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与您相伴。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 册亨县民族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注意: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3、 本试卷主要内容:必修2。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
2、气来安排农业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凡农之道,厚之为宝”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和尊重自然规律,只与A、C项符合;“用粪犹用药也”反映了古代农业重视施肥;“耕而不耢,不如作暴”反映了古代农业重视耕耢技术。这些记载都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体现,B项概括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故选B。2.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郞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和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 B佛教的
3、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D考点:铁犁牛耕与小农经济。该题属于史料性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对古代经济发展相关史实的理解能力。题中的关键信息是古代人们对牛有着特殊情感,牛仔古代地位比较高的原因是古代经济结构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经济结构的主体地位,故D项正确。3.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水利建设出现了一次高潮,同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水利技术的进步C.政治局面的稳定 D.耕作技术的进步【答案】A考点:古代农业的发展。中国古代人民为了战胜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开始改造自然、兴修水利。而生产力就是人们认识自然、征服自
4、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4. 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渡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答案】C考点:最主要的影响是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南方人口增加属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生态破坏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主流;文化中心的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下的产物。5.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开始用煤冶铁是在A.春秋 B.汉朝 C.南宋 D.明朝 【答案】B考点:古代的手工业。古代开始用煤是在汉代的时候开始的,北宋流行开来,故选B。ACD项明显不符合事实。6. 假
5、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居住区开绸缎店 B.从各地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C.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D.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里【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市的变迁。唐朝时期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城郊和乡村有了草市。BCD符合唐代市的特点,A项不正确,唐代坊市分开。7.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谰”.其“微谰”主要表现为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地域性商人集团的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答案】B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解。
6、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微澜”应该是指区别于自然经济的新特点,根据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商品经济活跃;A、C和D项最早是在明朝出现。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8. 与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表现不符合的是A.私营工商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江南地区市镇群的出现 D.对外贸易空前活跃【答案】D考点:明清时期的商业。D项明显错误,明清时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额政策,对外贸易受到很大的限制,故选D。ABC项都是符合明清时期的史实的。9. 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下列能够反映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现象
7、是A.商业城市增多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民营手工业规模扩大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答案】D考点: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看是否出现了雇佣关系。D项符合题意,故选D。ABC项都是体现不出雇佣的内容来。10.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了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之一是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传播天主教【答案】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
8、能力,材料中“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体现了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之一在于传播天主教,D项符合题意,B追逐黄金是新航路的开辟的另一重要原因,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 C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11. 目前我国的电力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工业、钢铁工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四个产业中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有几个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体现在电力的广泛应用上,同时由于内燃机的出现,使得汽车等也出现了;新兴的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这几大类第二次工业革
9、命时期都出现了,故选C。钢铁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是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出现了。1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促进17世纪末18世纪初世界市场初具规模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新航路开辟和“商业革命” B.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 D.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行【答案】C考点:世界市场。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材料体现的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市场的发展的因素,因此排除C项,故选C项。13.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立即掀起了向中国输出商品的狂潮。为了开辟市场,英国资产阶级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当时质地优价廉的大量洋沙首先
10、涌入中国的哪一地区A.东南沿海地区 B.京津地区C.长江中游沿岸 D.西北内陆地区【答案】A考点: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都是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外国商品大量的进入到当地的市场,故选A。14. “(清末)这个运动是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坚持清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B考点:洋务运动。关键信息: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
11、的约束下进行的、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从关键信息可判定“这个运动”是洋务运动。A项中的“开始”说法错误;由“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中说明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诱导作用,B项正确;C项“实现”说法错误;D项“便利”说法错误。15. 下列有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纺织业是当时的第一大产业 B.面粉业是当时的第二大产业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答案】C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部门结构看,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结构的不平
12、衡;从社会环境看,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因此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选C.16.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答案】D考点:社会习俗的变化。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据题干中提到的西人“光明磊落”,“乐而不淫”等信息可知,反映了国内开明人士对西方生活方式与社会习俗的羡慕与认同,因此D复合材
13、料。A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只是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表述不合题意;C表述有误。故选D。17.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我”,这股幸福感源于A.义务交售制 B.工业成就突出C.固定粮食税 D.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考点: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历史概念的能力。“1922年春”,有了幸福感,这与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中取消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有关,选C。A、B、D时间不对。18.苏联长期实行的经济模式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市场经济模式 D.斯大林模式【答案】D考点:斯大林体制。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并不是
14、要求对斯大林体制的具体内容进行过多的掌握,而是简单的了解,因此较简单。AB项在30年代后消失。19. 罗斯福新政中,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是为了A.整顿金融 B.调整农业C.“以工代赈”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答案】C考点:罗斯福新政。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体现了“以工代赈”的思想,目的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以带动消费和生产。故选C。ABD项都是与材料信息较远。20. 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的实质A.实行国有化 B.变革经济体制C.调整生产关系 D.制定经济计划【答案】C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这实质上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5、,故选C。21. “最严酷的时刻来临,商店里食物柜台一空如洗过春节时,为了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买可3两瓜子,不要粮票花生根本见不着,据说全出口换了外汇。”(选自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2009年1月版)“严酷时刻”产生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C.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D考点:从题干中“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可知该现象发生在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实行的政策(19181921年),排除A;B项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C项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C项。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6、等左的错误,导致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经济困难,因此出现了题目中的情景。故选D。22.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针趋势C.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答案】C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23. 我国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大多在东南沿海地区,中央政府这样做的主要依据是A. 与外国交通便利 B.人们的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
17、的经营方式C.侨胞多,容易吸引外资 D.有较好地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答案】D考点: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东南沿海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在近代就开放的比较早,经济基础较好且交通便利,故选D。ABC项不是主要的依据。24.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物资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较低,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和样板戏等是典型的
18、标志。故C是改革开放以前的现象。 25.我们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应该是A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坚决反对 B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完全赞同C为保护民族企业,坚决反对 D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要趋利避害,迎接全球化【答案】D考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待经济全球化的理性态度应该是趋利避害,积极应对,而不是坚决反对,也不是完全赞同。第卷(综合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8分、第27题 15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5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
19、。旧唐书卷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唐会要卷86材料三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4分)(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4分)【答案】(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
20、;城市繁华;扬一益二。(每点1分,共5小点,任意4点,即可得4分)(2)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每点2分,共3小点,任意2点,即可得4分)考点: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归纳。如结合材料“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 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人生只合扬州死”分析解答。(2)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学生主要应从材料总结,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总结。如学生要结合材料“扬州地当冲要“、“令王公百官及天
21、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等内容分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解答。 27.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请回答:(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四个城市;1988年又把哪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5分)(2)从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
22、(6分)(3)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请问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4分) 【答案】(1)深圳特区、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5分)(2)既便于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又可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考点:对外开放。(1)本问实际是考查经济特区,“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邓小平等领导人决定对外开放,1979年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2)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
23、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二 八大的路线
24、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2分)(2)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2分)(3)材料二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具体表现及原因。(8分) 【答案】(1)“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分)(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
25、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分)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或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等亦可得分。)(4分)考点:中共八大。(1)从材料中“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的借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可知,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是“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中共八大阐述了党的主要任务,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直接回答。比较简单。(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具体表现: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其出现原因
2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而造成的。29.阅读下列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2)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4分)(3)你认为应该怎样认识和看待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7分)【答案】(1)科学技术的推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结束;市场经济的确立。(3分)(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极易引发世界
27、经济的经常波动;全球性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3分)(3) 尽管经济全球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7分)考点:全球化。(1)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可以依据教材知识进行直接的回答。科学技术的推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结束;市场经济的确立等都是推动因素,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起了根本作用。(2)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是会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极易引发世界经济的经常波动;全球性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3)首先认识到全球化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只能顺应其潮流。还要看到我们也不是无能为力,也要积极地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趋利避害,因势利导。 试卷、试题、教案、学案等教学资源均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