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8 ,大小:3.46MB ,
资源ID:115113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511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鹿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鹿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河北省鹿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读下面的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题。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甲和丙【答案】D【解析】【详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图甲为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地貌;丙为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因此甲和丙是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故D正确。峡谷和峰林都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成因,故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含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变质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

2、部的热能;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堆积)、固结成岩等作用。2.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 搬运作用B. 风化作用C. 变质作用D. 地壳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山。褶皱是因为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故D正确。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不符合题意,褶皱不是变质作用形成的,故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有褶皱和断层。3.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 地质作用能

3、量来自地球本身B. 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C.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D. 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地质作用。【详解】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A对;地壳自形成以来,一直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引起这种运动变化的原因是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的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推动着地壳不断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BC

4、D对。【点睛】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分类能量源表现结果地质作用内力地球内部热能地壳运动、演讲活动、变质作用、地震高低起伏外力太阳能、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趋于平坦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4. 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A. 亚欧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非洲板块D. 印度洋板块5. 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 陆地区域边界B. 板块生长边界C. 海洋区域边界D. 板块消亡边界【答案】4. D 5. B【解析】考查板块分布及边界类型。【4题详解】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上,M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位于该分界线东侧。故M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5、故选D。【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所示边界箭头背向分离,为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边界位于红海,会使红海面积逐渐扩大。故选B。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6. 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 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 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 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 自A向B由老到新7. 图中长腰山是( )A. 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 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 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答案】6. D 7.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形成。【6题详解】据图所知:A为背斜,B为向斜,由中心向两翼,岩性由老到新的为背斜;

6、由中心向两翼,岩性由新到老的为向斜,所以自A向B由老到新 ,本题D正确。【7题详解】图中长腰山从地质构造上为向斜,地形为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力,岩性变得比较坚硬,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相对背斜的侵蚀变低,而凸出形成山岭,所以本题B正确。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B. b表示地壳的水平运动C. c表示流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D. d表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9. 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c过程的是()A. 退耕还林B. 围湖造田C. 陡坡垦荒D. 营造薪炭林【答案】8. C 9.

7、C【解析】【8题详解】图中显示的是云贵高原的地貌形成过程,云贵高原因石灰岩发育,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而形成多溶洞的喀斯特地貌。a表示湿润环境下的沉积作用,A错误;b表示因内力上升形成高原,B错误;c表示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C正确;d表示流水对地表以下岩石的溶蚀作用,D错误,故选C。【9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c表示流水侵蚀对地表的破坏作用,在陡坡垦荒会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大水土流失,更使地表崎岖不平,故陡坡垦荒会加重c过程。故选C。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 完成下面小题。10. 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是()A. a,b,cB. b,a,cC. c,b,aD. c

8、,a,b11. 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 侵蚀,搬运,堆积B. 侵蚀,堆积,搬运C. 堆积,搬运,侵蚀D. 搬运,堆积,侵蚀【答案】10. D 11.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特征。【10题详解】本题考查河流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图示a处属于河流上游,河谷的发育初期,横剖面呈V字形;b处河流中游,一般有侧蚀作用;c处属河流下游,河谷发育的成熟期,形成槽形河谷。依次对应关系为c,a,b,故选D。【11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河流上游,河谷的发育初期,横剖面呈V字形,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流中游,河谷的发育中期,形成河湾,侧蚀加强;河流下游,河谷发育

9、的成熟期,形成槽形河谷,堆积了大量泥沙。因此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侵蚀,搬运,堆积,故选A。【点睛】外力作用:风化作用(最主要形式):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堆积作用

10、:被搬运的物质因外力减弱或失去搬运能力,以及含溶解质的水溶液受蒸发或发生化学反应后出现的堆积作用积聚过程。下图为一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A. B. C. D. 13. 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有()A. B. C. D. 【答案】12. D 13. A【解析】【12题详解】据图可知,为冲积扇,是一种河流堆积地貌,故错;为沙丘地貌,是一种风力堆积地貌,故对;是峡谷,是一种流水侵蚀地貌,故错;是戈壁景观,是一种风力侵蚀地貌,故对,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据图可知,为冲积扇,是一种河流沉积地貌,故对;为沙丘,是一种风力沉积地貌,故对

11、;是峡谷,是一种流水侵蚀地貌,故错;是戈壁景观,是一种风力侵蚀地貌,故错,故A正确,BCD错。故选A【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沙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力堆积地貌;峡谷是湿润地区的一种流水堆积地貌;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14.下列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属于趋利避害的是()荷兰人民围海造田 澳门人民大面积填海造陆湘、赣人民围垦洞庭湖、鄱阳湖,使其面积大规模缩小在

12、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荷兰人民围海造田、澳门人民大面积填海造陆都是人类靠智慧赢得土地更好生活的例子;湘、赣人民围垦洞庭湖、鄱阳湖,使其面积大规模缩小,该行为属于围湖造田,是对湿地的破坏,会加剧长江的洪涝和湖泊的萎缩;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会导致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据此分析选A。15.下列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合理的是()A. 海河下游开挖入海河道B.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整修梯田C. 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开垦为耕地D. 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打坝淤地【答案】C【解析】【详解】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属于重要的湿地资源,开垦为耕地后必然对湿地的生态造成影响,

13、湿地的调节功能等难以发挥,是一种不合理的活动,其他选项行为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做法,是人地协调的做法,据此分析选C。【点睛】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近年来,台湾省已成为大陆游客的旅游热点地区。到野柳地质公园游

14、览的游客,多去欣赏海边奇岩怪石的自然景观,最著名的有女王头、烛台石、龙头石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形成这些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A. 流水堆积B. 风力堆积C. 冰川侵蚀D. 海浪侵蚀17. 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主要自然因素是()A. 河流侵蚀作用B. 海浪侵蚀作用C. 冰川侵蚀作用D. 风化和风蚀作用【答案】16. D 17. D【解析】【16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奇岩怪石位于海边,主要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这些奇岩怪石是外力在岩石上“雕琢”而形成,不可能是由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形成的,故D正确,AB错误;这些景观位于台湾省,地处热带,不可能是由冰川侵蚀形成,C错误。故

15、选D【17题详解】开罗地处热带,不可能出现冰川;“狮身人面像”所在地点并不临海,不可能受到海浪侵蚀作用影响;“狮身人面像”是雕塑,河流不可能侵蚀其面部,且该景观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河流侵蚀作用可能性小;该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以风化和风蚀作用为主。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图1为我国某地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图2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 图2中A. 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 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 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 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19. 照片拍摄季节,当地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

16、膜或者玻璃大棚。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A. 78月,削弱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 1011月,阻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 12次年1月,增加以提高土壤温度D. 67月,增强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答案】18. D 19. A【解析】考查大气受热过程。【18题详解】由乙图可判断出,表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但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白天和夜晚都存在,只是在夜晚表现得更加明显;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是地球损失的热量。故选D。【19题详解】78月,南昌市正值伏旱天气,太阳高

17、度大,太阳辐射强,大棚内温度上升过快、过高,农作物蒸腾作用强,水分损失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一部分到达大棚内部的太阳辐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棚内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故选A。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下面小题。20. 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的逆辐射的是()A. B. C. D. 21.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A. 变小B. 变小C. 变大D. 变大22. 引起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A. 变大,变大B. 变小,变小C. 变大,变大D. 变小,变大23. 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 变大,变大B. 变

18、大,变小C. 变大,变大D. 变大,变小【答案】20. D 21. A 22. C 23. D【解析】【20题详解】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结合图示可知,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表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故序号代表大气的逆辐射的是,故选D。【21题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变小,A正确;同时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因此温度相对较低。选择项中只有A项叙述正确。故选A。【22题详解】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变大;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增强,变大。C正确,故选C。【23题详解】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白

19、天晴天多,被大气层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变大,白天气温高;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变小,夜晚气温低,故昼夜温差大,D正确。故选D。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烟的微火。阅读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4.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 一一B. 一一C. 一一D. 一一25.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 受寒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26.

20、“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 “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A. B. C. D. 【答案】24. B 25. B 26. A【解析】【24题详解】图中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是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热量,又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大气,使大气增温。所以过程顺序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5题详解】晴朗的夜晚,天空没有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大,这样的夜晚地面气

21、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天雨新晴、北风寒彻”表示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形成霜,故B正确;雨后的夜晚云层较厚,大气保温作用较强,气温不一定低;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导致热量散失大;晴朗的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减弱;故ACD错误。故选B【26题详解】寒冬里人造烟幕能起到防霜冻作用,人造烟幕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尘埃,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人造烟幕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所以可以预防霜冻。燃烧柴草的做法,就是制造烟幕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和固体颗粒的含量,从而增强大气的逆辐射的强度,减少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这是大气的保温效应

22、,可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故A正确,“放火作煴”是为了增强大气的逆辐射而增温,不是直接将地面烤暖、熏暖;故BCD错误。故选A【点睛】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起增温作用。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相反,将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气压低于地B. 地气压高于地C.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更高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的风向为东南风B. b为

23、上升气流C. c的风向为西南风D. d为上升气流【答案】27. B 28. D【解析】【27题详解】海拔越高,受地面影响越小,同一高度的两点高空气压差小。从右图中可看出,由西向东近地面与高空的垂直气压差值越来越小,说明由西向东气压值降低。甲与乙相比,甲为高压,乙为低压,在左图中形成了逆时针运动的热力环流圈,高空气流由地流向地,即地气压高于地,近地面气流由流向地,即地气压高于地。根据等压面“高凸低凹”的判断规律,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高,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更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8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地气压差较低,说明乙地近地面(地)为相对的低压,高空

24、(地)为相对的高压;甲地气压差大,说明甲近地面(地)为高压,高空(地)为低压,b为下沉气流,故B错误;地气压高于地,d为上升气流,D正确;近地面a的风向为偏西风,高空c的风向有可能为偏南风,也有可能为偏北风,A、C错误。故选D。如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9. 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 甲地多晴朗天气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30. 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B. 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两

25、地之间的风速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29. C 30. D【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气压大小的判读。【29题详解】乙相比,甲地气压大于乙地,丙丁相比,丁地气压大于丙地,乙地与丁地相比,乙地气压大于丁地,故图中气压排序是甲乙丁丙,A项错误;甲地有下沉的气体,气温低,乙地有上升的气体,气温高,故甲地气温低于乙地,B项错误;甲地有下沉的气体,不易降水,多晴朗天气,故C项正确;乙地等压面向下弯曲,气压低,因有上升的气流,故D项错误。故选C。【30题详解】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体遇冷收缩下沉,故A项错误;乙丁之间气流是垂直方向上的流动,故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6、,B项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形成了风,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既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也影响丙丁之间的风速,故C项错误;受热不均是引起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D项正确。故选D。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1. 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A. 山顶昼雨少B. 河谷盆地夜雨多C. 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D. 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32. 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A. 热力环流B. 太阳辐射C. 植被状况D. 地形起伏【答案】31. B 32. A【解析】试题分析:【31题详解】仔细读图,注图中山顶、河

27、谷的图例及降水差异,正确理解各选项的含义。由图可知山顶昼雨多,在16时最多;河谷盆地夜雨多,特别是0时;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化幅度比山顶小;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增多,故选项B正确。【32题详解】本题应联系热力环流导致的山谷风,同时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的差异。山顶白天气温上升快,气流上升,易降雨,近地面形成低压;此时河谷盆地升温慢,温度较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于是近地面空气由河谷吹向山顶,形成谷风;夜间河谷盆地散热慢,温度较高,从而形成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故选项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33.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

28、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 偏东风B. 偏南风C. 东北风D. 西北风【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是14日6时的气压形势,根据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14日69时甲地还是位于低压中心东侧,先作出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知甲地风向为偏南风,B正确。故选B。3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近地面的风向一般与等压线斜交,而高空的风向多与等压线平行。读图回答下题。上图为北半球近地面某地空气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代表字母依次是A. a、b、c、dB. a、

29、b、d、cC. b、a、d、cD. c、b、a、d【答案】B【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了大气运动的受力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并垂直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并垂直于等压线,对应的是a;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对应的是b;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转,风向对应的是c;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对应的是d;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a、b、d、c。故B正确。故选B。读下图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35.

30、 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 B. C. D. 36. 处的风向为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答案】35. C 36. B【解析】同一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35题详解】同一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C对。、三地的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A、B、D错。【36题详解】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等压线分布,处的风向为东北风,B对。A、C、D错。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据此完成下

31、列各题。37. 若右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A. 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 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 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D. 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38. 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此季节A. 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B. 印度低压处于强盛时期C. 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封雪冻D. 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39. 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 热带草原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地中海气候【答案】37. C 38. C 39. D【解析】试题分析:【37题详解】据图及题干要求可确定甲为副热带

32、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故 C项正确,D项错误;该环流是中纬环流,故A、B项错误。【38题详解】此时是陆地气流下沉,海洋气流上升,故此季节为冬季,北半球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故A项错误;印度低压处于较弱时期,故B项错误;冬季,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故C项正确;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的季节是夏季,故D项错误。【39题详解】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甲地又以下沉气流为主,甲地只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选项中的四种气候类型中只有地中海式气候夏季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其它气候类型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无关,故D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三圈

33、环流的特点,考查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知识拓展】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1、气压带的形成:气压带纬度位置形成过程成因类型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附近赤道上空气流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风,在副热带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动力原因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地区,南北纬60附近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副极地地区相遇,盛行西风主动爬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动力原因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附近接受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热力原因2、风带的形成:风带形成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气压带向

34、南(北)流出的寒冷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左)偏成东北(南)风中纬西风带近地面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南)流出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左)偏转成西南(北)风,称为盛行西风带低纬信风带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动,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风逐渐向右(左)偏转成东北(南)风在赤道附近地区,同地面接触的低空空气,因温度增高而强烈上升,气压下降,这里垂直上升的气流显著,风力微弱,所以叫赤道无风带。结合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下面小题。40. 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置相对固定B. 南美洲分布

35、最广C. 天气状况单一D. 气温年较差大41. 此时,图中K地盛行( )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答案】40. B 41. A【解析】【40题详解】赤道无风带地区垂直上升的气流显著,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美赤道地区分布最广且最典型,其次是非洲赤道的刚果盆地,故B正确;由于地球公转运动,赤道无风带位置不是固定的,会南北移动,A错误;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多对流雨,而不是单一天气状况,CD错误;故选B【41题详解】据图可知,K附近的等压线数值南高北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向北,该地地处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左偏,形成东南风,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读图,完成

36、下面小题。42. 图中风带为( )A. 东南信风带B. 中纬西风带C. 东北信风带D. 极地东风带43. 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42. B 43. C【解析】【4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盛行西南风,图中风带为中纬西风带。B正确。故选B【43题详解】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C正确。故选C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4. 图中盛行风的性质是 ()A. 暖湿B. 冷湿C. 热干

37、D. 冷干45. 与盛行风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A.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 海陆轮廓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 地转偏向力【答案】44. A 45. B【解析】本题考查风的成因。图中盛行风,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性质温暖;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湿润。图示北印度洋吹东北季风,是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该盛行风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与海陆轮廓无关。【44题详解】图中盛行风,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

38、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性质温暖;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湿润。故盛行风的性质是暖湿,A正确。故选A。【45题详解】图示北印度洋吹东北季风,是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该盛行风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海陆气压差异加强了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盛行风形成与ACD有关;而与海陆轮廓无关,B符合题意。故选B。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46. 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A. 赤道低气压带B.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 南半球副热带高

39、气压带D. 副极地低气压带47. 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M表示9月份、春季B. N表示7月份、夏季C. M表示12月份、夏季D. N表示1月份、冬季【答案】46. B 47. B【解析】【46题详解】根据M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可以推断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根据北部或南部的风向右偏,可以确定为北半球。故M气压带是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B。【47题详解】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可知,M气压带向南移动,太阳直射南半球,应该为1月份的图。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为7月份的图,B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全球气压带

40、风带图可以轻松判断图示气压带的名称。气压带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夏季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图甲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48. 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A. 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 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C. 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D. 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49. 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B. 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C. 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D. 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答案】4

41、8. A 49. B【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48题详解】读图,根据右图风带风向判断,甲气压带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气压带北移,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的巴西高原是干季,草木枯黄,A对。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 ,B错。密西西比河进入丰水季节,C错。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逆风逆水,D错。故选A。【49题详解】图示甲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西风带,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丁是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不受甲气压带控制,A错。受乙风带即西风带的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B对。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温和多雨,C错。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

42、夏季少雨,D错。故选B。50.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 蒙古高压B. 印度低压C. 阿留申低压D. 夏威夷高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露气寒冷,将凝结”说明此时气温逐渐降低。每年秋冬季节,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高压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在其影响下盛行偏北风(西北风),气温降低,形成寒露。考点定位: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1. 若该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 ()A. 陆地

43、内循环B. 海陆间循环C. 海上内循环D. 海气间的水循环52.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 ()A. 低纬B. 中纬C. 高纬D. 全球海域没有差别【答案】51. C 52. A【解析】考查水循环的有关知识。【51题详解】由题中可知,此时下垫面只有海洋,是海洋上水汽受热蒸发,然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到海洋,形成海上内循环,C正确。水循环类型有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D排除;没有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故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水循环区域不是发生在陆地内部之间,更不是陆地内循环,AB错误。故选C。【52题详解】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

44、最多的是低纬度海域,因为低纬度海域气温高,蒸发快,易形成水汽,A正确,故选A。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3. 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A. 蒸发B. 降水C. 下渗D. 径流54.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调解城市局地气候B.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C. 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55. 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A. 东北地区B. 东南地区C. 华北地区D. 青藏高原【答案】53. D 54. B 55. C【解析】考查人类活动改造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的主要

45、功能,最适宜该系统的地区。【53题详解】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没有使降水进入径流环节流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D对。蒸发、下渗环节有影响,不影响降水环节,但都没有改造这些环节,A、B、C错。故选D。【54题详解】根据材料,该系统是缺水地区回收雨水的一种良性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B对。对调解城市局地气候、缩短径流汇聚时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作用不大,A、C、D错。故选B。【55题详解】根据材料,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缺水地区。东北地区大部分是湿润区,不缺水,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A错。东南地区水源充足,B错。华北

46、地区降水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缺水严重,最适合使用该系统,C对。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区,生产、生活用水少,不适宜,D错。故选C。56.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题。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A. 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B. 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C. 厄尔尼诺现象是势力增强的结果D. 同纬度地区,冬季沿岸气温低于【答案】A【解析】【详解】A、洋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故A正确;B、根据洋流分布图洋流由南向北,洋流由北向南,二者没有交汇,也就没有渔场的形成,故B错误;C、洋流在大陆东

47、岸,是暖流。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西太平洋冷水上泛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是赤道逆流增强的结果,不是势力增强的结果。故C错误;D、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是暖流:增温增湿,是寒流:降温减湿,所以同纬度地区,冬季沿岸气温高于,故D错误;故选A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7. 若海域位于30附近,则与海岸相比,海岸A. 冬温较高,冬雨较多B. 夏温较高,夏雨较多C. 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D. 夏季太阳辐射量较多,冬季太阳辐射量较少58. 图中地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A. B. C. D. 【答案】57. B 58. A【解析】

48、主要考查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7题详解】海域位于30附近,北侧为盛行西风(西南风)、南侧为东北信风(东北风),该洋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为暖流,为寒流。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位于大陆的东岸,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的西岸,大陆的西岸为地中海气候A、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沿岸为地中海气候,与海岸相比,海岸冬温较高,冬雨较少,故不符合题意;B、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沿岸为地中海气候,与海岸相比,海岸夏温较高,夏雨较多,故正确;C、与海岸相比,海岸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大,故不符合题意;D、与海岸相比,

49、海岸夏季太阳辐射量较少,冬季太阳辐射量较多,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58题详解】海域位于30附近,北侧为盛行西风(西南风)、南侧为东北信风(东北风),该洋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世界著名渔场多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升处,图中-地附近海域中,只有附近海域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故A正确。故选A下图是某季节甲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9. 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60. 甲洋流形成的动力是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61. 甲洋流附近海域鱼群相对较多,主要是因为该海域A. 处于寒暖流交汇处B. 位于大河入海口C. 夏季深层海水上涌D. 季节

50、变化很显著【答案】59. B 60. D 61. C【解析】【59题详解】根据题中经纬度可知,图示海域为北印度洋,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图中洋流是西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索马里寒流,故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B正确。故选B。【60题详解】北印度洋由于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针大洋环流圈,图中洋流是在西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索马里寒流,故甲洋流形成的动力西南风,D正确。故选D。【61题详解】图中甲洋流为索马里寒流,是在离岸风-西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夏季该海域盛行西南季风,离岸风作用下,深层海水上涌,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

51、上泛,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鱼群相对较多。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北印度洋的气候及其季风洋流,北印度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风,冬季东北风,在季风的吹拂下,形成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的季风环流。读局部海域温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62. 图示为北半球海域的是()A. B. C. D. 63. 四海域中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且可能有寒流流经的是()A. B. C. D. 【答案】62. A 63. B【解析】【62题详解】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表现为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两图海水温度向南递减,地处在南半球;而两图越往北温度越低,地处在北半球。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6

52、3题详解】由上题可知位于北半球, 位于南半球,故排除;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地可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西岸,有暖流经过;可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有寒流经过,故B正确,ACD错。故选B【点睛】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30)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洋西部(即大陆东岸)为暖流,大洋东部(即大陆西岸)为寒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60)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洋西部(即大陆东岸)为寒流,大洋东部(即大陆西岸)为暖流。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也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建设成为建

53、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64. 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A. 水汽蒸发减少B. 地表水下渗增加C. 地表径流增加D. 大气降水减少65. 城市建设植生滞留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A. 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B. 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 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除城市内涝D. 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答案】64. B 65. D【解析】【64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增加城市地表水的下渗能力,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使得地表水汽蒸发量增加,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

54、,ACD错误,B正确。故选B。【65题详解】由材料“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可知,采用“植生滞留槽”可增加地表水下渗,改善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情况,但不会根治,A错误;减轻地表土壤干燥度,降低城市气温日较差,B错误;发挥生物滞水功能,可减轻城市内涝,但不会根治,C错误;可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正确。故选D。下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66. 甲洋流可能是( )A. 日本暖流B. 千岛寒流C. 北大西洋暖流D. 秘鲁寒流67. 该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 对流经地区的海洋生物没有影响B. 减小污染范围,加重污染程度C. 导致沿岸地区沙漠广布D. 增

55、大沿岸地区的降水量【答案】66. A 67. D【解析】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6题详解】图示海域等温线数值北部低,南部高,应位于北半球,D排除;洋流由南向北流动,应为暖流,B错误;图示海域位于大陆的东侧,即在大洋的西部,应为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部的暖流,因此可能是日本暖流,A正确,C错误。故选A。【67题详解】根据上题结论,该洋流为日本暖流,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大沿岸地区的降水量,D正确;对流经地区的海洋生物有影响,A错误;加快污染物净化速度,同时也扩大污染范围,B错误;使得沿岸地区气候湿润,增加植被覆盖率,C错误。故选D。68.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

56、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液态水的温度范围是0-100。地球“液态水存在”就是地球上的温度介于0-100的条件。选择B项。69.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地热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而赛车用的石油、煤炭等是由于地质作用太阳能转化成矿物能,太阳

57、能电池直接利用太阳能。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2017年全国两会于3月2日15日在北京召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70. 两会期间,地球绕日运动速度A. 加快B. 变慢C. 先变慢,后变快D. 先变快,后变慢71. 此时太阳直射点A. 北半球,向北运动B. 南半球,向北运动C. 北半球,向南运动D. 南半球,向南运动【答案】70. B 71. B【解析】【70题详解】地球绕日公转1月

58、初经过近日点,速度最快,7月初经过远日点,速度最慢。据题干知,全国两会于3月2日15日在北京召开,接近7月初,因此速度越来越慢。故选B。【71题详解】据题干知,全国两会于3月2日15日在北京召开,处于从冬至日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期间,则太阳直射点应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故选B。72.中央电视台羊年春节联欢晚会于2015年2月18日晚上8:00正式播出,中央台所有国际频道同步直播。家住纽约(西五区)的华侨李先生也想看晚会直播,则他应在当地几月几日几时打开电视机()A. 2月19日7:00B. 2月17日7:00C. 2月17日19:00D. 2月18日7:

59、00【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区时的计算。【详解】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时间为2月18日晚上8:00,纽约位于西五区,比东八区区时晚13小时,可计算西五区区时为2月18日7:00,D正确。故选D。下图为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3.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 圈层B. 圈层C. 圈层D. 圈层74.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 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 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 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73. B 74. C【解析】【73题详解】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

60、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图可知,图中圈层、圈层、圈层、圈层分别表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因此岩浆一般来源于圈层,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74题详解】圈层为地壳,地壳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厚,A错误。圈层为地幔,由固态物质构成,因此地震横波能通过,B错误。由于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最可能为液态,C正确。圈层为内核,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物质密度也极高,D错误。【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一般认为,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开始熔融的固相线温度,这

61、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2013年4月5日,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喷发。据悉,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高和最活跃的火山。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简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75. 下列能正确代表地球内部圈层的是()A. AB1即C以上为地壳B. A为岩石圈C. B2D为地幔D. EF为地核76. 火山在喷发过程中还有“滚滚浓烟”喷出,这对地球外部圈层来说,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是()A. 水圈B. 生物圈C. 大气圈D. 岩石圈【答案】75. D 76. C【解析】【75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地壳,A、B错误;DB2B1 表示的是地幔,C错误;EF

62、表示的是地核,D正确。故答案选D。【76题详解】火山在喷发过程中的“滚滚浓烟”首先进入的是大气,尘埃及气体物质进入大气层,因此影响明显而直接的是大气圈,C正确。故选C。77.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B. 水圈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圈层C. 生物圈是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A.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故A正确;B.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

63、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故B正确C.生物圈不单独占一圈层,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全部,生物圈是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故C正确;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地球的内部圈层之间也有关系,例如生物圈是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故D错误。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下图中为石灰岩,为页岩,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8. 形成岩石的地质作用为()A. 风化作用B. 沉积作用C. 变质作用D. 风化作用79. 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高压石灰岩分布岩浆活动风化侵蚀作

64、用强A. B. C. D. 【答案】78. B 79. A【解析】【78题详解】石灰岩和页岩都是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为石灰岩,为页岩,都为沉积岩,形成沉积岩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沉积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79题详解】石灰岩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岩石为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条件变质作用形成的。岩浆活动是形成高温的条件,石灰岩分布不是变质岩形成的必备条件;变质岩的形成与风化侵蚀作用无关,故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0.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 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 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 岩石圈与生物圈

65、关系密切D. 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答案】C【解析】【详解】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两部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所以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故不符合题意;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能说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故不符合题意;C、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全部,生物圈是各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与岩石圈关系密切,故正确;D、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个地壳构成了岩石圈,所以软流层在岩石圈的下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综合题8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海陆间循环各个环节的名称。A_,B_,C_,D_,

66、E_,F_,G_。(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当前人类能够施加影响的主要是_填字母)环节。(3)改变水循环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的方法分别是_;_。【答案】 (1). 蒸发 (2). 水汽输送 (3). 降水 (4). 地表径流 (5). 地下径流 (6). 下渗 (7). 蒸腾 (8). D (9). 修建水库、植树种草 (10). 跨流域调水【解析】【分析】(1)考查对水循环环节的了解,结合图示陆地、海洋的分布,及箭头关系可判断。(2)考查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了解。当前人类能够施加影响的主要是地表径流。(3)考查该水循环时空分布的方法。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可以分别改变水循环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详解】(1)从图示陆地、海洋及箭头关系可知,A箭头从海洋指向上,是蒸发;B从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箭头在地表指向海洋,为地表径流;E在地下运动,是地下径流;F箭头垂直向下,是下渗,G由植物指向上空,是蒸腾。(2)目前人类能通过植树造林、跨流域调水等形式,影响地表径流,即主要是图示D环节。(3)目前人类主要通过修建水库(或植树种草)来改变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来改变空间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