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选修四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475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选修四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选修四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选修四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选修四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材料一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材料二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疆谏,振百姓之急

2、,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史记(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恬为加强边防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司马迁对蒙恬的评价。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修筑了宽阔的直道”,进行归纳概括,可以得出其措施为驻守军队,武力反击;修筑要塞,连接长城;推广郡县制,建立行政机构;修筑驰道,改善交通;调配人力,垦殖固边。第(2)问,根据材料二“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

3、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疆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可知司马迁重点在讲蒙恬修筑长城的消极方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忽视了民生,仅仅看到了消极的一面,但是忽略了匈奴危及边疆的现实隐患,和修筑长城对中原地区的长久安定的重要意义。答案:(1)措施:驻守军队,武力反击;修筑要塞,连接长城;推广郡县制,建立行政机构;修筑驰道,改善交通;调配人力,垦殖固边。(任答三点即可)(2)评述:司马迁认为蒙恬修筑长城,加重人民负担,忽视民生。司马迁看到了统一之初,民力有限,但忽略了匈奴危及边疆,以及修长城对中原地区的长久安定的重要意义。2材料海瑞

4、(15141587),海南琼山人。在明朝日益走向衰落之时,他怀着“拯世救民的苦心”,身体力行,为明朝的封建统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初入仕途,任知县期间,严惩了原兵部尚书张鏊的侄子张魁。他长期担任中下级官吏,积极主张为官要“救民疾苦,革除粮差弊孔,免去百姓遭劫财之运”,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海瑞在开矿条例中指出:矿藏乃天地自然之利,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开矿,都应本着利国利民的原则,不能以矿利为借口,增加矿民负担。他认为“万里之民,无非吾民”,应“视百越人之于秦者”。后来海瑞罢官回乡,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利用自己的威望,为家乡人们减除痛苦,在当时他就有“海青天”之誉。海瑞的故事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

5、理,编成了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戏剧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摘编自黄志红海瑞的治国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海瑞的治国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瑞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解析:(1)根据材料“他初入仕途,任知县期间,严惩了原兵部尚书张鏊的侄子张魁”得出严惩贪腐,革除弊政;根据材料“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得出秉公执法,维护公正;根据材料“他长期担任中下级官吏,积极主张为官要救民疾苦,革除粮差弊孔,免去百姓遭劫财之运”得出减轻赋税,救民疾苦;根据材料“他认为万里之民,无非吾民,应视百越人之于秦者”得出民族平等,一视同仁。 (2)根据材料,可

6、以从海瑞自身优秀品质、人们对公正廉明官员的期待、各种艺术形式对海瑞形象的再塑造的角度进行作答。答案:(1)思想:严惩贪腐,革除弊政;秉公执法,维护公正;减轻赋税,救民疾苦;民族平等,一视同仁。(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海瑞自身的“清廉”“公正”“忠义”品质;人们对公正廉明官员的期待;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对海瑞形象的再塑造。3材料从20 世纪初开始,勾践成为国民党宣传中的常见形象。国民党教育部批准的市民千字课一书强调勾践遭受的耻辱以及克己、耐心的性格,两年内该书发行超过三百万册。儿童文学、戏剧剧本、海报标语、商业广告也引介勾践。20世纪30年代后期,多忽视他所受的屈辱,而强调吴越战争和勾践为复

7、国做的努力。1960 年,吴晗等学者通过报纸、杂志宣传“自力更生”的勾践形象。19601961 年,演出团体纷纷以“卧薪尝胆”为主题进行演出,其中戏剧超过百部。1990年以来,常将“夫差”作为反面例子警示领导干部,不能忘记人民和国家利益。同时用勾践激励那些境况不佳的企业负责人,不要放弃希望;告诫求职者不要坚持一开始就要得到完美的岗位,鼓励他们挑战艰苦的工作。 保罗柯文勾践故事在20世纪中国:跨文化视角 (1)根据材料,指出20 世纪对勾践的评价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初期和末期对勾践评价不同的原因。解析:(1)据材料“用勾践激励那些境况不佳的企业负责人”可以看出是

8、肯定评价,据材料“勾践成为国民党宣传中的常见形象”和“两年内该书发行超过三百万册”可以答出得到政府支持、民众欢迎,据材料“勾践遭受的耻辱以及克己、耐心的性格”“强调吴越战争和勾践为复国做的努力”和“宣传自力更生的勾践形象”可以答出评价内容多样、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和受社会环境影响。 (2)20世纪初期可从中国、日本、国民政府角度回答,20世纪末,从国际上和中国国内角度去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基本是肯定评价;得到政府支持、民众欢迎;评价的内容多样;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受社会环境影响明显。(2)原因:20 世纪初,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日本加紧侵华;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尚未做好反侵略的准备,所以倾

9、向于宣传克己、忍耐;20 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改革开放逐渐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所以与经济活动相联系。4材料一“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唯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引自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材料二“张问达、王雅量能焚毁卓吾之书于一时,诬陷卓吾之身于一日卓吾书盛行,咳唾间非卓吾不欢,几案间非卓吾不适,朝廷虽焚毁之,而士大夫则相与重锓(锓,印刷),且流传于日本”。 引自吴虞李卓吾别传 (1)依据

10、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对李贽的不同评价并说明原因。(2)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解析:(1)第一小问评价,据材料一“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得出认为李贽颠覆传统,“非圣无法”,欺世盗名,罪大恶极;据材料二“卓吾书盛行,咳唾间非卓吾不欢,几案间非卓吾不适,朝廷虽焚毁之,而士大夫则相与重锓(锓,印刷),且流传于日本”得出认为李贽的书虽然被毁,但其思想影响深远,流传甚广;第二小问原因,从时代背景、评价者阶级立场以及目的等方面回答即可。 (2)结合李贽所生活的时代,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加以说明即可。答案:(1)不同:材料一认为李贽颠覆传统,“非圣无法”,欺世盗名,罪大恶极。材料二认为李贽的书虽然被毁,但其思想影响深远,流传甚广。原因:时代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政治要求不同。(2)说明:李贽所生活的时代,新经济基础薄弱,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理学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统治者实行思想专制,这样的社会环境无法使新思想得到孕育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