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227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西周时,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了()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B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C血缘与政治相结合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2春秋战国时期,出身卑微的“士人游宦于列国”并受到诸侯重用,魏晋则强调官员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魏晋()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世家大族逐渐走向衰落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人才选拔注重品德修养3南北朝时期,寺院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人口,甚至藏纳武器。民众投靠僧寺,政府不再进行管治。由

2、此可知,当时寺院()A对中央集权形成威胁 B维护了社会稳定繁荣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得到了民众广泛拥戴4唐朝时,面对考生众多而又要选拔人才的情况,主考官专挑那些生僻、容易混淆的偏题、怪题进行考查。“今之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尾月,孤经绝句”。据此可知,当时的帖经考试()A提高了参加科举的门槛 B降低了科举选才的公平性C影响了人才选拔的效度 D加深了考生对经典的理解518771879年,清政府陆续正式派驻了驻伦敦、华盛顿、东京、圣彼得堡等外国首都的公使,办理华侨等事务。1877年清政府在新加被设立的领事馆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以后逐渐增多。这些现象表明()A清

3、政府抛弃了“华夷观念” B国人思想得到较大解放C近代外交意识逐渐形成 D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较高61928年中共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年中共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变化表明()A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入C国民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 D中共经过革命洗礼已经成熟7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证实,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对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并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下列关于“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十四

4、年抗战”的说法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B“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C“十四年抗战”的说法肯定了前六年局部抗战并否定了“八年抗战”D“十四年抗战”是包含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81937年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大规模战役,“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据此可知,淞沪会战()A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精神 B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是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积极抗战 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

5、企图9下图是1964年5月,西藏昌都专区小日通乡的藏族同胞投票选举人民代表。这一作品反映()A民主制度建设得到推进 B农民获得了平等选举权C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D民族区域自治日益完善10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A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 B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 D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1周恩来总理在六十年代初访问非洲时曾指出:“今日的非洲已经不是十九世纪末或者二十世纪初的非洲了。非洲已经

6、成为一个觉醒的、战斗的、先进的大陆。”由此可推知()A非洲争取独立的斗争已取得了胜利 B中国用实际行动支持非洲反殖斗争C非洲独立运动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中国政府积极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121988到1992年间,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这一时期外交的丰硕成果()A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发展 B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C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国家 D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3希腊史专家乔治格罗特曾高度评价陶片放逐法,他认为如果没有这项制度,雅典民主制的其它各项制

7、度都难以达到完善。由此可见,陶片放逐法()A保障了希腊城邦的长治久安 B标志着雅典国家由此形成C震慑了威胁城邦民主的人物 D最大程度限制了公民权利14雅典城邦戏剧开演前,为国牺牲的公民子女会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会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席就座。这说明()A城邦重视教化功用 B公民享有特殊权利C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D福利制度开始出现15罗马皇帝尼禄时期规定:被虐待的奴隶可以以皇帝的铸像为避难所,皇帝指派法官听取其诉冤;多米提安时期规定:任意伤害奴隶者有罪;安东尼时期规定:假如奴隶提供受伤害的证据,就可以更换主人。这表明,当时罗马()A奴隶制度已开

8、始走向瓦解 B法律不再维护奴隶主利益C一定程度上维护奴隶利益 D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纠纷16罗马法规定:每一种类型的诉讼中都有一套诉权与之相配套,必须保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积极并且完整地行使了该类诉权,否则,一旦抑制了当事人的诉权,审判结果便是不公正的。这说明()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平民权利得到保障C程序正义受到重视 D法律服从民众意愿17与希腊诸城邦不同,罗马公民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公元212 年,罗马皇帝安东尼努斯颁行了著名的“卡拉卡拉敕令”,规定凡是居住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的自由人全部享有罗马公民权。这一敕令旨在()A扩张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 B适应民主制度的发展需要C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9、 D使罗马法形成完善的体系18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B“首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C立法和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D“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191831年3月,英国首相格雷向议会下院提出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方案,遭到下院否决。格雷解散下院,之后新下院通过了方案。10月间,方案提交上院时又被否决,格雷提出辞职。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国王被迫挽留格雷

10、并劝说上院通过了方案。这一方案的通过()A反映出责任内阁制遭受破坏 B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C体现出民众主导了政治变革 D表明首相的立法权显著增强20“它使得贵族寡头制度开始分崩离析,资本主义民主大厦的根基建立起来1832年前,特别在有组织的反对党罗金厄姆派尚未出现时,议会各党派都没有稳定的组织系统,加上许多无党派议员的存在,常使议会中党派界限模糊。1832年后这种局面很快结束,整个议会尤其是下院划分为界限明朗的两大政治集团。”对此事件理解正确的是()A结束了英国贵族寡头政治制度 B开始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C推动了议会政党制度的新发展 D形成了社会两大阶级对立局面21在尼克松第二届总统任内

11、,美国参议院以不干预特别检察官对水门事件的调查为条件,先后批准了两任司法部长理查森、萨克斯的任命,迫使两人在尼克松与特别检察官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能进行有利于总统的干预,最终迫使尼克松交出至关重要的录音磁带。这说明美国()A三权分立名存实亡 B国会行使监督权力C总统职权不断扩大 D司法独立遭到破坏2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内阁的组成,一般是由总统提名一个议会多数党领袖成为总理,然后由总理提供一份阁员名单交由总统任命。由于党派众多,一个政党几乎无法组阁,几乎都是多党联合组阁。这一现象()A导致法国内阁更迭频繁 B体现总统对议会的制约C表明总统行政权的扩张 D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231872

12、年11月,梯也尔总统在法国议会上说道:“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可见,梯也尔认为共和制的意义在于()A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化解各个派别之间的矛盾C利于稳定法国社会秩序 D践行第三共和国宪法精神24德皇威廉一世行宫外一座破旧的大风车磨坊影响了他的心情,派士兵前去与磨坊主交涉,愿意出高价购买后再拆除老磨坊,但是磨坊的主人坚持不肯出卖,威廉一世派御林军强行拆除了老磨坊,这位倔强的磨坊主破天荒的一纸诉状将德皇威廉诉至普鲁士最高法院,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人在原址重建同样大小的磨坊,并赔偿各项损失,威廉一世不得不按照普鲁士最高法院的判决书一

13、一照办。这则材料说明当时德国()A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B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民主制度C专制是实立宪是虚 D帝国皇帝处于统而不治地位二、材料解析题(共三个大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中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不仅历史悠久、从未中断,而且沿革清晰、源流可考。中国文官制度的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同时,文官机构又是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支柱。中国自秦汉时起,便开始制订文官律。唐六典的出现,则是文官法成熟的标志。经过宋元至明清,以会典的形式为主,形成了文官法的独立体系。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世界各国文官制度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唐代

14、文官制度中的制授、敕授、旨授和判补等影响了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13世纪末以来,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也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其中便包括文官制度,这对于开阔西方人的视野,传播东方的古代文明起了良好的作用。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正式拉开了革新吏制的帷幕。1853年,斯坦福诺斯科特和查理屈维廉爵士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痛陈了当时政府官吏制度的痼疾,同时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性建议:(一)建立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二)根据不同的教育程度,把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三)对各部的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各部文官可以互相转调;(四)严加考核文官

15、平素的工作,根据他们的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加以擢升。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至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意义。(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13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在30年前

16、,备受贬损:“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认为“中国文明的顶峰不是唐朝而是宋朝”,宋代是“知识分子、官员士大夫以及广大民众的黄金时代”。为证明“宋朝达到中国文明的顶峰”,作者提出了宋代农民欢乐说、宋代妇女幸福说、宋代官场廉洁说、宋代士大夫人格高尚说,并盛赞宋朝统治者所推行的高薪养廉、保障言论自由等政策,特别是君相互制制、党派互监制和中央集权加仁政的政治设计,比较有效地防止了专制的发生和腐败的蔓延。也有学者提出,不必美化赵宋王朝。评材料中关于宋朝地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7【选修一:历史

17、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在重建法国政体的过程中, 国内大多数人士主张恢复第三共和国的体制,但是戴高乐主张实行彻底的改革。他认为,战后法国的伟大抱负应是恢复“大国地位”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建立一种能保证“国家的持续性,政权机关的稳定性,政府行动的有效性”的新体制大战结束初期,世人刚刚摆脱法西斯暴政的奴役和威胁,普遍向往民主和分权。同时,法国的重建需要得到美国的扶持和援助,戴高乐一贯坚持独立自主,显然不是担任政府首脑的合适人选。因此,不仅戴高乐于1946年愤然辞职,同年10月通过的第四共和国宪法也全然没有接受他的政治主张。第四共和国基本上延续了第三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国家

18、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总统不掌握实权在最基本的政治体制问题上,政局不稳的局面非常突出,内阁走马灯似地更迭,短短的12年中更换了21届政府,其中最长的不过一年多,最短的仅2天。1958年,法国出现统治危机,戴高乐以改革政治体制为先决条件,于同年6月1日出任政府总理。1958年9月28日,新宪法获得公民投票的批准,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第五共和国实行一种半议会制半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最大的特点是最高权力由议会转到总统手中,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权力得到空前加强。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国总统。法国政治体制的变革,既是法国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产物,也反映了垄断资本主

19、义阶段需要适度强化行政权力以有效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20世纪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兰西从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变化及原因?(9分)(2)从历史根源的角度,你怎么看待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的弱化总统权力、强调议会主权的特点?(6分)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据材料“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说明血缘与政治的结合,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不是王权的特色,排除A项;材料“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反映只是周王建立与诸侯的血缘关系不是天下一家,排除B项;据所学,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王权尚未高度集中不是中央集权

20、,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游宦于列国并受到诸侯重用,魏晋则强调官员的出身和门第”说明对比春秋战国魏晋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人才的流动,故选C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出现在秦朝,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官员的出身和门第”说明有利于世家大族,排除B项;材料“调官员的出身和门第”说明不是注重品德修养,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根据“寺院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人口,甚至藏纳武器”等信息可知,南北朝时期寺院的发展,影响到了到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赋役征收等,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形成,故选A项;寺院对土地、人口的大量控制,以及政府不再管治投靠僧寺的民众,容易形成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割据势

21、力,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排除B项;寺院占据了大量的土地、人口,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民众投靠僧寺等是因为佛教思想的盛行,社会矛盾尖锐等综合因素导致的,寺院得到了民众“广泛”拥戴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据题干唐朝科举考试考官出题内容生僻、怪偏,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尾月,孤经绝句,可知此种为了考试而考试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讲参加考试的资格现职,排除A项;材料表达的是考试内容,不涉及公平性,排除B项;考查偏僻怪题也不能加深考生对经典的理解,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材料“正式派驻了公使,办理华侨等事务设

22、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以后逐渐增多”近代外交机构的设立说明近代外交意识逐渐形成,故选C项;据所学清政府的顽固派一直坚持“华夷观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政策不是国人思想,排除 B项;材料反映清政府在国外设立外交机构不是本国的开放,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根据“没收一切土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结合中共在土地革命过程中对地主和农民土地区别对待的土地政策可知,这一变化表明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入,故选B项;当时农村开展的土地革命仍然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项;当时国民革命已经失败,继而开展的是土地革命,排除C项;中共经过革命洗礼已经成熟的标志

23、是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排除D项。7【答案】C【解析】由材料“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可知“十四年抗战”充分肯定了前六年东北局部抗战史,并不否定“八年抗战”,故选C项;“十四年抗战”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排除A项;“八年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排除B项;“十四年抗战”是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据“材料蒋介石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大规模战役”,重在强调蒋介石指挥淞沪战场的决心和力量,体现了国民政府积极组织正面战场抗战,故选C项;材料没有表达国共合作,排除A项;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4、,排除B项;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多月,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武汉会战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企图,排除D项。9【答案】A【解析】图中反映的是西藏藏族同胞当家作主之后,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投票选举人民代表,为1965年西藏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的召开做好准备,说明民主制度建设在少数民族地区正在推进,故选A项;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时期农民获得了平等选举权,排除B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10【答案

25、】D【解析】据材料“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可知民法典涉及经济和社会方面,是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故选D项;民法典并不是全新的法律,而是修改完善不适应现实的法律条文并作出新的规定,排除A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共十八大上确立的,排除B项;民法典的适用范围是国内,而且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方面,排除C项。11【答案】B【解析】周恩来总理在六十年代初访问非洲时,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同广大亚非国家进行经济

26、文化合作的真诚愿望,中国用实际行动支持非洲反殖斗争,故选B项;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非洲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了胜利,排除A项;非洲国家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新时期我国积极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能够为改革开放提供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故选A项;根据材料“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

27、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可知,所涉及国家类型多,不只有西方国家,排除B项;根据材料“我国结束了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进一步发展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或建立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韩国等国的外交关系”可知,所涉及国家类型多,不只有第三世界国家,排除C项;材料中所列举的改革开放后外交成果,与加入世贸组织无关,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陶片放逐法通过投票把破坏民主的人放逐出城邦,从而震慑了威胁城邦民主的人物,是维护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故选C

28、项;仅仅陶片放逐法不能保障希腊城邦的长治久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城邦并没有长治久安,排除A项;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域代替血缘标志着雅典最终形成,陶片放逐法不是雅典国家形成的标志,排除B项;陶片放逐法是公民行使公民权的表现之一,而不是限制公民权,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据材料“为国牺牲的公民子女会被请上舞台得到抚恤金,荣誉席就座”说明突出了为城邦服务的荣誉意识,激励更多的人为城邦服务,体现城邦重视教化功用,故选A项;材料“为国牺牲的公民子女”说明不是全体公民,排除B项;民主政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材料“为国牺牲的公民”体现为城邦服务不是当家做主,排除C项;材料“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抚恤

29、金”说明存在福利制度但不能体现出现,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被虐待的奴隶可以以皇帝的铸像为避难所”“任意伤害奴隶者有罪”“假如奴隶提供受伤害的证据,就可以更换主人”等关键信息可知此时罗马法律对奴隶人身限制有所缓和,一定程度上维护奴隶利益,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奴隶制度发展,并未“开始走向瓦解”,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律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奴隶主的利益,排除B项;根据材料“被虐待的奴隶可以以皇帝的铸像为避难所”“任意伤害奴隶者有罪”“假如奴隶提供受伤害的证据,就可以更换主人”等关键信息可知此时罗马法对奴隶人身安全有所保护,未涉及社会经济纠纷问题,排除D

30、项。16【答案】C【解析】罗马法规定在诉讼过程中,每一种类型的诉讼程序都必须要有相应的诉讼权利相配套,以保障审判的公正性,这说明罗马法重视审判程序的正义性,故选C项;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罗马法重视程序,而非指向对某一群体的保护,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法律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且法律服从统治阶级的意愿,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卡拉卡拉敕令给予被征服地区的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其目的在于调节罗马公民与被占领地自由民之间的矛盾,以此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故选C项;卡拉卡拉敕令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而不是扩张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排除A项;适应

31、帝制的发展需要,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根据“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调和资本主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欧美各国适时对代议制民主下的权力运行机制作出了调整,故选A项;英国的“首相民主”是间接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排除B项;分权制衡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立法和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并非形同虚设,排除C项;“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行政权、军事权和外交权等大全,不是保留了部分封建残余,排除D项。19【答案】B【解

32、析】据所学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知识可知,这一方案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的前提下提出来的,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故选B项;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就要垮台,或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举行改选,这一方案并未使其遭受破坏,排除A项;据材料“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可知,民众是政治变革的推动力量,但并非主导者,改革的主导者是政府,排除C项;据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知识可知,英国立法权由议会掌握,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20【答案】C【解析】议会政党制度的新发展,与材料中“常使议会中党派界限模糊。1832年后这种

33、局面很快结束,整个议会尤其是下院划分为界限明朗的两大政治集团”相符,故选C项;“使得贵族寡头制度开始分崩离析”是一方面,但与材料中“1832年”不符,排除A项;1689年开始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材料中“1832年”左右“议会各党派都没有稳定的组织系统”不符,排除B项;D项是工业革命的后果,排除D项。21【答案】B【解析】据材料“美国参议院迫使两人在尼克松与特别检察官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能进行有利于总统的干预”说明立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故选B项;材料体现立法权和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体现三权分立,排除A项;材料“最终迫使尼克松交出至关重要的录音磁带”说明总统受到限制而不是职权扩大,排除 C项;

34、材料“使两人在尼克松与特别检察官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能进行有利于总统的干预”说明司法独立得到尊重,排除D项。2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内阁的组成由于党派众多,一个政党几乎无法组阁,几乎都是多党联合组阁”可知,宪法对内阁的规定模糊,同时又由于法国党派众多,党派之间的斗争激烈,因此多党联合组成的内阁并不稳定,从而导致法国内阁容易经常更迭,故选A项;根据材料“一般是由总统提名一个议会多数党领袖成为总理”可知,内阁总理来自于议会多数党领袖,而不是完全由总统提名,说明内阁总理受议会影响更大,无法体现总统对议会的制约,排除B项;根据材料“一般是由总统提名一个议会多数党领袖

35、成为总理”可知,内阁的组成是“一般”的惯例做法,无法体现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内阁组成的过程,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材料 “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可知他认为推行共和制是为了防止“可怕的革命”,故选C项;材料题干中设问的是“梯也尔认为”因而主要看他发言中的内容,他强调了要求别的东西将引发革命,与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强调害怕引起新的革命,且根据所学可知,推行共和制无法化解共和派和君主派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颁布于1875年,排除D项。24【答案】A【解析】威廉一世作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握有

36、实权,但他“不得不按照普鲁士最高法院的判决书一一照办”,可知在当时即便德国皇帝也要服从法院据法律做出的判决,法律地位至高无上,故选A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当时的德国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据“威廉一世不得不按照普鲁士最高法院的判决书一一照办”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在德国至高无上的地位,排除C项;按照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皇帝握有实权,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25【答案】(1)因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然经济;儒家思想。(6分)意义:提高了官员的素质;规范了官吏的选用和管理;增强了国家的治理能力;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6分)(2)背景:资本主义

37、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旧官吏制度的弊端。(6分)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职位分类,重视考核;专设机构,统一管理;渐进改革,日益完善;法制化,专业化。(7分)26 【答案】示例一 观点:赵宋王朝不能算中国文明的顶峰评论:政治上:通过二府三司使相权进一步削弱,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通过建立禁军、转运使理财、通判监督地方司法,使地方权力受到削弱,导致地方行政效率的低-下,缺乏自主性;经济上:由于冗官冗兵冗费,造成国家积贫积弱,财政负担沉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思想文化上:理学兴起实质是封建儒家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科技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总之,在

38、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走进近代社会。示例二 观点;宋朝促进了中国文明的近代发展。评论:经济发展表现: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产生;对外贸易繁荣,泉州,明州都是当时最大海上贸易港口;宋代城市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宋代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分工、技术、工人数、产品产量、质量都大大超过前代,制瓷业出现众多名窑名瓷。宋代科技发达,火药的完整配方及其广泛应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印刷术方面发明活字排版;出现像沈括这样的科学家,其著作梦溪笔谈。教育方面: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书院的成型与发展,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思想方面:儒学融合佛道教义发展为新的哲学流派理学。文学艺术领域

39、发展: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清明 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的能力。先概括宋朝的历史地位,如积贫积弱、宋朝是中国文明的顶峰、不必美化赵宋王朝等三种观点。再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评论宋朝的历史地位,注意观点明确、并要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7【答案】(1)变化:由议会制共和国发展为半议会制半总统制的共和政体(国家权力中心由议会转到总统)(2分)。原因:戴高乐想要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第四共和国政府更迭频繁(政局不稳);1958年出现统治危机;资产阶级强化行政权力以有效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7分,答3点得6分,4点得7分)(2)看待:出于对波旁王朝君主制和拿破仑时期帝制形成的“个人权力”的不信任;出于对法西斯暴政的恐惧和防范战争悲剧重演的考虑,民众普遍向往民主和分权。(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