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掌握从汉代到元代加强专制主义皇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清从世卿世禄制度到察举制到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度的发展 、演变历程并对其进行评价。学习重点:三省六部制、选官制、监察和谏议制的演变过程,汉代、宋代、元代如何对地主进行管理的。学习难点:分析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趣味探究 皇帝的烦恼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从汉到元的皇帝们是采取了哪些措施,创立了哪些制度来试图解决这些烦恼?知识梳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代(1)中央: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2、。武帝时“中朝”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东汉光武帝设立尚书台,取代三公权力。(2)地方:汉初郡县、封国并行。武帝置刺史制度,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武帝颁布“推恩令”并“酎金夺爵”,解除了封国军政大权。2隋唐(1)中央:实行并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既合作又牵制,保证了君权独尊,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2)地方:形成州、县两级,唐中后期广置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3宋代(1)中央:二府三司制。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掌行政权;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构,掌军政权;设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权。相权一
3、分为三。(2)地方:削夺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地方财赋也由中央掌握;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行使监督权;派文臣出任地方长官。4元朝(1)中央: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并统领六部。(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5、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名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时间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标准孝廉门第才学评价世纪大族垄断仕途,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官;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特点自下而上自下而上自上而下6、监察与谏议制度的发展 监察制
4、(针对 ) C谏议制(针对 )设有机构中央官职地方官职1 秦御史大夫2 汉御史府御史大夫刺史3 隋唐门下省(谏议 封驳)给事中4 宋谏 院通判5 明清都察院监察御史(也监管地方)科道按察使司六科给事中(监察越来越紧,对官员的控制越来越强;谏议越来越松,对皇帝的监督越来越弱)7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政体日益完备。(2)地方必须绝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牢牢控制了地方官吏的任免与监督权。(4)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知识拓展:比较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相同点(1)都是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中央行政
5、制度;(2)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不同点(1)确立和盛行的时代不同: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盛行于汉;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盛行于唐。(2)内部结构不同: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机构,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的家政、国政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则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3)丞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前者中的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后者由于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了皇权。(4)作用和地位不同:三公九卿制的确立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巩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则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1、梳理出
6、汉、隋唐、宋、元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思考:比较下列两幅图片,一两幅图片体现的制度有何异同?总统 最高法院国会3、汉初和唐末地方都存在分裂割据问题,比较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措施?西汉王国问题唐末藩镇割据问题相同原因影响解决影响答案提示活动区1、略2、(1)相同点:形式上都体现了 分权与制衡 原则。(2)不同点:前者的本质是 君主专制 ,而后者的本质是 民主政治的产物 3、西汉王国问题唐末藩镇割据问题相同原因汉初实行的分封制唐朝国力衰弱以及安史之乱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地方势力的恶性膨胀影响七国之乱藩镇割据继续发展,五代十国解决(1)削藩,平定七国之乱(2)设置刺史(3)实行“推恩令”(4)酎金夺爵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都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和加强对地方的监督来加强中央集权影响积极为主积极和消极都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