:段落内容概要说理脉络1圣人以治天下为已任,就要知道天下动乱的根源,否则就无法达成目的。(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提出问题,治天下要知道天下动乱的根源2战国时代伦理崩坏、诸侯攻伐,人人只知“自爱”而“不相爱”。(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分析问题,批判现实,指出动乱的根源在“不相爱”。3人人皆应该做到将心比心、以已度人,这样就能天下太平。(若此则天下治)継续分析,从正面立意,假设天下人“兼相爱”的效果。4鼓励人们奉行兼爱思想。(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34、。)得出结论,也是兼爱的总论点思考2:思考3:明确 在墨子看来,“天下之害”表现在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墨子认为,要解决只知道自爱而不相爱所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就要实行与之相反的方法,提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相爱”就是普遍地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互相爱,与只知道自爱而不互相爱的做法相对立;“交相利”就是互相使对方得利。思考4:明确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墨子认为兼爱为是,不相爱为非,审察兼爱必能致治,不相爱必然致乱的道理,是出于经世致用的目的,是有为而发的。 但是墨子简单地将社会祸乱归咎于人们的不相爱,把兼爱看作止乱致治的良方,是出于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但兼爱说所
35、反映的墨家平等意识,却是对儒家爱有差别等级观念的突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l 思辨性探究思考1:明确 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中的人们的愿望,因而它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甚至成为与儒家相提并论的“显学”。但是,这种“兼爱”的学说在封建等级社会难以施行,且墨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末战国初,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朴素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根本的则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思考2:明确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
36、”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杀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思考3:明确 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会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意味着超越只知道自爱自利的狭隘,做到爱人利人。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偏狭中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的同情和体贴。因此,有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
37、,墨子、孟子二家的主张显然是相通的。思考4:明确 “文章有为我与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 钱振鍠名山小言 这是使用了繁复论证的方法。墨子为了把意思说清楚,除了语言浅显外,还不避絮叨,唯恐说不清,往往正面说一遍,反面再说一遍;一个观点总结过了,下一段落还要总结。强化了语言表达,表意更加明确。墨家的思想主张和受众群体有关。墨家代表的是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诉求,“传道”的对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种文风既契合他们的功利主义思想,也利于作者期待的读者群体接受。任务活动二分
38、析特色,学以致用思考1:明确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补充:墨子散文的风格,是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阐明他认为正大无失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全在于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由此而来的雄辩的气势和力量。从逻辑的角度看,本文的逻辑结构是:先从反面立论,认为社会祸乱起因于人们不相爱,加以广泛论证,是后推导出唯有兼爱方可止乱致治的正面结论。反面的立论与正面的结论实际上是等值的,使文章首尾相扣,互相呼应。思考2: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点的阐述,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39、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可以天下大治。 也就是文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也是对上文的总结。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综合运用,譬喻法、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手法。【学以致用】【例文】共创同一世界的美好未来各位嘉宾:大家好!2020年,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原本高度发达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仿佛一下子放慢了脚步。但是我相信,这根本阻挡不了全人类共谋发展的大趋势,更加阻挡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我们仍将朝着人类美好未来的星辰大海继续努力
40、地前进。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始终和世界保持着密切广泛的联系。有些联系有时甚至能够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在商周时代,很多来自两河流域的人类族群就曾迁徙到中国的腹地,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汉代时,张骞开通了西域的丝绸之路,不仅带回来了很多植物的种子,还让凯撒穿上了来自中国的丝绸。唐代时以西域的风物为时尚;宋代时中国的海船走遍南洋。马可波罗在元代时来到中国,开启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三宝太监的宝船多次下西洋,甚至到达了非洲沿岸。正是由于来自美洲的土豆和玉米,使清代的人口大幅增加,活人无数中国的历史说明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从人类存在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这一进程不可阻挡,更不能逆转,因为
41、这是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世界是全人类的世界,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人的。如果某些国家或个人因为一己的私利而剥削、欺诈、侵略、蹂躏其他国家或个人的话,那他们必将成为全人类的公敌,而受到全人类的唾弃。只有在“同一世界”的理念下,才能让经济落后的地区慢慢发展起来,才能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安居乐业,才能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是要全人类共同进步,共同走向和谐幸福。尽管在新冠疫情下,我们不得不各自封闭了国门。但交通可以封闭,世界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联系却从未断绝。各国对中国的援助,我们牢记在心。我们也开始援助世界各国,世界人民的友谊在礼尚往来中逐步加深。这时,我们离“同一世界”的梦便更近了!
42、作为中国青年,我们能够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全球一体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会继承历史的经验,运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的思路方法,和全世界的青年人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更加先进、更加幸福、更加和谐的“同一个世界”!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希望大家都能认同这一现实,一起携手,共创未来!“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任务活动三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l 活动一:对比并思考兼爱仁爱观点句故亏父而自利;故亏兄而自利;故亏君而自利;若使天下兼相爱;故不孝不慈亡;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亲亲为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43、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共性孔子的“泛爱众”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爱的基础利益血缘爱的含量无差等的,均衡的有差等的,以自己为中心爱的关系双向交互不言回报l 活动二:阅读并思考明确 墨子认为,在国家出现之前,意见不能统一,各人有各人的是非标准,因而天下大乱。所以,他主张选举贤德、善良、人格高尚而又有智慧的人立为天子。然后天子又选择贤者来任“三公”“诸侯国君”与各级的“行政长官”,以帮助天子统一民众的思想,这样做就是尚同于天的意志。墨子“尚同”的主张,在当时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他的主张倾向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模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u 环节四:思考延伸明确 墨子到楚国劝阻公输班的举动是为了阻止战争给两国百姓带来伤害,这既体现了他的“兼爱”思想,也体现了他反对侵略战争的“非攻”主张;同时他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于游说,而是让学生做了充分的守城准备,以武止战,这是他“非攻”思想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