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宏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242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宏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宏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宏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宏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宏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河南省宏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河南省宏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宏力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1在美苏争霸中,欧洲国家被迫与超级大国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为避免成为牺牲品,20世纪60年代的西欧A加入关贸总协定B加入“华约”C组建欧洲共同体D成立欧洲联盟219651981年,美国国内出版的反映越南战争的文学书籍(包括小说.回忆录、报告文学等)有一百多种,这些作品大部分来自实地经验,即使小说也多是有关自身经历的叙述。可见,这一时期美国A开始出现现实主义文学B文学关注当下的生活C民众的反战情绪高涨D出版印刷业比较繁荣31932年7月21日,美国国会通过救济与建设工程法,将复兴金融公司的资金从20亿

2、美元增加至38亿美元,并允许向州、市贷款。这说明当时美国A罗斯福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B转向扩大内需来刺激消费C试图调整经济政策遏制经济危机D成功阻止了经济危机的恶化4这次革命不过数天,且没有大规模交战发生,却实为“革俄皇之命”,这正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相同,均属“共和革命”性质。“这次革命”是指A法国大革命B巴黎公社运动C俄国二月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519831989年,世界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世界经济的年度增长率为7.8%,同期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28.9%。材料表明A世界金融的一体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B地区贫富差距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C贸易的自由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

3、方式D资本运行的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6为了解决右图所示经济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下列选项中可以通过正常渠 道接受受害国申诉请求的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7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不符合第一个“修补”方向的是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C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D大力推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8当前,

4、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9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美国前总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个人能力不足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国际环境影响 D灰心绝望情绪10下表为2O世纪6O7O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的部分条约,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B冷战中理性外交

5、有利于世界和平C美苏争霸的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D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11美国前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在回忆录十三天中讲诉了美苏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他写道:“美国海军部署了一百八十艘舰只进入加勒比海。战略空军司令部分散到全国各地的民用机场,以便万一遭到对方袭击时,可以减轻损失。任何神志清醒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核时代故意要使这个世界陷入战争。”这场危机A是美苏之间围绕核力量展开的一场激烈角逐B是美苏之间爆发的一次公开的军事冲突C以美国的最终妥协而告终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朝鲜和德国的分裂12下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并配有标题“美国人领取救济在世

6、界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牌下,美国人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该照片最早出自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的新闻报道,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B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巨大冲击D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1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的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表明巴黎公社A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尝试 B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C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14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发誓,“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

7、用笔来完成。”他创作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这部作品反映出法国社会的阶级变动 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封建贵族的日趋没落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要求ABCD15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明显地改变”是指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C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16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曾指出:“(诗人)有一种能力,能从自己心中唤起热情,这种热情与现实事件所激起的很不一样。但是,比

8、起别人只由于心灵活动而感到的热情,则更像现实事件的热情。”与该流派文学风格一致的作家是A莎士比亚B雨果 C巴尔扎克 D马尔克斯17下表为美国19501973年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下列对该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对日本与西欧的贸易总额逐渐减少 B美国的正经济逐渐走向崩溃C美国与日本、西欧间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D日本、西欧的经济总量逐渐超过美国18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的形势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上到下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的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材料中“革命的第二阶段”的任务是A推翻罗曼

9、诺夫王朝 B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美国学者克劳特哈默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权力的中心是无可置疑的超级大国美国,冷战后的世界最醒目的特征是单极。这一观点A证实单极格局建立的不可逆转性B忽略了世界其他力量的制约作用C强调了世界政治发展道路的曲折D正确评估了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201981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拉丁美洲输往美国的1000项产品中,美国应用了400条关税壁垒手段;日本在431项拉丁美洲的进口货上施行100条非关税壁垒。据此推知A贸易保护主义能有效应对危机B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的挑战C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被迫中断D贸易保护导致国际局势紧张21197

10、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很快在英国掀起了私有化的浪潮。在私有化改革中,包括钢铁、电信、汽油、航天等领城,许多国有企业都转变为私有制,卖给个人。这主要因为当时英国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形势好转经济复苏C新技术出现改善了环境D社会阶级矛盾尖锐22有学者指出,虽然罗斯福与胡佛都是垄断资产阶级代理人,但两人有显著的区别。胡佛是一个维护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总统,罗斯福则主张联邦政府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协调美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据此可以推知A美国政党政治决定两者代表不同利益 B胡佛坚持自由资本主义政策C罗斯福更加代表广大大资本家的利益 D二者就处理政府地位问题存在异议23(历史解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1

11、8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机遇,共谋亚太繁荣的重要讲话。对亚太经合组织的认识正确的是A首倡者和核心国均为美国B组织方式适应亚太发展新要求C规模最大且合作程度最高D宗旨为加强地区经济政治合作24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联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该举措( )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25叶利钦在我的自述中回顾斯大林时代:“你在职位的

12、阶梯上爬得越高,归你享受的东 西就越丰富如果你爬到了党的权力金字塔的顶尖,则可享有一切你进入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完全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国家里为那些获取权位的少数人而实现。”这说明斯大林时代A苏联共产党内争权夺利的斗争非常激烈B指令性计划经济滋生了全面腐败C高度集权体制助长了官员的特权腐败D共产主义在苏联已经发生了质变 26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C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地改革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271934年,皮特所在的企业,面对“大萧条”的冲击,

13、在政府法令的约束下,开始了调整。皮特获得了与老板谈判的权利,也享有了最低工资保障;同时,他所在的企业因严格遵守新政相关法令,还获得了政府颁发的“蓝鹰标记。此情景说明罗斯福新政某项措施得以落实,这一措施应该是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B复兴工业,调整劳资关系C调整农业,补贴农民损失D以工代账,提供就业机会28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阶层分化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引起经济议题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化,并在客观上阻滞经济全球化进程。这一观点反映出A全球化导致世界动荡不安B逆全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政治因素主导全球化进程D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全球化进程受阻29晚祷是法国画家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14、。画面上,夕阳西下,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夫妇,听到远方教堂的钟声后,丢下手中的活计,俯首祷告。然而他们虔诚的结果是简陋的工具,破旧的衣衫,两小袋土豆。在无垠的大地映衬下,他们显得那样孤立无援。该画作属于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印象画派30无论在华盛顿还是在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其他国家的领袖最终接受了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时也同样造福世界。这反映出该体系A使美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B对世界产生多重影响C缓和了国际社会矛盾D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同31从第三次首脑会议起,不结盟每次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提出在经济方面的斗争目标、纲领和策略。1973

15、年,第四次会议正式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这一变化反映了A民族国家经济发展任务艰巨B运动抛弃原有纲领C不结盟政治斗争已无果而终D反霸反殖任务完成32冷战结束后,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这没有人否认。但是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大国,既不承认美国具有中心地位,也并不服从其领导。中、俄、法等大国,公开表示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建立单 极世界的企图,主张世界多极化,并奉行多边主义外交。这表明冷战后A多极化趋势在加强B美国企图称霸世界C中国已经成为强国D多极化格局已形成3321世纪初,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对“重

16、返纪律”的正确理解是A规范世界金融秩序B强化美元对世界的作用C提高欧元的世界影响力D重新建立世界货币体系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历了许多人所说的经济奇迹,受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促成战后初期西欧出现经济奇迹的因素,不包括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B西欧一体化的启动C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D第三世界的崛起3519611971年,瑞典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社会福利开支增长速度的比率为1:1.37。同一时期,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丹麦的这一比率分别为l:1.28、1:1.41、1:1.96、1:2.02、1:2.17。据此判断,这一时期西欧A贫富差距已逐渐消失B福利制度加重了政府负担C

17、国家干预的成效明显D经济增长的速度比较接近362012年2月22日,日本驻联合国大使西田恒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方针没变,但在该过程中,成为任期更长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也是选项之一。这表明日本A愿为世界和平发展积极承担大国责任B视联合国安理会为其未来发展的根基C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难以乐观其成D国家理想被无情地掣肘于国际歧视37瞿秋白(1899-1935)在赤都心史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现在丰富多了,可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业之故很不稳。然而大概而论,大多数劳动人民也受许多方便利益工厂工资大增,废劳动券而令得购买于市

18、场的可能。”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赫鲁晓夫的改革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38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下面一则当时美国一对母子的对话反映了哪方面的原因“妈妈,为什么不生火?”“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呢?”“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材料反映的是A财富集中在少数人身上B许多部门的生产严重过剩C证券市场的资金并没有投入生产领域D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39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19、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制度的彻底转变B经济政策的不断探索C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D对外开放的序幕拉开40“他出身农民,用农民的眼睛看这个农民的世界,他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60年代农村的面貌。”“他”的艺术创作风格属于A新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41中美两个世界性大国的发展道路各具特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

20、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1) 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2分)(2) 结合所学说明其历史贡献。(不得照抄材料原文)(10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

21、义。”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项目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3221机器制造业42121电力107432(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12分)参考答案1C【详解】西欧为了避免成为美苏争霸过程中牺牲品,加强了联合,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故选C;1947年西欧主要国家已经加入关贸总协定,排除A;加入“华约”,使欧洲国家被迫与超级大国的利益紧紧地

22、绑在一起,会成为牺牲品,排除B;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排除D。2B【详解】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出版了包括小说、回忆录、报告文学在内的大量反映越南战争的文学书籍,说明这一时期美国文学关注当下的生活,B项正确;20世纪之前美国已经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民众的“反战情绪高涨”,C项错误;“出版印刷业比较繁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3C【详解】据材料“美国国会通过救济与建设工程法,将复兴金融公司的资金从20亿美元增加至38亿美元,并允许向州、市贷款”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由自由放任开始转为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并允许向州、市贷款;另一方面通过救济与建设工程法,扩大

23、公共工程项目,这些表明胡佛政府试图调整经济政策遏制经济危机,C正确;据所学可知,罗斯福1933年开始新政,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B不是材料主旨;D违背史实。4C【详解】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的统治。材料“革俄皇之命”可知是俄国二月革命,C正确;法国大革命推翻的是波旁王朝统治,A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不符合材料“革俄皇之命”的信息,B错误;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D错误。故选C。5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世界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世界经济的年度增长率为7.8%,同期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28.9%”,结合所学知识

24、可知,这说明资本运行的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地区贫富差距,故B排除。从材料数据看,贸易的自由化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式,故C排除。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资本作用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D正确。属于货币主旨;属于金融组织;属于世贸组织前身。7D【解析】推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D项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针对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

25、的弊端,二战后许多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A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型即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符合史实的选项,最后确定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的选项。8B【解析】当前的全球化实质上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将“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故B项正确。A、C、D

26、与题意明显不符。2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都占绝对优势。9B【分析】【详解】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使危机越来越严重,许多人生活贫困,无家可归,导致了民众对胡佛政府的不满。故出现“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因此此题应选B项10B【详解】1963年至1972年正值冷战时期,这一时期国际社会中在控制和限制核武器方面却签署了一些列条约,这有利于世界和平,B正确;A的论断提出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通过

27、题干并不能判断当时美苏两国的实力,排除C;D不符合史实,当时仍然处于冷战时期,排除。11A【详解】根据材料“美苏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美国海军部署了一百八十艘舰只进入加勒比海”结合所学可知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联武装部队也随之进入戒备状态,经过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这场危机是是美苏之间围绕核力量展开的一场激烈角逐,故选A;古巴导弹危机没有爆发成公开的军事冲突,B错误;这场危机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终,C错误;朝鲜和德国分裂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前,D错误。12D【详解】美国难民领取救济并没有体现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因此无法说明胡佛应对危机的

28、效果十分有限,故排除A项;根据“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可知图中难民领取救济是由于遭受了洪灾,并不能说明是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故排除B项;经济危机确实给美国人民带来巨大冲击,但图片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即难民领取救济是由于遭受洪灾,而不是由于经济危机,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将“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的图片放在讲述经济危机的内容中说明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故选D项。13A【解析】从“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可以得出这是一种全民公有的想法,体现出的是无产阶级的思想,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行政问题;C选项错误,

29、这种形式并不意味着民主政治,只是一种公有化的想法;D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政权的内容。14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都符合题意,但是说法不妥,批判社会不一定就是主张推翻这个社会,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应是无产阶级,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者。15B【解析】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与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相比,过渡方式、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都发生了变化,故选B。16B【详解】据材料“(诗人)有一种能力,能从自己心中唤起热情,这种热情与现实事

30、件所激起的很不一样。但是,比起别人只由于心灵活动而感到的热情,则更像现实事件的热情。”可知,材料强调的(诗人)有一种能力,能从自己心中唤起热情, 这种热情与现实事件所激起的很不一样,这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即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积极追寻理想世界”,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B符合题意;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A错误;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C错误;马尔克斯是后现代主义代表,D错误。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仔细观察图表,解读题干图表信息,本题

31、实际上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题干图表信息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不正确。B项表述是对题干图表的曲解和误读,对外贸易由“顺差”到“逆差”,并不能够说明经济正逐渐走向崩溃,有夸大嫌疑。由“顺差”到“逆差”,客观上说明经济竞争比较激烈,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表述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18C【详解】四月提纲是二月革命之后列宁从国外回来针对国内民主革命道路问题进行的讲话,四月提纲中列宁指出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此时已经完成,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C正确。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是二月革命,A错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二月革命,

32、B错误;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代表资产阶级的是临时政府,D错误。19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冷战后的世界不是单极的,而是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发展。克劳特哈默对世界是单极的看法,忽视了中国、俄罗斯、西欧等方面的因素,故B项符合题意;当今世界处于多极化趋势之下,排除A项;材料与政治发展曲折无关,排除C项;克劳特哈默对世界格局发展方向的判断是错的,排除D项。20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设置关税壁垒,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符合题意;A说法本身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局势紧张的信息,D不正确。21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

33、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陷入停滞,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撒切尔夫人认为国家干预损害了企业的自由,导致经济“滞胀”和严重失业,故而她放弃了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A选项正确;这时期英国掀起私有化的浪潮主要是因为凯恩斯主义失灵,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形势好转经济复苏,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这时期撒切尔夫人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导致,而不是新技术出现改善了环境,故C选项错误;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失灵,出现“滞胀”和失业,社会

34、阶级矛盾尖锐,但这不是当时出现私有化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故D选项错误。22D【解析】【详解】材料中对罗斯福与胡佛政府的不同定位可知,罗斯福总统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办法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建立国家资本主义。而胡佛是坚持自由放任,故D项最能反映二者差异。A项说法错误,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B项只看到胡佛的政策,未涉及罗斯福的干预特征。材料中未体现C项。综上所述本题选D。23B【解析】【详解】亚太经合组织的首倡者不是美国,故A错误;依据材料“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可知亚太经合组织适应亚太发展新要求,故B正确;亚太经合组织规模最大但合作程度不是最高,故C错误;亚太经合组织主要是

35、促进经济合作而不包括政治合作,故D错误。2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时间点“1954年”可以知道是二战结束后,冷战格局形成的背景,“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可以看出此条约是美国在亚洲推行冷战的结果,B项正确。A项表述有误,战后冷战重心在欧洲;C项不合史实,战后亚洲地区是局部热战;D项与材料所述地区-东南亚地区不符,朝鲜战争在东北亚地区。故正确答案选择B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2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共产主义完全可以在一个单独

36、的国家里为那些获取权位的少数人而实现”可以看出这种集权的体制很容易滋生特权腐败。所以答案选C。2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相关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二月革命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因此,在二月革命后,列宁就没有必要在已经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后再号召“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A表述不对,符合题干要求“其中错误的是”;BCD三项表述正确。故,正确答案就选A。27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即罗斯福新政时期,按照政府法令调整的企业获得“蓝鹰标记,工人有权与老板谈判并享有最低工资保障等,体现的是罗斯福

37、新政中复兴工业,调整劳资关系的措施,B项正确;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调整农业,补贴农民损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28D【详解】根据材料“势必引起经济议题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化,并在客观上阻滞经济全球化进程”可知,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阶层分化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在客观上阻碍了全球化进程,故D项正确;世界动荡并非由全球化导致,故A项错误;全球化虽然出现挫折,但仍然是发展必然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议题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化,但不能说政治因素主导全球化进程,故C项错误。29B【详解】试题分析:由“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夫妇,听

38、到远方教堂的钟声后,丢下手中的活计,俯首祷告。然而他们虔诚的结果是简陋的工具,破旧的衣衫,两小袋土豆”可以看出是对进行晚祷的农民的真实写照,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主要是表达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与题意不符;古典主义绘画偏重理性,注意形式的完美,重视线条的清晰和严整,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主要是侧重于色彩的变化,不符合题意。30B【解析】【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材料中“造福美国时也同样造福世界”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重影响,故A项

39、错误;材料没有从国际社会矛盾角度阐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故C项错误;D中“世界普遍认同”说法绝对,排除。31A【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不结盟每次会议都专门发表“经济宣言”,第四次会议正式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这表明民族国家经济发展任务艰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不结盟并未抛弃原有纲领;C选项错误,不结盟政治斗争已取得成果,材料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反霸反殖任务并未完成,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2A【详解】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美国企图建立单级世界,称霸世界,遭到世界上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大国的反对,这说明多极化趋势在加强,故选A项;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中国

40、已经成为强国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旨,故B、C两项排除;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形成,故D项排除。33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护战后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题干中特里谢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提出“重返纪律”,其目的主要在于规范和恢复世界金融秩序。BC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34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三世界的崛起正是因为欧洲原殖民主义者实力下降所致,因此其不是战后西欧经

41、济出现奇迹的原因,选项D正确;马歇尔计划致力于复兴欧洲、而一体化加强了西欧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加上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35B【详解】由材料“1:1.37”“l:1.28”等数据可知,西欧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不如社会福利开支增长速度,这说明福利制度加重了政府负担,故选B;材料中的数值比不是贫富比值,不能反映贫富差距的缩小,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中的数值比说明的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弊端,而非成效,排除C;各国经济总量不一致,因此即使比值都是1,却也不能说明西欧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接近,排除D。36C

4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日本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方针没变,但在该过程中,成为任期更长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也是选项之一”表明日本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并抱有乐观态度,并希望它能成功。故选C项。37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外国势力和本国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苏俄进入艰难的战争时期,所以题干中描述的人民生活状况好转的情况不可能出现,故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是在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此时瞿秋白已经逝世,故排除C、D项。根据“劳动券而令得购买于市场的可能”可知

43、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故选B。38B【详解】经济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的严重过剩,产品价格低下,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无力购买市场上的产品,从而形成了恶性的循环。故选B;A项是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贫富分化严重;C项材料未体现;D项是经济危机的重要诱因,材料都未体现。39B【详解】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种调整体现了列宁领导下苏俄(联)对经济政策的不断探索,B正确;新经济政策中公有制占据主导,并未改变社会制度,排除A;新经济政策利用了市场关系,但并未建立起市场经济,排除C;新经济政策中,引入外资,但是不能据此认为苏(俄

44、)联实行了对外开放,排除D。40B【详解】根据“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60年代农村的面貌”可知,“他”的艺术创作风格属于注重写实的现实主义,故选B;新古典主义在古典美学规范下,采用现代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新材质,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端庄、雅致、明显的时代特征,排除A;浪漫主义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排除C;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排除D。【点睛】41(1)特点:改革的范围广、力度大;具有浓重的实用色彩(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改革经济体制为主;遵从经济规律,通过提高消费力来拉动经济发展。(2)贡献:缓解了美国因经济危机而引发的社会危机,开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或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42(1)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经济。意义: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成就: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苏联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原因:政府主导,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人民的热情和奉献;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