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后40天模拟卷51、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C.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2、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 )3、我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题材,表达了农民热切祈盼丰收的愿望。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业( )A.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B.将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结合起
2、来C.已经实现自给自足D.种植与饲养技术成就非凡4、春秋时期的商、工人员是世袭的且无选择职业的自由。工商业均由家族相传,分为“轮氏”“车家”“鲍家”“皮家”等,产品主要用于“国际”贸易。工商业家族的形成说明( )A.世家大族垄断工商业B.工商业者主导国家商业活动C.官府严格管控工商业D.在官府管理下市场经济呆板5、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成熟的青瓷和白瓷B. 唐朝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C. 元代有青花瓷,明代有五彩瓷D. 清代出现了珐琅彩6、国语晋语说,西周实行“工食于官”的制度。这
3、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B手工业被官府垄断和控制C家庭手工业成为主要形式D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7、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上角与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此画像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市场交易有专门场所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C.专业化市场开始形成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8、唐六典卷三明确记载“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武周时如果“富商大贾,衣服过制,丧葬奢侈,报废生业,州县相知捉搦,两京兼委金吾检校。”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 商人谋求政治环境转变C. 唐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 政府严格管控工商业者9、下表为明朝中后期江南市镇的特点。据此可知
4、,江南地区( )市镇经营项目湖州府南浔镇、菱湖謓、乌青镇,苏州府震泽镇,嘉兴府石门镇,杭州府塘栖镇桑蚕缫丝嘉兴府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府双林镇,苏州府盛泽镇,杭州府长安镇、硖石镇丝织业松江府华亭县朱泾镇棉纺织中心桐乡县炉头镇冶铸业桐乡县石门鎮蚕丝、榨油归安县善琏镇制笔A.形成地域性专业分工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政府对市镇合理规划D.城市结构走向了转型10、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A.是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反映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C.颠覆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
5、政策D.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11、唐代均田制基本沿袭隋代,但唐代进一步缩短百姓成丁入老的年龄,把三分之一的男子排除在足额授田的范围之外,同时增加对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某些非农业人口授田的内容。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 )A.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行为B.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C.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D.维护了官僚集团的利益12、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主犯佃照凡人减一等,佃犯主照凡人加一等”;到了清朝,租佣制进一步发展,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佃农的政治权力大大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新社会经济关系正在孕育D.程朱理学的影响在逐渐减弱13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唐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图中画有斜线的区域为商业区) 材料三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材料四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卷57(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7、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观察材料二中的两幅地图,说明北宋东京商业区的分布与唐朝长安相比,有什么变化?(3)据材料三,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4)据材料四分析,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8、材料二 明初,政府规定“片板不许下海”,隆庆元年,明政府开放海禁,但对船只数目、贸易地点等仍有许多限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期,流入我国的白银近1.5亿两,17世纪后期流入26000余万两。然朝廷只图罢市舶司,填平双屿港,烧毁出口大船,禁海令又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材料三 (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中国对外关系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说明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B2.D3.B4.C解析:本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时
9、间“春秋时期”,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是“工商食于官”,工商业者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结合材料中“无选择职业的自由”“产品主要用于国际贸易”等信息,就可理解“轮氏”“车家”“鲍家”“皮家”等的出现是政府对工商业进行严格管控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轮氏”“车家”“鲍家”“皮家”不是世家大族,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国家间的商业活动是由政府主导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不能做出相关判断,故D项错误。5.A6.B7.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东汉”,及“北市门” “南市门”的信息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市场交易有专门的场所,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故B项错误
10、;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时期还未形成专业化的市场,且此结论也不能由材料得出,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市并未体现城市功能的变化,故D项错误。8.D解析:“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富商大贾,衣服过制,丧葬奢侈,报废生业,州县相知捉搦,两京兼委金吾检校”表明政府严格管控工商业者,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9.A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江南各地的市镇都有自己的产业特色,A项符合题意;从图表中看不出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小市镇的发展依然属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果和封建城市发展的模式,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10.A解
11、析:据材料“重农抑商”、“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工商皆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古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商业思想在不断发展变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和西汉的经济思想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故B项错误;自商鞅变法后封建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起到了积极作用,故不能简单说其导致古代经济发展迟滞,故D项错误。11.B12.B13.(1)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唐朝长安,市处于城中的特定位置,与民居分开。宋朝开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3)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说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重农抑商政策。评价: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阻碍了工商业的进步。14.(1)变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 影响: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影响:海禁政策对外来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由于与世界隔绝,无法同国外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