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让它们自由生息语文S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5620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让它们自由生息语文S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让它们自由生息语文S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让它们自由生息语文S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让它们自由生息语文S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方式。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钢筋、修剪、贵贱、联合国、赴宴、啄食、面包屑、野餐等词。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感受课文中描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人工草坪与野草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和“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的深刻含义。2“啄”的声调是二声,不是一声;“餐”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联”与“连”意思上的区分。3. 教学用具 4. 标

2、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大城市?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图片或影像)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巩固字词,引发思考。学生书写题目时自然会想到: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他们”?“它们”指谁?3齐读课题。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2)指名让学生

3、朗读分段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2利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1)“筋”指什么?结合图片理解“钢筋”。了解它是动物、人体中的一部份。(2)“剪、栽、啄、赴”: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动作与什么有关?所以字中带有什么偏旁。(3)容易写错的字是哪几个?在桌上写两遍。(啄、餐、)(4)“联、连”“溅、贱”如何区分?(组词)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识字、写字能力,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手,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过的

4、识字方法学习掌握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学、合作能力。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的强化,并注意渗透相关的汉字知识。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四、理解感悟课文1引入:(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3)板书:野草小鸟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

5、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引导感悟: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结合(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引导换词理解: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6、?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引导感悟: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B:教师启发引导:对野草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品读词语、资料运用、朗读评议等方式来使学生感悟。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1)

7、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

8、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小组讨论、交流。(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

9、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此部分教学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小鸟来感受小鸟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由。(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理清文章脉络,读书写作结合,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叙述的写作方式。五、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