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23KB ,
资源ID:1152298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5229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金榜名师推荐》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选择题36分练(7).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金榜名师推荐》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选择题36分练(7).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高考选择题36分练(7)实战模拟,12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1.(2014杭州三模)下图为人体某结构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3和6过程中因基因选择性表达而有新蛋白质合成B.4过程的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但不影响DNA复制和转录C.5过程的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会延长D.6过程不包括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解析】选A。图中1、2过程为有丝分裂,3过程为细胞分化,此时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由

2、基因控制,3、6均有新蛋白质合成;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导致DNA不能正常复制和转录;5过程细胞癌变时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属于细胞凋亡范畴。【变式训练】(2014淄博一模)P53蛋白是由P53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在细胞内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目前已知它与人类50%的肿瘤有关。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P53基因的损伤或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过程中,P53基因不会表达C.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高D.神经细胞不能分裂,故细胞内无P53蛋白,也不含有P53基因【解析】选A。P53蛋白在细胞内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P53基因的损伤或

3、突变可能引起细胞分裂不受控制,导致细胞癌变,A项正确。衰老和凋亡细胞不再分裂,其中P53基因会发挥作用,B项错误。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分裂旺盛,P53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低,C项错误。神经细胞不能分裂,细胞内会存在P53蛋白和P53基因,D项错误。2.(2014衡水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A.“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未经搅拌就进行离心,则上清液放射性低B.“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的实验中,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C.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D.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然后再盖上盖玻片并

4、镜检【解析】选A。“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未经搅拌就进行离心,噬菌体外壳随细菌沉入试管底部,则上清液放射性低,A项正确。“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的实验中,NaOH扩散速度相同,因变量是红色部分占琼脂块体积的比例,B项错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是其结构的真实反映,不是对其结构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不属于物理模型,C项错误。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置于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D项错误。【方法技巧】盖玻片的使用(1)血细胞计数板在使用时,应先将盖玻片置于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5、,让培养液自行渗入。(2)普通载玻片在使用时,应先滴加液体然后盖上盖玻片。3.(2014宜春三模)下表表示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其他条件不变且比较适宜时,分别在光照强度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试判断c条件下,产生ATP的场所(下图中)有()光照强度abcdCO2释放量6300O2产生量0368A.1、2、3B.2、3、4、5C.1、5D.1、2、5【解析】选D。分析表格中数据,当光照强度为c时,CO2的释放量为0,O2的产生量为6,说明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植物体内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场所有叶绿体、细

6、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即图中1、2、5,故D项正确。【变式训练】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B.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C.氨基酸脱水缩合都在核糖体中进行D.DNA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解析】选C。乳酸菌和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分别是肽聚糖和几丁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没有二氧化碳;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乳酸菌不具有染色体,酵母菌的线粒体中也含有DNA。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同种生物或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发展就是共同

7、进化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D.同一种群长时间的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解析】选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当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产生生殖隔离时,即产生新物种;同一种群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可能会由于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的原因,导致种群基因库之间的差异。5.人类的某种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出的患病症状轻于纯合子。下面是某人的家族遗传系谱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导致该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结构

8、异常B.控制该病的基因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C.4和5与正常异性结婚都会生出健康孩子D.若5同时携带色盲基因,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两病皆患孩子的概率为1/8【解析】选D。导致该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根据1号、2号和3号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4和5与正常异性结婚,4为显性纯合子,不会生出健康孩子,5为杂合子,生出健康孩子的概率是1/2;若5同时携带色盲基因,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色盲孩子的几率为1/4,则生出两病皆患孩子的概率为1/8。【知识总结】生物变异原因分析(1)根本原因: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直

9、接原因: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3)重要原因: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性状差异主要由基因重组造成。6.(2014银川二模)现有一组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X。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X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现将小鼠X随机均分成若干组,下表表示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1234处理方法胰岛素+-+-阿司匹林-+-生理盐水-+实验结果(血糖浓度)高于正常高于正常注: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表示有添加,“-”表示无添加,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均用

10、生理盐水配制而成。A.第1、3组的实验结果应分别为:高于正常、正常B.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正常的个体C.为了控制无关变量,胰岛素、阿司匹林、生理盐水都应通过饲喂的方式添加D.该实验可以同时证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1)高血糖小鼠X对胰岛素不敏感。(2)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X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解析】选A。高血糖小鼠X对胰岛素不敏感,第1组单独注射胰岛素,不能降低血糖浓度;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第2组单独注射阿司匹林,仍不能降低血糖浓度;第3组同时注射胰岛素和阿司匹林,血糖浓度会下降;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和其他三组一样,选择高血糖小鼠X;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不能通过饲喂方式添加;该实验不能证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