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第6课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一、 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汉字。hdijngbng爬山_重_嫩_叶_2.写一写,读一读jn ynchng dihn jzh jin_3.看拼音,写词语和句子。p shn h de y zi jn yn de p zi qing shang。_ 4.根据课文爬山虎的脚内容填空。人有悲欢离合,_,_。但愿人长久,_!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_,是_,不几天就变成_。叶子长大了,_,_。 5.默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再填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_,看着非常_,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_,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_。一阵风
2、_,一墙的叶子就_,好看得很。 6.爬山虎的脚以简洁、朴实、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_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_以及它是_。 7.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先生,请你阅读有关他的资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和悲惨命运的论文、小说、散文、新诗、童话。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
3、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叶圣陶原名_,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_、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_。 二、现代文阅读8.课内阅读爬山虎的脚。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 的。爬山虎的脚长在 上。茎上长 的地方,反面伸出 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 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_上。茎上长_的地方
4、,反面伸出_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_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_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2)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脚的_、_、_。 (3)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紫罗兰 我赞美紫罗兰,赞美它别具一格的颜色、姿态,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 紫罗兰的叶子真奇怪,别的植物颜色是绿的,它却偏偏是紫色的,而且颜色是那样深,那样浓,好像有谁刚在那叶子上染上紫色,马上就要滴下来似的。紫罗兰的叶子狭长,跟竹叶的形状差不多。盘屈的茎枝毫无拘束地伸向四周,初生的芽儿茁壮向上。 紫罗兰的花是淡红色的。它好象是嵌在精致的紫色小船里的红玉石。紫罗兰的花十分小,有三片柔柔的花瓣,花瓣中间有几
5、根黄色花蕊,就像戴着一顶顶金黄色的小帽儿,又像展翅欲飞的金蝴蝶。它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弯,有的直。看上去,那几个花蕊好像正围着一个圆圈游戏,玩得多开心!要是你去闻,鼻子还未凑近,一股淡淡的香味早钻进了鼻孔。雨洒在叶面上,结成了一个个晶莹的小水珠儿,春风拂过,不时机灵地钻进泥土里。 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玩得高兴,一不小心,把一枝紫罗兰折断了。当时我很后悔,这么美的枝叶就要枯萎了,我的眼睛润湿了,呆呆地站在那儿。李阿姨见此情景,走过来对我说:“不要紧,断了可以再插上,它又会生根,长出很多很多紫罗兰来。”哦,没想到它的生命力这么强,离开了根,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果然,不几天,那
6、枝紫罗兰真吐出了嫩芽儿。 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 (1)短文的结构方式是( ) A.总起分述总结B.总述分述C.分述总述(2)短文开头的特点是_。短文结尾的特点是_。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_。 (3)第3自然段的前六句,先写了紫罗兰花的_,接着写了紫罗兰花的_,最后写了紫罗兰花的_。 (4)根据段意给短文分段。第一段:写作者赞美紫罗兰。第二段:写紫罗兰叶子和花的颜色,以及姿态。第三段:写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第四段:写紫罗兰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5)写出概括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 (6)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_作用。概括这段内容。 点
7、明这段中心。 答案解析部分一、基础运用1.【答案】虎;叠;茎;柄 【考点】拼音,词形,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叠、茎、柄”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2.【答案】均匀;重叠;痕迹;逐渐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
8、-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考点】拼音,词形,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痕、均、渐”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
10、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答案】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 【考点】词形,语言表达,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拼读的能力,学生应先试读拼音成句,然后写出句子,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爬、均”容易写错。【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的能力。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
11、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4.【答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很小;嫩红的;嫩绿的;绿得那么鲜艳;让人看着
12、非常舒服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填空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晴、圆、婵、嫩、舒。【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5.【答案】新鲜;舒服;均匀;空隙;拂过;漾起波纹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但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3、特别注意“舒、均、隙、拂、漾”。【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6.【答案】爬山虎;爬山虎的脚;如何往上爬的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依据课文内容不难理解,本文以简洁、朴实、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脚以及它是如何往上爬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7.【答案】叶绍钧;稻草人;倪焕之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资料整体感知内容,边读边思考,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故答案为: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
14、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点评】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二、现代文阅读8.【答案】(1)茎;叶柄;枝状;蜗牛;嫩红(2)位置;形状;颜色(3)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的脚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1)需要学生熟背课文知识点。(2)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点评】短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从文章找到答案。9.【答案】(1)A(2)紧扣文题,总起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题,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3)颜色;姿态;香味(4)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5)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6) 【考点】散文,爬山虎的脚 【解析】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