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187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上期末考试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题,每题1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 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2、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A.世袭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

2、品中正制D.科举制度3、 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该学者的基本认识是A宗法制能够有助于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4、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 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C.丞相有任免官

3、员权力 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5、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6、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B.为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D.为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而修筑7、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写道:“由邦国制度发展而来的帝国制度,曾使我们民族龙腾虎跃,在世界上独步一时;

4、由城邦制度留下的政治遗产,则在千年之后大放光辉,并成为当今世界不同可阻挡之制度。”文中所言“帝国制度”“城邦制度”的主要特点分别是A君主专制 法制至上 B中央集权 代议民主C宗法血缘 直接民主 D中央集权 人民主权8、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材料不能说明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 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9、唐宣宗认为大将李燧德才兼备,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在皇帝任命诏书已经发出后,门下省给事中萧

5、放认为这个任命不合适。唐宣宗听了理由也觉得任命不恰当,便叫人骑快马追回诏书。据此可知A皇权受到制约 B皇帝昏庸无道C门下省行使谏议权 D当时选官看重品行10、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11、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

6、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1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13、20世纪30年代日本某法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后说:“耶林说过,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然而,大体上可以说,中国亦是一以武力,二以儒教,三以法律支配东部亚细亚的(包括日本)”该法学家旨在揭示中华法系和罗马

7、法A都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B具有相同的历史命运C都促进近代日本发展 D都包含自然法的理念14、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规定:如原告与被告就某物发生争执,那么,原告所提起的是对物的诉讼。例如某人占有一有形物体,铁提肯定这物是他的,而占有人主张他是所有人。铁提既然主张物是他的,所以这是对物的诉讼。这说明罗马法中A.体现了物权的法定主义原则 B.物权与债权转化是客观规律C.所有权与占有权的性质相同 D.占有人对物的权利备受保护15、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A. 一

8、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蕴含着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C.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16、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确保法律程序实施的严密性 B.保护私有财产转让的合法性C.以经济赔偿的方式解决方式 D.以实用性原则解决财产纠纷17、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批评的是A.人民主权的虚假 B.直接民主的

9、泛滥C.轮番而治的弊端 D.行政官员的腐败18、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古罗马法学家负责整理、编纂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对“完备”理解最恰当的是A.由皇帝亲白编纂颁布 B内容详实C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D形式灵活19、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20、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规定:物品之转让,通过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的方式,并通过在出

10、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认的方式。这一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严控被统治阶级的转让行为 B. 在法律行为中强调程序合法C. 重视商品经济中的道德因素 D. 宣扬民主制度对公民的意义21、在十二铜表法产生之前,罗马元老院派出一个3人使团到希腊学习和抄写梭伦立法,当时雅典正值伯里克利时代。后来这3人是编纂十二铜表法的十人委员会成员。这段材料最能说明A雅典不愧为“全希腊的学校”B罗马人曾经借鉴了希腊人的立法C希腊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D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22、雅典城邦认为,只靠两只手臂提供劳力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积极参加国家事务;这些人不能算作是

11、积极公民,而是私人。这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是A.务实的民主B.贵族的民主 C.少数人的民主 D.多数人的民主23、罗马人认为,生活于罗马法之下是罗马公民的一个重要特权,所以帝国对属民的公民权授予是很缓慢的,直到公元212年“卡拉卡拉诏令”公布时才告完成。诏令的公布意味着A.罗马公民受法律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B.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区别不复存在C.罗马法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帝国的统治D.罗马法最终形成系统化和法典化的完整体系24、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神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

12、,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A.否定宗教和神学 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体现了自然法精神 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25、英国某时期平民院对国王的抗辩书写到:“我们以万分谦恭和应有的尊敬向陛下,我们的主上和元首,最忠诚地宣告:我们的种种特权和自由皆是我们的权利和应分的遗产当选的人在该届国会期间,无论在开会和休会期间,均不受束缚、逮捕和监禁”由此可见,这一抗辩书是A.光荣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B.国会与封建王朝冲突的产物C.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的标志D.洛克分权思想的完美体现26、2016年又是美国大选之年,而近些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

13、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B. 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断扩大C. 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D. 美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27、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为此,美国A.建立三权分立体制B.实行州际平等原则C.确立了联邦制体制D.确立人民主权原则28、钱承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

14、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A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B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C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29、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指出,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以下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B.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苏俄土地法令的颁布30、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一一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

15、幸福船,己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己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3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经济落后财政困难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32、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说明作者 A为人民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而欣慰 B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C肯定了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议会权利的进步意义 D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33、英国某首相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

16、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A.社会地位较低 B.经济收入低C.受多方面监督 D.受议会制约34、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C“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统而不治”D“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的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

17、35、美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英国的那种君主立宪制,而是选择了独具特色的、最适合自 己的政治发展道路。以下有关美国“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邦联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 C确立共和政体 D逐步形成了两党制 36、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18、37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正经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 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 鼓励正当贸易,反对鸦片走私 主张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坚持正义立场,讲究斗争策略A B C D38下列关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A割香港给英国 B赔款2100万两白银C协定关税 D开南京等5处为通商口岸39当南京条约签订时,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满清民族权益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40以五四运动作为新民

19、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依据是A出现了新的领导阶级 B承担起反侵略任务C目标是推翻清朝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D中国社会出现学习西方的新思潮41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其主要原因是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比任何参战国都发达俄国侵略成性, 比其他列强军事力量更强大 进行外交讹诈,骗取清政府信任 借英法侵华之机,趁火打劫 AB C D42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侵略者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 C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D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43甲午中日战争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

20、序是 旅顺惨案 黄海大战 北洋舰队覆没 辽东半岛陷落 A B C D 4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新阶段的是A割台湾给日本 B赔款二亿两白银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45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表明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B义和团斗争策略高度灵活C义和团已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D义和团背弃了义和拳的宗旨46义和团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 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B,打破瓜分野心,阻止了中国的殖民地化C 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 D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47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

21、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48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数额最大的一次对外赔款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9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 B C D 50“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为实现这一企图,日本侵略者最先制造了那

22、一事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皖南事变51“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国民政府的上述宣言发表于哪一事件发生不久?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52抗日战争的绝大多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的领导机关分别位于 A 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B 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C 西北地区、东南地区 D 西南地区、华东地区53占领平津后,日本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为此,其确定的主攻方向是 A华北、华中B华北、华东C华中、华南D华东、华南54在持续六周的南京大屠杀中,中国遇害人数达到 A10万以上 B20万以上 C30万以上D40万以上55

23、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56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60%以上。这突出地说明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中实力最强的国家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最大D日本对外侵略的最大企图是占领中国57在反抗日本侵略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有 关天培 董存瑞 邓世昌 谢晋元ABCD58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曾经克复仁安羌,救出英军七千多人。其中的“仁安羌”位于A缅甸 B老挝 C越南 D泰国59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集团始终不敢与中共彻底决裂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改变对国民政府的政策 B敌后

24、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C 人民抗日热情不断高涨 D 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一直未变60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社会给予了极大援助B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日本侵略战线拉得太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6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自然在号称统一政府下失掉,我们应该要负责,不过我们站在革命的立场来说,却没有多大关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诋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摘自蒋介石剿匪的理论与实际材料二 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卢沟桥事

25、变能否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日军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摘自蒋介石对日一贯方针和立场回答:(1)材料一中“本末”、“前后”的实际含义是什么?(4分)扼要说明蒋介石持这种态度的根本原因。(4分)(2)材料二中的事变最终演变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日战争,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分别是(精确到日)(4分),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8分)62、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鲁、齐等诸侯在其

26、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管理权限上有何不同。(8分)(3)材料一中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最早诞生于哪个朝代?(2分)结合所学,说明该制度产生的影响。(4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D 2、D 3、A 4、D 5、A 6、B 7、 D 8、D 9、C 10、D 11、C 12、B 13、A 14、A 15、D 16、D 17

27、、B 18、B 19、D 20、B 21、B 22、C 23、B 24、A25、B 26、A 27、C 28、D 29、A 30、A 31、C 32、C 33、C 34、D 35、A 36、A37 A 38 C 39 A 40 A 41 D 42 B 43 B 44、D 45 A 46 B 47 C 48 D 49 C 50 A51 D 52 B 53 A 54 C 55 D 56 B 57 C 58 A 59 D 60 C61解析解答本题主要是要抓住蒋介石的阶级本质,其抗日态度是由日本侵略对其根本利益的威胁程度决定的。(1)以“围剿”红军、消灭共产党为“本”、“先”,抵抗日本侵略为“末”、“后”。(4分)原因是蒋介石政权代表阶级本质(4分) (2)1937.7.7-1945.8.15 抗战功绩见书62、(1)图一:分封制;图二:秦朝的郡县制;图三:元朝的行省制。权限的不同:在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实行世袭制,并且享有独立的军政财权;而郡县制下的官员由国家任免,绝对服从中央。元朝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