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1.21MB ,
资源ID:115530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553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案:第2部分 第5单元 第12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案:第2部分 第5单元 第12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 12 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 1|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19121919 年)1原因(1)革命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2)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3)外部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群众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2概况(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3)南京临时政府

2、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和政策,使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到了较快发展。3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4影响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经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特别提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1)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2)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要求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

3、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19271936 年)1主要原因(1)整顿税务。即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2)控制金融。即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3)改革币制。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即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

4、业、交通运输业。2表现 棉纺织业和面粉业以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1936 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作用: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19371945 年)1沦陷区:日本对民族工业的摧残和吞并掠夺的表现日军对未撤出沦陷区的民营企业以“军事需要”为名霸占 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 方针和目的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 掠夺的方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式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

5、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 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1)目的:国民政府为扭转不利的形势,争取主动,在战争初期逐步实现抗战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2)调整改组有关行政管理机构,确立战时经济体制。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战争紧迫的情况下,加强了中央尤其是军事委员会对经济的干预,对金融和经济行政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形成比较集中的经济领导体制,对促进战时社会经济的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了政府干预和控制经济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充裕了国家财政,对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制定开

6、发大后方的建设方针,将战时经济纳入长期抗战的轨道。国民政府基于长期抗战的设想,运用国家资本,在大后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于民营工矿业,国民政府采取鼓励海内外投资和奖助等政策。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制定计划,采取许多措施,发展大后方的交通建设。(3)作用民族工业历尽艰辛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后方经济发展和支持抗战,发挥着重要作用。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西南、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易误警示“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区别(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

7、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3)“官僚资本”则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四、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9461949 年)1原因(1)美国商品的排挤:蒋介石集团为取得美国援助以发动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排挤国货。(2)官僚资本的垄断。(3)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4)苛捐杂税不断增加。2表现:民族工业发展陷入绝境。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 1时空观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素养 2史料实证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和地位史料一 据统计,18581911 年

8、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 1 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 953 家,创办资本总额为 2 亿多元,而 19011911 年就设立了650 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 1.4 亿多元。其中江苏 162 家,湖北 82 家,广东 54家,四川 42 家,直隶 37 家,浙江 36 家,奉天(今辽宁)30 家,福建 22 家,安徽21 家,山东 20 家,湖南 11 家,江西 10 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行业纺织业缫丝业面粉业火柴业水电业机器业矿冶业 数量(家)82705328602073 资本额(万元)1332.1556.9786.81303813.8352.12272.9摘编自杜

9、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史料二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 1912 年到 1920 年间达到13.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011911 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原因。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 1901 年到 1911 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解

10、读时注意“而”“其中”等词语的使用。解读表格材料的基本方法是比较,通过前后上下全方位的比较,可以找出有效的信息。19011911 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近代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同时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2)史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及其特点。解读史料时首先要粗读史料,找关键信息。最关键的信息是时间,找到时间,就可以对知识进行准确定位。1912 年到 1920 年间,这一时期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受到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较大。试答(1)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

11、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2)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国民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素养 3历史解释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地位和作用(1)特点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多重压迫。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

12、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从发展历程看,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地位和作用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

13、路。素养 4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重性的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重性的根源。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是指他们一方面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这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发展受到压迫,他们会奋起反抗,因而具有革命性。但是他们自身力量弱小,无法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相抗衡,不得不依附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而生存,因而具有软弱性。1据记载,1916 年上海一家并不显赫的运输洋行,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内,就收到了铁路、面粉厂、纺织厂等工业行业的订单 20 多张。此现象说明()A中国工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B重工业已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C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大发

14、展空间D“实业救国”已经开始变为现实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存在“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等特点,并未出现跨越式发展,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近代民族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故 B 项错误;根据时间 1916 年和“订单 20 多张”可知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故 C 项正确;甲午中日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已变为现实,故 D 项错误。21935 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

15、,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C 在国家的经济统制政策之下,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机会是在减少而非增加,故 A 项错误;通篇材料都没有提及团结抗日的相关信息,故 B 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这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突出重点就是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故 C 项正确;所谓官僚资本指的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是在为官僚资本的扩张提供契机而非遏制其发展,故 D 项错误。3下表为 19331936 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33

16、年1934 年1935 年1936 年 增长指数100103.5105107.6A列强干预经济刺激消费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影响C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D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C 近代列强对华实行经济侵略,掠夺中国资源和财富,刺激经济消费不是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故 A 项错误;美国扶蒋反共政策是在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实行的,故 B 项错误;19271936 年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推动经济增长,故 C 项正确;当时是国共两党对峙时期,且东三省被日本占领,故国家统一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4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

17、驱直入并在华倾销,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仅有四分之一勉强能够维持运转。这反映出()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B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中国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D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A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始终在本国封建势力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求生,而日本投降后,这一状况仍未得到根本上的改观,故 A 项正确。考点 2|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20 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2)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中山装、旗袍受欢迎。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社交

18、礼仪逐渐采用握手、鞠躬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采用公历,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并步入社会。2交通事业的进步(1)1909 年,京张铁路通车。(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4)1909 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3通讯工具的变迁(1)20 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2)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2)影视事业:1905 年,中国

19、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图解历史 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易误警示 社会生活变迁的易错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二、近代后期的社会生活1建筑 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2交通(1)1920 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2)19

20、24 年,上海开始运行公共汽车。3大众传媒(1)广播:1926 年 6 月 1 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播;1928 年 8 月,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2)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斗争。(3)影视业: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业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在 20 世纪 3040 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影片。思维升华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规律(1)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2)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3)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

21、重的不平衡。(4)变化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中华民族特色。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 1时空观念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3中国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变迁素养 2史料实证探究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史料一 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

22、向来宾鞠躬,礼成。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习五一著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史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思考(1)根据史料一,简要分析北京地区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的背景。(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演变的特点。抓住史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新式”“旧式”“传统”等词体会史料内涵,理

23、解民国初年北京地区新旧习俗并存的特点。(2)史料二反映了天津开埠后,社会风气由“扬气”变为“洋气”,体现了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注意史料第一句话中的时间背景。把握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西化、“洋气”了。试答(1)背景: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经济:近代商业的出现与发展;思想文化:西方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影响。(2)原因:西方列强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素养 3历史解释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西方入侵: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

24、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经济发展: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民主思想: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政府推动: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2)特点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从过程看:与西方侵略相伴始终。有较强的半殖民地色彩,在中西、新旧并存中出现中西合璧。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

25、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仍广泛存在。素养 4家国情怀以家国情怀看待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1)摈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代替。这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由留辫到剪辫,服饰更具多样化;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同志等。(2)摈弃了男尊女卑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

26、(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代替。(3)人们的生活和习俗逐渐西化,求奢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吃西餐、穿西服、住洋房、乘汽车,讲究奢侈成为有钱人追求的一种时尚。1(2018江苏卷)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D 海上第一名园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 A 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 B 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

27、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反映,故 C 项错误;年画中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 D 项正确。2下表为 1927 年学灯编辑部对社会上婚姻观念的抽样调查情况,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婚姻观念()婚姻一经成约,即不宜解散婚姻一经成礼,即不宜解散 双方同意,即可解除婚约 赞成反对赞成反对赞成反对16.40%83.60%28.50%71.50%94%6%A崇尚自主自由B受政局变动影响较大C保守思想占主流D淡化了门第观念A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27 年”和对解散婚姻观念所占比例的增多,可以得出此时受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故 A

28、项正确;婚姻观念的影响属于内因,政局动荡是外因,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的数据比例可以看出,新潮思想占主要地位,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牵扯门第观念,故 D 项错误。3“自有申报以来,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阅之者尚多,销路至今未减。”由此可以说明()A申报在国内最畅销B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提高C报纸主要面对下层民众D申报内容通俗易懂D 材料没有其他报纸与申报国内销量的比较,无法得出申报在国内最畅销的结论,故 A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申报的销售情况,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无关,故 B 项错误;申报的发行是面对整个社会,不会特别面对下层民众,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市肆之佣伙,多于执

29、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可知,下层民众能读且乐读申报,这说明申报内容通俗易懂,故 D 项正确。4西班牙人雷玛斯于 1911 年 6 月 24 日在上海虹口建筑虹口大戏院,新兴的娱乐方式电影开始进入我国民间。当时上海自治公所针对电影的放映,曾公布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开设影戏院,必须领有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影片不得有淫亵内容,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 12 点以前为限等。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思想开放与保守并行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夜生活B 材料体现不出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故 A 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电影放映的管理办法可知既有封建保守内容,“男女观众

30、必须分座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 12 点以前为限等”,又有思想开放的体现,例如女子可以观看电影,故 B 项正确;对电影放映的管理可知,旧的风俗习惯受到冲击,但不是材料的主旨内容,故 C 项错误;材料中规定以夜间 12 点为限,不能体现人们难以接受夜生活,故 D项错误。20142018 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点卷别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全国卷2014电影发展与流通税费 全国卷2016抗战胜利后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全国卷2016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2017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情分析本讲内容属于低频考点。其中,命题以选择题为主,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1、,侧重对民国后期的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嬗变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今后的命题仍会以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立意,综合考查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真题研练感悟考法考法一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常考常新1命题点: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2016全国卷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

32、强D 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信息“抗战胜利后”,二是材料信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由此材料可知,国民政府战后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其主导地位加强,D 项符合题意。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反映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排除。B 项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C 项错在“开始”二字上。2命题点:抗日救亡与民族工业发展的关系(2016全国卷30)右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图文信息。该火柴图案的主题是“抗

33、敌”,主图是一顶大斗笠,上书“十九路军”,斗笠左右两旁分别有“振我中华”和“挽回利权”字样,这种设计是为纪念抗日的先锋十九路军。前方将士奋勇杀敌殊死抵抗,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体现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 项符合题意。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19 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 A、B、C 三项。3命题点:从经济角度考查日本侵华的目的(2015全国卷30)1938 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

34、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日本侵华分析。抗战时期,日本控制沦陷区的金融,通过发行“联银券”“军用票”等掠夺财富,以战养战,其目的是转嫁经济负担,故 B 项符合题意;日本侵略者的这些行径扰乱的是沦陷区的金融秩序,故 A 项错误;封锁抗日根据地主要是依靠物资管制制度,故 C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日本在金融领域的举措,与物资管制关系不大,故排除 D 项。考法二 创设新情境灵活考查五四运动以来新思潮影响下的社会变迁4命题点:20 世纪 30 年代社会习俗的变迁(2017全国卷29)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35、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B 根据材料中信息“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可知,当时上海的婚俗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B 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出民众婚姻是否实现了自主,A 项错误;材料中只反映出婚礼习俗的变化,并未体现出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 项错误;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并非受政府主导,D 项错误。5命题点:近代大众传媒对思想解放的推动(2017全国卷29)191

36、3 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B 广告宣传“思想日新”“谋卫生”,广告非常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说明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反映了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B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1915 年青年杂志的创办,在材料时间之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改良社会风俗”,C 项错误;虽然广告内容得到国

37、民认可,但不能得出国民是否实现了广告中宣传的文明,D 项错误。6命题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民族电影的发展(2014全国卷30)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 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C 材料不涉及中外电影制作水平,排除 A 项;仅从外国片与国产片的放映比例,无法判断出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的态度和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排除 B、D两项。

38、考向扫描权威预测考向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经济1命题点: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2019湖北八校联考)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 1928 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 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 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 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材料中计划和议案的制定并不能化解其对中国的冲击,故 A 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

39、都是为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故 B 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并没有阻止日本对华北地区的经济渗透,故 C 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故 D 项错误。2命题点: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税收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现状(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下表为 19421945 年国民政府专卖收入与税收比较。(单位:百万)时间税款收入专卖收入专卖收入占税款收入百分比1942 年2807135748.31943 年12 1693 15725.91944 年30 8493 50411.41945 年99 9842 2702.3据此可知,国民政

40、府的“专卖收入”()A强化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统治B随着国际援助的增加而减少C打击了民族资本家抗日积极性D为抗日战争提供了财政支持D 国民政府专卖属于经济政策,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不构成影响,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专卖收入没有逐渐减少,故 B 项错误;国民政府对盐、茶、糖、香烟实行专卖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构成一定影响,但在 1943 年开始逐步取消对盐、茶的专卖,改征税制,因而不会起到打击民族资本家抗日积极性的影响,故 C 项错误;国民政府对主要生活物资实行专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从而为抗日战争提供了财政支持,故 D 项正确。3命题点:解放战争时期国内的社会经济(2019齐齐哈尔模拟)194

41、8 年 4 月,东北日报评论道:“1947 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此评论说明()A国民党加大了对解放区经济的破坏B美国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经济严重恶化D官僚资本大肆地掠夺民营企业C 根据材料“1947 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可知国民党统治区物价暴涨,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美国侵华的史实,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1947 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可知,国民党统治区物价暴涨,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经济严重恶化,故 C 项正

42、确;材料中没有官僚资本大肆地掠夺民营企业的信息,故 D 项错误。考向二 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4命题点: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社会生活现象体现社会习俗的变迁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中流行“欲占人间风气先,起居服御用心研。矜奇立异标新式,不是摩登不少年”的说法,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以上现象说明上海()A成为全国时尚中心B主动破除国人陋俗C学生普遍崇洋媚外D西式生活方式发展D 材料仅涉及上海一地,不能全面反映全国状况,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西方生活习惯传入上海的状况,未涉及破除陋习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20 世纪 30 年代

43、”,西学东渐,中国生活方式趋向近代化,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西式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故 D 项正确。5命题点:近代社会的变化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2018广州调研)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A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D 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和九一八事变后前清举人身份认同的变化,并非传统士大夫的保

44、守思想,故 A 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5年华北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以“清代遗民”自居,可知反对民主共和,故 C 项错误;结合材料中九一八事变后,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认同“中国人”的身份,可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故 D项正确。6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戏曲的社会功能(2019湖北八校联考)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18891962)抗战前创作的戏曲有黛玉葬花、馒头庵、晴雯补裘、黛玉焚稿等;抗战时期创作的有桂剧梁红玉、木兰从军、京剧桃花扇等。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动荡年代人们借戏剧逃避现实B戏剧的教化功能开始发挥作用C戏剧有利于传播国家民族观念D戏剧的大众化取得了重大进展C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并没有逃避,而是进行了积极的抗争,故 A 项错误;戏剧的教化功能在一开始就存在,故 B 项错误;欧阳予倩在抗战前期所做的戏曲都带有悲观色彩,而到抗战时期所创作的戏曲都具有民族色彩,说明他借助戏曲来传播民族观念,以此激发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故 C 项正确;戏剧的大众化是指戏剧从高雅走向通俗,被大众所接受,与题干无关,故 D 项错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