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分封形势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A.分先代贵族到边疆巩固边防 B.王室贵族全部镇守边防重地C.血缘宗亲是分封的主要依据 D.形成了层层分封的等级制度2、某学者说,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建立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形成了现代的有权力的国家,它可以阻止社会组织的形成,阻止其他组织能够挑战它权威的可能性。 “现代化的政治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 D.科举制3、册府元龟宪官部说:“夫宪官之职,大则佐三公统理之业以宜导风化,小则正百官纪纲之事以纠察是非,故汉魏以还,事任
2、尤重,至于选用,必举贤才。”材料意在强调A.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B.要严防监察官的失职C.察举选官的标准是贤才 D.要重视监察官的选拔4、在中国古代,“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科举制最终取代了“以德取才”和“综合衡才”的荐举制,这是由于A.官员品德与治理能力无关 B.科举制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C.科举制有考察德行的功能 D.人治社会荐举制主观因素突出5、“隋文帝废三公府僚,令中书令和侍中知政事,遂为宰相之职”,但在三省长官共为宰相的权力格局中朝之众多,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三省体制下尚书省权力较大 B.三省体制下中书省有名无实C.三省体制下尚书省负责执行 D.三省体
3、制下门下省负责决策6、明代政治史一书中认为:“内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或延缓最高决策的制定,,阁臣工作的效率、封驳章奏的次数以及人员的素质,对行政效能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真正能改变皇帝意志却不易。”由此可见,明代内阁A.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 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C.弥补了废除丞相后的弊端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7、秦汉到明清的地方体制中,一级、二级地方政府体制多有更迭,但县作为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其数目、职权变动不大。县“变动不大”的主要原因是A.县制设置沿袭传统 B.县小易于中央直辖C.百姓对县制的推祟 D.县能有效治理地方8、鸦片战争之前,英国每年的煤产量达到300多万
4、吨,生铁产量达到140万吨同时,清朝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由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说明了A.政治决定经济 B.经济决定政治 C.英国发达 D.清朝落后9、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参与对中国某次战争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行抢都是替教士干的。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这次战争后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C.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D.中国人民丧失了反抗意识10、中东战纪本末描述了某次战役情形,“乃各铁舰避于威海卫,间或徉遣偏师开出口外而且舰既入口,即
5、飞电天津督院云,某某船巡逻至某处,并无倭船踪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政府不给对方开战口实 B.这次战役出现于黄海海战之后C.中国遭到多国的共同侵略 D.这次战争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11、圣言会传教士安治泰多方挑衅,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京飞扬跋扈这激发了中国民众对外来势力的仇恨,由此引发了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D.反割台斗争12、1935年12月,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张群在会晤日本驻华大使时指出:“中日问题始终未能圆满解决,究其原因,不外每遇一事为一时之解决,未作根本之打算,故迁延迄于今日。费方未能认识我方之诚意,我方深感贵方要求无厌,太难应付。”材料表明A.
6、国民政府力图彻底解决中日问题 B.国民政府对日坚持“不抵抗”方针C.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已有一定调整 D.日本拖延政策引起国民政府不满13、彭德怀曾说:“在敌人后方进行主动的大规模的战役进攻,这还是第一次。这一战役进攻的胜利将为华北创造出一个新的局势,而这个新局势将更多地牵制敌人(日军)兵力阻止敌人向大后方进行正面的进攻。”材料中所说的战役A.是为了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 B.使抗日根据地日益扩大C.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D.是国共联合作战的结果14、下表为抗战期间正面战场正规军伤亡状况及击毙日军数量。据此可知年份1937-19381939-19401941-1945正规军伤亡(人)1044268
7、1019911853603击毙日军数量(人)250730263251307479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B.消灭日军的数量逐年递增C.正面战场伤亡远多于敌后 D.国民党抗战积极性的变化1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地方官吏由人民选举,“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乡官如有贫污不法的,人民可以检举揭发,随时革退。据此可知A.太平天国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 B.天朝田亩制度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C.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 D.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建设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16、“在太平天国治下的天京和苏福省,有人学习外语,有人使用西式武器,有人关心西方的机器和地图,有人讲论欧洲的政治和发明,这是一
8、种崭新的时代风尚。而在清朝统治下的京师和其他地方,当时还是禁忌。”材料说明A.太平天国政权是由先进阶级建立的 B.太平天国反封建斗争更为彻底C.太平天国在某些方面顺应历史潮流 D.太平天国同西方国家联合反清17、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制定国会议员年俸时,议员汤漪认为:“吾议员受国民之委托,责任如何(此)之重大,若报酬太菲,即以国民方面论,亦必觉不安。且行政官月费动辄八百元,至少二百余元,我议员在最高机关,何能大相悬殊。”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B.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意识浓厚C议员对自己的身份认识不准确 D.中国由此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18、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
9、动和辛亥革命,曾经被称为“三次革命高潮”,是晚清政治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研究由政治史领域向社会史,文化史等研究领域渗透与扩展。这一变化说明A.关于”三次革命”的史料越来越多 B.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视角日趋多元化C.历史研究观点出现了颠覆性变化 D.否定政治运动历史作用的倾向出现19、1919年,北京等地流传着名为“请看高丽现实之惨状”的漫画。描绘了朝鲜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惨遭屠杀活埋的场面。其目的是A.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 B.表达对朝鲜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C.激励国人反帝爱国斗争的决心 D.赞扬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精神20、决定
10、中国命运的三天遵义会议中指出遵义会议的主题,一是“决定和审查在黎平会议所决定的暂时以黔北为中心,建立苏区根据地的问题”,二是“检阅在反对五次围剿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材料说明遵义会议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A建立革命根据地 B.调整军事斗争的策略C.转变党的指导思想 D.批判王明“左”倾错误21、蒋介石命令郑州绥靖公署:“决以有力一部扼守高城、枣阳地区,主力索共军主力,包围于桐柏、大洪山地区子以歼灭。”自6月26日起,国民党军队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感以北的中原解放军阵地大举进攻。这反映了A.三大战役的序幕已经揭开 B.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C.解放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D.国共展开了战略
11、决战22、“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满足广大人民的民主需求,适合本国的基本国情。”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的政治制度最能体现“民主需求”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23、自13世纪元朝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起,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在将西藏纳入统一国家的前提下,还采取了“因俗而治”“因事而治”等特殊的政策,在行政建制和治理方式上,采取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差异的政策。材料意在强调A.西戴自治区成立于建国之前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C.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渊源 D.元朝宜政院是自治制度的雏形24、1967年
12、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公安六条”,提出要“保障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大串联的正常进行”,“要依法严惩反革命”。该文件A.导致了“文革”爆发 B.健全了法律体系 C.纠正了“左”倾错误 D.加剧了社会失序25、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一系列关于民事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论以及一批经济方面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涉外方面的、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要法律进行立法和修订。这说明我国A.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B.实现了依法治国C.完成了拨乱反正 D.实现了有法可依 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8分)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黄帝至西周时
13、期已有宰相名称,如“相”、“ 百揆”“宰”的记载。这些职位实际已有辅助君王处理政务的职责,但尚未作为正式官称,所以也还谈不上建立宰相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秦朝的宰相仍沿袭统一前的叫法。称“丞相”。摘编自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材料二 唐代不仅将原宰相的职权分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掌,而且太宗设立了政事堂,形成一套三省长官会议政事的制度。除三省长官外,其他较低的官员也可参加机务,只要在他的原有官衔下,加上一个“参议朝政”、“平章政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号,便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因此通过集体
14、议政,不单只解决互相间之争执,而且审慎稳重,可收集思广益之效,又可以弥补帝皇才干之不足。摘编自论隋唐三省六部制材料三 明朝初年袭元制,中央设中书省。明初改行省为布政使司后,地方的权力都集中到中书省,中书省权力抬升,相权与皇权发生矛盾。明太祖杀胡惟庸,废除中书省丞相,下令后世不得再设丞相,相权归中书省六部尚书,抬高尚书品秩,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政务完全由皇帝自己裁决,皇帝承担起宰相的职责。摘编自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比较先秦时期的“宰相”和秦朝时期“丞相”的异同。(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及作用,(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
15、纳明朝废丞相的原因及影响。(4分)27、(15分)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开始大量丧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综观五口开埠通商的过程可见,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为近代第一批开埠的口岸城市,开埠与设关事务为英国全盘掌握。在开埠之初,各口岸的开埠通商便依照其贸易繁盛程度即英商的贸易获利大小次第办理,其各种事务也是英人一手包办。可见在开埠通商的最初期,相对于列强,清政府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1858年6月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等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规定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镇江、淡水、江宁辟为通商口岸,并准长江沿岸“将自汉口潮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
16、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1860年8月英法联军进占天津,10月攻入首都北京,清朝又被迫与英、法、俄等国签订续增条约(即北京条约),增开天津、喀什噶尔、库伦为通商口岸。中国开放的地区越来越多。摘编自近代中国开埠通商的时空考察材料二 法庭根本就没有为嫌犯、证人和旁听观众设置席位。庭审中,辩护律师一次都没有出现。(原美国驻上海总领事佑尼干认为)“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个性品格的局限。他们断案,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英国政府察觉到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在全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摘编自安德鲁
17、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出现的原因并谈谈你对通商口岸的认识。(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佑尼干的观点。(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主权的丧失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28、(17分)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反抗外来侵略的民主革命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由今看来,大家同情太平天国,认为它是民族革命,这话自不错,但实际也不尽然。至少他们太不懂政治,他们占了南京十多年,几乎丝毫没有在制度上建树。他们比较象样的是军制,但始终未觉悟到水师之重要。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正因为这一集团里,太没
18、有读书人而且洪杨一出来就称天王、东王、南王、西王、北王、翼王,那些名号,只能在通俗演义里有,哪能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他们自南京内哄以后,杀了杨秀清。他们又到处焚毁孔庙,孔子的书被称为妖书,他们想把民族传统文化完全推翻,即使当时没有曾国藩、左宗棠,洪杨还是要失败。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不同凡响之处,是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任务,这就为我们考察中国人民族主义观念的演进,及其对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实际影响,提供了一个令人满意的视角。摘引自张丰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新视角材料三 中国抗战与欧洲战场不同,欧洲有很多国家参战,而中国作为东方大国,与日寇奋战14年之
19、久,历时最长,又几乎是杜撑东亚,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主力军,地位显著。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对敌作战12.5万多次,消灭敌伪军170多万人;连同国民党正面战场,击毙、打伤、俘获日军共250多万人,超过美、英、苏消灭的日军总和;日军总兵力的2/3被牵制在中国,只有两成投入到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关系着中国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世界前途和命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不仅支持美英” 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是东方战场能够转入反攻的重要因素。摘编自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前提和重要推动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钱穆认为“即使当时没有曾
20、国藩、左宗棠,洪杨还是要失败”。 (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关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主张及实践成果。(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5分)(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3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BDDADDBCBBC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DCBBCBBACDA26、(1)同:都辅助君王处理政务。(1分)异:先秦时期的“宰相”不是正式的官职,权力小;秦朝时期的“丞相”成为正式官职,权力增大。(4分)(2)特点:宰相有多人担任,相权被分割。
21、(1分)作用:共同议政,集思广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家决策失误;三省相互牵制,又互相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完莕了封建官僚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专制。(8分)(3)原因:相权集中,威胁皇权,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尖锐。(2分)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吏治腐败和政治黑暗加剧,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2分)27、(1)原因:列强侵华;淸廷对外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3分)认识: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也使中国打开了国门,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4分)(2)佑尼干认为因为中国司法有缺陷,所以英国等国才要求领
22、事裁判权;该言论是站在侵略者立场上的自我辩护,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华民族尊严的恶意践踏,满足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才是列强攫取该特权的根本原因;该言论从侧面反映了晚淸司法制度确实存在着问题,中国司法体系亟待朝卷科学、文明、人道、理性、公正的方向改进。(6分)(3)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8、(1)太平夭国制度上没有建树,没有超出封建旧制度的范畴;忽略水师建设及军事策略上的失误;土地分配上采取绝对平均主义,难以实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企图全部推翻传统文化。(5分)(2)主张: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其中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推翻满淸政府,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创立民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将反清与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相结合。(2分)成果: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淸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2分)(3)特点:时间长;独撑东亚战场(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消灭和牵制了大批日军;国共合作抗日;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西斯战争。(5分)(4)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任务;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和斗争水平渐趋提高;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3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