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516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高考)2021届高三化学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P 31 S 32 Cl 35.5 Sn 119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年我国北方出现新冠疫情地域性集中爆发,在政府的科学防控下,疫情快速得到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医用口罩可以重复使用B.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过程中用到的“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C.我国研制的新冠疫苗采用冷链运输,以防止蛋白质变性D.过氧乙酸可以有效灭活新冠病

2、毒2.我国明代园杂记对海水提取食盐有如下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灰”的主要成分中含有B.上述涉及的“灰”主要作用是吸附C.“侯晒结浮白”中涉及物质分离方法是蒸发D.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金属钠3.某放射性核衰变的过程为,其中第二周期元素X、Y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B.原子半径:XYC.考古时可利用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D.与互为同位素4.镧的氢化物导电性很强,导电原理与金属导体相似,可以表示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镧系位于周期表第

3、七周期B族B.依靠自由移动的和导电C.推测晶体有很强的导电性D.中存在离子键5.用下图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图1:除去气体中混有的HClB.图2:制备并收集C.图3:加热熔融的纯碱固体D.图4:用海水制取蒸馏水6.视黄醛是形成视觉的重要物质(视黄醛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B.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共平面C.1mol该化合物最多与加成D.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 )A.用石墨电解溶液:B.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酸性溶液与溶液的反应:D.用溶液除去电石气中的硫化氢:8.我国科学家为提高多环芳香化

4、合物的合成产率,提出了一种广泛适用的模块化方法,过程如下(每一步反应都无法彻底进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 a位置的CH键被活化B.的引入提高了过程A、B的反应限度C.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该合成路线的原子利用率为100%9.甲胺在水中电离与氨相似,常温下,。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显酸性B.甲胺溶液中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常温下,0.1mol/L的甲胺溶液的D.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10.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硫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X与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所得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21B.硫单质在足量中燃烧所得产物是YC.

5、酸性:D.欲制备(硫代硫酸钠),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可以选择S与Z反应11.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g重水分子中含有的中子数为B.标准状况下,5.6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氢键数目为C.将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数目小于D.与足量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12.下列去除产品里少量杂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产品(杂质)方法A用溶液洗涤B通过水洗气C溶液加入足量的酸性溶液D通过洗气13.如图所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可以利用硫酸盐还原菌作为催化剂,以废弃可降解有机物为燃料,将废弃可降解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负极

6、反应之一为B.正极消耗(标准状况),负极被氧化的和共0.25molC.废弃可降解有机物不同,电池电压也会不同D.该电池可以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14.实验室测盐酸与亚氯酸钠制备二氧化氯气体的速率,装置如图所示。4mL0.2%溶液预先装入二氧化氯发生器,37.5%HCl装入加料漏斗。开启真空泵抽气,反应开始后,每隔2min用注射器取样1mL,测定溶液浓度。已知浓度过高时易爆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碘化钾吸收瓶中发生的反应为B.做实验时整套装置要先抽真空,再加入37.5%HCl防止聚集C.分液漏斗作为空气入口,起到搅拌作用D.实验过程中分液漏斗活塞保持关闭,防止逸出15.用一定浓度的NaOH

7、溶液滴定和的混合溶液(物质的量之比为11),得到滴加溶液体积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b与a的比值约为3B.滴加溶液体积为a时,若蒸干溶液,得到、和的混合物C.原样品中,满足关系:D.常温下,若磷酸的,则溶液的pH71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同主族。三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化物的稳定性:YZB.简单离子的半径:ZYXZ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ZYD.该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

8、答。(一)必考题:共42分。17.(14分)实验室制备无水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无水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蒸馏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需要在滴加浓盐酸一段时间之后,再点燃4处的酒精灯,原因是_;装置4需要加热的目的有_。(3)装置8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_,如果没有装置8,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在氯气过量的情况下,11.9g锡粒完全反应得到23.5g,则的产率是_。18.(14分)红矾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盐产品。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红矾钠的工业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铬铁矿

9、氧化煅烧所得熟料含有和,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氧化煅烧时,铬酸钠与纯碱会得到粘稠的共熔物,反应为固-液反应,改进措施是煅烧时向炉料中加入石灰石,所起到的作用是_(写出一点即可)。(2)“中和、过滤”得到的滤渣的主要成分有_,这一步需要煮沸,目的是_,不能用盐酸替代“母液”对浸取液进行中和,原因是_。(3)“浓缩、酸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44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数据如下:浓度3003705506809801100143863423128结合数据分析,操作X为_,目的是_。19.(14分)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主反应为副反应为回答下列问题:(1)_kJ/mol(2)

10、研究发现,温度T在490K620K范围内,乙烯的分压在0.0002MPa0.003MPa范围内,上述三个反应的速率r分别满足下列方程: 为主反应的平衡常数,在490K620K范围内数据变化很小,可认为不变。温度T在490K620K范围内,一定反应时间下,升高温度,则产物中环氧乙烷的选择性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原因是_。(3)一定反应时间下,乙烯转化率与环氧乙烷选择性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压强超过2.4MPa时,环氧乙烷选择性下降的原因是_;给定条件下,最适宜的压强是_。(4)当反应气通过装有催化剂的管道时,发生反应并使温度升高,因为反应有一个过程,所以温度最高的位置不在入口处,而

11、在入口靠右某一个位置。随着反应的完成,反应物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温度下降,在这个过中温度最高的位置叫热点位置。据此分析,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热点位置,应随催化剂的逐渐老化而向_(填“左”或“右”)移动,原因是_。(二)选考题:共14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4分)苏州大学研究团队对LETO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微观尺度对其进行了改进。回答下列问题:(1)Ti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分子中,Ti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2)第一电离能顺序:,原因是_。(3)解释Li的焰色现象:_。(4)某种LETO材料晶体

12、结构示意图如图,晶体中与的个数比_。研究团队向上述LETO材料中掺入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掺入的LETO的化学式可表示为。掺入不同数量的时,晶格参数发生相应的变化如表所示:x00.0050.0100.0200.32430.32440.32490.3255请分析,随x值的增大,晶格体积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LETO材料依靠填充在多面体层间的的迁移导电,随着x值的增大,推测材料的导电性能力将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5)与半径大小接近,但在晶格中很难迁移,当LETO材料中混有时,会部分取代_(填“”“”“”或“”)的位置,这可能会导致_(填选项标号)。A.在材料中迁移困难B.充放电循环稳定

13、性欠佳C.电容量损失21.【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4分)某六元环内酯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C的化学名称是_。(2)AB的反应类型是_。(3)DE发生了两个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和_。(4)A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有_种,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任写一种)。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5)写出以苯乙醇、乙醇和乙醇钠为原料,合成的路线(无机试剂任选):_。化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结合热点与化学知识,考查科学防控常识及相关知识。【解析】医用口罩是一次性口罩,A项错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

14、O,B项正确;蛋白质在温度较高时发生变性,需要低温保藏,C项正确;过氧乙酸含过氧键,具有强氧化性,可有效灭活新冠病毒,D项正确。2.【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以化学史料情境为载体,涉及物质的成分、工艺原理、物质分离方法、电化学原理等必备知识。考查考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体现了化学学科本质价值和社会价值。【解析】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含有,A项正确;利用了草木灰的吸附作用,B项正确;海水蒸发析出NaCl,利用了蒸发的物质分离方法,C项正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是NaOH、和,D项错误。3.【答案】D【命题意图】从核反应式中获取两种核素的质子数、中子数发生的变化,依据核反应的

15、质量数守恒原理,结合试题给出的补充信息,判断元素X、Y的种类。再利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位置、元素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关系的规律性,结合常见短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判断各选项的正误。本题运用核反应的有关知识,巧妙地把最基础化学知识的考查与证据推理能力的评价紧密结合起来。【解析】X的质子数为Z,Y的质子数为Z+1,说明X与Y是相邻周期的两种元素,再结合“第二周期元素X、Y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的信息,推断X和分别为C和N。X和Y的质量数均为W,说明衰变过程质量数守恒,但是质子数增加1,推断出中子数减少1,又产生1个电子,推断出该反应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A项正确;C的

16、半径大于N,B项正确;用于考古,推测文物年代,C项正确;与的质子数不相同,不是同位素,D项错误。4.【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基于证据对结构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解析】镧系位于周期表第六周期B族,A项错误;根据题目信息“导电原理与金属导体相似,可以表示成”,可知依靠自由移动电子导电,B项错误;无法由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推导,也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证据不足,C项错误;依可知,与之间存在离子键,D项正确。5.【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以实验探究情境为载体,涉及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等实验基础必备知识。考查考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体现化学学科本质价值。【解析】能与溶

17、液反应而损耗,应该用饱和溶液,A项错误;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B项错误;瓷甘埚中含有,高温加热纯碱时发生反应:,瓷坩埚被腐蚀,C项错误;可采用蒸馏法使海水淡化,D项正确。6.【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基本性质。【解析】键线式的拐点和顶点表示C原子,根据C原子的4价特征,可以得出视黄醛的分子式为,A项正确;饱和碳原子连接的4个原子无法共平面,B项正确;因为醛基也可以与加成,所以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6mol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醛基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D项正确。7.【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情境书写方程式的能力,涉及的情境有电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复

18、分解反应等。【解析】阳极放电,阴极电离出的放电,总反应为,A项正确;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有剩余,会与生成的结合得到HClO分子,所以B项的方程式为,B项错误;是弱电解质,不可以拆分,C项错误;硫化氢为弱电解质,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D项错误。8.【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认知素养和基于浓度商或耦合视角认识反应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解析】物质中a位置的H原子在过程D中脱去,A项正确;2a的引入,降低了物质的浓度,使过程B正向移动,同理,过程B正向移动会快速消耗物质,降低了过程A的浓度商,使过程A正向移动,所以引入2a使平衡正向移动,提

19、高了过程A、B的转化率(即反应限度),B项正确;改变了反应历程,显然是全过程的催化剂,C项正确;从反应全过程看,Br没有进入产品3aa,原子利用率不是100%,D项错误。9.【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以陌生物质甲胺设置学术探索情境,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核心知识。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解析】为强酸弱碱盐,其溶液显酸性,A项正确;温度升高,促进甲胺电离,溶液中增大,B项正确;0.1mol/L的甲胺溶液中,C项错误;由于水解,溶液显酸性,故有:,D项正确。10.【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以物质类别与化合价的关系设置学术探索情境,考查物质性质与转化必备知识,体

20、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解析】与混合,发生反应是,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21,A项正确;硫单质在足量中燃烧所得产物是,不是,B项错误;酸性:,C项正确;(硫代硫酸钠)中S元素化合价平均为+2价,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必然有一种物质中S元素化合价比+2价高,一种比+2价低,可以选择与S反应制取,D项正确。11.【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物质的结构与组成、性质与变化等必备知识。【解析】因为D原子中有1个中子,所以分子含有的中子数为,A项错误;甲烷和乙烯分子中碳氢键的个数相同,5.6L混合气体中所含碳氢键数目为:,B项正确;溶液呈中性,即,根据电荷守恒

21、,所以与,物质的量相等,为,C项错误;与的反应是可逆的,D项错误。12.【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解析】不溶于溶液,而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后进入水相,用溶液洗涤后进行分液,可以去除中的,A项合理;NO不溶于水,而可与水反应从而被除掉,B项合理;过量的酸性溶液能够把混有的溶液中的氯离子氧化为有污染性的氯气,并且引入钾元素和锰元素杂质,C项不合理;易溶于,HCl难溶于,D项合理。13.【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基于环境保护理念,向考生介绍一种集废弃有机物处理、水体重金属去除和发电为一体的微生物电池,考查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和电

22、池原理图的分析能力。【解析】观察电池原理图可以得出在负极区失去电子的物质有可降解有机物(被氧化为)、和,A项正确;当正极得到2mol电子时,由于负极产物中S和的物质的量之比未知,所以无法得到负极消耗和的总物质的量,B项错误;电池的电压与电极材料、电解液、两极放电物质有关,C项正确;和可以沉淀重金属阳离子,D项正确。14.【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和安全意识的科学态度素养。【解析】污染空气,用酸性KI溶液吸收,A项正确;实验前先打开真空泵,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盐酸一次性加入发生装置,产生的快速被抽走,防止聚集爆炸,B项正确;实验过程中,为使真空泵工作顺畅,应保持分液漏斗活

23、塞打开状态,空气从分液漏斗快速进入发生装置,起到搅拌和曝气作用,C项正确,D项错误。15.【答案】B【命题意图】基于滴定曲线,考查考生对滴定突跃、溶液中溶质种类、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以及电离常数与水解常数之间数学关系的分析。【解析】每一个滴定突跃都是由磷酸或磷酸氢根中的一个氢被消耗掉时产生的,NaOH先与反应得到,此时消耗1个单位的NaOH,溶液中得到2个单位的;NaOH再与应,消耗2个单位的NaOH,故图中b与a的比值约为3,A项正确。a值时,是第一滴定终点,此时恰好生成,蒸干得到,B项错误。原样品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两式联立,消去项,得到,C项正确。分析溶液的酸碱性,需要定量比较其电离

24、常数与水解常数,若其电离常数大于水解常数,则溶液呈酸性,反之呈碱性。过程如下:由上述关系得,D项中已知,可得,结论:溶液呈碱性,D项正确。16.【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以物质的结构式设置学术探索情境,考查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必备知识,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解析】依据题目信息,可推知X、Y、Z对应的元素分别为:O、S、Cl。非金属性:SS,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C项正确;该化合物中S原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项错误。17.(14分)【答案】(1)微热蒸馏烧瓶,8处导管口有气泡,停止微热后,8处导管口倒吸一段水柱(2)用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在空气中水解 加快与Sn的反应

25、速率,促进气化使其分离出去(3)防止装置9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6 (4)90.0%(写为90%或0.9不扣分)【命题立意】本题基于无水的制备实验,考查无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解析】(1)微热法检验装置气密性要注意观察停止微热后管口倒吸一段水柱,才能够证明气密性良好,不能只观察微热时在导管口产生气泡,因为也可能是漏气缓慢而使导管口产生气泡。(2)试题中明确交代了易水解,据此可知先通的目的;对Sn与反应进行加热,除加快反应速率外,还可使气化,这需要考生注意。(3)题干交代易水解,可知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装置9中水蒸气进入装置6。(4)理论上产生的质量为,的产率。18.(14分)【答案】(1) 分解产生

26、大量的起到搅拌炉料的作用,增加同氧气的接触面积;与和反应,降低纯碱在副反应中的消耗;与和反应得到钙盐沉淀,减少浸取液中的铝硅杂质(2)、(或) 促进水解、防止产生胶体 盐酸能将Cr()还原为Cr(),同时产生污染(3)(4)蒸发结晶、(在44左右)趁热过滤 除去【命题意图】以红矾钠的工业制备为情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解析】考生可根据下面的流程对本题目进行理解:(1)根据题目给出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信息,可以写出方程式。本小题设问的难点在于第二个问题。(2)偏铝酸钠和硅酸钠在酸性溶液中都是不存在的,会分别水解成、;再结合工艺的目的,也是在这一步骤进行除铝和硅。和都是胶状沉淀,难以过滤来

27、分离,在沉淀时需要加热以促使其更好地沉淀。(3)将铬酸钠酸化,转化为重铬酸钠,是常考的反应。(4)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溶解度随浓度的增大急剧减小。如果对溶液进行浓缩,则会增大浓度,继而降低溶解度,使析出。19.(14分)【答案】(1)-1216.6(2)降低 根据速率方程,升高温度时,增大最多,即反应速率增加最多,导致产物中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3)主、副反应速率随压强增大而增大,由于主、副反应均放出大量的热,导致反应气体升温,而温度的升高导致反应速率比主反应速率提高得更多,从而导致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只要学生答出“增大压强导致反应(或副反应)速率增大得更多”即可) 2.4MPa2.5MPa之

28、间的数值均可(4)右 随着催化剂的老化,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放出最大热量的时间被推迟,导致热点位置右移【命题意图】本题根据速率方程,比较温度对主、副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基于速率(动力学)理论,解释工业生产中目标产品的选择性数据变化和热点位置移动方向,深度考查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基于理论分析、预测数据的能力。【解析】实际上,反应速率方程指数项中的“85280”就是该反应的活化能,由此可知,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程度越大。换言之,升高温度,则活化能大的反应的速率增大得更多,这就是解答这道题目的核心。据此,就可以对(2)和(3)中选择性变化数据进行解释。(4)虽然“热点位置”是专业名词,但是结合反

29、应的放热特点及对速率的影响,就可以进行解答。(1)反应=反应-反应,所以.(2)观察速率方程,的指数项中的“85280”明显大于和的“76970”和“63070”,的“9510”远大于和的“40.69”和“1.34”,所以升高温度时,增大最多,即反应速率增加最多,导致产物中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在数学上,的变化对r的贡献可忽略)。(3)压强在2.4MPa后,乙烯的转化率快速升高,而选择性迅速下降,速率呈指数级变化,是温度升高引起的。主、副反应速率随压强增大而增大,由于主、副反应均放出大量的热,导致反应升温,而温度的升高导致反应的速率比主反应速率提高得更多,从而导致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工业最优

30、压强应该是原料转化率最高且目标产品选择性最高,如果做不到两者都最高,则选择两者数据乘积的最大压强(在不考虑经济因素的前提下)。两个因素综合分析,发现2.4MPa2.5MPa之间的数值最优。(4)随着催化剂的老化,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放出最大热量的时间被推迟,导致热点位置右移。【试题点评】这道题目以速率方程为核心理论,考查学生基于对理论的深度理解,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这道题目基于工业实际,真实情境,紧紧围绕定量分析方法,对理论(速率方程、活化能对温度与速率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度考查。题目新颖,问题设置深刻而实际,突出体现了基于素养评价的试题特点。20.(14分)【答案】(1) 正四面体(2)N的价

31、电子为,2p轨道是半充满,比较稳定,第一电离能较高(或O失去的是已经配对的电子,配对电子排斥,因而第一电离能较低)(3)受热时,Li的内层电子被激发跃迁至外层轨道,从外层轨道重新跃迁回内层轨道时,以特定波段的光能放出能量(4)41 的半径大于的半径,导致掺入的数目越多,晶格体积越大 增强(5) ABC【命题立意】本题以新材料为素材,考查物质结构相关知识。【解析】(1)Ti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是正四面体构型。(2)教材上关于此原因给出两种解释:N的电子排布是半充满,比较稳定,第一电离能较高,或O失去的是已经配对的电子,配对电子排斥,因而第一电离能较低。(3)硝基是吸电子基团,可将羧基中氢氧键向O

32、原子方向吸引,增强了羧基中氢氧键的极性,有利于羧基中的离去。(4)处于6个构成的八面体空隙,示意图中八面体横向的4个与另一个八面体共用,记为1/2,八面体纵向的2个不共用,记为1,所以晶体中与的个数比41;的半径大于的半径,导致掺入的数目越多,晶格体积越大;掺入会使晶格间隙增大,可供的迁移的空间增大,导电能力增强。(5)半径大小相近是晶体材料中离子能够混排的必要条件(几何因素),所以会部分取代;由于在晶格中很难迁移,其会阻碍在八面体层间的迁移,进而导致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欠佳;锂离子电极材料在放电时的电极反应通式为,正极(M表示正极材料),负极,可见,材料中的含量与电极能够转移的电子数相关,所以

33、部分被取代后,会降低电池的电容量。【试题点评】题目基于微观尺度,呈现了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一个研究角度。围绕离子半径对晶格结构的影响,分别提出晶格体积的变化、导电能力的变化、离子混排对电极性能的影响,考查角度新颖,创新度高,贴近真实科研情境。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是一道基于素养评价的试题。21.(14分)【答案】(1)4,5-二甲基环己烯(2)还原反应(3)(4)19 (或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5)【命题意图】本题基于的合成路线,考查有机官能团之间的转化。【解析】可以依据已知信息给出的反应,得到A的结构式为。AB是加氢去氧的反应,为还原反应。拓展知识:是常见的有机反应的还原剂,有参与的反应都是还原反应。根据D的结构特点和C的分子式,结合碳碳双键可以被氧化为羧基的基础转化关系,可知C的结构为。命名时从碳碳双键中的C原子开始编号,将六元环依次编为1到6,可得到C的化学名称为4,5-二甲基环己烯。D到E首先发生的是D与在浓硫酸下的反应,显然是酯化反应:。根据与的结构关系,可以得出DE的第二步反应为取代反应:。满足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和能发生水解反应两个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其中有醛基的结构可以发生银镜反应,有以苯乙醇、乙醇和乙醇钠为原料,合成的路线可以参照DE的反应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