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206.50KB ,
资源ID:1155514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5551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鄂东南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鄂东南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2015级高二年级二月联考试卷命题:赤壁一中 王文平 审题:赤壁一中 黄冬梅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礼义

2、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

3、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 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

5、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注】燔黍捭豚:指上古烹饪用具出现前对食物的简单加工情况。捭,撕裂。】1下列有关“礼乐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先贤为了维护

6、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因为那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了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来源:Z+xx+k.ComD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变化,主旨却不变。2下列对于“礼”与“乐”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人性的基础,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能陶冶情操,移风易俗,使人们知礼、守礼。B“乐”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

7、的地位和关系;“礼”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C远古时期,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周代以后,“乐”仍然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D由于“礼”“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古代的人们常常将其相提并论。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B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表明礼仪制度在那时就已初步建立。 C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D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8、一人一校一国家1898年7月的一天,山东威海卫的日本太阳旗降下,中国黄龙旗升起。第二天黄龙旗降下,英国国旗升起。这就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国帜三易”。原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德、法、俄各有所得,英国强租了九龙半岛和威海卫,强制占据威海卫的日本将威海卫归还中国,再由中国转租给英国。目睹这一幕国耻的北洋水师见习驾驶官张伯苓,受到强烈刺激。张伯苓是天津人,13岁考入设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1894年张伯苓在水师学堂毕业,翌年春天到通济舰。他亲眼见到了“国帜三易”,联想到甲午战争前的中国海军力量明显占优,为什么却战败了?问题在人。要想改变中国面貌,必须改造人,兴办新式教育,培

9、育一代新人。张伯苓怀着这样的信念离开北洋水师,决计以教育救国。 1898年张伯苓应严修之聘做家馆老师,教授其子弟。1904年春天,严、张二人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推广新式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强盛的根本原因。中国要想富强,也要走这条路。他们办起一所私立中学堂,张伯苓任监督,当年秋季招收学生73名,年底改名为敬业中学堂。此后,学生人数日增,校舍不够使用,开明邑绅郑菊如捐出天津旧城西南一块十多亩的荒地,严、张即在这里兴建新校舍。因为这处新校舍在城南的开洼,称为南开洼,简称南开,学校因此在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堂,1912年改称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张伯苓在到处化缘筹集办学经费

10、的同时,千方百计聘请饱学之士来校任教,范文澜、何其芳、老舍等先生都先后在南开任课。张伯苓从南开中学创办起就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旨在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他定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他重视修身教育,每周亲自讲修身课。一次修身课上张伯苓讲不许学生抽烟,当场有学生发问:“您不许我们抽烟,为什么自己抽烟?” 张伯苓当即唤校工,将自己所存的吕宋烟全数取来,当众销毁。校工惜之,他答道:“不如此,不能表示我的决心,从今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从此终身不再吸烟。南开在校学生也再无吸烟者。张伯苓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重视体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辟有体育场,举办天津市运动

11、会,自己也多次担任全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的总裁判。南开中学看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张伯苓不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迎合教育部门推行的各种会考。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手脑并用、知学合一的能力,学校增设了“社会视察”和“木工金工技能”两门必修课程,组建了校办工厂。私立南开中学升留级制度严格,淘汰率高。当时人们常说:“进南开难,毕业也难。”学校择优录取,考试认真,评分严格,毕业率约为50。在张伯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南开中学培养出了以周恩来、马骏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并逐步实现了兴办南开系列学校的设想:在南开中学的基础上,1919年9月创建南开大学,1923年增设南开女中,1928年增设南开小学,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

12、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其中南开女中始建于 1923年,到了 1924年,就已经有四名女子进入南开中学和男生一起听课了。南开中学的办学成绩引起海内外瞩目,孙中山曾赞誉说,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张伯苓热心襄赞国事。很多南开学生、校友,向往延安革命圣地,请张伯苓代为介绍,他都一一给他们写了介绍信,将大批有生力量迁往抗日后方。张伯苓重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经常用亲身经历的“国帜三易”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1935年11月张伯苓赴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1938年12月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

13、平津沦陷,当时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多有不便,惟独南开中学从容应变,弦诵未辍。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对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当南开校园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张伯苓大义凛然地宣告:“敌人所能毁者,南开之物质;敌人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投笔从戎,以身殉国,张伯苓闻讯说:“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1949年4月,蒋介石两次到张伯苓住所,要求先生离开重庆。去台湾或去美国,可任其选择。张伯苓始终不应。蒋氏又派蒋经国和张群先后三次劝行。张伯苓以“不愿离开南开学校,更不想离开祖国”为词,拒绝了蒋氏最后的

14、邀请。1951年2月23日,为南开教育辛劳毕生的张伯苓与世长辞,享年75岁。逝世的第二天,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专程到天津吊唁,他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他说:“张校长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摘编自爱国教育家张伯苓)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3分)来源:学.科.网A.从全文看,张伯苓制定的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允公”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献身精神;“允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本领;“日新月异”就是要求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革新。B.南开中学以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5、为旨,故意加大考试难度,毕业率只有50左右。C.张伯苓对抗日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当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无法正常上课时,惟独南开中学的学生们能正常学习。D.四子张锡祜以身殉国后,张伯苓的一番话既表露了对儿子杀敌报国的称许,也隐含了痛失爱子的哀伤,还表达了不能亲上战场报国的终身遗憾。5.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张伯苓的创造性表现在哪里?(4分)6.文章以“一人一校一国家”为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中张伯苓“一人”与 “一国家”关系的理解。(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这几天,霍夫曼的心情就如

16、同街道上空随风飘飞、不知方向的落叶一样纷乱复杂。 霍夫曼名义上是驻某国大使馆的武官,实际上是一名双重间谍,不仅为自己国家工作,也给敌国提供情报。当然,他也获得了他人无法想象的利益。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他娶了一个驻在国的姑娘,这样才有借口每天回家。 这天早上,霍夫曼刚进使馆,大使就要他去办公室。 霍夫曼下意识地摸了摸腰边的手枪。他看到二秘伯朗正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他,顿时意识到失态了,连忙笑笑,问:“有什么事吗?”伯朗耸耸肩,说:“我怎么知道。” 大使眯着眼睛吸烟斗,慢悠悠地问霍夫曼:“我亲爱的上校武官,你知道吗,在我们中间出现了一个可恶的家伙,他享受着我国纳税人为他提供的金钱,却在为我们的

17、敌人效劳!”说完,他用一双深邃的眼睛定定地看着霍夫曼。 霍夫曼站得笔直,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心里却在紧张地琢磨:看来我已经暴露了,怎么办?是鱼死网破,还是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问,霍夫曼听到一声“坐”。他一个激灵。大使离开座位,朝霍夫曼走来。霍夫曼暗暗捏紧了拳头 大使绕过霍夫曼,走到门边,将门轻轻关好,然后回过身,说:“有个重要的任务要你去执行,秘密押解这只狼回祖国,而且不能让他有所察觉,就像平常回国述职一样。当然,一回到祖国,我们就会对他进行正义的审判,让这个该死的家伙受到应有的惩罚!” 霍夫曼这才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他挺了挺腰,问:“大使先生,能告诉我这个家伙是谁吗?”大使说:“我们的二等秘书伯

18、朗。” “他?”霍夫曼做梦也没想到伯朗竟然也是双重间谍。他看到大使正用一种说不出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浑身一颤,心中恨恨地骂道:“你这只老狐狸,我差点上了你的当。你这是用特殊的方法考验我呢。混蛋!” 大使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两张机票,扬了扬,说:“喏,今天下午的。要记住,千万不能让伯朗有所发现,更不能让他溜掉。” 大使拍拍霍夫曼的肩头。来源:学。科。网 下午,霍夫曼和伯朗按时登上了飞机。今天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他还是摸不清。不过,看来自己暴露的可能性不大。退一步说,就算这伯朗是自己的战友,既然已经暴露,为了长远的利益,也只能让他做出牺牲来保全自己了。 霍夫曼看看伯朗,伯朗一路上嘴巴闭得紧紧的,什么也

19、不说。 在法兰克福转机要等待三个小时。两人无所事事,就在候机大厅里到处转。突然,伯朗对霍夫曼说:“上校,你替我看会儿包,我去趟卫生问。”说罢,也不等霍夫曼答应,就匆匆向卫生间走去。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霍夫曼的大脑竟一片空白,好一会儿没有反应过来。难道他发觉了,准备脱身?想到这儿,霍夫曼不由冒出冷汗。霍夫曼一个箭步冲到卫生间里,没人。他喊道:“伯朗先生!伯朗先生!”没人应声。霍夫曼真的慌了,他抬头看看天花板,有一块似乎有点松动,于是他一个打挺蹿上竖着的隔板,准备钻进天棚里。就这时,下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霍夫曼上校,您在干什么呢?” 伯朗像变魔术般地又出现在霍夫曼的面前,以至于霍夫曼都不敢相信

20、自己的眼睛了,他问:“你刚才”“噢,一个女士摔倒了,我帮了她一下。”伯朗若无其事地说,“你进来干什么,也解手?” “噢,是的。”霍夫曼忙跳了下来。 霍夫曼再不敢有一丝的大意了,19个小时的旅程他强打精神,不敢合眼。那伯朗好像也正在等机会,所以整个旅程中虽是哈欠连天,却一刻也不睡。 终于到了,两辆高级轿车将他们分别接到了外交部和国防部。 霍夫曼对国防部长一个敬礼,然后报告:“上校霍夫曼执行完毕祖国交给我的任务。” 部长点点头,然后冲门外一挥手,立时进来两个全副武装的军人,一下子将霍夫曼按倒在地上,给他戴上了手铐。 霍夫曼高声抗议:“部长先生,您误会了。我是奉命将伯朗押解回国的功臣!” 部长微笑着

21、说:“不错,伯朗是你押回来的。但你不知道,伯朗的任务就是秘密押解你回国。我们早已调查清了,你一直在为德意轴心国效劳,将我们的大量情报出卖给敌国!为了避免引起你的疑心,我们才给了你一项假任务。谢谢你的全力配合。” 霍夫曼听罢,目瞪口呆。 虽然霍夫曼没有供出什么,但军事法庭还是判处了他死刑。当行刑车停下来后,霍夫曼看到刑场上还停有一辆行刑车,一个人被推下车来。霍夫曼看到他,顿时惊讶得张大嘴巴,因为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伯朗。伯朗看到了霍夫曼,同样也露出惊讶的神情。 行刑官将二人推到一起,冷笑了一声,说:“互相认识一下吧,这位是012号霍夫曼,这位是009号伯朗。你们这对人民的败类。” 霍夫曼不由仰头长

22、叹。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开篇对落叶的描写和结尾对天空的描写都对人物有烘托作用,前者烘托出人物烦乱不安的心理,后者烘托出人物惊讶恐惧的心理。 B小说擅长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写伯朗“异样的眼光”“嘴巴闭得紧紧的”“一刻也不睡”等细节就透露出人物的谨慎警觉。 C当大使说出霍夫曼要押解的对象是伯朗时,霍夫曼看到了大使那“说不出的目光”,说明霍夫曼已经察觉大使在怀疑自己了。 D小说以二战时的西方战场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充满悬念的谍战故事,看起来是在写两个间谍,暗中却是在写正义力量的谋划,构思巧妙。 E小说在语言上不

23、追求华丽辞藻,以近乎白描的手法来写情节;在人物描写上注重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不使用修辞手法,文笔简洁明快。8小说在刻画霍夫曼的人物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4分)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是“秘密押解”,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是“谍影重重”,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父伦,字叙。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

24、”伦怒,召衍,将袒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伦弟殷趋白:“衍所禀举送夫人所,尚何云!”伦悟,繇是谮无入。调清源令,劝民力田,怀附流亡,观察使马燧表其能,徙美原。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历苏、虢二州。虢居陕、华间,而赋数倍入,衍白太重。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私谓衍:“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衍不听,复奏:“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臣见长吏之患,在因循不以闻。不患陛下不忧恤也,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陛下拔臣大州,宁欲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德宗公其言,为诏度支减赋。迁宣歙池观察使,简静为百姓所怀。幕府奏聘皆有名士,后

25、多显于时。卒,年六十九,赠工部尚书。衍俭约畏法,室无妾媵,禄稍周于亲族,葬埋嫁娶,倚以济者数十家。及卒,不能蕆丧,表诸朝,赐赙帛三百段,米粟称之。先是,天下以进奉结主恩,州藏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赞死,衍代之。旧贡金锡凡十八品,皆倍直市于州,民匮,多逃去,衍至,蠲革之。居十年,啬用度,府库充衍。及穆赞代州,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故虽旱,人不流捐,由衍蓄积有素也。路应为观察使,以衍有惠在民,言状。元和元年,诏书褒美,谥曰懿。(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

26、更囚逻娑城/阅六岁/B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C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 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D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11对文中句子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

27、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崔衍忠孝两全,名动天下。崔衍对自己的继母以德报怨;任宣歙池观察使时,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B崔衍为民请命,直言敢谏。崔衍奏报虢州赋税太重,请求减免赋税;裴延龄劝崔衍不要没事找事,崔衍依然上书皇帝,陈述本州民众的困窘。C崔衍奖掖人 才,勤政爱民。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多为名流;宣州发生旱灾,他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D崔衍严于律己、家风严整。崔衍不仅室无妾媵,而且亲族数十家的葬埋嫁娶都靠他的俸禄周济,以致他去世后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13把文中画横

28、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 (5分)(2)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元日田家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蛮榼:酒器。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14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

29、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D“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天,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E“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来源:学科网ZXXK1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7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

30、)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的结局。(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_,流入宫墙 ”。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在阅读中国古代典籍时,我们常常能从中学到古人的智慧。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这就是成语“曲突徙薪”的故事来源。那么与上文故事“曲突徙薪”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A如履薄冰 B厝火积薪 C防患未然 D盲人瞎马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

3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B.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C. 鉴于自然科学“双刃剑”的性质,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给人类的带来好处的同时,会不会因信息被滥用或错用而产生严重后果。D.督查组发现,有些部门未按要求把应急部署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环保局,环保局得到的信息仅为日常工作内容,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关联不大。19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2、 )(3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_。_。_。_。_。_。与生活隔离,还能写什么?巴尔扎克说:生活是最过硬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以才能“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精益求精是优秀作家最基本的品质文学说到底就是参与,参与到人民的实践中去走到人民的生活中去,好作品的种子才能萌发出来柳青、赵树理等作家为了写一部好的作品,双脚时常沾满泥土,四季深入农村A B C 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通顺,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划线句子不超过15个字。(5分)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其实, ,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

33、淡化。对此,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 ,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 ,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自然就会式微。越是如此,对于国人来说, ,而且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21、下图是教育部于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结构图,请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把这幅图的基本内容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序合理,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来源:Zxxk.Com近日,一部名为低头人生的2分钟48秒的短片获得了中央美院年度一等奖,

34、作者用夸张和冷幽默的手法描绘了新时代手机一族的生活状态,每个低头已经到扭曲的人,都只关注着自己掌上的方寸天地,于是,行人走路撞上电线杆,医生给病人打针不专心,消防员没能救下跳楼的人,车祸现场经过的路人在自拍该短片爆红网络,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看过短片,有人表示片子发人深省,有人则认为太过夸张只能当笑料,有人认为,对任何事情有收有放就能收放自如请结合材料,充分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7年鄂东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年级2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温馨提示: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答案,尤其是老师精心组织的解析点评。每一次考试

35、结束,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哪里错了,更要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并且多问问自己:我的答案完整吗?我答题语言规范吗?我作文审题立意的时候,思维逻辑有序吗?多问问自己,久而久之,你的好习惯就形成了,你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水平就慢慢提高了,那么,你的语文成绩也就越来越好啦!)1C(解析:周公“继承了殷商的礼乐”解说不正确,原文是“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2C(解析:A、“使人们知礼、守礼”是礼的作用;B、“礼”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D、常常将其相提并论的是孔子等儒家)3B(解析:文章“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与原文“夏礼因

36、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不符。)4、A (解析:B、强加因果,不是因为“以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旨”才故意让考试很难;C因果颠倒,“对抗日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错,文中是他在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率先在成创办学校;D“还表达了不能亲上战场报国的终身遗憾”错,应该遗憾得偿的欣慰。)5、变家馆为新式学堂,推广新式教育;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重实践,重能力;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兴办女中。(每点1分,答对任意4点给满分。)6、(3)“一人”字面上指张伯苓,突显他毕其一生热情投入教育事业,以身报国,

37、矢志未渝的人格; “一国家”指的是张伯苓一生强烈热爱的祖国,从决计以教育救国,为国培养人才,开创教育先河,到进行爱国教育,宣传爱国思想,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激励南开学子竭尽所能,建设富强康乐的新中国。“一人”“一国家”高度概括了张伯苓和国家的紧密联系,传神地地塑造了张伯苓的爱国形象,准确地评价了他一生的贡献、精练地概括了他的爱国精神。(1分,各2分)7. BD(选对一项给2 分。A.“惊讶恐惧的心理”不合理;C.有怀疑但并未“察觉”;E.“不使用修辞手法”表述不当,开篇的心情描写、伯朗像变魔术般地出现等就运用了修辞手法。)8背信弃义,唯利是图:为了获取利益,他背叛祖国,但又不完全“忠于”敌国,甚

38、至还娶了一位无辜的姑娘为妻作为掩护;为保全自己而牺牲“战友”。经验丰富,做事谨慎:在大使面前故作镇静,押解伯朗的路上不敢合眼。感觉敏锐,警惕性高:下意识摸枪,暗暗捏紧拳头等。(每点2分)9示例一:“秘密押解”好。 “秘密押解”未交代押送者和押送对象,标题本身能营造紧张神秘的氛围,为小说设置悬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秘密押解”是对小说主要事件的概括,霍夫曼和伯朗都是双重间谍,二者间的押解与被押解关系是相互的,但这个“秘密”他们并不知道,“秘密押解”是小说矛盾冲突集中展现的情节。(2分)用“秘密押解”为题表现了部长计策的巧妙,突出了正义的一方,彰显了主题。(2分)示例二:“谍影重重”

39、好。“谍影重重”制造了神秘氛围,小说一开始只提到霍夫曼是间谍,但“重重”显然不只是一个,标题中已经预示着可能还有其他间谍出现,为小说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谍影重重”交代主要人物身份,霍夫曼和伯朗都是双重间谍,但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真正身份,且不明白在押解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是被押解者,“谍影重重”暗示了情节的复杂;(2分)“谍影重重”暗示了押解任务的艰巨,侧面 表现出正义力量的智慧,有助于突出主题。(2分)(理由每一点2分,没有观点扣1分)10C【老师点评】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

40、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吐蕃”作前句的宾语,“伦”做后句的主语。11A试题分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老师点评】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12C13(1)(5分)(崔衍的)继母李氏,对崔衍不慈善。崔伦从吐蕃回来,李氏

41、穿着破旧的衣服来见崔伦。崔伦问她(这么穿的)原因,李氏说:“崔衍不供给我衣食”。(“敝”“以”“故”“ 衍不吾给”句式各1分,整个句意1分。)( 2)(5分)崔伦去世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恭敬。崔衍每年都给李氏所生的儿子崔郃偿还数不清的债务,所以崔衍做官做到江州刺史,而妻子儿女仅仅免受饥寒。(“谨”“岁”“负”“官”各1分,句意1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老师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42、,如此题中的“敝”“谨”“负”“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宾语前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崔衍,字著,是深州安平人。他的父亲叫崔伦。崔伦在宝应二年,以右庶子的身份出使吐蕃,吐蕃违背盟约,将崔伦扣留在吐蕃二年,把崔伦捉至泾州,逼迫他写信来约城中守将投降,崔伦不听从,又把崔伦囚禁在逻娑城(今西藏拉萨市),经历六年,崔伦始终不屈服,才允许他回国。崔衍,天宝末年以明经科登第,调任富平尉。(崔衍的)继母李氏,对崔衍不慈善。崔伦从吐蕃回来,李氏穿着破旧的衣服来见崔伦。崔伦问她(这么穿的

43、)原因,李氏说“崔衍不供给我衣食”。崔伦大怒,召来崔衍,想要袒露他的后背鞭打他。崔衍哭了,却始终不自己陈述内情。崔伦的弟弟崔殷,闻讯后赶紧前来说:“崔衍每月的俸钱,都送到我嫂子那里了,还说什么崔衍不供给(她)衣食呢!”崔伦才明白(其中隐情)。从此崔伦就不听信李氏的诬陷之言了。崔衍调任清源县令,勉励老百姓耕田,让流亡的百姓归附,观察使马燧上表表彰他的才能,朝廷将他调任美原。崔伦去世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恭敬。崔衍每年都给李氏所生的儿子崔郃偿还数不清的债务,所以崔衍官职做到江州刺史,而妻子儿女仅仅免受饥寒(衣食没有富余)。后来(崔衍)历任苏、虢二州刺史。虢州地处陕、华二州之间,而赋税却(比其他两州)

44、重了好几倍。崔衍向朝廷禀报赋税太重。当时裴延龄统管度支,正致力于聚敛赋税,于是私下对崔衍说:“以前的刺史没有揭露这件事的,您应该停止(揭露)。”崔衍不听,又上奏说:“我所治理的地区大多是山田,并且处在驿站传递的要道上,连年歉收,百姓全部流离失所。不减免租税,百姓会活不下去。臣看到近来诸郡议论民生,弊病在于官吏不为百姓向上陈述请求,不反映真实情况。不担忧陛下不忧民抚恤,而担心申请的不符合事实,不担心朝廷不怜恤宽恕。陛下提拔臣去治理大郡,我怎能想要看到百姓困顿却犹豫观望不说呢?”唐德宗认为他词理中肯直率,于是特别下令度支给减轻赋税。崔衍升任宣州歙县池州观察使,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他所选择的属下官

45、员,大多是名流。后来大多显贵通达。(崔衍)享年69岁。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崔衍生活简朴节约敬畏法律,家无侍妾。俸禄接济给亲族了。丧葬嫁娶,靠他接济的有几十家。到崔衍死时,家里穷得不能解决丧事,向朝廷上奏,朝廷赏赐300段布帛助办丧事,还给他相当的粮食。在此以前,天下官吏喜欢在税收之外进奉钱财以便巴结皇上获得恩宠, 州郡财力被耗尽了 ,为首的有韦皋、刘赞、裴肃。刘赞死后崔衍代替了他的官位。以前上贡有金锡共十八种,都是两倍的价钱从州里买来的,老百姓被掏空了,大多逃离,崔衍来后,把它免除了。在宣州十年,还是很勤俭的,府库也很充实。等到穆赞替代崔衍管理宣州时,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因

46、此宣州发生旱灾,宣州人不至于流散。正是由于崔衍原有的积蓄。路应担任观察使,因为崔衍对人民有恩惠,向朝廷说明情况,元和元年,皇帝下诏书褒扬赞美,给他的谥号为“懿”。14.A D(4分)(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4分)【解析】A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B项,从个人的角度看,百姓的生活是热闹的;从整个村子的角度看,是安宁祥和的。C项,“但祝”,在这一天人们见面都只相互祝福,所有的烦恼都不要提,作者刻意用一“但”字,也是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再去想被贬的事情。D项,“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一词古今异义,现在的元旦指公历的一月一日,古时的元旦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汉武帝

47、始,清末止。)。“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E项,“暮景”既写出了百姓欢度佳节、举杯互饮间完全不在乎天色渐晚,也表现作者并未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放在心上。【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民俗文化常识。15.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

48、点给满分。共7分)【解析】本诗写于作者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颔联写少男少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尾联写作者在感受了农家淳朴的民风、欢乐的节日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16.(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3)二川溶溶【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中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17.C(3分)【解析】

49、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盲人瞎马: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18.D(A项单谓语与并列短语所做的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B句式杂糅,去掉“因为”;C项,成份残缺,去掉“鉴于”或“使得”。)19. D 都是举例,按逻辑应从古至今排列,领起,应连在一起。都讲生活,应放在一起,且开头承接末尾,是对两句意思的总结,故其顺序应为。横线后的句子“与生活隔离,还能写什么

50、?”和生活有关,故应与紧密相连。综上可知,D项正确。20、式微的不只是春节(不只是春节在淡化或式微)节日是有灵魂的 越需要传统节日(越需要将传统节日传承下去)(第空1分,第空各2分)【解析】根据第空前文语境,谈论对象“过年”(春节)以及后文的关联词“也”推断出所填的内容应该是“不只是春节在淡化”等内容。根据第空后文内容可知,话题涉及“节日”与“灵魂”的关系,因此应该填“节日是有灵魂的”等内容。根据第空前文“越是如此”以及后文“而且予以传承”,意思更进一层,进一步说明传承的方式,表明应该填“越需要传承节日”等内容。21.(6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

51、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点出“核心”1分,有次序地写出“三个方面”2分,“综合六大素养”3分。据答题实际评分。)22.建议作文评分以44分切入。【材料解读】本材料选取一个风靡网络的视频短片低头人生,关注的是时下国人生活的一个热点“手机依赖症”(“手机一族”“低头族”),材料具有普适性,意在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对自身行为的审视和反思,从手机出发,从生活出发,从社会现象出发,上升到对怎样合理使用手机,怎样的生活和人生更有积极意义,怎样的社会生活更健康文明更具发展和活力的理性认识。行文需联系材料,从材料出发,

52、表达个人的思考,立意清晰明确,文体清晰,如为议论文,需论述展开充分有层次,不求就事论事,可拓展延伸,拓宽视野和论述,忌华而不实泛泛而谈。【立意参考】1、反对做低头族角度:仰望星空才能海阔天空;别做低头的井底之蛙;低头于方寸,得不偿失;职责所在,不得低头;低头有时也是一种冷漠(抬起头来,伸出手去,做一个有公德的热心人);热爱生活从抬头开始;人生在低头中暗淡(贫乏);别用低头浑浊清明世界(传播谣言);握紧了手机,丢掉了时间,只剩庸庸碌碌的人生。2、支持低头族角度:方寸天地亦可气象万千;低头也是一种思考(学习)的生活方式;没有低头何来抬头;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不得不低头;低头也能传递价值(传播正能量);低头也是一种抓紧时间的智慧之举。3、中间角度:切勿危言耸听,低头族也有抬头之时;收放自如,做手机的主人;天地自在我心,手机伴我成长;目光并不短浅,人生并未陌路,手机只是一程的伴侣;人生不是短片,手机并非导演,人生自有我做主。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