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游褒禅山记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中国人对山的欣赏,是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几乎可以从一切日常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武士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游山是为了寻真,玩水是为了旷怀,郊游是为了陶冶性情,即从中发现重要的道理,于己有所思,于世有所补。让我们跟随文章大家王安石一起去游览褒禅山,去思索一个深刻的人生命题吧。美字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赏美文多一点欣赏欣赏他人,是一种高境界。一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
2、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四处打听,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肯定与欣赏:“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写小说的,由于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创作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目标,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国际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欣赏他人,需要具有宽广的胸襟和无私的勇气。欣赏他人,可以是出自爱才之心、容才之量,也可以是助人之难、解人之惑。有的时候,这种欣赏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他人的命运。如果一个人能由衷地欣赏别人,主动关心帮助
3、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欣赏和关怀,自然也就会感到幸福。这便如同一个人经过不断努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一样。在此过程中,因欣赏他人而换取的收获,远比那些在牌楼碑塔上徒受日晒雨淋的哑口无声的颂文重要。(1)坚定志向。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应用角度“志当存高远”“尽志无悔”“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2)“志”“力”和“物”。在游山途中因轻信伙伴,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
4、妙之处未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应用角度“人要善假于物”“立志、蓄力、借物是做事成功的三要素”“善假于物,但不依赖于物”等。(3)用心探索最美的风景。王安石曾经与四位朋友去游览褒禅山。在游历褒禅山的后洞时,发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但此时有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于是大家便随他退了出来。退出后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是一次遗憾的游览,但作者却认真反思,用心体会,得出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志矣然力不
5、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的深刻体会,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一片更美的风景。应用角度“自信”“坚持”“志向”“成功的因素”“善始善终”“内因与外因”。(1)还记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过他自己走过人生的一句贴心感受:“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吾志”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则可以无悔矣。而“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则会授人以笑柄。1946年,年轻的吉米卡特从海军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当时的海军上将里科费将军,并踌躇满志、得意扬扬地称自己的
6、毕业成绩是全校第58名。孰料,将军竟然反问他:“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卡特满脸惊愕,继而,羞愧难当。后来,他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他不再在乎脚印的直或弯、深或浅,而更在乎在每一个脚印里留下奋斗的力量,洒满努力的汗水,最终成为美国第39任总统。(选自人与路)(2)丁亥仲秋,我如愿以偿地游览了位于巢湖市含山县境内的褒禅山华阳洞。游罢,印象极深,并有一种“读山如读史,看洞如观画”的美妙享受。进得山来,我最急切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与洞前的王安石雕像合一个影。对我来说,这个意义远远超过游览本身。王安石雕像雄居于一块巨大的红色大理石之上,身材高大,目视远方,右手扶腰,左手擎一卷书,形象逼真
7、,栩栩如生。这尊雕塑是很成功的,它很好地表现出一代改革家的昂扬锐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仰望他的豪迈,我的心里蓄满了敬意之情。前行几步,来到了华阳洞的正门。这也是王安石当年的入洞口。洞的西侧,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天下第一名洞”六个朱红大字,端庄,厚重,为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在未进洞之前,我先欣赏了褒禅山“石包树、树抱石”的天然奇观。你看那陡峭的山崖绝壁之上,虽不见一点泥土,却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一棵棵、一丛丛千年的古树,早已与嶙峋的怪石紧紧相依,融为一体。你不得不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啊。步入洞中,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我顿觉神清气爽。风景区管理处为游人想得很周到,早已在洞壁上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灯具,
8、整个溶洞显得五彩缤纷,神秘莫测。我得庆幸,再也不必像王安石先生那样“拥火以入”了,也没有“不出,火且尽”的烦恼了。据导游小姐介绍,华阳洞深一千六百多米,有十大景区、一百二十多个景点,且洞中有洞,洞里有河,还可河上泛舟,移步换景,步步有景。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花费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轻松地游览了华阳洞,全然没有王安石的遗憾。不过,我与同游者好像并不十分尽兴,总觉得旅途中少了一些曲折和艰难,自然也少了一份征服后的乐趣。由此我想,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就像我们对于“舒适”和“快乐”的理解,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生活追求的人,肯定会给出各自不同的答案。就我而言,手里拿着轻而易举得
9、来的东西,总是觉得不那么踏实。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一致的一项是()A禅chn禅院禅让褒禅山B仆p 童仆 仆碑 前仆后继C观un 观察 景观 白云观D罕hn 罕有 罕见 人迹罕至解析:A项,“禅让”的“禅”读shn;B项,“童仆”的“仆”读p;C项,“白云观”的“观”读un。答案:D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尽头)B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C以其求思之深(探求)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解析:A项,“穷”作动词用,走到尽头。答案:A3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左右欲刃相如D群臣吏民面刺
10、寡人之过者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B项,名词用作动词,命名;C项,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D项,名词用作状语,当面。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A项,“所以”表原因;B项,“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至于”是“到”的意思。答案:C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故非笑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C唯余马首是瞻D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解析:
11、例句是宾语前置句,“欺”的宾语“余”在否定语句提前到谓语的前面。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D项,状语后置句。答案:C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始舍于其址址:山脚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B褒之庐冢也 冢:坟墓华山之阳 阳:山的北面C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感叹非常之观 观:景象D拥火以入 拥:拿着火且尽 且:将要解析:B项,阳:山的南面。答案:B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第一个“君”是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中,前一个“某”指日期,后一个“某”代王安石的名,“临川”是籍贯
12、。C“长乐王回深父”中,“长乐”是籍贯,“王”是姓,“回”是名,“深父”是字。D“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中,“安国”“安上”是名,“平父”“纯父”是字。解析:“君圭”是名。答案:A8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其”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距其院东五里解析:B项,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其余作第三人称代词,它。答案:B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游丹霞记袁枚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别买小舟,沿江往探。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
13、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厓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屋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厓下,厓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轩幻人,鸱张蛮舞者。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垮不断。池多文鱼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
14、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敌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余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选自小仓山房续文集,有删改)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雁 宕 开 自 南 宋 故 无 唐
15、 人 题 名 黄 山 开 自 前 明 故 无 宋 人 题 名 丹 霞 为 国 初 所 开 故 并 明 碑 无 有答案: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明碑无有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辰”为干支纪年法,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除了干支纪年法外,还有年号纪年法,比如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高祖、太宗等。B“丈”古代的长度单位,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然则伸臂一寻,周之丈也。故从又持十。C“鸱”出现在山海经中的“
16、西山经”,又名鸮角鸱、怪鸱。D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其子为启,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解析:高祖、太宗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而非纪年。答案:A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通行的小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是被锯子斜斜地锯开的一样。B晚上,作者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他紧挨着窗户站立,似乎感受到山压迫着他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C如果从五马峰到丹霞拉成直线行走一会儿就
17、可到达,但大自然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作者从中深有领悟。D在阐述对丹霞山与罗浮山的看法时,作者直言不讳,认为罗浮山的风景不如丹霞山的风景优美,丹霞山在游览价值上更胜一筹。解析:“认为罗浮山的风景不如丹霞山的风景优美”不合文意,原文只是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胜出。答案:D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译文:_(2)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译文:_答案:(1)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步下山。(2)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
18、不应该这样吧!【参考译文】甲辰年暮春时节,我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访。船行了一天一夜,到达丹霞山。只见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通行的小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这条缝)就像是被锯子斜斜地锯开的一样。人侧着身子进入,很久才找到路。拉着铁索向上攀登,见到另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为斜坡的梯级,天然的参差起伏,绝不会使脚下打滑。没有树根作为梯级的地方就开凿山崖石头作为梯级,细数一下共开凿三百级台阶。到阑天门时山路最为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山路的尽处上面横放着一块铁板作为进出的门,若一人拿着长矛守卫,连一只鸟也
19、飞不过去。山上的楼台庙宇很坚固也很宽阔,开凿山崖形成沟渠,把水引到寺庙的厨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悬崖之下,悬崖像高高张开的布覆盖着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环抱,就像是各国的诸侯拿着玉帛来朝见。其间夹杂的山岭像巨大的牦牛或丑陋的犀牛,像大秦国魔术艺人的表演,像张开两翅的鹞鹰或舞蹈的蛮人。(晚上,)我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我)紧挨着窗户站立,(山)压迫着人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进去好几丈,泉水如珠子般悬空滴落,躺在床上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连绵不断。山涧中有很多身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鱼儿在游动。我放下笔砚静坐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有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这是哪里。第二天,(我
20、)沿着原路下山,就像在整理旧书,更加觉得很有滋味。站在高处眺望自己上山的路,从江口到这里,就像蛇盘伏着,蚯蚓弯曲着,纵横交错无穷无尽,大约有一百里那么远。如果用郑康成“虚空鸟道”的说法,拉成直线行走,那么从五马峰到丹霞,一会儿就可到达。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就不是好文章。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步下山。僧人问我:“丹霞山与罗浮山比较怎么样呢?”我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找到一处美景的快乐补偿不了付出的辛劳,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胜出。”僧人又问我:“丹霞山上没有古碑是为什么呢?”我说:“雁荡山从南
21、宋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唐代文人的题名;黄山从明代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宋代文人的题名;丹霞山是本朝初期才开发的,所以连明代的碑刻也没有。从大禹时期到现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它的明证。然而从这点来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加明白圣人们的学说是无限广阔的。如果因为前代的贤士们偶然对经典做了一些注解,就马上想小心谨慎地禁锢后来的学者,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三、创新语用13把下面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
22、时他刚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篇游记,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想。答:_答案: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刚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后,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为抒发自己的感想而写成的一篇重要游记。1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在互联网时代,私人生活的边界不断深入,除了线上的虚拟社区,更涵盖线下的现实生活。反过来说,私人疆域越来越宽,也意味着安宁被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民有所呼,法有所应。“生活安宁权”被纳入民法典是对不良现象的有力回应。不仅“生活安宁权”入法关系到判定相关事件是非曲直时有法
23、可依、有章可循,更能促进公共空间中个人行为边界。这一方面是明确哪些行为会触碰法律红线,另一方面则是呼吁建立更合理的行为规范。序号:_修改:_序号:_修改:_序号:_修改:_序号:_修改:_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句中,“深入”与“边界”搭配不当,可将“深入”改为“拓宽”;句中,不合逻辑,根据句意,“线上的虚拟社区”与“线下的现实生活”应调换位置;句中,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相同时,共同的主语应放最前面;句中,成分残缺,“促进”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边界”后加“的确定”。答案:“深入”改为“拓宽”“线上的虚拟社区”与“线下的现实生活”调换位置“生活安宁权入法”放到“不仅”前“边界”后加“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