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题提升练(四)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2014江苏高考)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解题指导】关键知识:细菌个体存
2、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有些抗药性强,有些抗药性弱,抗生素等对细菌个体的抗药性差异进行选择,留下的个体抗药性强。【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和免疫。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即突变在前选择在后,抗生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故A选项错误;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细菌中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故B选项正确。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故C选项错误。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而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与疫苗无关,故D选项错误。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可见,染色
3、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B.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基因突变是有害的,染色体变异是有利的D.基因突变无论发生在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是可遗传的,染色体变异若发生在体细胞一定是不可遗传的【解析】选A。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化,在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化,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多害少利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无论发生在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是可遗传的。【方法技巧】变异的
4、遗传问题(1)突变能否遗传给后代,取决于发生突变的细胞:若是性细胞发生突变,则该突变可遗传给后代,若是体细胞发生突变,则该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2)变异是否可遗传给后代,取决于引起变异的原因:若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则属于可遗传变异;若是由环境影响而引起的变异,则属于不可遗传变异。(3)“基因突变能否遗传给后代”和“变异是否可遗传”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3.(2014厦门一模)烟草叶片腺毛能够产生分泌物,以阻止烟粉虱的侵害,而烟粉虱则能够依靠表皮特殊结构形成的物理障碍,以减弱烟草分泌物对自身的危害。这种现象说明()A.烟草分泌物属于化学信息,能诱导烟粉虱产生变异B.不同物种间能
5、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共同进化C.两个种群都能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定向改变基因频率D.个体能在生存斗争中形成新性状,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解析】选B。从题干信息中看出烟草分泌物属于化学信息,能阻止烟粉虱的侵害,不能诱导产生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定向改变基因频率,而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种群能在生存斗争中形成新性状,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变式训练】(2014石景山一模)栽培番茄含有来自野生番茄的Mi-1抗虫基因,它使番茄产生对根结线虫(侵染番茄的根部)、长管蚜和烟粉虱三种害虫的抗性。下列相关推论错误的是()Mi-1抗虫基因的产生是野生番茄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长期种植含Mi-1
6、基因的番茄,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会越来越少能在含Mi-1基因的番茄植株上生长的长管蚜和烟粉虱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三种害虫与番茄之间的寄生关系促进了它们的协同进化A.B.C.D.【解析】选A。Mi-1抗虫基因的产生是野生番茄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被选择而保留下来;长期种植含Mi-1基因的番茄,会选择土壤中具有抗性的根结线虫,导致二者共同进化,结果根结线虫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由于相互选择的原因,在含Mi-1基因的番茄植株上生长的长管蚜和烟粉虱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4.(2014浙江高考)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体若为1
7、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解题指导】(1)题干关键词:“抗性突变体”“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2)隐含信息:基因突变的原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A项中,由于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所以经诱变后,显性的敏感基因随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而消失,剩下的是隐性的抗性基因,故正确。B项中,1对同源染色
8、体的片段都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其概率极低,已经缺失的片段不可能再恢复,故错误。C项中,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再经诱变具有恢复的可能,故错误。D项中,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该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使控制的肽链提前终止或者延长,不一定是不能编码蛋白质,故D项错误。5.(2013四川高考)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C.植
9、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要关注以下两点:(1)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信息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2)杂合子自交多代,纯合子(显性和隐性各占一半)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无限接近于1;杂合子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无限接近于0。【解析】选A。本题以单倍体为素材,考查了花药离体培养的原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杂合子自交后代基因型的判断等,意在考查综合分析能力。A项,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与它是否为单倍体无关,只要其细胞具有该生物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即可,故正确;B项,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内染色
10、体暂时加倍,应为40条,故错误; C项,由题可知该突变植株为杂合子,但是表现为抗病,所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连续自交后,杂合子占的比例不断下降,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且无限趋近于50%,故错误;D项,基因突变只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进化方向,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故错误。6.(能力挑战题)(2014西安质检)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有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的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
11、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解析】选D。A项,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错误。B项,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观察异常的染色体应选择分裂中期的细胞,故错误。C项,将图乙中的染色体从左向右编号为1、2、3,不考虑其他染色体,如下图所示。在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的情况下,若1、2分离,3随机移向任一极,则精细胞染色体组成为1、3和2或2、3和1四种类型;若2、3分离,1随机移向任一极,精细胞染色体组成为1、2和3或1、3和2四种类型,因此精子类型理论上有6种,
12、故错误。D项,根据C项的分析,该男子能够产生含有1、3(即分别含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组成的正常精子,因此可能生育正常染色体组成的后代。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64分)7.(20分)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培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 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方法进行培育。(2)杂交后代染色体组的组成为,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3)
13、杂交后代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4)为使杂交后代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解析】(1)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植物AABB产生AB的配子,植物CC产生含C的配子,结合后形成ABC的受精卵并发育为相应的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形成可育的后代AABBCC;还可以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AABBCC的个体。(2)AABBCC产生的配子为ABC,AABBDD产生的配子为ABD,配子结合形成AABBCD的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C染色体
14、组和D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四分体,两个A染色体组可形成7个四分体,两个B染色体组可形成7个四分体,共计14个四分体。由于中有6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共42条染色体。(3)杂交后代,减数分裂过程中C组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配对而丢失。(4)射线可能会导致C染色体断裂,断裂的部分如果含有抗病基因,抗病基因可通过易位的方式转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植物体细胞杂交(2)AABBCD1442(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4)染色体结构变异8.(20分)(2014威海一模)玉米子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3种。为了解玉米子粒
15、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子粒颜色第一组纯合紫色纯合紫色紫色第二组纯合紫色纯合黄色紫色第三组纯合黄色纯合黄色黄色第四组黄色黄色黄色、白色第五组紫色紫色紫色、黄色、白色第六组白色白色白色(1)若第五组实验的F1子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子粒的颜色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子粒的基因型有种。第四组F1子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子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子粒的比例应是。(2)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子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
16、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下图一。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上图二。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本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分离造成的。若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解析】(1)由第五组实验的F1子粒
17、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推测玉米子粒的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紫色包括双显性和其中的一种单显性,黄色为另一种单显性,白色为双隐性,因为子代共有16种结合形式,因此第五组中F1紫色子粒的基因型有6种,第四组的亲本为单显性的杂合子,因此F1子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黄色白色=31;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子粒中有1/3的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为黄色,2/3的单显性杂合子,其自交后代中白色子粒的比例应是2/31/4=1/6。(2)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图一中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A自交产生F1时,如果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以植
18、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的一株黄色子粒植株B,则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因为黄色基因和异常染色体均来自父本,如果两条正常的染色体来自母本,那么异常的染色体自身是无法参与受精的。若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其将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是2t2Tt1tt1T,因此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23,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3/5。答案:(1)26311/6(2)黄色白色=11父同源染色体黄色
19、白色=233/59.(24分)(2013山东高考)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上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由 变为。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填“a”或“b”)链中。(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
20、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实验步骤: ;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若 ,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若 ,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
21、组成;.若 ,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根据起始密码子,转化成其对应的转录模板中的碱基序列,明确图中箭头处碱基变化的后果。(2)甲、乙、丙一条染色体上的M、R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作为一个整体,二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注意题干要求设计杂交实验,排除了自交实验的可能。【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1)由起始密码子(mRNA上)为AUG可知,基因M和基因R转录的模板分别为b链和a链。对M基因来说,箭头处C突变为A,对应的mRNA上的即是G变成U,所以密码子由GUC变成UUC;正常情况下
22、,基因成对出现,若此植株的基因型为RR,则DNA复制后,R基因最多可以有4个。(2)F1为双杂合子,这两对基因又在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自交后性状不分离的指的是纯合子,F2的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且比例各占F2的1/16,故四种纯合子所占F2的比例为(1/16)4=1/4;F2中宽叶高茎植株有四种基因型MMHHMmHHMMHhMmHh=1224,它们分别与mmhh测交,后代宽叶高茎窄叶矮茎=41。(3)减数第二次分裂应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现在出现了Hh,说明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Hh的个体减数分裂过程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形成
23、了基因型为Hh的次级性母细胞。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产生的配子中应只含一个基因H,出现HH型配子,说明错误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4)杂交实验一: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如果突变体是图甲所示,亲本杂交类型是MMRrmoro(染色体缺失,缺失的基因用o表示,下同),子代的基因型比例:1MmRr1Mmrr1MoRo1Moro,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如果突变体是图乙所示,亲本杂交类型是MMRomoro,子代的基因型比例:1MmRr1Mmro1MoRo1Mooo(死亡),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如果
24、突变体是图丙所示,亲本杂交类型是MoRomoro,子代的基因型比例:1MmRr1MoRo1moro1oooo(死亡),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杂交实验二: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用和上述相同的方法分析。答案:(1)GUCUUC4a(2)1/441(3)(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4)答案一: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答案二: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
25、后代全为宽叶红花植株宽叶红花与窄叶红花植株的比例为21【讲评建议】在讲解本题时,请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解答第(1)小题:要审清题目,注意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因此判断准各个基因的模板链,从而准确判断出M基因突变前后对应的密码子。第三个空由于忽略了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或者DNA复制时基因加倍而易答错。解答第(2)小题:要明确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为纯合子,F2有4种纯合子。在回答第二空时一定要注意F2中宽叶高茎植株有四种基因型,且其比值为1224,否则易答错。解答第(3)小题:对“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要仔细分析,要排除基因突变,因为发生基因突变时后代只有个别个体基因型改变。解答第(4)小题: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材料,本题的实验目的是设计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因此要选择测交方式,根据选择的测交材料分别和图甲、乙、丙杂交得出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值,然后对号入座。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