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考纲1.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考纲解读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特点。2.运用资料,考查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
2、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措施。3.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或者PM2.5最新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来源、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具体事例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4.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最新信息,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原因。5.结合近期石油价格波动,考查能源问题及应对措施。6.结合我国实施的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考查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和执行主体。考点一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疑难剖析1环境问题的表现表现成因资源短缺人口总量和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
3、题环境污染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坏、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各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2. 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
4、突:矛盾冲突表现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构成了人口和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人口压力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不少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结
5、果使污染物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3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特点表现举例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DDT被实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作用,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
6、,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却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不止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对点演练1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形成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2)说出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3)区域出现的具有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答案(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2)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3)酸雨。解析结合经纬度信息正确判断题目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区
7、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干旱的气候、多风的天气是该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位于黄土高原,其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我国南方地区,酸雨问题严重。考点二环境污染及防治主题1水污染及其防治疑难剖析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污染过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来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
8、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危害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防治措施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
9、厂对点演练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0 000千米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一半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由于污染严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干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占62.5%。水资源占全国总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现缺水,不少河道发黑、发臭。进入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占全国年均排污量的40%,上
10、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黄浦江伸向了长江干流中心。(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河流污染有什么危害?(3)根据我国河流污染的现状,谈谈防治措施。答案(1)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2)危害人体健康;工业和农业生产(通过被污染的灌溉水),也增加了清洁水供应的支出;水污染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动植物物种的消失。(3)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升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建立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加强管理,以管促治。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和治理。(1)河流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考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2)河流污染的危害主要从水污染影响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水生生物
11、等方面分析。(3)治理措施主要从其产生原因入手,可从“减排”和加强“污水处理”两方面分析。主题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疑难剖析1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浮,污染大气。堆放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气体;填埋垃圾,逸出沼气;焚烧垃圾,产生二次污染。(2)对水环境的影响:直接倾倒,污染水体、危害生物、缩减水域面积,降低排洪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有毒液体渗入土壤,杀害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和土壤结构;有害废弃物成分残留在土壤中,并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2 固
12、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其主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方法优势分类收集,密封运输有利于废品回收与资源利用,可大幅度减少垃圾处理量破碎、压缩、焚烧体积缩小,消除某些有害物质卫生填埋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可重新利用;不会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资源化可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促进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3. 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1)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2)改变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3)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可分解、可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4)大力改
13、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对点演练3 2011年我国年产城市生活垃圾已经超过1.5亿吨,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目前中国有1/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城市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其出路何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对此,你如何理解?(2)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法处理,该方法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你认为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答案(1)垃圾中有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2)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如不及时收集、输出进行处理,容易发生爆炸。解析第(1)题,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技术支撑,有了成熟的技术不但可变废
14、为宝,还可以做无害化处理,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第(2)题,用填埋法处理垃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对土壤、水、大气等存在二次污染;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有造成火灾及爆炸的隐患。主题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疑难剖析1 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污染物来源自然渠道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荒漠化加剧人为渠道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不利影响对人类影响少量吸入会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有利影响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
15、变等2. 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形成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等酸性物质,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污染物来源主要有火山喷发释放的酸性气体以及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雨类型硫酸型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硝酸型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主要影响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
16、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人体危及人体健康酸雨分布世界欧洲、北美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青藏高原以东,酸雨分布范围亦有扩大的趋势3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等。对点演练4 下表示意某区域生产、生活过程中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比例(%)。阅读材料,简述造成该区域酸雨问题严重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并分析防治酸雨的基本措施。污染物来源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锅炉及窑炉42.073
17、.443.22.22.4运输工具5.51.347.268.260.0工业过程34.823.01.311.312.0固体废弃物4.50.35.18.15.2其他13.223.210.220.4答案来源:锅炉及窑炉、工业过程中燃烧能源产生的污染物是硫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形成硫酸型酸雨。锅炉及窑炉、运输工具还会产生氮氧化物,形成硝酸型酸雨。措施:集中供暖,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中氮、硫的综合利用率;采用清洁能源;推广新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解析酸雨主要是人类大量排放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造成的,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锅炉及窑炉、运输工具、工业过程都有大量的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
18、的排放,容易形成酸雨。防治酸雨主要是减少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排放。考点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主题1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疑难剖析1 短缺原因2 解决措施 对点演练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塔里木河相关数据对比表下游河段年代水量(立方米)地下水位(米)胡杨林(公顷)20世纪50年代14.6亿355.4万20世纪90年代2.5亿11130.7万(1)材料反映了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着什么问题?(2)根据上述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答案(1)存在的问题是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林大量枯死,生态环境恶化等。(2)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合理调配流域水
19、资源;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搞好水利设施建设。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塔里木河的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林大量枯死,表明生态环境恶化。要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搞好水利设施建设。主题2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世界耕地需求趋势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不足问题,成因如下:2 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现状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19%的人口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耕地质量低,中
20、、低产田比重大措施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提高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2)土地资源开发与防治土地退化的概念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表现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主要原因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
21、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农牧业措施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对点演练6 读“山东省地形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2)请你针对其中一种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答案(1)甲地: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碱化。乙地: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2)土壤盐碱化: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增
22、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推广耐盐、耐旱作物品种。或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采取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发展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等。解析甲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平原,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容易导致次生盐碱化,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当注意排灌条件的改善,改进灌溉方法,推广农业新品种等。乙地位于丘陵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为此要注意保护植被,退耕还林,采取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等。主题3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疑难剖析1 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1)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化石燃料在开采、运输、存放、加工、利用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较显著的不利影响。(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2 新能源的开发利
23、用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优缺点如下表所示:优点缺点利用形式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太阳能能量巨大、不会产生空气污染、可再生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光热转换、光电转换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风能发电成本较低,不会产生空气污染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风力发电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水能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水力发电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潮汐能干净、无污染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利用潮汐进行发电沿海地区生物能可再生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
24、气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地热能成本低廉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对点演练7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表。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单位:百万吨)年份2000201020202050国内需求量200300400500国内供给量160170180100供需缺口40130220400资料来源: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材料二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50 Mt以后,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00 Mt,国家就应该有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在内的有力措施
25、,来保证石油安全。材料三见下图。(1)结合材料一,在今后几年内,我国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_(超过或低于)石油生产的增长速度。约到_年,所需石油的50%以上依赖进口。(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并说明原因。(3)从能源开发利用角度,简述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答案(1)超过2020(2)存在石油安全问题。一是我国石油进口量所占的比重大,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强;二是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我国的石油供给将受到严重威胁。(3)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燃料利用率;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开发本国油气资源;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增
26、加石油战略储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理解。(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国内供给量变化不大,而需求量呈递增趋势,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2020年石油进口率为220/400100%,大于50%。(2)我国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我国的石油供给将受到严重威胁。(3)解决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再者就是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拓宽石油进口渠道。考点四我国的生态危机及防治措施疑难剖析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自
27、然原因人为原因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森林火灾等过度砍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沉积物充满湖沼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退田还
28、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过牧严重,过度樵采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砍伐;合理放牧对点演练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华网2013年9月24日电:23日中国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荣获联合国颁发的首届“全球治沙领导者奖”。这是联合国对我国治沙精神、治沙经验和治沙实践的认可与支持。材料二我国荒漠或荒漠化土地分布图(1)简述我国荒漠分布的特点,并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其成因。(2)A地区荒漠化较快,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防治?答案(1)特点: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多大风天气。(2)加强管理,禁止过
29、度放牧,合理载畜;禁止过度开垦;保护植被;退耕还草;营造防护林;合理用水;加强区域合作等。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知我国荒漠主要位于西北和华北地区,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第(2)题,A地区位于半干旱区,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合理放牧、退耕还草、合理用水、加强管理等。考点五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疑难剖析1 环境管理(1)目的: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要求。(2)必然性:环境问题单靠技术方法不能完全解决。(3)对象(4)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5)手段2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1)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如全球气
30、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酸雨区的扩展、海洋污染等。3 公众参与(1)民间环保组织的优势及作用(2)个人环境道德修养对点演练9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目前世界上PM2.5指数最高的地区出现在北非、东亚,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浓度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材料二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有害物质。材料三我国PM2.5最严重区和较严重区分布图(1)图中我国西北地区PM2.
31、5含量较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_盆地,其形成的可能原因是()A工业发达,污染严重B交通拥挤,尾气排放多C沙尘天气频发D大量燃烧石油,火力发电(2)我国将从2016年开始对PM2.5进行全面监测、预报,体现了政府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是()A环境计划管理 B环境技术管理C环境质量管理 D资源环境管理(3)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试提出控制PM2.5排放量的可行性措施。答案(1)塔里木C(2)C(3)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推广低碳生活;加强环境监测。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
32、我国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多,因而PM2.5含量较高。(2)对PM2.5进行全面监测、预报体现了政府的环境质量管理职能。(3)从加强监测、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控制污染等角度分析。典例1(2013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甲地坡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所以甲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涵
33、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地靠近海洋,夏季来自海洋的风速大,所以乙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地海浪侵蚀海岸,所以丙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固沙阻浪。(2)考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荒草地开垦成耕地,破坏植被,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华北地区农业需要灌溉,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造成水污染。【思维建模】解答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
34、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由不合理地利用资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提出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3)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般从政策、工程、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典例2(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
35、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解析尾矿矿渣属于松散物,尾矿矿渣库位于山坡处,为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矿渣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随雨水入河,造成污染。治理措施应从加固矿渣库和导流洪水两个角度采取工程措施。【思维建模】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
36、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地区危害形成原因长江以南大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长江以北小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部分酸性气体(3)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的污染问题成
37、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不同,只有针对具体造成污染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一般来讲,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污染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典例3(2013海南地理)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据此完成问题。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答案原因: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措施:节约用水(
38、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跨流域调水,增加水资源供给。解析根据图示:该地区生产总值不断上升,而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在加大,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依赖地下水的开采,地下水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解决该问题可以从水资源的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开源:跨流域调水,增加水资源供给。节流: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思维建模】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
39、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下图为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具体分析如下:(1)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自然原因气候(降水);地形(坡度);土质;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治理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2)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我国西北、中亚、西亚、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西部内陆、秘鲁、阿根廷、巴西等地区)自然原因气候(降水、蒸发、风力);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
40、采、修路、开矿)治理措施合理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3)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治理措施华北地区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1 (2013福建文综)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平均坡
41、度()平均海拔(m)占用耕地0.94674.46增补耕地8.401 830.19(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差异: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解析第(1)题,通过表格信息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从思想教育、法律法规、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1月11日开始,受雾霾天气的影
42、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多个城市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下图为此时段我国大气中度污染及以上城市分布示意图。(1)与南方相比,为什么我国北方雾霾重、酸雨少?(2)从生产、生活的角度,说出减少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举措。答案(1)与南方相比,北方冬季取暖排放的烟尘等污染物较多,机动车辆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大,故多雾霾;北方降水少,风力强,土壤多呈碱性,故酸雨少。(2)发展清洁生产;集中供暖,减少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公交优先,控制私家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解析第(1)题,雾霾,雾和霾的统称,且多发于冬季。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形成必须要有固体杂质;霾是由空气
43、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在本题中着重强调的是霾。霾是需要排放大量的烟尘,且必须为晴朗的天气才可出现。北方地区冬季取暖排放的烟尘等污染物较多,且经济较发达,机动车及工业废气排放量大,故多雾霾,而北方降水比南方少,所以酸雨少。第(2)题,雾霾天气主要是排放烟尘造成的,所以控制烟尘排放和清洁粉尘成为本题的重点。生产上主要是发展清洁生产,限制高排放企业;生活上主要是集中供暖,减少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公交优先,控制私家车数量,减少尾气排放;清洁粉尘主要是靠修建隔离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3 近些年,长江流域洪灾频发。请结合下面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上述两图所示问题
44、及其与长江流域洪灾频发的相互关系。(2)针对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请列举相应的治理措施。答案(1)图1反映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大,图2反映出洞庭湖面积缩小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洪水增多、湖泊面积缩小,导致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洪涝增多,洪水增多也可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湖泊面积进一步缩小。(2)退田还湖;加强河流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到,图1的两个坐标轴,横坐标表示的是河流,纵坐标表示的是面积,所以这个图表示应该是不同河流的水土流失面积问题;图2则表示洞庭湖面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主要是由于长江的水土流失带来了泥沙淤积造成的。第(2)题,对于水土流
45、失的治理,方法很多。例如我们加强河流上游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游的河流水土保持,下游的泥沙疏导;流域内的产业调整,特别是对需水量大的产业,应该转移至外地,发展其他环境产业;人口的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等。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通过统计记录,科学家们发现,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是青藏高原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现在珠峰地区海拔6 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景观如材料二所示)。材料二冰川退缩后,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形成越来越高的戈壁滩。(2010年11月拍摄)材料三“风沙滚滚天畔来,白天屋里点
46、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是流行于内蒙古一带的顺口溜。(1)分析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沙尘暴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的原因。(2)现在珠峰地区海拔6 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这一现象可能给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所描述地理现象的产生原因;分析要缓解这种地理现象,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冬季受高气压控制,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疏松物质多;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2)冰雪融水减少,加剧了干旱的程度;地表遭受风蚀加剧;影响植被生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3)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当的工程
47、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矿交通建设中注意环保。解析第(1)题,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青藏高原上受高气压控制,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物质疏松,缺乏植被的保护,易形成沙尘暴。第(2)题,珠峰地区海拔6 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说明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减少,水资源的减少会加剧干旱程度,地表遭受风蚀加剧,不利于植被生长,从而导致环境恶化。第(3)题,材料三显示沙化严重,主要是人为因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在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行为等。采取措施针对造成土地沙化的原因主要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矿交
48、通建设中注意环境保护。5 噪声污染按噪声源性质的不同,大致分为交通噪声污染、工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四大类型。适合人类生存的最佳声音环境为15至45分贝,而60分贝以上的声音就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读“我国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噪声监测(声环境质量达标率)的统计表”,回答问题。年份功能区类别类(居住区)类(混合区)类(工业区)类(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昼夜昼夜昼夜昼夜2009达标率(%)7857.281.765.894.874.376.244.32010达标率(%)83.268.687.376.892.381.183.553.6(1)据表概述重点城市功能区2010年较20
49、09年的声环境质量达标率的变化特点。(2)简要说明增加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点的必要性。答案(1)除工业区昼间声环境质量达标率略有下降外,其他各类功能区昼与夜的声环境质量达标率均有提高,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的声环境质量达标率仍偏低。(2)监测数据更为客观全面,为城市声环境综合定量考核提供依据。解析第(1)题,某事物的变化特点主要描述变化大小、方向(好与坏)与评价等,从表中可以看出除工业区昼数值变小以外,其他都变大了,说明除工业区昼变差以外,其他都变好了,只有类(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夜在50%左右,属于较差范围。第(2)题,增加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是为了数据的全面性,使数据更为客观,为营造适合人类生存
50、的最佳声音环境提供信息,为管理服务。6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显著。但日前记者调查发现,在环青海湖地区仅存为数不多的几条入湖河流,不仅水量在逐年减少,而且流域水土流失形势异常严峻,不仅给环湖地区生态,也给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青海湖入湖水量减少的原因。(2)青海湖入湖河流水量减小可能带来哪些危害?(3)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青海湖环境进一步恶化?答案(1)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沿湖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加大。(2)由于入湖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部分河道干涸,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环青海湖流域草场退化的趋势。(3)加快入湖河流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植树造林等。解析第(1)题,自然原因:与气候变暖有关;人为原因:与河流两岸过度利用河流水有关。第(2)题,主要考查湖泊的作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灌溉、调蓄洪水等。第(3)题,在回答措施时,针对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