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1. 引发此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身份”已经明确,是一种包膜病毒,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核酸、脂质及糖类物质。有关新冠病毒的成分认识正确的是A. 蛋白质、糖类、脂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 组成蛋白质、糖类、脂肪的元素种类相同C. 蛋白质、糖类、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 蛋白质、糖类、脂肪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糖类中的单糖、二糖等、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A错误;B糖类和脂
2、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但蛋白质最少含有C、H、O、N等元素,所含有元素种类不相同,选项B错误;C油脂水解的最终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缩聚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二糖、多糖能水解生成单糖,但单糖如葡萄糖等不能水解,选项C错误;D蛋白质、糖类、脂肪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选项D正确。答案选D。2. 下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措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是A. 使用无水乙醇擦拭教室门把手B. 教室里用84消毒液拖地板C. 学校食堂餐具用开水蒸煮30分钟D. 使用双氧水擦拭课桌桌面【答案】A【解析】【详解】A医用酒精是浓度为75%而不是无水乙醇,且乙醇易挥发,
3、故使用无水乙醇擦拭教室门把手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故A符合题意;B84消毒液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教室里用84消毒液拖地板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故B不符合题意;C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故学校食堂餐具用开水蒸煮30分钟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故C不符合题意;D双氧水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使用双氧水擦拭课桌桌面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3. 聚丙烯是合成纤维纺丝的原料,下列哪一种物品也使用了合成纤维制造的A. 尼龙绳B. 宣纸C. 羊绒衫D. 棉衬衣【答案】A【解析】【详解】A尼龙绳是合成纤维,故A符合题意;B宣纸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纤维,故B
4、不合题意;C羊绒衫是丝织品,属于蛋白质,故C不合题意;D棉衬衣主要材质是棉花,属于天然纤维,故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4. 由学过的乙烯推测丙烯()和聚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A. 丙烯分子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 丙烯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C. 聚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丙烯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答案】D【解析】【详解】A丙烯中存在甲基,为空间四面体结构,则分子中所有原子不会在同一平面上,选项A错误;B因丙烯结构不对称,则与HCl加成可生成两种产物1-氯丙烷、2-氯丙烷,选项B错误;C聚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则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C错误;D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能发
5、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选项D正确;答案选D。5. 关于营养物质葡萄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葡萄糖为人体为活动提供能量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氧化反应B. 只用新制Cu(OH)2悬浊液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C. 将淀粉放入稀硫酸中煮沸几分钟,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D. 葡萄糖和果糖是同分异构体【答案】C【解析】【详解】A葡萄糖C6H12O6为人体为活动提供能量时发生反应最终转化为CO2和H2O,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氧化反应,故A正确;B乙酸溶解氢氧化铜;葡萄糖是还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淀
6、粉不是还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三种溶液现象各不相同,能鉴别,故B正确;C验证淀粉是否发生水解的实验时,溶液应该呈碱性,该反应混合液呈酸性,所以导致实验失败,应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钠中和溶液中的酸,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故C错误;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都为C6H12O6,分子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答案选C。6. 下列有关物质应用叙述中,正确的是A. Si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 硅是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C. 铝制品在空气中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
7、质不活泼D. 常温下,铁槽、铝槽可存放冷的浓硝酸、浓硫酸【答案】D【解析】【详解】ASi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SiO2 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选项A错误;B硅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选项B错误;C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选项C错误;DAl、Fe与冷的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可储运浓硝酸、浓硫酸,选项D正确。答案选D。7.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 L CC14所含的原子数为0.5 NAB. 常温下,在18g D2O中含有NA个氧原子C. 常温下,7.8 g苯中所含CH数为0.6NAD. 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数目
8、为3NA【答案】C【解析】【详解】A. 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选项A错误;B. 常温下,18g D2O的物质的量是0.9mol,其中含有0.9NA个氧原子,选项B错误;C. 常温下,7.8 g苯的物质的量是0.1mol,其中所含CH数为0.6NA,选项C正确;D. 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的物质的量是0.5mol,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NA,选项D错误;答案选C。8. 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2(同温同压下),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A. 13B. 12C. 11D. 21【答案】B
9、【解析】【详解】铝屑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两个化学方程式中铝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皆为23,题目中说二者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两份铝屑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二者质量之比亦为12,故选项B正确。9. 以Al2O3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铝,最好的方法是A. 将Al2O3溶于水B. 将Al2O3先溶于盐酸中,之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 将Al2O3先溶于盐酸中,之后滴加氨水D. 将Al2O3先溶于NaOH溶液中,之后再滴加盐酸【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氧化铝不溶于水,不和水反应,故A错误;
10、B氧化铝溶于盐酸形成氯化铝,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形成氢氧化铝,但氢氧化钠为强碱,若氢氧化钠不足,生成氢氧化铝不够,若氢氧化钠过量,生成偏铝酸钠,故B错误;C氧化铝溶于盐酸形成氯化铝,氯化铝与氨水反应形成氢氧化铝,氨水为弱碱,不会使氢氧化铝变成偏铝酸钠,故C正确;D将Al2O3先溶于NaOH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加入盐酸,如盐酸过量则生成氯化铝,故D错误;答案选C。10. 某溶液能与Al粉反应放出H2,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离子组是A. NH、Ba2、HCO、ClB. K、Al3、SO、ClOC. Na、Fe3、Cl、SOD. NH、Mg2、SO、NO【答案】C【解析】【分析】某溶液能与Al粉反
11、应放出H2,该溶液中可能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详解】ANH和HCO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共存,HCO也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共存,故A错误; BAl3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共存, ClO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共存,故B错误;C Fe3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共存,但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共存,故C正确;DNH、Mg2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共存,H+和NO存在时与铝反应放不出氢气,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Z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RMXYZA. R、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B. X和Z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
12、均依次减弱C. R、M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阴离子有2种以上D. RY2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Z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Z位于第三周期,因此n3,则Z是Cl,所以Y是S,X是F,M是O,R是C,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是F,Y是S,Z是Cl,M是O,R是C,则:A. R、Y、Z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A正确;B. 非金属性OS,因此X和Z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但还原性逐渐增强,B错误;C. R、M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阴离子有2种以上
13、,例如碳酸氢根、醋酸根、草酸氢根离子等,C正确;D. CS2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D正确;答案选B。12. 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A. NaCl、HCl、NaOHB. Na2S、H2O2、H2OC. Ar、H2SO4、SO2D. HBr、CO2、SiO2【答案】D【解析】【详解】ANaCl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HCl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NaOH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Na2S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H2O2是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H2O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CAr是不含化学键的稀有
14、气体单质,H2SO4和SO2均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DHBr、CO2、SiO2均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13. 下列物质间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 Cl与Cl互为同位素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 和属于同一物质D. 金刚石、足球烯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B【解析】【详解】A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间互称同位素,故Cl与Cl同为Cl元素的两种Cl原子,故互为同位素,选项A正确;B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都为(C6H10O5)n,但是n值不同,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关系,选项B错误;C. 和均为2-甲基戊烷,属于同一物质,选项C正确;D由同种元素形
15、成的不同单质间互为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足球烯均为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D正确;答案选B。14.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油脂与浓NaOH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C. 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氯乙烯制备聚氯乙烯D. 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水浴加热;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答案】D【解析】【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
16、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 油脂与浓NaOH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属于水解反应,是加成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不选;B. 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是加成反应,B不选;C. 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发生萃取,不是化学变化;氯乙烯制备聚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C不选;D. 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水浴加热发生取代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发生的是加成反应,D选;答案选D。15. 如下表所示,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主要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不纯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乙烷(乙烯)KMnO4(
17、酸化)洗气B乙酸乙酯(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C苯(乙烯)溴水分液DCO2(SO2)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CO2气体,故A错误;B饱和碳酸钠溶液既能中和乙酸,又能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故B正确;C乙烯能与溴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但是溴、乙烯和1,2-二溴乙烷都能溶于苯中,故不能进行分液,故C错误;D饱和碳酸钠溶液也会和CO2反应,故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除去CO2中的SO2,而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故答案为:B16. 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
18、最小的元素,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Z的核电荷数是Y的2倍,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WRB. R、W对应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 W与X、W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D.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所以X是H;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这说明Y是第A族元素;Z的核电荷数是Y的2倍,且是短周期元素,因此Y是C,Z是Mg;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且原子
19、序数大于Mg的,因此W是第三周期的S;R的原子序数最大,所以R是Cl元素,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是H,Y是C,Z是Mg,W是S,R是Cl。则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ZWR,A正确;B、R、W对应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均为18电子,B正确;C、H2S与MgS分别含有的化学键是极性键与离子键,因此W与X、W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完全不相同,C错误;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碳酸,属于二元弱酸,D正确;答案选C。17. 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葡萄糖具有还原性B向澄清
20、石灰水溶液中通入适量气体Y出现白色沉淀Y可能是CO2气体C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入浓硝酸产生黄色沉淀鉴别部分蛋白质D向盛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2min后,试管里出现白色胶状沉淀非金属性ClSi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能够得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结论,故A不符合题意;B向澄清石灰水溶液中通入适量气体Y,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可能是CO2也可能是SO2,故B不符合题意;C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入浓硝酸,产生黄色沉淀这是用于鉴别部分(含苯环结构)的蛋白质,故C不符合题意;D向盛Na2SiO3溶液
21、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2min后,试管里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只能说明盐酸的酸性强于硅酸,由于盐酸不是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故不能得出非金属性ClSi的实验结论,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8. 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 苯萃取I2进行分液B. 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有水C. 从a处移到b处,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D. 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答案】C【解析】【详解】A苯的密度比水小,故应该是在上层,故A错误;B金属钠既能与水反应产生气泡,也能与乙醇反应产生气泡,故不能用金属钠来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有水,故B错误;C酒精灯內焰上还有未燃烧的酒精,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故从a处移到b处,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
22、故C正确;D制取少量乙酸乙酯时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不是用氢氧化钠溶液,且不能插入溶液中,故D错误;故答案为:C19. 已知反应A+B= C+D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 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吸热反应。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B反应条件与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关系,B错误;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D反应吸热,则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
23、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D正确。答案选D。20. 已知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X的化学式为C10H8O6B. X分子中含氧官能团只有羟基和羧基C. X在一定条件下只能和酸发生酯化反应,不能和醇发生酯化反应D. 1 mol X分别与足量的Na、NaHCO3溶液反应,消耗这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1 mol【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X的化学式为C10H10O6,A错误;B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X分子中含氧官能团有羟基和羧基、酯基,B错误;CX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既能和酸发生酯化反应,也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形成酯,C错误;DX分子中含有2个
24、羟基、1个羧基都可以与Na发生反应;含有的1个羧基只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则1 mol X分别与足量的Na、NaHCO3溶液反应,消耗这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1 mol,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21.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 苯分子的比例模型:B. CO2的电子式:C. 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乙烯的结构式:CH2=CH2【答案】A【解析】【详解】A苯分子中存在6个C和6个H,其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苯的碳碳键为一种完全相同的独特键,苯的比例模型为:,故A正确;B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碳氧双键,氧原子和碳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25、,二氧化碳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氯离子核电荷数为17,最外层电子数为8,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乙烯分子中存在1个碳碳双键和4个碳氢键,乙烯的电子式为:,其结构式中需要用短线表示出所有的共价键,乙烯正确的结构式为:,故D错误。答案选A。22.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关系如下图所示。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T单质但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RTB. 氢化物的沸点一定是YRC.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R,故A错误;B项、R为C元素,对应的氢化物为
26、烃,含碳原子数较多的烃,常温下为固体,沸点较高于水,故B错误;C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NaO,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Na+与O2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半径O2-Na+,故C错误;D项、由H、O、S、Na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HSO3,NaHSO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结构,利用题给信息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23. 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
27、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6:1B. 3:1C. 2:1D. 1:2【答案】D【解析】【详解】由5060mL时,可知10mLNaOH溶液刚好溶解了Al(OH)3,故产生这些Al(OH)3需30mLNaOH,则在50mLNaOH溶液中有20mL与Mg2反应,所以n(Al3):n(Mg2)1:1,则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答案为D。24.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NaOH、Ca(OH)2、NaAlO2的混合溶液中,则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的体积的关系可表示为( )A. B. C. D. 【
28、答案】C【解析】【分析】CO2先与OH发生反应:2OHCO2=CO32H2O,Ca2与CO32反应:Ca2CO32=CaCO3,因此认为Ca(OH)2先与CO2反应,其次为NaOH,然后是NaAlO2,逐步分析;【详解】CO2先与OH发生反应:2OHCO2=CO32H2O,Ca2与CO32反应:Ca2CO32=CaCO3,因此认为Ca(OH)2先与CO2反应,其次为NaOH,然后是NaAlO2,发生的反应依次是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2NaAlO2CO23H2O=Na2CO32Al(OH)3,Na2CO3CO2H2O=2NaHCO3、CaC
29、O3CO2H2O=Ca(HCO3)2,因此通入CO2与沉淀关系的图像是,故答案选C;答案选C。【点睛】难点是分析反应的过程,特别是NaAlO2、Na2CO3哪个先与CO2反应,学生应记住HCO3电离出H能力强于Al(OH)3,即AlO2HCO3H2O=Al(OH)3CO32,因此NaAlO2先与CO2反应。25. CO2的有效利用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问题。(1)CO2的结构式_,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填“非极性键”或“极性键”或“离子键,下同)。(2)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Na-Fe3O4和HMCM-22 的表面将CO2转化为烷烃,其过程如图。 Na-Fe3O4和HMCM-22 在反应中的作用
30、为_写出(X)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关于X和Y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最简式相同 B都有4种一氯代物C都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X和Y互称同分异构体(3)同温同压下,蒸气密度是氢气15倍的烷烃(M),写出烷烃(M)的结构简式_其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代烃的方程式_。【答案】 (1). O=C=O (2). 极性键 (3). 催化剂 (4). CH3CH2CH2CH2CH3、C(CH3)4 (5). B (6). CH3CH3 (7). CH3CH3 + Cl2CH3CH2 Cl+ HCl【解析】【详解】(1)C原子上最外层有四个电子,能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O原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
31、能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故CO2的结构式O=C=O,都是碳和氧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故类型为极性键,故答案为:O=C=O 极性键;(2) 从图中可以看出Na-Fe3O4和HMCM-22在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并没有变化,故其作用为做催化剂,故答案为:催化剂; X是异戊烷,其同分异构体有两种分别为正戊烷、新戊烷,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H2CH3、C(CH3)4,故答案为:CH3CH2CH2CH2CH3、C(CH3)4;AX的分子式为C5H12和Y的分子式为C6H14,显然最简式不相同,故A错误; B根据X和Y的结构式可知,核磁共振氢谱有4种峰,它们都有4种一氯代物,故B正确;C
32、X和Y都属于烷烃,不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错误; DX的分子式为C5H12和Y的分子式为C6H14,结构相似,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X和Y互称同系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B;(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蒸气密度是氢气15倍的烷烃(M),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30,又烷烃的组成通式为CnH2n+2,故烷烃(M)的分子式为C2H6,结构简式为CH3CH3,其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代烃的方程式为:CH3CH3 + Cl2CH3CH2 Cl+ HCl,故答案为:CH3CH3 CH3CH3 + Cl2CH3CH2 Cl+ HCl。26.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
33、工具,它隐含许多信息和规律。下表所列是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已知铍元素的原子半径为0.089 nm)。元素代号ABCDXY原子半径/nm0.0370.1430.1020.0990.0740.075主要化合价+1+3+6,-2-1-2+5,-3(1)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 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2)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关于C、D 两种元素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简单离子的半径DC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比C强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比D强(4)写出由A、D、X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可以消毒杀菌物
34、质的电子式_。(5)比较Y元素与其同族短周期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_(填氢化物化学式),【答案】 (1). 第三周期VIA族 (2). (3). Al(OH)3+3H+=Al3+3H2O (4). b (5). (6). NH3PH3【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半径:同一周期从左往右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往下依次增大,主要正化合价等于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规律,再结合表中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可以推导出A、B、C、D、X、Y分别是H、Al、S、Cl、O、N六种元素,再进行解题就不难了。【详解】(1)C元素是硫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6个电子,故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V
35、IA族,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第三周期VIA族 ;(2)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Al(OH)3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HNO3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故答案为:Al(OH)3+3H+=Al3+3H2O;(3)a简单离子的半径S2-Cl-,故a错误;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比H2S强,故b正确;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比H2SO4强,故c错误;故答案为:b;(4)由H、Cl、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可以消毒杀菌物质即HClO,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5)根据同主族从上往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氢化物的稳定性也依次减
36、弱,故N元素与其同族短周期元素P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NH3PH3,故答案为:NH3PH3。27. 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常有气泡冒出,其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将碱洗槽液中的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槽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_。ANH3 BCO2 CNaOH DHNO3某混合物甲中含有明矾KAl(SO4)212H2O、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由甲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转化:(1)试剂a最好选用_(选填A、B、C、D)。ANaOH溶液 B稀盐酸 C二氧化碳 D氨水(2)写出反
37、应的离子方程式:_。(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4) 反应结束后进行的操作是_(5)固体E可以作为复合性的化学肥料,E中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_【答案】 (1). 2Al2OH6H2O=2Al(OH)43H2 (2). B (3). D (4). Al(OH)4CO2=Al(OH)3HCO (5). 2Al2O3(熔融)4Al3O2 (6). 过滤 (7). (NH4)2SO4、K2SO4【解析】【分析】.铝容易被氧气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碱洗时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根进入溶液,为防止损失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需引入弱酸,同时铝暴露出来与碱液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II.由甲的成分知加水溶解后,溶
38、液中是 KAl(SO4)2 ,沉淀是 Al2O3 和 Fe2O3 。向沉淀中加 NaOH 溶液, Fe2O3 不反应, Al2O3 可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AlO2 ,向 NaAlO 2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可得 Al(OH)3 沉淀和碳酸氢钠, Al(OH) 3 受热分解生成 B 为 Al2O3 ,电解熔融氧化铝 B 得到气体 D 为 O2 ,固体 A 为 Al ;向溶液中加过量氨水,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 Al 3+ 被沉淀,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溶液中剩余的是 K2SO4 和(NH4 )2SO4 ,经过蒸发、结晶,得到的是 K2SO4 和(NH4)2SO4 。【详解】I.铝材碱洗可
39、以洗去表面的氧化铝,裸露的铝会和碱溶液反应放出氢气,2Al2OH6H2O=2Al(OH)43H2,故碱洗时常有气泡冒出;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可溶于强酸强碱,因此,碱洗槽液中的偏铝酸根,应通入CO2使其沉淀成氢氧化铝,发生反应2AlO2-+3H2O+CO22Al(OH)3+CO32-或CO2+2H2O+AlO2-HCO3-+Al(OH)3;若加HNO3,生成的沉淀还会继续溶解,故答案为B;II. (1)依据流程分析,向溶液中加入的试剂 a 作用是沉淀铝离子,应向溶液中加过量氨水,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 Al3+ 被沉淀,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溶液中剩余的是 K2SO4 和(NH4)2SO4 ,经过
40、蒸发、结晶,得到的是 K2SO4 和(NH4)2SO4 ,故答案为 D ; (2)反应 中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沉淀和碳酸氢钠,向 NaAlO 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可得 Al(OH)3 沉淀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Al(OH)4CO2=Al(OH)3HCO3-; (3)反应为Al2O3分解得到铝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4Al3O2;(4)反应得到溶液和沉淀,二者分离采用过滤的方法,故进行的操作是过滤;(5)由上面的分析可知,E中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NH4)2SO4、K2SO4。【点睛】此题着重考查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铝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都具有两性,能与强酸强碱发生
41、反应,故要使其沉淀应选用弱酸弱碱。28. 某同学在家期间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家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性质,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格:(1)如图1所示,试管中装乙醇产生反应的方程式_ ,该反应类型为_ ;(2)如图2所示,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后可以看到铜丝表面变成_色,插入到装有乙醇的试管中铜丝表面又变成_色,并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3)将鸡蛋放入食醋中看到鸡蛋表面有气泡生成,说明醋酸的酸性_碳酸的酸性。(填“强于”或“弱于”)(4)按如图3所示装置,甲试管中装有乙酸、乙醇、浓硫酸还需要加入_,目的是_;加热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一段时间后在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乙试管_(填“上方”
42、或“下方”)可以看到油状物质并闻到有特殊香味,分离该物质的实验操作是_。【答案】 (1).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 置换反应 (3). 黑 (4). 红 (5). CH3CHO (6). 强于 (7). 碎瓷片 (8). 防止爆沸 (9).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10). 上方 (11). 分液【解析】【分析】(1)试管中钠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与乙醇钠; (2)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后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铜,再插入到装有乙醇的试管中,乙醇将铜丝表面的氧化铜还原为铜单质,发生反应为:C2H5OH+CuOCH3CHO+Cu+H
43、2O;(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将鸡蛋放入食醋中看到鸡蛋表面有气泡生成,发生反应为:2CH3COOH+CaCO3= (CH3COO)2Ca+CO2+H2O;(4)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且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密度小,不溶于水,分层后有机层在上层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如图1所示,试管中钠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与乙醇钠,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2)如图2所示,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后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铜,铜丝表面变成黑色,插入到装有乙醇
44、的试管中,被氧化的铜丝与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醇将铜丝表面的氧化铜还原为铜单质,发生反应为:C2H5OH+CuOCH3CHO+Cu+H2O,铜丝表面又变成红色,并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该物质为乙醛,其结构简式为CH3CHO;(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将鸡蛋放入食醋中看到鸡蛋表面有气泡生成,发生反应为:2CH3COOH+CaCO3= (CH3COO)2Ca+CO2+H2O,根据反应符合强酸制取弱酸,说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4)按如图3所示装置,甲试管中装有乙酸、乙醇、浓硫酸还需要加入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液体爆沸;加热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一段时间后在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乙试管上方可以看到油状物质并闻到有特殊香味,分离互不相互两种液体的实验操作是分液。