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泉州第十六中学2020年秋季期中考试卷高三语文 命题人: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20.11.6 班级 座号 姓名 【注意:只交答题卷及填涂卡,本试卷不必上交。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含选择题),并且选择题答案还需填涂在填涂卡相应题号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选择题每题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
2、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
3、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
4、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
5、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
6、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材料三: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
7、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
8、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中国人的世界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的伦理自觉。C.“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家国天下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9、 )A.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D.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治大国若烹小鲜”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D.“大河无水小
10、河干”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4分)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蝼 蚁 周海亮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他们却无能为力。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士兵。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这里的人们,绝不可能丢下一个婴儿。士兵在两小时以前袭击了村子。村人们多被击毙,只有他们躲进地下室。地下室极其隐蔽,现在,那里藏着三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本来是她的男人抱着婴儿。逃跑时,男人腿部中了一枪,肩膀又中了一枪。
11、他跌倒,爬起,继续跑,用着一种怪异并且滑稽的姿势。他们躲进地下室的时候,男人已经冲进院子,然后,他的后背中了一枪,又一枪,又一枪。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那时地下室的盖口尚未关上,他看着女人,冲她挤挤眼睛,然后目光转向别处。他不想让追赶他的士兵觉察到屋子里还有一个地下室。女人甚至认为,他也许是故意挨上子弹。女人试图冲出去,可是她被别人强行拖下去。盖口合拢的瞬间,士兵冲进院子。士兵在男人的脑袋上补了一枪,却留下婴儿。他知道村子里还有人。一天前,有村里人帮助游击队偷袭了他们的队伍。战斗中他失去两个兄弟真正的兄弟父亲将他们兄弟三人,一起送上了战场。他在等待有人自投
12、落网。他相信这件事终会发生,因为他有一个婴儿。婴儿哭着,喊着,也许是饿了。婴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士兵盯着婴儿,心中泛起波澜。然后,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两个女人将地下室里的女人紧紧箍住。女人想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抱起她的孩子,扯起她的衣衫,让孩子含住她的乳头,狠狠地吸,狠狠地吸她想喊出来,可是声音卡在喉咙,将她噎出眼泪。她薅着自己的头发,浓密结实的头发,此时弱不禁风。士兵就在他们的头顶。他们甚至可以听到士兵的呼吸。然后婴儿变得安静,女人
13、感觉到婴儿的体温。地下室里漆黑一片。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黑暗里的女人认为自己并不重要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身边还有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婴儿的嚎哭声再一次挤进地下室,每一声都像刀子,一下一下剜着女人的心。女人听到她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张开嘴,伸手去接,她的手心里,多出一颗带血的牙齿。附近教堂的钟声响起,女人知道,他们躲进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一天。有那么几个瞬间,女人真的想冲出去。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体,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后来她终于决定这样去做,却既动不了,也不能说话。他们将她绑起,衣服堵住
14、了嘴。他们知道,女人随时可能疯狂。女人感觉她的身体在抖。女人感觉每个人的身体都在抖。她恨他们,又不敢恨。她怕他们,又不敢怕。后来她想,就算她真的冲出去,又能做什么呢?她相信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做,士兵都会将她射杀,将他们射杀,然后,将她的孩子射杀。婴儿再一次变得安静。士兵的脚步声有节奏地在头顶上响起。她听到士兵划一根火柴,点燃香烟。然后,一声重重的叹息。女人静静地倚着墙壁,不动。她的手指将坚硬的墙壁犁开一条深深的沟渠,沟渠里,渗出鲜血。绑住女人的绳子早已松动,女人随时可以推开其他人,叫喊着冲出去。可是她没有。或许,她已经放弃。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却那么无力,那么微弱。教堂的钟声再一次传来,此时,
15、他们躲在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两天。两天里,孩子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点水,她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任寒风将她的脸蛋冻伤,将她的四肢冻僵,任士兵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将她打量。女人知道,她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死去。她再一次有了冲出去的冲动。却不是去救孩子,而是让自己死去死去,便再不必理会孩子的死活,也不必理会别人的死活。她相信,让她在孩子死去以前死去,她会好受很多。可是她终没有动。她闭着眼睛,十指深深地嵌进墙壁。她感觉不到疼痛。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她因痛而死,因绝望而死。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剩下的人们,安静地等在地下室里,或者等待士兵离开,或者等待被士兵发现。等待活着,或者等待死亡。士兵是在
16、三天以后离开的。那个婴儿顽强地撑过三天,终因饥饿而死。婴儿死去时,士兵落下一滴眼泪。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当战争结束,士兵就会回到家乡。家乡有他的妻子,还有他五个月大的女儿。女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9期)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痛苦”与“极舒服”这对自相矛盾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男人无私伟大的父爱。B.为了避免女人随时可能发疯,暴露藏身之处而引来杀戮,地下室里的其他人将女人绑起来,用衣服堵住她的嘴,显示出他们的冷漠
17、麻木和自私自利。C.女人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这里的女人似乎不那么“高尚”,却更加符合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的心理。D.“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女人在痛苦和绝望中死去,这里却说上帝“宽容”,因为听凭孩子死去而无力施救,对一个母亲来说更痛苦。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两段采用倒叙方式,一入笔直接描写地下室内外紧张恐怖的情势,然后再交代事情由来,从而造成强烈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B.小说多处运用反复和排比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如“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就突出了地下
18、室的阴暗和压抑。C.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姓名,作者有意识地使用男人、女人、婴儿、士兵这种类型化称谓,意在增强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凸显题目“蝼蚁”的隐喻意味。D.小说呈现出明显的虚化时空的倾向,战争的年代、地点和具体背景都是模糊的,这种写法增强了作品内涵的普遍意义和对战争的批判、反省力度。8.在小说中,士兵这一人物身上体现出深刻的矛盾,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9.贯穿始终、无语言、不谙人事的“婴儿”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以父荫补秘书省校书郎。进士及第,知伊阙、
19、任丘县。三迁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其妻父陈尧佐为相,改龙图阁待制。尧佐罢,以兵部郎中复知制诰,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前一日,吏有驰报者,举正方燕居斋舍,徐谓吏曰:“安得漏禁中语?”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时陕西用兵,吕夷简以宰相判枢密院,举正曰:“判名重,不可不避也。”乃改兼枢密使。迁给事中。御史台举李徽之为御史,举正友婿也,格不行。徽之讼曰:“举正妻悍不能制,如谋国何?”欧阳修等亦论举正懦默不任事,举正亦自求去,遂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皇佑初,拜
20、御史中丞,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固留班廷诤,乃夺宣微、景灵二使。又曰:“先朝用人,虽守边累年者,官止遥郡刺史。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思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居半岁,尧佐复为宣微使。家居凡七上疏。及狄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帝称其得风宪体,遣赐就第,赐白金三百两,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读学士。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卒,赠太子太保,谥安简。文章雅厚如其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
21、选自宋史.王举正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B.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C.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D.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
22、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文中指王举正凭借父辈功劳做官。B.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C.知制诰,文中是指我国古代的官名。一般负责起草诏令,不同的朝代其职权有所不同。D.礼部,我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军需、俸禄等事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举正严守规则,批评属吏。王举正再次担任
23、知制诰,同时授予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有属吏提前一天骑快马来通报消息,王举正批评属吏泄露宫中消息。B.王举正公正严明,一视同仁。吕夷简以宰相身份兼管枢密院,王举正认为不合适,建议改任枢密使;御史台举荐李徽之,王举正没有因为他是友人的女婿而通过。C王举正不畏权贵,仗义执言。王举正指贵张尧佐才能平庸,攀附权贵,身居要职,使贤良土大夫无法得到激励;张尧佐复任宣徽使,王举正闲居在家七次上疏。D.王举正格守职责,为文雅厚。王举正力谏狄青不可担任执政而未果,请求免除自己谏官职务,入宫侍读时,借前代治乱事例委婉劝读;文如其人典雅纯厚,著作颇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卿恬于进
24、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4 分)(2)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4 分)14.皇帝为什么赏赐王举正白银三百,并升任其官职?请简要分析。(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村行 杜牧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半”交代了村行的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B.遍村柔桑,欣欣向荣。“过”写出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灵活现。C.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
25、看见篱边穿裙子的农家少女,诗歌充满了乡野情味。D.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给人以味觉上的美感,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16.诗歌的颔联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并说明其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_ _,_ _。(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描写了小鱼由静而动的活泼情景,生动形象。(3)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选取典型景物,情景交融地描画出作者的孤独凄寒之感的词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
26、文字,完成1820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
27、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喜闻乐见B老少皆宜C炉火纯青D不一而足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B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C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D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
28、行简要分析。(5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凝聚几千年的文明和智慧,人类形成了现代城市,并努力用灯光点亮城市的夜晚。作为经济学家来说,城市灯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经济秘密,可以据此估算城市人口的数量,预测房价的走势,进而反映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带来了隐患:城市的灯光不仅会增加能源消耗,11还会破坏动植物乃至人类的生物节律。 (1)语句: ;修改为: ;(2)语句: ;修改为: ;(3)语句: ;修改为: ;(4)语句: ;修改为: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29、5分)2020年6月3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报告基于统计数据,利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预计,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高于2019年的6.6亿吨。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将分别达到2.1亿吨、1.3亿吨和2.6亿吨。粮食种植面积较2019年略有减少,但单产将有所增加。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5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一等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学生们很失
30、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对以上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从下面四个任务情境中选择一个任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为中国队员的家长,写一封信劝导自己的孩子。作为中国队员的校长,写一封贺信给学生。作为意大利队的一员,在庆祝活动前发表一篇演说。作为中国队随队记者,就此事写一篇评论。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泉州第十六中学2020年秋季期中考试卷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31、I(19分)1. C (3分)(A 主观臆断,“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错,材料二的第三自然段,原文为“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强调“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不是“不可践行”;B 强加因果,“中国人的世界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错,材料一第三自然段中可以看出,二者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是阐述的两个不同方面;D 不合文意,“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错,材料三第一自然段中为“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
32、正确切换”。所以不是转变的问题,因为二者并不矛盾。)2. D(3分)(“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错,材料二使用引用,侧重强调证明的是将“天下”和“公”联系在一起,尚未谈及“太平”。)3. B(3分)(“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A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强调家国之间的关系,先齐家,后治国;C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强调的是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也是二者的密切关系;D “大河无水小河干”是比喻的说法,大河比喻成“国”,小河比喻成“家”,没有国就
33、没有家,也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4.(4分) 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加以分析论证;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共4分,每点2分)5. (6分)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 (共6分,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
34、6.B(3分)(“冷漠麻木、自私自利”不准确)7.C(3分)(“意在增强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不当)8.(4分)一方面,士兵身上有着一般的人性,他爱自己的孩子和兄弟,渴望战争结束,回到家乡。另一方面,他深受法西斯思想毒害,认为杀人是结束战争的正确方式,以致冷酷残暴,泯灭了人性和良知。(4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婴儿是小说的中心故事展开的关键,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地下室内外两条线索,都是围绕婴儿的命运变化逐步展开并推进的。婴儿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凭借。女人伟大的母爱以及她的痛苦、挣扎和死亡,士兵的残暴冷酷和人性上的矛盾,都是通过他们对待婴儿的态
35、度来体现的。婴儿是小说主旨的集中体现。小说揭露战争、反省人性的主旨,主要是通过婴儿的悲惨命运具体形象地揭示出来的。(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古文阅读(20分)10.A(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今所用末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11.D (3分)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军需、体禄”属户部管。12.B(3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36、建议改任枢密使”错,王举正只认为“吕夷简以宰相判枢密院”不合适,并没有建议改任枢密使.是朝廷改任吕夷简为枢密使。13(8分).(1)你不在意进取.从来没有因为私事向朝廷请求,因此破格任用你。(共4分,“恬”“干”“次”各1分,句意通畅1分。“恬”也可翻译成“淡然”)(2)光化军叛乱士兵到处侵扰邻近州境,许州士兵有阴谋起事响应的.王举正暗中逮捕为首作恶的人.斩了他们。(共4分,“寇”“傍”“潜”各1分,句意通畅1分)14.(3分)王举正在御史中丞任上,前后多次反对授子张尧佐使职,并评论朝廷用人情况,(1分)极力反对狄青执政,(1分)被皇帝认为尽到了言官的职责。(1 分)参考译文王举正字伯仲,自幼
37、酷爱学习,稳重而沉默寡言。凭借父荫补为秘书省校书郎。考中进士,任伊阙、任丘知县。三次升职后担任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编写三朝实训,同时编写起居注,提拔为知制诰。岳父陈尧佐任宰相.王举正改任龙图阁待制。陈尧佐被罢免宰相.王举正以兵部郎中身份又任知制诰,授予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任命前一天。有属吏快马前来报告。王举正正在书房闲坐,慢慢地对属吏说:“怎能泄露宫廷中的话?”后来王举正入宫谢恩.仁宗说:“你不在意进取。从来没有因为私事向朝廷请求,因此破格任用你。”当时陕西有战争,吕夷简以宰相身份兼管枢密院,王举正说:“判的名号太重,是不能不回避的。”于是改为兼任枢密使。王举正升任给事中。御史台推荐李
38、徽之任御史.李徽之是王举正友人的女婿,王举正不予通过。王举正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的身份担任许州知州。光化军叛乱士兵到处侵扰邻近州境,许州士兵有阴谋起事响应的,王举正暗中逮捕为首作恶的人,斩了他们。 皇佑初年,王举正担任御史中丞,上奏说:“张尧佐是平庸的人,攀附妃子家,一天之内兼领四使,使得对贤士大夫无从鼓励。”朝廷没有回复,王举正因而留在班位在朝廷上谏诤,朝廷于是削夺张尧佐宣徽、景灵二使的职务。又说:“先朝用人,即使多年镇守边境的,官职只到偏远州的刺史。现在所任用的并不都是得力的人,然而限期等待升迁,那么以后对有功的人用什么来鼓励呢?而且转运使考察官吏是否有能力,百姓的喜乐与忧虑都依赖他
39、。任命剛刚下达就多次更改.不到一年就两次改变,恩泽之所以未能宣扬。民生疾苦之所以未能消除,主要是这个原因。”过了半年,张尧佐重新担任宣黴使。王举正闲居在家共七次上疏。狄青担任枢密使时,王举正又上奏说狄青出身军队不能担任宰相.力争而未能改变,因而请求解除谏官职务。皇帝称赞他得到了谏诤之职的根本,派遣使臣到他的府第赏赐,赐白银三百两,授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河南府知府的官职,入朝兼任翰林侍读学士。每次进宫侍读涉及前代治乱的时候,必定再三委婉劝说。去世,赠官太子太保,谥号安简。文章典雅纯厚如同他的为人,有平山集X中书制集X内制集五十卷。(二)古诗鉴赏(9分)15.C(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40、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应是戴蓑笠的牧童歌唱,穿裙子的农家少女窥视行人。16.(6分)“娉娉”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扶风垂柳的柔媚之态.情趣盎然。(2分)“娉娉”“点点巧用叠词,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形式优美。(2 分)照应前文“春半”,为下文的“蓑”“半湿做铺垫。(2 分)(其他角度的赏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6分)(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17、(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8、答案:C。解析:“喜闻乐见”一词出现在“放风筝是一种人们
41、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一句中,意为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用来形容放风筝这个活动,语义上恰当,句法上也没有问题。“老少皆宜”出现在“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一句中,意思是老年人和少年人都合适。风筝作为一种民间玩具,既可以放飞,又可以欣赏,对老年人和少年人来说都是合适的,用在此处比较准确。“炉火纯青”一词通常用来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用来形容“风筝的制作技艺”没有问题,但文段中“炉火纯青”前面有个修饰限定语“不断”,而“不断”表示动作行为的不间断,也有“反复进行”的意思,但达到完美的境界并不是一个能够反复进行的动作,所以此处属于用词不当。“不一而足”指同类的
42、事物或现象非常多,这里用来说风筝的样式很恰当。19、答案:B。解析:A和C都是主谓宾结构完整的句子,不能独立做主语,所以排除。选项B和D均以“国际风筝节”为中心词,且都由“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和“山东潍坊”共同组成该中心词的定语,只是顺序不同。选项B中,“山东潍坊”与“国际风筝节”直接连用,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引出后半句中的谓语“吸引着”语义连贯顺畅。选项D则把“山东潍坊”放在开头,由于本词的名词属性,加之紧随其后的“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看似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主谓结构,读者看到“36届”后面的“的”才能明白,这是一个个长长的定语,
43、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容易失误。且后半句“前来”一词应对应明确地点位置,中心词如果只剩下“国际风筝节”则位置信息不明确,属表意不清晰,因此答案是B。20、答案: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共5分,答对一点得2分,全对得5分)21、(1)语句:;修改为:“人类创造了现代城市”;(2)语句:;修改为:“对经济学家来说”或者“经济学家认为”;(3)语句:;修改为:“进而推断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4)语句:;修改为:“然而这样的繁荣却带来了隐患”或者“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存在着隐患”。(共4分,每小题1分,只写序号,没有修改,不得分)22、答案示例:2020年6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共5分,答对一点得2分,全对得5分)四、写作(60分)23.参照202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1、看重别人的评价,还是看重事情本身;2、看重结果,还是享受过程;3、“第一”情结与尽志即美;4、挑战对手与挑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