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考,辽宁专版)2021届高三历史5月终极押题卷(五)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按照尚书禹贡所载,战国时期兖州、徐州、荆州、豫州等地出产漆、蚕丝等手工业制品,梁州出产玉制品和矿产品,甚至于说“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生产地域性分工普遍B.地域性专业化生产C.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D.长途贩运贸易频繁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反映了当时( )A.平民政治地
2、位显著提高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土地兼并得到有效抑制D.经济发展引发社会结构变动3.文献记载,南朝时,遭受水灾最多的地区是今江苏南京地区,其次是太湖流域,再次为荆襄地区,赣江流域较为少见,湘江流域仅只一见,珠江流域基本上无水灾记录。从此文献记载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南方的生态环境存在地区差异太湖流域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挑战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水灾侵袭严重岭南地区是六朝经济最落后地区A.B.C.D.4.在唐朝,“戏谑”的故事成为皇帝、贵族以及平民的日常谈资。有史料记载,在一次皇家宴饮中,一员威猛武将自称小名为五娘子,其体态与称呼的强烈反差引得在场官员大笑不止,唐太宗大笑曰何物女子,乃此
3、健邪!”据此可知当时( )A.刚柔相济的风尚受到推崇B.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C.皇家宴饮是主要宫廷生活D.形成开放诙谐的社会风气5.宋代规定科举考试时要“间隔就坐,稀次设席。轮差官二人在省门监守,分差官于廊下察视。勿容朋比,私相教授。犯者永不得赴举”。这说明宋代( )A.防弊措施流于形式B.选官之权被官僚操纵C.注重考试程序公正D.加强了对考官的监察6.明代中期,原属于纺织业的若干生产环节,如机坊、染坊、踹坊均各自独立成为单一生产或加工部门。如江南地区,“织造尚淞江,浆染尚芜湖苏州丝织业,由于产品不同,有的“织文,曰缎”,或者“织成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这反映出明代( )A.早期手工
4、工场规模扩大B.手工纺织业分工细密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D.手工业发展到高峰期7.清朝各关的征税由中央下达税收定额,定额之外的税款官员可以自行处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开始担任总税务司,对各海关实行实征实报的办法,征收费用和征收税款分开,各关不得超出政府指拨定额。这一变化( )A.导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B.客观上促进中国关税征收的近代化C.反映晚清时期外交观念的进步D.表明了中国开始逐渐丧失关税主权8.1922年李大钊加入国民党时,曾向孙中山声明自己不能退出共产党,孙中山明确表示说:“这不要紧,你尽管一面作第三国际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这说明孙中山( )A.认可中国共产党是参与
5、世界革命并独立存在的团体B.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弱小还不足以影响到其地位C.开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欣赏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个人能力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9.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中,“日军、伪军、国民党、共产党的小股部队都是摸索前进,没有哪方的情报网络能精确掌握对方的具体行动。”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这主要得益于( )A.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 B.掌握了有利地形C.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 D.贯彻了群众路线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
6、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上述党的举措有助于( )A.深化依法治国方略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C.释放社会创新活力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11.表1是雅典某一时期政治机构设立、组成等情况一览表。这些机构的设置( )表1机构名称产生方式职能公民大会所有公民均可参加最高权力机关,管理内政、外交、军事和官员任免等重大事务。四百人会议选举产生轮流执政,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抽签产生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十将军委员会公民大会举手表决统率军队,参与政治。A.扩大了工商业者参政议政队伍
7、B.按财产重新划分社会等级C.缓和了奴隶阶层与贵族间矛盾D.利于限制和削弱贵族权力12.有学者指出,牛顿的原理被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这是因为它(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B.促使人们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C.促进文艺复兴的发展D.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13.据1754年在英国全境范围内进行的涉及274个教区的结婚登记抽样资料显示,男性识字率为60%,女性为35%,平均为47. 5%。据此可推知( ) A.英国教育进入大众化与多样性阶段B.教育普及是工业革命发
8、生的重要原因C.人口结构变化改变了男女教育状况D.工业革命推动普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14.下图反映了 19世纪后期世界某一历史现象,该历史现象( )A.引起了全球范围的人口迁移B.使英国开始了全球殖民扩张C.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15.1921年3月3日,列宁在致小人民委员会(苏联政府下属的辅助性行政机构)的信中说:“依我看,应当允许带得更多。你们对投机倒把怕得太过分了。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把东西带进贫困的俄国应当给予鼓励,而不应当加以阻扰。”这表明列宁( )A.主张确立商品买卖制度B.已认识到商品市场的作用C.探求粮食税征收新方式D.注重提高农
9、民生产积极性16.戴高乐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法国总统戴高乐制定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构想和指导原则。戴高乐主义以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为政治目标。据此可知( )A.法国谋求世界霸权B.法国开始成为独立主权国家C.戴高乐主义是欧洲联合的起因D.戴高乐主义对世界多极化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由于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初虽有所恢复,但无法重现旧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的现象,朝廷对这种现象虽然干预过
10、,但屡禁不止宋仁宗登基之初,只得认可这一事实,干脆将坊墙和市墙统统推倒,宣告旧的坊市制度彻底崩溃。坊市合一使近代城市雏形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城市社会主体的市民阶层表现出旺盛的生活热情和欲望,创造出带有明显商品化色彩的都市文化生活。宋人极重传统节曰,商人们利用传统节日,销售节日用品和纪念品。摘编自龙建国、赓美英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材料二 大批量工业化生产使得钢琴能够进入中产阶级家庭,为钢琴艺术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经济收入增加,导致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出现了大量的音乐厅和歌剧院。由于工厂制度,法定的周末和假日成了人们休闲的固定时间,去听一场音乐会
11、或者看歌剧成了当时人们的休闲选择。钢琴家们乘着风驰电掣的交通工具可以迅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在19世纪70年代甚至兴起了一股长途巡演的风潮,工业革命使得钢琴艺术逐渐从贵族垄断的状态中解放,出现了商业化日益加深的趋势。摘编自王卓凯工业革命与欧洲近代钢琴艺术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的原因和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钢琴艺术发展的原因,并简析经济发展与艺术繁荣的关系。(6分)18.广州、深圳的开放,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和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第五款,宣布废除十三行商制度,“外商与何商贸易,听其自便”,规定“英
12、商可赴中国沿海五口自由贸易”,代替“一口通商”,十三行失去对外贸易垄断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外交锋的战场,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不少有实力的十三行商人带着大笔财富北上到上海,成为上海开埠的先行者。摘编自魏俊广州十三行的兴衰:白银供应的角度 材料二 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圳特区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
13、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摘编自杨洲、张栋城市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宣布废除十三行商制度”的是哪一条约?分析这一条约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有利条件,并指出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历史意义。(7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事实上,正是由于德意志第三帝国念兹在兹的“欧洲统一”,令一个统一的欧洲这个概念被污名化,一如任何关于亚洲一体化的论述都要小心翼翼避免关于“大东亚共荣圈的联想。也因此,当法国对德国煤炭的渴求,荷兰对德国市场的需要,德国摆脱欧洲
14、二等公民的热望汇集在一起让他们彼此抱团取暖时,无论是欧盟还是一个统一的大欧洲,都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材料二 北约的翼护、经济一体化的红利和后冷战时代全球化的勃兴,让“发达欧洲”扩张的步伐越来越快,野心越来越膨胀,也越来越倾向于忽视内部的结构性矛盾。让人们心生创造欧洲新历史的豪情在于这样一种认知:人们终于超越了对武力和形形色色“异端”意识形态的迷恋,认识到只有资本主义和民主才能统一欧洲。然而正是跨国界的“资本主义”和国界内的“民主”这一对天然的矛盾组合,决定了欧元和欧盟扩张乏力。如卢森堡前首相让-克洛德荣克所说的那样,“做生意的人寻求利益最大化,政治家寻求选票最大化。欧元使那些精明的商人更容
15、易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对政治家来说,欧元会使选票最大化的目标愈加难以实现”。(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德意志第三帝国和日本使欧洲一体化、亚洲一体化“被污名化”的行动,并概括法国、德国、荷兰等国“抱团取暖”的根本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促进“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因素。英国脱欧表明“统一的大欧洲”在当前仍然“遥不可及”, 这说明了什么?(7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我国学界关于“社会转型”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指经济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
16、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摘编自孟凡平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为例,论证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2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兖州、徐州、荆州、豫州等地出产漆、蚕丝等手工业制品”“梁州出产玉制品和矿产品”
17、“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粵之剑”可知,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地域性的专业材料并未体现商业政策的变化,C项错误;长途贩运贸易材料并未体现,D项错误。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素封”“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再联系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的背景可知,经济发展引发社会结构的变动,故D项正确。A项中“平民”说法过于宽泛,排除;B、C两项不符合史实,汉初几位皇帝都重视农业发展,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汉代土地兼并现象尤为严重。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方地区的水灾发生频率各地不一,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由此可见南方的生态环
18、境存在地区差异,故选。南朝时太湖流域农业发达,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太湖流域频发水灾,故选。从材料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的南京地区和太湖流域遭受水灾较多,故选。六朝时珠江流域基本上无水灾记录,不等于当时岭南地区经济最落后,故排除。本题选A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戏谑的故事成为日常谈资”“在场官员大笑不止”“唐太宗大笑曰:何物女子,乃此健邪!”可知唐代形成开放诙谐的社会风气,故选D项;材料与刚柔相济的风尚无关,排除八项;材料没有体现男女平等观念,排除B项;宫廷生活涉及许多方面,材料不能说明宫廷生活以皇家宴饮为主,排除C项。5.答案:C解析:材料“间隔就坐,稀次设席犯者永不得赴举”体现
19、的是对考试程序的规范,这种规范有利于增强考试程序的公正性,选C项。“流于形式”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项。选官之权被官僚操纵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考试程序的规范,不是对考官的监察,故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材料“机坊、染坊、踹坊均各自独立成为单一生产或加工部门”“织造尚淞江,浆染尚芜湖”“工匠各有专能”等反映了明代纺织业分工细密,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的是纺织业分工细密,无法体现手工工场规模的扩大,A项错误;明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弛,C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7.答案:B解析:征税是政府行为,从“定额之外的税款官员可以自行处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征收费用和征收税款分开
20、,各关不得超出政府指拨定额”的变化体现的是关税征收的规范性、制度性,这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关税征收的近代化,选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清朝外交观念的进步,故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故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材料中孙中山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体现了其认可中国共产党是参与世界革命并独立存在的团体,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中共力量弱小,故B项错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不考虑其他的因素”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9.
2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指导方针是全面抗战路线,充分发动群众,据此依据材料“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是无关项,排除。C也是无关项,排除。故选D。10.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并对上市制度进行了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举措有利于释放社会创新活力,故C项正确。A、B、D项材料未涉及,故排除。11.答案:D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公民大会”“所有公民均可参加
22、”“最高权力机关”“四百人会议”“选举”“公民大会举手表决”等信息可知,这些机构的设置提升了公民的政治地位和权利,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利于限制和削弱贵族的地位和权利,D项正确。A项材料并 未涉及,排除;B项只与四百人会议有关,与其他机构无关,排除;材料中的措施缓和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C项错误,排除。12.答案:D解析:伽利略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排除A项;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并没有使人们彻底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B项说法不正确;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C项颠倒因果关系;牛顿的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D项正确。13.答案:B解析:由“1754年”与统计
23、数据可推知,教育普及是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1754年英国结婚登记抽样资料中民众的受教育情况,无法反映出教育是否具有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人口结构的变化与男女教育状况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晚于题干时间“1754年”,故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由“19世纪后期”和图中箭头从英国指向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等信息可知,该示意图描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海外贸易状况,完成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扩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推动了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C项正确;箭
24、头从英国开始,不是“全球范围”,且全球范围的人口迁移开始于16世纪的殖民扩张,故A项错误;英国全球殖民扩张和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而不是“19世纪后期”,故B、D两项错误。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对投机倒把怕得太过分了”“应当给予鼓励,而不应当加以阻扰”的表述可知,当时农民将余粮带到 城市进行交换的行为遭到政府限制,列宁对政府的作为进行了批评,且鼓励农民带更多的粮食来交换,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反映出列宁认识到商品和市场在活跃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故选B项。此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刚刚被废止,商品买卖所需要的货币金融体系还未恢复,市场上仅仅是农产品的物物交换,商品买卖制度尚未确
25、立,且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列宁主张确立商品买卖制度,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刚实行粮食税后农民将剩余粮食拿到市场上交换的情况,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仅反映出列宁鼓励农民交换余粮,但无法推断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提高,故 D项错误。16.答案:D解析:据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再据材料“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为政治目标”,选D。17.答案:(1)原因: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管理制度的变革。(每点1分,共3分,任答3点即可)影响:促使近代城市雏形出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都市文化生活;市民的商品意识增强。(每
26、点1分,共3分,任答3点即可)(2)原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降低了钢琴的价格,为钢琴艺术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促使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工厂制度提供了固定的休闲时间;近代交通的发展助推了钢琴家长途巡演的风潮;钢琴艺术的商业化运作。(每点1分,共4分,任答4点即可)关系:经济发展是艺术繁荣的基础,艺术繁荣是经济发展的反映。(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欧洲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由于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的现象,朝廷对这种现象虽然干预过,但屡禁不止仁宗登基之初只得认可这一事实,干脆将坊
27、墙和市墙统统推倒,宣告旧的坊市制度彻底崩溃”可知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的原因是: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管理制度的变革。根据材料一“坊市合一使近代城市雏形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社会主体的市民阶层表现出旺盛的生活热情和欲望,创造出带有明显商品化色彩的都市文化生活。宋人极重传统节日,商人们利用传统节日,销售节日用品和纪念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是:促使近代城市雏形岀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都市文化生活;市民的商品意识增强。(2)根据材料二“大批量工业化生产使得钢琴能够进入中产阶级家庭,为钢琴艺术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经济收入
28、增加,导致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出现了大量的音乐厅和歌剧院”“由于厂制度,法定的周末和假日成了人们休闲的固定时间,去听一场音乐会或者看歌剧成了当时人们的休闲选择”“钢琴家们乘着风驰电掣的交通工具可以迅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在19世纪70年代甚至兴起了股长途巡演的风潮”“工业革命使得钢琴艺术逐渐从贵族垄断的状态中解放,出现了商业化日益加深的趋势”,可以概括出欧洲近代钢琴艺术发展的原因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降低了钢琴的价格,为钢琴艺术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促使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工厂制度提供了固定的休闲时间,近代交通的发展助推了钢琴家长途巡演的风潮;钢琴艺术的商业化运作。
29、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是艺术繁荣的基础,艺术繁荣是经济发展的反映。 18.答案:(1)条约:南京条约。(2分)影响: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贸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中国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思想文化上,“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潮兴起。(每点1分,共4分,任答4点即可)(2)有利条件:临近沿海,毗邻香港,交通便利,便于招商引资;国家给予对内、对外的优惠政策;劳动力资源充足、物产丰富,便于发展工商业。(每点1分,共3分,任答3点即可)历史意义:深圳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
30、的窗口;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提供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经验。(每点1分,答全3点得4分)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和深圳经济特区等相关知识。(1)第一小问条约,根据材料中的“五口自由贸易”代替“一口通商”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南京条约。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不少有实力的十三行商人带着大笔财富北上到上海,成为上海开埠的先行者”,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性质、经济主权和“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等方面分别作答。(2)第一小问有利条件,本问是内涵和外延式题目,联系材料中“毗邻香港,交通便利”“国务院批准”以及历史、地理区位等角度,归纳答案。第二小问
31、历史意义,联系材料中的“国际影响力”“举世瞩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19.答案:(1)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组成柏林罗马轴心,干涉西班牙内战,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导致二战全面爆发;此后使战火蔓延整个欧洲,杀戮犹太人,使欧洲遭受巨大破坏,失去世界中心地位。(每点1分,共2分)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大东亚共荣圈”为名,大肆侵略亚洲国家,使亚洲遭到严重破坏。(每点1分,共2分)根本原因:彼此间存在着共同的国家利益需求。(2分)(2)因素:法德两国的和解;欧洲地区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经济一体化的红利;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的影响;一战和二战的教训;共同的
32、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每点1分,共3分,任答3点即可)说明:经济上超越国家主权,使欧盟内部结构存在矛盾,欧元、欧盟扩张乏力;经济一体化与各国政治、主权之间的矛盾,制约着欧盟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每点2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二战中德国、日本的侵略给“欧洲一体化”和“亚洲一体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第一小问行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德国、日本的侵略扩张相关史实,逐一分析说明。第二小问根本原因,可从法国、荷兰、德国的“需求”归纳出国家利益这一核心内容。(2)第一小问主要因素,是内涵式问题,答案要从材料中提炼。第二小问说明,则要联系材料中的“结构性矛
33、盾”“超越了对武力”“意识形态”“欧元和欧盟扩张乏力”等信息,归纳答案。20.答案:示例一观点:社会转型是社会整体的全方位变迁。(2分)论证: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例,这一时期,政治上,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瓦解,郡县制逐步确立,贵族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化,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井田制瓦解,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产生。思想上,礼乐崩坏,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7分)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上都发生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期。(3分)示例二观点
34、:社会转型是社会形态的变迁。(2分)论证:以晚清到民国初年为例,这一时期,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中国从帝制向共和制的转变。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初步发展,中国向近代化迈进。思想上,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提出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主张。此外,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逐渐变迁。(7分)由此
35、可见,从晚清到民初,这一时期中国实现了社会形态的重要转变,是中国由传统到现代、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的重要时期,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期。(3分)解析:本题属于观点型开放题,考生先要理解材料中的三种观点:一是经济体制转型;二是社会结构转型;三是社会形态的变迁。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列举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如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例,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此来论证“社会转型是社会整体的全方位变迁”这一观点;再如以晚清到民初为例,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上都在向近代化迈进,以此来论证“社会转型是社会形态的变迁”这一观点等。解题时要注意审题,论证时切忌泛泛而谈,注意语言的简练及逻辑性,最后要有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