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济世经邦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与社会保障微点1 仁政治理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1古代户籍制度的沿革及特点(1)沿革战国开始建立户籍制度秦汉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汉朝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人管理隋唐隋朝实行“大索貌阅”,严防不实,唐承隋制宋户籍分主户和客户元明清元明按职业定户籍,清袭明制,但管理趋向松弛(2)特点2古代基层治理的沿革及特点(1)沿革秦汉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相互监督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互相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法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2)特点微点2 治国理政古代中国法律与教化的演变1古代法律与教化的演
2、变项目法律教化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特别突出,其具体体现在儒法之争,但最终法家思想因更切合社会现实而受君主们青睐儒家认为“礼”可以治国,主张用道德礼义教化民众秦汉至隋唐统治者重视法律,但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律令儒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统治者重视“孝”和家训,提倡礼制和基层教化宋元到明清宋明法律以唐律为蓝本,明清法律重视“例”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中,乡约是进行教化的基本载体,明清的乡约具有法律约束力2.“天理、人情、国法”相结合的中华法系(1)古代法律儒家化的三个阶段汉朝“引礼入法”:法律儒家化的发端。逐渐确立儒家思想对立法、司法的指导地位,使汉朝法律开始沿着儒家化的方向
3、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纳礼入律”:法律儒家化的完善。统治者开始直接任命儒臣来立法,从而使礼律进一步融合。唐朝“礼法合一”:法律儒家化的完成。唐朝确立以儒家主张的纲常礼数作为法律的指导原则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据。(2)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四大特点3古代的乡村教化的表现及特点(1)表现魏晋隋唐:魏晋以来,政府推广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明清:乡约内容逐渐由中央颁布,并具有约束力,与法律逐渐合流。(2)特点教化理念德性化:德教为先与道德至上,其核心理念贯穿中国古代教化思想。教化途径系统化:层级教化与立体网络,传统教化系统既包括各级各类组织化的学校系统
4、,也包括了乡约、族法、家规、祭祀礼仪、蒙学等自发的社会教化系统。教化手段多样化:典范塑造与制度规约,典范塑造、榜样作用成为古代教化的重要方法。制度规约是传统教化活动的又一方法。教化内容综合化:儒学经典教育与通俗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我国古代传统教化的显著特征是以儒学经典教育为主,并以通俗教育辅助之。微点3 治民安邦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与货币1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趋势(1)演变历程西周贡赋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秦朝按人丁收税,征发徭役、兵役汉朝“编户齐民”制度,依据百姓资产多少对封建国家承担田租、赋税、徭役、兵役北魏租调制隋唐租庸调制,按人丁收税,以“庸”代役唐中后期两
5、税法,由人丁税转为财产税北宋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明朝后期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规定“摊丁入亩”(2)演变趋势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废除。赋税品种: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人身控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2古代货币的演变历程及变迁规律(1)演变历程货币形制的统一最初的货币可能是海贝大约在商朝后期,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
6、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此后被长期沿用纸币的使用宋代交子:商品经济发展,铜钱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交子诞生,并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代:纸币为单一流通货币,称为“钞”明代: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白银货币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晚清时期,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圆。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变迁的规律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商朝以海贝作为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
7、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中国的货币形状很多。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后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唐高祖统一铸造“开
8、元通宝”钱,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商品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四川地区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是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微点4 安民兴邦古代的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社会救济背景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承担者政府是主体,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措施(1)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2)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官仓救大灾,民间义仓防小灾意义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2.优抚政策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年高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唐朝及以后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3.社会保障思想(1)大同均平思想(2)以民为本思想(3)仓储后备思想(4)兼爱交利、患难相恤4古代的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特点(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2)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