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25.24KB ,
资源ID:115062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5062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3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3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docx

1、课时作业3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青岛市一模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B阐明政权的合法性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D制造统一全国的舆论22022永州市高三三模南北朝时期,门第之风盛极一时,择偶必先看门第出身,高门大姓结成一个封闭的婚姻圈,只在圈内通婚,不与庶族通婚,与此同时,北朝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却越来越普遍,胡汉之间的婚姻风俗也相互影响。据此可知,南北朝时期()A宗法制度发展完善得愈加系统严密B九品中

2、正制强调出身门第血缘纯正C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渐成时代潮流D门第观念不影响胡汉之间通婚关系32022枣庄市高三三模西汉钱币使用非常普遍。到东汉,黄金退出流通领域,布帛在交换中作用日益重要。曹魏建立后,“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北魏孝文帝时虽铸五铢钱并大力推行,但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东晋南朝币制混乱,钱币与谷帛并行。这()A说明人口流动不断加快B反映君主专制日渐衰弱C表明中央集权亟待加强D根源是生产力愈发倒退42022洛阳市高三三模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的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

3、与东吴政权相始终。东吴的屯田()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52022湘西自治州三模三国时期,扬州由东汉时的3个郡分为8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40个增至近80个;赣江流域原东汉豫章郡则被分为7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21个增至58个。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统治疆域的进一步拓展B江南市镇经济兴起C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划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62022莆田市高三三模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到:“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开放的范围,较汉代更为广泛,更为自由。在钱

4、穆看来,唐代科举制()A实现了无差别的自由投考B推动了封建政治的进步C消除了士族对仕途的影响D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72022永州市高三三模魏晋以来,强宗大族雄踞乡间,武断乡曲,朝廷依靠他们才能贯彻对地方的统治。但隋唐之际,很多名门望族乃至一般士族的成员纷纷离开其籍贯族源地,迁居“长安洛阳”京畿之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用人制度的重大变化B京畿之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吸引C国家政治统一与社会稳定D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的强制迁移82022济宁市高三4月模拟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高宗以后,李义府等为了任意密奏其事,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

5、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A提高决策效率 B实现政事公开C抑制政治腐败 D避免决策失误92022武汉市高三四月调研在唐代,进士出身成为“士林华选”,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而在唐朝后期,多次出现特赐进士及第的特殊现象,成为皇帝乃至某些权臣用以笼络人心的工具。此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唐后期()A官员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B官吏选拔的程序日趋完善C世家大族的地位日益没落D科举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102022洛阳市高三三模隋唐时期,上则以“野无遗贤”为标榜,求贤若渴,下则以文章诗赋相砥砺,孜孜求进,上行下效,蔚然风行,从而出现人才辈出的局面。这一现象()

6、A使社会出现重文轻武的氛围B厚植了隋唐繁盛的社会基础C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出现D主要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完善112022西安市临潼区高三二模唐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羁縻)都督府、州、县,册封当地各族首领人物为都督、刺史、县令,实行世袭制,可按本族习俗执政,贡赋、版籍一般不纳入中央户部,但要执行朝廷命令,承办朝廷下达的“公务”,还要应朝廷征调派兵出征。据统计,全国共有800多个羁縻州、府。唐代这些举措()A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B促进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受到了藩镇割据势力强烈影响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122022潍坊市高三三模下表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反映出当

7、时()制度征收方式租庸调制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调:每丁按照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两税法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A.封建剥削减轻 B货币经济发展C人身控制加强 D实物地租消失132022唐山市二模唐朝女子业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蹴鞠、骑马之外,尤其喜欢荡秋千。唐诗秋千词写道:“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这主要反映了唐代()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B女性社会地位提升C百姓生活富足安康D社会风气相对开放1420

8、22晋城市二模学者张国刚把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藩镇划分为割据型(河朔地区)、防遏型(中原地区)、御边型(西北、西南边疆)、财源型(东南地区)四种类型。并指出,在唐代后期近50个藩镇中,真正割据的主要是河朔三镇。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藩镇()A促使唐朝开始由盛转衰B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C控制了朝廷的财政收入D利于延续当时唐朝统治152022浙江省宁波市期末考试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唐代僧人编造的经典,经文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昊天之恩,岂能不报。”这一现象表明()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B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伦理相结合C中国传统道德经由丝绸之路外传D宣扬孝道成为了佛经的主要内容16202

9、2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期中考试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髙评价。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2分)17(12分)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如永泰公主(武则天孙女)、章怀太子(武则天次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宫女图材料一永泰公主墓中的壁画宫女图一经亮相就引

10、起了轰动,画面中的人物为九位宫女,体态丰腴,曲线柔美,尤其是皇家女性的生活优越安逸,身形富态肥胖,雍容华贵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她们手持烛台、如意、高脚杯(内装葡萄酒)、包袱等物,除两人穿男士袍衫外,其余皆为短襦长裙,构图韵雅和谐,描绘细致传神,展现出唐代画师卓越的空间构思才智和惊人的艺术造型功力。材料二章怀太子墓在1971年被打开,墓内的壁画异彩纷呈,其中打马球图客使图就是代表作。马球发源于波斯,画面上有20匹各色骏马,骑士均穿白色或褐色窄袖袍,脚蹬黑靴。客使图描绘的是鸿胪寺官员接待使臣的场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唐盛世有何史料价值。18(14分)2022长沙高三月考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认为先王因为有善心,所以才实行仁政,仁政之所以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因为它植根于人的本性中,是合乎人性的。他总结历史经验,发现桀纣之失民,实际上是失去了民心。反之,汤、武无敌于天下,就在于“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顺从了天下民心。因此认为君主之行事,必须以民意为依归,认为民意即天意,若君主不能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人民可以把君主当作仇敌,起来推翻他。孟子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广泛地招揽人才,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孟子还主张发展经济、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对人民施行教化,以达到王道。摘编自李秋华孟子仁政思想初探材

12、料二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孟子的地位和以前一样处于不著不察之列,时人或言“周孔”或言“孔颜(颜回)”,孟子则少有人提及。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他认为孟子是唯一得到孔子“真传”的人。对于“杨、墨行,正道废”的乱局,孟子辞而辟之,开“辟异端”之先河,因此其功甚伟。因此,韩愈认为儒家的“道统”在孔子之后,则是由孟子来承继,孟子死后,则是“不得其传焉”。摘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述孟子“王道”政治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孟子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19(14分)2022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期

13、中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贞观政要是唐朝史学家吴兢编著的一部政论性专史,作者吴兢(670749),生活在高宗、武后、玄宗年代。贞观政要共有十卷,分为四十篇,书中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龄等四十几位大臣之间就治国施政等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道德修养、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一幅贞观年间政治上的清明上河图。以下是贞观政要目录摘编:第一篇君道第三篇任贤第四篇求谏第五篇纳谏第七篇择官第十八篇俭约第二十五篇奢纵第三十篇务农第三十一篇刑法第三十三篇赏献(1)判断贞观政要对研究唐代贞观年间历史的史料价值。(4分)(2)如果你是生活在贞观年

14、间的唐朝大臣,请向唐太宗李世民就“为君之道”提出至少四条合理建议。(10分)20(12分)2022湖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这两个字最早是在一件青铜器上发现的,考古学家称之为“何尊”。“中”“国”两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中”本来是一面特殊的大旗,是商朝人为召集他的部队和民众集合用的标志。由于集合时这面旗帜总是处于中间,以后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等意义。“国”(繁体为“國”)中间的“口”表示人,有几个口就是几个人,所以称为人口;“口”下面的一横表示一片土地,无论生活或生产都离不开自己的土地,所以还得有人拿着戈守卫;为了更安全,需要在四周筑上一道城墙。

15、所以“国”实际上是有围墙的、有人守卫的一个居民点,一个聚落,一座城。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这就是中国。商与西周的国都很多,春秋初期还有1 000多个。在这么多国中间谁有资格称为“中国”呢?只有最高的统治者,比如商王以及后来的周王,他们居住的地方才有资格称为“中国”。“中国”是天子所在的国。到战国后期,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和若干小国,所以诸侯都开始以“中国”自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秦朝,称皇帝,自然便称“中国”了。以后历代王朝都自称为“中国”,“中国”概念从一个点扩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包括边疆的少数民族的政权。比如契丹人建立辽朝,到辽朝后期,也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

16、分。南北朝时,南朝、北朝都称自己为“中国”,隋、唐统一以后它们都成了“中国”一部分。“中国”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代名词。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开始有了“中华”和“中国”两种简称,以后基本都用“中国”了。葛剑雄尊重地名就是尊重我们的文化历史(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一词在不同时期的含义。(8分)(2)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意义。(4分)课时作业31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吴政权定都建业,即今江苏南京,孙权封孙奋为齐王,封孙休为琅琊王,但是“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据此可知,这说明孙权的主要意图是统一南北方,故选C项;齐王孙奋的居所

17、在武昌,琅琊王孙休的居所在虎林,都处于东吴的统治区域之内,也就无所谓“瓦解分化曹魏政权”之说,排除A项;魏蜀吴三个政权都是割据一方,其政权的存在都是世势之必然,并且在题干内容中述及的是孙权所封的两个儿子,与东吴政权是否合法没有关系,排除B项;孙权封其儿子为“齐王”“琅琊王”,这是其实际行为,不属于“舆论(公众的言论)”的范畴,排除D项。答案:C2解析:由材料“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却越来越普遍,胡汉之间的婚姻风俗也相互影响”可知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认同进一步发展,故选C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就遭到破坏,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由材料“择偶必先看门第出身”可知强调的是门阀制度,排除B

18、项;魏晋时期门第观念影响胡汉之间通婚关系,排除D项。答案:C3解析:东汉田庄经济、土地兼并盛行,影响商品经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货币更换频繁,从而造成物物交换成为交易的主要手段,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材料强调社会分裂动荡影响商品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不断加快无关,排除A项;君主专制指国家的统治权由君主一人以强力独断独行,与材料商品经济衰退无关,排除B项;币制混乱与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力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江南经济,排除D项。答案:C4解析:据材料“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可知三

19、国时期东吴屯田不仅开发了土地,而且促进了水利工程的修建,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选A项;三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排除B项;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才南移完成,排除C项;屯田由政府提供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排除D项。答案:A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东汉到三国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不断加速,使得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使得政府通过调整行政区划的方式不断强化对江南地区的控制,故选C项;扬州地区、赣江流域在当时本来就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范围,排除A项;江南市镇经济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答案:C6解析:“唐代开放的范围,较

20、汉代更为广泛,更为自由”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唐代能够扩大统治基础,体现了人才选拔的自由,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故选B项。答案:B7解析:由材料“隋唐之际,很多名门望族乃至一般士族的成员纷纷离开其籍贯族源地”可知隋唐时期形成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再是魏晋时期的门第,而是个人才学,造成名门望族乃至一般士族成员的搬迁,故选A项;京畿之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吸引是刺激名门望族乃至士族成员搬迁的一个动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家政治统一与社会稳定是实行科举制的背景,而非名门望族乃至士族成员搬迁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并未采取大规模强制迁移的措施,排除D项。答案:A8解析:据材料“李义府等

21、为了任意密奏其事,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可知,史官随同,如实记录所奏内容,奏事者不敢任意曲解事实,对抑制政治腐败起了一定作用,故选C项;史官随同记录制度只是记录所奏内容,与提高决策效率无关,排除A项;中国古代政事不公开,排除B项;“避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答案:C9解析:“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说明科举制对即使高官也有很大的影响,可见这一制度的影响力变大,故选D项;“多次出现特赐进士及第的特殊现象,成为皇帝乃至某些权臣用以笼络人心的工具”体现了科举这一制度的政治倾向,却无法说明其官员的素质,排除A项;“多次出现特赐进士及第的特殊现象,成为皇帝乃至某些权臣用以笼络人心的工具”这种做

22、法并非正常的选拔程序,也是对程序的破坏,排除B项;“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这种现象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倾向,无法判断当时世家大族在政权中的地位,排除C项。答案:D10解析:据材料“上则以野无遗贤为标榜,求贤若渴,下则以文章诗赋相砥砺,孜孜求进,上行下效,蔚然风行,从而出现人才辈出的局面”,可知隋唐时期社会稳定,选贤任能,文化繁荣,人才辈出,体现了隋唐时期的繁荣局面,故选B项;宋代重文轻武,排除A项;宋代理学出现标志着儒学复兴,排除C项;隋朝是科举制的创立时期,唐代科举制属于完善发展阶段,排除D项。答案:B11解析:唐代的羁縻政策带有因俗而治的特点,任用当地首领,赋役不纳入中央,这些政策都是

23、在国家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了少数民族的特殊性,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感,有利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D项。答案:D12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租庸调制之下,其征收方式以实物为主,并且名目繁多,在两税法之下,其征收方式主要是货币,并且其征收标准较为简单:人丁与田地数,据此可知,正是由于货币经济的发展,政府在赋税制度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即由“租庸调制”改为“两税法”,故选B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征收方式与征收标准的变化,并没有涉及剥削的“程度”,也就不能得出“封建剥削减轻”的结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

24、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而不是“加强”,排除C项;根据题干表格中“(两税法)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可知实物地租并没有消失,排除D项。答案:B13解析:根据“唐朝女子业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蹴鞠、骑马之外,尤其喜欢荡秋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比较低下,而材料中体现了唐朝女子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这反映了唐朝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女子的业余生活而非市民生活,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性社会地位提升与女性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有关,而材料主要反映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女子的业余生活而非百姓生活的情况,排除

25、C项。答案:D14解析:据材料“唐朝藩镇划分为割据型(河朔地区)、防遏型(中原地区)、御边型(西北、西南边疆)、财源型(东南地区)四种类型真正割据的主要是河朔三镇”结合所学可知,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支持朝廷,边疆藩镇以武力护卫朝廷,而中原藩镇总体上具有镇遏河朔、屏障关中的重要作用,而真正割据的只有河朔三镇,可见藩镇维系了唐朝后期百余年相对稳定的统治,故选D项。答案:D15解析:根据材料“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昊天之恩,岂能不报”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儒家的伦理思想被唐代僧人编入佛教经典,由此可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伦理相结合,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的结合,而不

26、是佛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排除A项;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传统道德经的外传,排除C项;佛经的主要内容是宣传佛法,记载佛陀言教等,排除D项。答案:B16解析:孙思邈的言论体现了重视生命、仁和社会责任感等符合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选B项;强调重视生命,重心不在社会教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不是以它为理论基础,排除C项;封建的伦理主要是三纲五常,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答案:B17解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选取与价值。实物史料指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包括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实物史料一般属于一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史料

27、价值高。联系材料中服饰等具体的信息和史实判断史料的具体价值。注意史料选取要先判断史料的性质,再由史料的具体内容判断是否可以推断出所要研究的结论,最后加以总结。答案:史料价值: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展现出唐代画师卓越的空间构思才智和惊人的艺术造型功力,为我们研究唐朝的服饰、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4分)宫女图画面中的人物体态丰腴,尤其是皇家女性生活优越安逸,身形富态肥胖,体现了唐代社会较为安定,食物供应充足,展现了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4分)宫女图画面中的人物穿着短襦长裙,展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高脚杯从西域进贡而来,里面装有葡萄酒,马球发源于波斯,鸿胪寺官员接待使臣,

28、都对研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重要的史料价值。(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内涵,据材料一“孟子认为先王因为有善心,所以才实行仁政,仁政之所以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因为它植根于人的本性中,是合乎人性的”,说明孟子认为王道政治立足于人的善心、植根于人的本性;而王道政治立足于人的善心,所以要实施仁政、顺应民意;据材料一“孟子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广泛地招揽人才,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反映孟子认为要实施王道政治就必须选贤任能,才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据材料一“孟子还主张发展经济、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对人民施行教化,以达到王道”,反

29、映孟子认为王道政治必须关注民生;对百姓实施教化。第二小问积极影响,孟子的王道政治思想植根于人性,丰富发展了儒家思想;要求实施仁政、顺应民意、强调民本,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孟子的王道政治思想影响了后世国家治理。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时人或言周孔或言孔颜(颜回),孟子则少有人提及。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反映了孟子由原先诸子中的一员变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第二小问原因,孟子由原来诸子一员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是因为孟子的思想得到了孔子的“真传”,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圣人之道;而韩愈提高孟子的地位,是为了重构安史之乱后被破坏的封建纲常伦理

30、,维护封建统治;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冲击儒家正统地位,韩愈借孟子建立儒家道统来提升儒家地位。答案:(1)内涵:王道政治立足于人心,合乎人性;王道政治要施仁政、以民为本,顺民心、合民意;王道政治要选贤任能;王道政治要关注民生;主张以教化来实现王道政治。(4分)积极影响:丰富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以民为本,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对后世国家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2)变化:由原先诸子中的一员变成仅次于孔子的圣人。(2分)原因: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圣人之道,其思想内涵适应了时代需要;安史之乱后,亟待重构封建纲纪以维护统治;佛道冲击儒家地位,韩愈借孟子建立儒家道统以提升儒家地位等。(4分)19解

31、析:(1)判断史料的价值先从史料本身入手,再进行评价。据材料“贞观政要是唐朝史学家吴兢编著的一部政论性专史,作者吴兢(670749),生活在高宗、武后、玄宗年代”可知贞观政要为唐朝贞观年间之后唐朝人吴兢留下的文献史料,属于二手史料,但作者生活时代与贞观年间相去无几,对研究唐朝贞观之治有较高的史料价值。(2)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探究能力,贞观政要是一部治国施政的方案集合,可结合材料目录中的篇目内容进行思考探讨。据材料,贞观政要篇目内容包括“君道”强调君主的个人修养;“择贤”“择官”主张君主应任人唯贤,加强吏治;“求谏”“纳谏”强调君主应广开言路,采纳各方建议;“俭约”“奢纵”可知为政要戒奢

32、纵,提倡俭约;“务农”说明政府应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以民为本;“刑法”可知治理国家要依法治国,公正法治;“赏献”说明治国理政要赏罚分明,强调公平。答案:(1)贞观政要是唐朝贞观年间之后唐朝人吴兢留下的文献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对研究唐朝贞观之治有较高的史料价值。(4分)(2)建议一:注重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心存百姓”、勤政爱民的有道明君。建议二:广泛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建议三:吸取隋朝灭亡的深刻教训,做到居安思危,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建议四:广兴科举,任人唯贤,不问门第、职位和从政时间的长短。所谓“为政之要,惟在得人”。(10分)其他答案:建议

33、五:戒奢从简,清静无为。建议六: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建议七:刑法严明,赏罚分明,等等。(其他言之成理即可,但答案必须联系材料中的篇目)20解析:第(1)问,据材料内容可知,其主要论述了“中国”一词在不同时期的含义变迁;据材料“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这就是中国”“只有最高的统治者,比如商王以及后来的周王,他们居住的地方才有资格称为中国”可知在商周时期,“中国”的含义是指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据材料“到战国后期,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和若干小国,所以诸侯都开始以中国自居”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含义是指各个诸侯国的统治中心;据材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秦朝,称

34、皇帝,自然便称中国了。”“以后历代王朝都自称为中国”“中国概念从一个点扩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包括边疆的少数民族的政权”可知自秦以后,“中国”有以下两个意思: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自称、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的自称。第(2)问,据材料“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开始有了中华和中国两种简称,以后基本都用中国了”可知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祖国统一(如台湾地区),有利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除此之外,实现祖国的统一的意义还包括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改善民生、增强民族自信。答案:(1)商周时期: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这就是中国。春秋战国:各个诸侯国的统治中心。秦以后: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自称;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的自称。(8分)(2)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改善民生、增强民族自信。(4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