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A. 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 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 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根本原因”,A、B、D三项都是表面上的原因,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才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扩张性。C正确。故本
2、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限制词“根本原因”,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角度分析。2. 1907年,欧洲各国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的战争行为准则。从以后十年的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 阻止战争的爆发B. 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C. 阻止了不人道的武器的研发D. 有力地宣传了人道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和平大会主要任务看,这次会议将战争认作是一个国家的正当权利,因此B项符合题意。AC“阻止”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海牙第二次和平大会3.下表是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
3、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法国1:28英国1:57德国1:32俄国1:107A. 战争中俄国人口伤亡最少B. 战争中法国人口伤亡比例最高C. 战争中德国人口伤亡总量仅次于法国D. 战争中,英国人口伤亡数量比俄国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表信息,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伤亡最少”,C项“伤亡总量”,D项“伤亡数量”,图表信息均看不出来,图表所揭示的仅是这些国家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不是具体的伤亡人数。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伤亡状况4
4、.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A. 维护公海航行自由B. 限制德国潜艇的发展C. 打破英国海上优势D. 维护美国海上霸权【答案】C【解析】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在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企图通过“十四点”原则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而不是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利益,由此,可排除A;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可排除B项;一战后初期,英国仍保持其传统的海上优势,海上航行自由将有利于打破英国海上优势,有利于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建立世界霸权,所以C正确;美国还未掌握海上霸权,所以也谈不到“维护”,排除D项。5.1917
5、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 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B. 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 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答案】C【解析】要注意材料中所说是法国高度评价“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6. “为德国履行本条约之保障起见,凡坐落莱茵河以西之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约实行起15年期间
6、内均应由协约及参战各国军队占领”。这一条款应当出自( )A. 布列斯特和约B. 凡尔赛和约C. 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D. 四国条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题干信息表明,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这是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的内容。7.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的一张报纸。据这份报纸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 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B. 奥斯卡奖历史回顾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 “北京人”头盖骨追踪【答案】C【解析】图片中1929年说明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C正确;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是1932年,不符合主题,A错误;B和D明显与
7、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8.20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场战争被人们称为“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B. 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C.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D.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西班牙内战期间,德意法西斯支持弗朗哥叛军,英法美则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和共产国际支持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由于他反映了当时国际力量对法西斯势力的态度和做法,所以被人们成为“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故选B.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9.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欢
8、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希特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A. 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B. 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C. 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D. 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所以选D选项。A选项没有注意到“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的含义;B选项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说法错误,当时美国的军事力量比德国要强大。考点: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第二次世界
9、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0.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A. 吞并奥地利B. 割占苏台德区C.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 进攻埃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前法西斯的侵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会上擅自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以满足德国的要求。但德国在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即“元首更大的计划”。在结合材料中“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的提示,正确答案应是C。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0、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尼黑阴谋”11.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A. 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B. 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C. 苏联与英国面临着共同的敌人D. 丘吉尔变成苏联利益的维护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41年6月22日”,即苏德战争爆发,在这样的时刻,丘吉尔发表演说表示要支援苏联,即体现“英苏双方面临共同的敌人”。AD两项明显具有片面性;B项“改变根本立场”,不正确。故,本
11、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的爆发英国的态度12.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A. 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B. 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C. 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D.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美、英、苏、中在宣言中签字排序的特殊性,反映了其他各国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作用,故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作用13. 下图所示是日本朝日新闻所发的一则号外
12、。 作为历史资料,它可以用于研究A. 明治维新B. 甲午战争C. 日俄战争D. 东京审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东条英机等七名绞刑 ”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学关于东京审判的知识。故选D。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东京审判14.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A. 独裁与民主B. 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C. 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答案】A【解析】二战是反法西斯之战,法
13、西斯是独裁的标志,而反法西斯则是维护民主,故材料所讲的“意识形态之战”是独裁与民主之战。15. 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A. 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B. 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C. 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D. 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中立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局部战争其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处于孤立无援、各自为战的困难境地
14、,未形成强大的反法西斯同盟来遏制法西斯发动二战的行径。故选B。考点:20世界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16. 在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中,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先后被极端主义分子刺杀。他们遇剌的共同原因是A. 中东地区存在着极端民族主义势力B. 在“六日战争”中遭遇严重失败C. 倡导“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D. 同意接受“贝尔福宣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埃及总统是被埃及国内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暗杀的;以色列总理是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的,由此可以看出中东地区依旧存在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所以本题选A项。B选项没有体现出“共同”,C、D选项
15、不是主要问题所在。考点: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东战争17.以下不属于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海湾战争发生在1991年,而坦克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出现,显然不属于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故选D。ABC都属于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新式武器。考点: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海湾战争的新式武器。【名师点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陷入了惨烈的堑壕战,战争成为了伤亡巨大的消耗战。为了打破阵地战僵局,战争又一次迫使人类开发新的进攻性武器。 在斯文顿上校的倡议下,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组织成立了陆地战舰委员会,
16、投入新式武器的秘密研制工作。年,一种奇特的钢铁战车在英国福斯特工厂制造出来,它的代号称作“小游民”。而英国海军则针对其可笑的外形开玩笑地叫它“水柜”,按照英文发音就是“”。世界第一辆坦克就这样诞生了。18.火能温暖人也能烧伤人。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这份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A. 永远不再发动战争B. 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C. 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以战争目的D. 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故C项正确;这份宣言没有涉及永远不再发动战
17、争和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故AB错误;罗素创办“国际战犯审判法庭”是为了调查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世界大战视为是帝国主义制度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因而主张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视角研究世界大战。材料二 上个世纪末以来,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之所以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是因为20世纪的世界已形成为一个整体,存在着经济、政治和文化走向一体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因而主张从全球化角度研究世界大战。材料三 当代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自19世纪以来,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正是这种思潮的泛滥,使人类陷于空前的冲
18、突之中。他们主张从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视角研究世界大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按材料一或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2)请按材料二或材料三的研究角度分析法西斯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原因。(3)请按材料三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答案】(1)材料一的角度: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帝国主义列强基本瓜分完毕,其中英国占据殖民地最多,德国因崛起较晚而占据殖民地相对较少。但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并不平衡,如德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均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它极力要求按变化了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因而与英、法等国产生了尖锐的、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演变的结果是双方根据利益的
19、需要组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并展开军备竞赛,最终引发了世界大战。材料二的角度: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在此背景下,迅速崛起的德国等国为了自身的发展,试图与英法等国争夺更广阔的市场和势力范围,这种争夺必然为影响到它们所控制的国家与地区(殖民地与半殖民地),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因而一旦战争爆发,就易演变为世界大战。(2)材料二的角度: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在世界已经形成一体的背景下爆发的,但为摆脱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采取了转嫁危机的举措。已完全丧失海外殖民地、国内市场也较为狭小的德国也
20、被卷入经济危机中,为走出危机,它与有着相同境遇及要求的日本、意大利等国结成战略同盟,走上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向外扩张的道路,以期夺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因而成为欧洲的世界大战策源地。材料三的角度:德国本来就有着巨大的经济与军事潜力,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潜力,反而因其掠夺性的条款而激化了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战后德国民族主义与复仇主义情绪得以蔓延,基于这种历史背景上台的纳粹党更是极力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宣称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有权统治全世界,有权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又建立起高度集权与独裁的法西斯统治,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终于把德国变成了欧洲的世界大战策
21、源地。(3)由于这场世界大战是直接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的,它们的目的是将其种族主义理论与极权主义理论付诸实施,奴役世界各国人民。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就是奴役与独裁。因此,这是一场反抗奴役与独裁,维护民主、自由与和平的战争,是维护人类前途与命运的正义之战。【解析】第(1)题是内涵式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帝国主义的性质以及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提炼答案。第(2)题也是内涵式问题,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提炼“战后德国民族主义与复仇主义情绪得以蔓延,基于这种历史背景上台的纳粹党更是极力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答案作答。第(3)题也是内涵式问题,要从法西斯侵略和反法西
22、斯侵略的角度分别阐述。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他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材料二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材料三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材料四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
23、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们在什么问题上有相似(同)的记录?(2)在这一历史事件起因问题上,上述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能列举可能造成这种不同的若干原因吗?(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答案】(1)朝鲜战争;在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越过三八线南下。(2)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次进攻;材料二认
24、为是北朝鲜要“解放”南朝鲜;材料三没有直接说明起因,但暗示这是内战;材料四认为是北朝鲜反抗南朝鲜的侵略。原因:事件本身复杂因此难以说清,导致众说纷纭;作者立场不同因此视角不同,导致分析不同;受意识形态制约因此先入为主,导致不尊重事实(列出两条即可)。(3)会尽量客观而认真地研读上述各方材料,而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两个材料就下结论;会将上述材料放入原著之中,力求理解作者的真正含意;会将上述材料及著作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作者写作时的具体条件、环境与思想情感(按层次即可)。方法或途径:借助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更多资料,进行比较;与老师和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可能的话,寻访身边的老人,了解战争爆发时的具体情况;通过信件(邮件)向有关专家请教(列出三条即可)。【解析】第(1)问结合教材即可得出,结合所学从朝鲜战争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从“在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越过三八线南下”回答即可。第(2)问需要理解不同材料呈现不同观点的原因,因为作者的立场不同,观点自然各异。第(3)问是要逐步培养分析历史的意识及研究历史学的基本方法,知道孤证不立,需要史论结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